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耀輝 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分公司
地下工程施工工法多樣,主要有明挖法、暗挖法、沉管法、頂管法、盾構法。不管哪種工法,工序繁多,從半封閉結構到封閉結構,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從臨時結構到永久結構之間、主體結構到附屬結構之間都有很復雜的受力轉換。如遇到轉彎段、變斷面、仰挖、俯挖等復雜工況受力轉換節點,施工就變得更加復雜。
另外,工序轉換具有短時性的特點。實際施工中體系轉換受到周圍自然條件、施工環境和施工進度的制約,必須在最佳有利條件下和有限的轉換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工作。
通常地下工程施工會穿越多個地層,要和多個地層打交道。常見的有雜填土層、粉土粉砂層、卵石層、砂層、承壓水層等多種地層,根據變化每種地層施工的工藝和設備性能,不斷調整工藝措施和設備控制參數,施工中要提前探明開挖面地質情況,提前處理,如碰到地下孤石、溶洞,需提前爆破或注漿加固控制風險才能進行施工。
地鐵工程線路大多數位于城區或繁華地帶,地下建(構)筑物復雜,地下管線眾多,施工不可避免擾動地層,會造成地層的應力重分布,引起地層變形,對地下及周邊建筑物造成影響。
施工過程中,由于眾多復雜因素疊加在一起的不確定性安全風險極高,稍有不慎,容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一旦發生事故就會對既有管線和建筑物造成破壞,人員傷亡比較嚴重。由于地鐵建設工程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區,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受影響的包括普通市民生活秩序、公共交通運輸、域外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新聞媒體報到信息傳播迅速,極易造成重大社會影響。
地鐵工程是大型城市基礎設施,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發揮著基礎性的功能和價值。其一,地鐵工程建設投入使用后,會產生巨大的社會以及經濟價值;其二,建設地鐵工程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其沉沒成本也比較高。地鐵工程項目只有保持良好的持續性,才能確保實現其經濟及社會效益。
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和地下工程建設規模的加大,以及建設速度的加快,不同城市的地層與環境條件及其相互作用更加復雜多變,以工程經驗為主體的安全風險管理面臨嚴峻的挑戰。
近十余年來,我國在新建城市地鐵及地下工程建設中出現過多起安全事故,這對城市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安全風險管理領域,人們始終不滿足于“亡羊補牢”的事后處置,希望可以通過分析與調查,實現工程風險的預測和防控。
進行地鐵工程建設,會面臨著復雜的地質環境、涉及眾多的領域和專業部門、使用的施工方法也多種多樣,所以,一旦開展地鐵工程施工,必然會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尤其是施工安全風險。
雖然這些年以來,在城市交通建設方面各個地區甚至國家都已經展開了深入的探索,但是,因為區域位置的不同,在具體的工程項目中,不同的地鐵工程也會有不同的風險,所以地鐵施工必須要結合相關的規范展開,對存在的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這樣才能保證地鐵施工處于穩定有序的狀態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開展地鐵工程風險控制,依舊存在著比較差的動態管理水準、時效性也得不到保證,并且由于信息化程度不足,造成在事故的處置方面效率也比較低下。
進行地鐵工程施工前期準備工作環節,需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案做指導,做前期準備工作時對于存在的各種風險要充分加以考慮,尤其是備選方案更要設置的科學合理,這樣遇到突發狀況時才能更好地應對,避免出現問題無法解決,從而產生更大的損失。尤其是前期的設計圖紙、勘察的數據等,都需要詳細加以核實,一旦出現失誤有誤差,后續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地鐵工程施工中會存在與原本的建筑物交叉情況,這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尤其是施工建設過程中,會有各種線路、地下管以及各種建筑物都存在的狀況。因此,一旦施工必將會對既有的管道線路,或者已有建筑物本來的形狀造成改變甚至是破壞,而這些問題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原本建筑物風險的出現。
