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靜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為“支持兒童成長”,召開作業改革專項研討會,廣泛征求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的意見,智慧設計作業內容,拓展作業類型,改革作業形式,建構具有校本特色的“五型”(閱讀型、實踐型、運動型、勞動型、融合型)作業體系,充分發揮“五型”作業的多元育人功能。
閱讀型作業,鼓勵低年級學生每晚閱讀20至30 分鐘,中、高年級學生每晚閱讀40 分鐘。學生可以邀父母共讀,也可以自主閱讀。學校給學生定制了“書海拾貝”摘抄本,內有名為“六年閱讀100 本書”的閱讀種子書單,為學生構筑拾級而上的“階梯式閱讀”模式。學校向全體家長發出倡議,開展“親子共讀一本書”“爸爸媽媽童年的書”“我愛我家讀書角”等活動,共同為學生打造書香童年;設立讀書節,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我扮書中主人公”“悅讀行為藝術展”“DIY 我的小小書漂流”等,呈現學生的閱讀成果,展示優秀作品。教導處還要求語文教師每兩周安排一節語文課專門用作閱讀指導與交流。
實踐型作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生活真實情境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主動探尋解決問題的路徑,體驗學習的快樂。每年的4 月、11 月是學校的快樂實踐月,全校學生以年級為單位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年級組長牽頭,組內學科教師精選實踐主題,整合多學科知識,設計作業手冊,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進自然,進行實踐探究。如“做家庭小管家”“跟著地鐵游南京”“石頭城的‘尋城記’”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型作業的完成周期從日延長到周,甚至更長時間。學生在這樣的“長程”作業過程中,分次、持續地開展實踐探索,經歷“慢”研究、真學習。
運動型作業,是體育運動在體育課后的延續,幫助學生養成參加體育活動與鍛煉的習慣,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在享受運動帶來樂趣的同時,進一步增強體質,錘煉意志。體育教研組在廣泛征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年段體質調研標準和體育課教學目標,為各年級學生定制科學合理的運動清單,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鍛煉。教師通過“體育小達人日志”等活動鼓勵學生每天運動,記錄鍛煉日程,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看到堅持運動的良好效果。體育課上,教師安排5 分鐘的“我行我秀”環節,讓學生交流運動技能與心得,互相點贊加油,營造同鍛煉齊進步的氛圍。學校還通過舉辦“線上親子運動會”“校園吉尼斯”等活動,展示運動型作業的成效,校園里掀起運動熱潮。
勞動型作業,包括以校務勞動和家務勞動為主的“基礎性”勞動、關注學科融合實踐和職業體驗的“拓展性”勞動、聚焦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創生性”勞動。勞動型作業以項目化、游戲化、體驗式、STEM+等方式展開,為學生提供真實、有效的勞動教育場景。綜合實踐教師與班主任及相關學科教師合作,立足生活中常見的勞動類型進行主題設計。如“基礎性”勞動中,教師組織各年級學生每個月完成一個項目,低年級勞動項目是穿校服、理書包,中年級是做美食、洗衣服,高年級是衛生間、廚房保潔等;又如“拓展性”勞動,學校基于每年的種植活動所開發的勞動種植課程,為學生提供“土豆收獲節”“西紅柿紅火集”“水稻豐收季”的勞動課程體驗,讓學生經歷播種、養護、收獲的全過程,在勞動中啟發智慧,在汗水中收獲成長;再如“創生性”勞動,在“水稻種植季”活動中,學生為曬稻穗脫粒忙碌,為防鳥偷吃扎起稻草人,還針對“一株水稻夠吃一頓飯嗎”等問題,自主設計作業方案,深入探究,以勞促學、以勞育德。
融合型作業是前四種作業的升級版,具有學科知識融合、學習能力綜合的特點,引導學生拓寬學用領域,培養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養成關注生活的習慣與意識。學生可以獨立探究,也可以小組合作,在走訪、調查、記錄、搜集等一系列探究活動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與社會、自然真實環境進行和諧互動。例如,“雙減”后學校首個寒假作業就是一份典型的“融合型”作業。教導處以“歡樂冬奧年,一起向未來”為主題,組織各年級組為學生設計了符合年段特點、貼合學情的《冬奧活動手冊》。“冬奧歌曲我會唱”“冬奧獎牌我會數”“冬奧項目我知道”“冬奧場館我探秘”等活動,引領低年級學生親近冬奧、了解冬奧;“創意冬奧”“科技冬奧”“樂在冬奧”“美在冬奧”等活動,引領中高年級學生深入了解冬奧、積極宣傳冬奧。這份寒假作業貫通“五育”,學生在活動手冊的指引下獨立或合作完成自選作業項目,為奧運喝彩加油,增強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