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智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將“雙減”工作與學校“幸福教育”課題實踐有機銜接、深度融合,積極構建九年一貫制“全質量”(全面質量、全程質量、全員質量)管理體系,“五措并舉”推進“雙減”政策落實。
學校根據2021 年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制定了校本化的《學生發展評價標準》,對一至九年級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發展目標要求進行了具體界定。有了明確清晰可操作的方案標準和考評機制,教師都知曉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這樣就從源頭上減掉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機械”“重復”“過量”“超前”和“拔高”等問題。
學校專門成立“全質量”建設常規管理督導團隊,常態化視導巡查,并及時形成簡報。加強流程管理,杜絕“高耗低效”“過重負擔”等問題,確保“全質量”發展理念落地生根。
第一,增設“小強人”校本課程。學校以培養“德美、智廣、體健、心強”的優秀現代公民為目標,指向學生全面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不斷優化“小強人”校本課程,增設品德涵育課程、學科拓展課程、個性選擇課程等3 大類80 多項子課程,各類學生社團增加到近200 個。
第二,開設三種課后服務課程。一是校本拓展課程,指向文化素養,如國學精選、智慧數學、快樂英語等。二是校本特色課程,指向個性特長,內容包含人文與社會、科技與創新、藝術與欣賞、勞動與生活、體育與健康五個方面。三是學生自主課程,指向自學能力,主要為課業輔導,真正落實“作業不回家”“知識盲點不累積”,幫助不同層次學生學足學好。
一是構建豐富的校園生活體系。學校以健康成長類活動、傳統文化類活動、審美創造類活動、社會服務類活動為經,以學校、年級、班級三個層面為緯,構建有質量、有意義的校園生活體系,讓師生享受“雙減”的幸福。
二是健全學校組織管理體系。科學的組織管理是校園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學校設置新教育、新家庭“雙新”辦公室,與幸福“雙減”要求對接;新成立教學研究處、教育督導處、學科競賽(課程研發)處,并與原有的教師發展中心整合,成為“集團校教學研訓部”,適應了“雙減”背景下校園高質量生活的需求。
三是建立全員導師制。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校園幸福生活的外在表現。學校錘煉師德,倡行師范,將原先的成長導師制升格為全員導師制,形成有益于健康成長的師生關系,以及堅持以學生發展為共同目標的家校關系,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師在育人中的積極作用,全員守護學生健康成長。
一是推進美好校園的營造。學校對校園文化環境不斷進行重點改造和系統升級。中學分校打造的青春廣場、邗上分校打造的紅色體驗基地和家風墻、新盛分校打造的三色花共成長體驗館,以及各校區常態化締造的具有邗江區實驗學校文化特色的“幸福教室”,都凸顯了“美好、幸福、創新”三大特質。
二是推動導師團隊的組建。“幸福教育導師團隊”包含學校發展、學科教學、學生成長、家庭教育四個系列,融通了家庭、學校、社會幸福教育高質量發展系統。學校創新研發《幸福教育學生導師活動手冊》,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三是推進幸福課堂的營建。從育“分”走向育“人”,從知識中心、教師中心轉向品質中心、素養中心、能力中心、學生中心。小學階段指向核心素養的“雙共課堂”(幸福共建、師生共享),中學階段指向高階思維的“四解”(了解、理解、求解、見解)課堂,為學生趣味化學習、高品質發展提供新模式。
學校以“全質量”考評體系為支撐,以學校督導體系為依托,不斷完善全視角、全過程和全質量的人本化考評。“‘小強人’考核方案”“教師積分制考核方案”等促進全體師生自主成長、“增值”發展。“雙減”后,100%的科任教師參加了課后服務工作,100%的學生參加了課后多彩活動。學生的戶外活動多了,歡聲笑語多了,“唯分”的教師少了,學生的作業少了,辦學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