□ 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辦公室 陳 鵬
從縣委組織部開始,到市委組織部再到省委組織部,在組織部門工作有15 個年頭,雖然省、市、縣各級組織部門有各自的工作重點、工作風格、工作習慣,但組織部門的優良部風,確是貫穿各級組織部門的一條主線、一筆寶貴財富。
有人說組織部門是“金字招牌”。這個招牌,不是現實中的一塊牌匾,它更是一個口碑,是大家對組織部門工作成效的一種認可,也是對組織部門優秀傳統和優良作風的一種肯定。這里面,飽含著一代又一代組工干部政治上絕對可靠、對黨絕對忠誠的黨性信仰,甚至犧牲生命也要保守黨的秘密、執行黨的決定;飽含著一代又一代組工干部的艱苦付出、辛勤勞作,即使生病也“輕傷不下火線”;飽含著一代又一代組工干部的攻堅克難、敢于擔當,面對各種困難挑戰只要一聲令下,不講條件、不畏艱難,沖得上、打得贏。別人“高看一眼”,組工干部不能自己“看高一分”。在組織部門工作,就要始終保持一份清醒自覺,對照“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多想“來組織部門工作為什么,在組織部門怎么干,離開組織部門留什么”,多想怎么發揮個人作用擦亮這快“金字招牌”,只有這樣這塊“招牌”才能越來越亮,廣大黨員、干部、人才才能越來越信任這塊“招牌”,只有這樣才算一名優秀的組工干部。
有人說組織部門的燈是常亮的。無論是夜深人靜的夜晚,還是月明星稀的凌晨,只要辦公區域有燈亮,不必多想,那就是組織部的燈。之前,在縣委組織部門工作時,有同志開玩笑說,干部科室的燈不能經常亮,因為一亮就知道是要動干部了,現在組織部門各個處室的燈都是常亮的。省委組織部在北大樓時,大家說組織部門的燈是大樓的“金腰帶”;搬到西南樓工作時,大家說小樓經常是“滿堂紅”。一些外單位的同志過來送取材料,問下班后方不方便拿,部里會說晚上幾點都可以。其實,組織部門的燈,不僅僅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態度,一種為了黨的事業加班加點、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的執著信念。在組織部門工作,就要有不怕吃苦、不怕加班、不怕困難的奉獻精神,執著付出、永不言棄,推動組織工作不斷提標、提質、提速、提效,以實際行動讓“組工之燈”始終亮在黨員、干部、人才心中。實際上,累并快樂著也是一種人生的幸福。
有人說組織部門像一本書,也有人說組織部門很神秘,更像一本“無字天書”。這本書里不僅僅有干部、人才、基層組織建設的業務知識,更有不是能落到紙面上一貫傳承的工作方式、良好作風和工作成效。業務知識更直觀一些,從一些材料、文件、政策中就能學到和看到,但拿捏好、運用好也不簡單。剛進組織部的時候,有位領導說,組織工作無小事,組織部門不僅僅是大的政策、文件,每一個表格、標點、數字里都是學問,都可能關系著一個干部、黨員、人才的切身利益。工作作風更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技能積累。剛進組織部門的同志,往往會有各種不適應,歸咎起來還是對組織部門工作作風的不適應。這種適應,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有所突破的,需要沉下心來用心揣摩,在耳濡目染中才能感受到、感悟到。在組織部門工作,就要始終把學懂組工之書作為第一要務,強化基礎工作、基礎業務、基本能力、基本隊伍建設,以“安專迷”的精神,在這個大熔爐里,反復歷練、精益求精,既讀好組工業務的“有字之書”,也要讀好提升自我的“無字之書”,爭做“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
有人說組織部是渡人的梯子。崗位職責要求決定了組工干部必須把服務他人、成就他人作為工作之重,甘于為他人作“嫁衣”。如果梯子架不好、架不穩,就會成為事業的“絆腳梯”。在組織部門工作,不能搞“近水樓臺”,就像銀行工作人員一樣,雖然工作會經手不少錢,但不能把錢變成自己的,如果那樣就是犯罪。對同級干部的提拔使用,要有平和的心態而不是妒忌賢能;對下級干部尤其是可能培養幫助過的干部職務上超過自己,要由衷地為他們高興,把別人的進步看作是自己的收獲。不能搞“優親厚友”,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能搞親近遠疏、拉拉扯扯,如果那樣看似得到了少部分人的“尊重”,實際上失去了更多的人心。不能搞“順水人情”,對政治過硬、能力突出、敢打敢拼的干部,就要大膽提出使用的意見建議;對那些受過處分但后來表現突出的干部,要敢于為他們說公道話,敢于重新使用。在組織部門工作,就要有這樣的情懷、這樣的境界、這樣的擔當,始終牢固樹立公道正派的理念,落實“五要”(要嚴肅嚴格、全面從嚴,要求真較真、謹慎審慎,要細致細究、精耕細作,要務實扎實、真抓實干,要高效快捷、好中向優)要求,以對組織、對工作、對干部高度負責的責任感,推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從大的層面來看,組織部門是黨員之家、干部之家、知識分子之家。有困難找組織,這是在廣大黨員、干部、人才中普遍形成的共識。在大家眼里,組織是神圣的,也是一種最值得真誠傾訴的對象。因為組織是暖心的,能夠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解開工作、思想上的疙瘩;組織是公正的,不會因為一個事否定一個人,也不會輕易埋沒一名優秀的干部;組織是保密的,不會因為個人向組織坦露了心聲,還會泄露給別人。從小的角度來看,組織部門是“組工之家”。組工干部在一起工作的時間,遠超過陪伴家人的時間,這種情況下結下的戰斗友情尤為珍貴。有同志開玩笑說,在組織部有三個不好意思,“正常下班”不好意思,“吃飯早了”不好意思,“上班不忙起來”不好意思。也有人說,在組織部工作,女同志當男同志使,男同志當牲口使。不少離開組織部門的同志回憶說,一路走來,還是在組織部門的時候一起挑燈夜戰、通宵達旦工作的場景最深刻。在組織部門工作,就要始終堅持把心放在工作上、把工作放在心上,把“家”作為心靈港灣,對工作對象不能光講“這不行、那不行”,要積極主動想辦法、解難題,告訴“怎樣才行”,敞開熱情之門,打造向往之家;對部內同志,要多關心幫助、相互扶持,珍惜這種天然的戰斗友情,用心用情打造“溫暖之家”“組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