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澤強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為云南各項事業發展“量身定制”了行動綱領,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到各項事業發展中。
發展不夠快、不夠好,根子還是在思想解放不夠。沒有思想上的破冰,就不可能有行動上的突圍。我將緊扣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州、縣黨委具體工作要求,切實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理論武裝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學深悟透上下功夫,持續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全會召開的重大意義,領悟全會精神的重要內涵,在思想建設上不斷夯實政治基礎。
省委書記王寧指出,云南仍是后發展和欠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要補短板、防風險、抓機遇,加快發展。就南華而言,破解傳統農業特色不優、工業發展基礎薄弱、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等問題,要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以大謀產業、大抓產業、大干產業、大興產業的“產業革命”,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要聚焦“補短板”,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等方面采取有力舉措,穩住農業基本盤、守住“三農”基礎,更好地發揮“壓艙石”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是要抓牢監測和幫扶“兩個環節”,堅決守住底線。要用好銜接政策,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細化落實過渡期各項幫扶政策,加強銜接資金使用管理,著力形成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有效銜接政策體系。要抓好東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三類幫扶”,用好駐村工作隊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兩支力量”,抓實“一平臺一基金三機制一辦法”六個專項行動,持續統籌實施動態監測幫扶等18項鞏固拓展銜接工程。要堅持“找政府”和“政府找”雙向發力,建立健全監測對象快速發現和幫扶響應機制,及時動態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二是要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要樹牢“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的理念,全面推進“一園二配套三帶四區五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全域提高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基地化和精深加工水平,鞏固提升全省“一縣一業”示范縣創建成果,著力培樹優質糧食、高端蔬菜、優質畜牧業、優質林果、綠色食品加工“五大基地”,全面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持續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轉移就業幫扶工作,加大脫貧人口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進一步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經營性、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鼓起農民“錢袋子”。三是要做好鄉村建設和治理“兩篇文章”,讓鄉村美起來。要樹牢“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的理念,科學編制和嚴格執行“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快縣、鄉、村公共服務均衡發展。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個十百”示范工程,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園,努力建成一批田園綜合體、精品示范村和美麗鄉村。要堅持黨建引領,深入開展“雙聯雙強”活動,共同唱好鄉村全面振興大合唱。要加強法治鄉村、平安鄉村、文明鄉村建設,維護農村和諧穩定。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塑造好生態美、環境美、風貌美、山水美的鄉村形態。
(二)要聚焦“防風險”,下足繡花功夫,切實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準確判斷和把握國內外大勢,進一步增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努力將矛盾消解于未然,將風險化解于無形,在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中不斷把南華經濟社會發展推向新的高度。一是要牢牢把握識大體、顧大局根本要求。準確把握上級關于重大風險隱患的科學判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州、縣黨委的具體要求上來,堅定不移防風險,一以貫之守底線,堅定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二是要全面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盯牢核心指標,認真踐行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將各項目標任務量化、細化、具體化,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求突破、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持續做好經濟指標風險監測研判,統籌做好房地產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農林牧漁服務業等關鍵環節的風險防控,推動全縣各項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三是要抓緊抓實惠及民生重大使命。永葆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把群眾的“表情包”作為工作的“風向標”,厘清每個工作階段的風險點,強化執行力和落實力,持之以恒對改革創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建設、項目投資、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盯緊看牢、一抓到底,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樁樁都辦實,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大局安定和諧。
(三)要聚焦“抓機遇”,苦干實干親自干,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和省州發展戰略。我們要搶抓機遇,找準工作的切入點、著力點和突破點,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和省州發展戰略。一是要加快野生菌產業發展步伐,努力建設世界野生菌王國。鞏固提升云南省“一縣一業”野生菌示范縣創建成果,加快推進“云南·南華野生菌加工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全力打造野生菌仿生繁育基地和世界級的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提升“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野生菌之鄉”“中國野生菌美食縣”影響力,打響“云菌”品牌。二是要加快現代商貿物流發展步伐,努力建設云南省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加快發展“互聯網+”物流新業態,積極構建“東融西連、南達北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和物流通道,爭取實施南華縣物流集散中心建設,加快南華商貿服務型州級重點物流園區建設,全力打造電子商務創新基地,努力將南華建成全省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三是要加快產城融合發展步伐,努力建設滇中城市群楚雄副中心增長極。以滇中城市群發展規劃為引領,主動融入以楚雄市為中心的“1+3+1”半小時經濟圈,全力推進楚南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凸顯南華在全州乃至全省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把南華建設成為滇中城市群楚雄副中心增長極。四是要加快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步伐,努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工作的主線,積極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確保2022年成功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積極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高質量發展。
(四)要聚焦“快發展”,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全力打造“八大”重點產業。要突出“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原則,加快發展“八大”重點產業,為實現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現代產業支撐。一是要加快發展野生菌產業。全力打造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最知名的野生菌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集散地和野生菌加工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食用菌基地。二是要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全力打造全省知名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全省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三是要加快發展綠色制造產業。全力打造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和覆蓋楚雄、大理等周邊地區的綠色制造產業鏈,打造區域性綠色制造產業基地。四是要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全力打造立足楚雄、連接滇中城市群與滇西、面向“兩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性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園。五是要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全力推進鎮南康養美食小鎮、“咪依嚕”風情谷AAA級景區提升改造及鳳山湖景區開發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觀光旅游、生態休閑等旅游新業態。六是要加快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努力將南華建設成為滇西最大的產煤縣和滇中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七是要加快發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把南華打造成楚雄建設全國一流中藥配方顆粒產業的優質原料供給基地、全國知名的養老養生福地。八是要加快發展煙草及配套產業。積極推進國家級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打響全國優質煙葉基地品牌。
好作風是生產力、戰斗力,更是凝聚力。作為后發展和欠發達地區,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為云南擘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落地見效,我們必須以作風革命推動南華干部實現思想轉變、作風轉變、能力轉變,用最強的干勁、最實的作風、最高的效率匯聚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合力,努力把“山水畫”變為“工筆畫”,把“規劃圖”變為“施工圖”,把“施工圖”變為“實景圖”。要發揮基層黨建對社會各方面的基礎引領作用,樹立系統思維,把基層黨建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全過程,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努力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一是要從嚴管黨治黨,集聚推動力。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扛牢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加快構建“1+N”大監督工作格局,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身邊延伸,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二是要辦好為民實事,凝聚向心力。始終以百姓心為心,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眾工作。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全面深入推進“四萬三進”“雙聯雙強”活動,運用好黨建引領“一部手機治理通”,切實以實干贏得民心、實績體現作為。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三是要發揮群團作用,合聚發展力。要保持和增強群團工作和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深入持久地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把廣大群眾更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要拓展群團服務領域,把廣大工人、青年、婦女、科技工作者的熱情引導到推動發展上,把工作的成效體現在發展成果上,使群團工作更有吸引力、群團組織更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