所處區域不同,地質水文條件不同,氣候環境不同等均會給地鐵工程項目的施工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前期準備階段,需要對周圍的施工情況、地質條件等要加以勘察。明確工程項目是否處于地質比較松軟的土質處,或者是否處于水源地帶等,對于土質結構要有充分的認識,這樣進行施工建設時,才能對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加以預防,也能避免給后續的施工造成不必要的隱患。
結構工程一旦出現問題,必然會有質量事故的發生,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引起人員的傷亡、設備的損毀等。一般來說,地鐵施工中結構工程存在的風險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自然風險。例如氣候條件惡劣,施工過程中遇到狂風暴雨或者極端冷熱天氣等,甚至嚴重的可能會有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
(2)材料風險。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出現過期的情況,有的甚至會有電路老化等情況的存在。
(3)操作技術風險。測量過程中不達標,精度不夠,有的則是模板工程的強度與剛度不足,最終影響到地鐵結構工程的安全施工。
地鐵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項目的直接負責人就是項目經理,必須要對整個安全擔負起責任。以此為基礎,要在施工過程中落實好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在地鐵工程建設之初,要對建設現場進行檢查,做好全員的安全教育工作等。一般來說,地鐵工程是有很多不同的工程項目組合而成的,整個地鐵工程要順利完工,會涉及比較長的跨度,所以不能忽視安全問題。在項目建設之初,要把安全主管設置好,這樣可以全力展開整個施工線的安全問題。此外,日常的施工中,不同區域的安全檢查工作也要落實到位,發現有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整改的時候需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即落實好責任、限定好整治的時間,以及應當采取的具體改正措施,同時做好一系列的復查管理工作。
一旦在地鐵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火災后,必須要及時展開救援。針對地鐵施工的火災應急舉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其一,將發生火災的事故現場先封閉起來,然后做好相關的標識,避免無關車輛、物品甚至人員進入這一區域中,將應急通道開通好。
其二,及時探測造成火災的危險源和物質,結合出現火災區域的地形地貌、施工工藝展開具體的救援,務必要保證救援方案的制定及時且全面。
其三,發現有傷亡人員,要及時將其轉移,然后開辟安全路線疏散人員。確保各項操作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避免出現踩踏事故,造成更大的不利影響。
當在地鐵工程施工中出現觸電的危險后,采取的應急舉措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如果人員身上有帶電體,可以使用一些絕緣材料如木制品,務必要確保木制品是干燥狀態,用木制品把帶電體撥開,然后第一時間救治。
其二,當把觸電人員救出來之后,要將整個觸電區域的人員都撤離,同時針對發生漏電的區域,要將絕緣材料鋪設好,然后拉好警戒線,確保救護車到達時,現場暢通,能夠及時救援。
(1)基坑維護處理管涌風險的措施
地鐵工程建設主要是地下施工,管涌風險就是地下施工中比較普遍的。發生管涌時,水位會不斷升高,而且時間也會比較長,從而造成地基骨架被破壞,繼而造成孔道被逐步擴大化,時間久了構筑物就會出現塌陷,引導垮塌事故。在地鐵基坑施工前期,尤其是進行基坑降水方案的設計時,要詳細研究土層的特性,如有必要可進行土層滲透試驗。
此外,在地鐵基坑施工之前,需要調查研究所在地相類似的工程施工經驗或是施工方法等,結合以往的經驗,做好應急預防措施的制定,這樣,地鐵深基坑施工才能得到有序地開展。
再者,注漿法是處理管涌情況的一種有效措施,當地鐵基坑開挖過程中出現管涌情況,立馬要停止開挖,然后回填局部深挖的位置,使用土體將管涌點覆蓋住。然后再加固土體,水泥的配比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旦發生管涌情況,必須要注意盡量不用大型設備。
(2)針對基坑工程發生滲漏的應急措施
第一,在開展地鐵工程施工時,需要根據區域的水文地質,以及初期的勘探報告對圍護結構進行設計,有序地展開基坑開挖施工。
第二,在基坑施工的過程中,發現基坑內有水滲漏,要及時進行排水作業,一旦有滲漏危險發生,或者發現滲漏的苗頭時,需要及時加以封堵。遇到比較嚴重的滲漏時,務必要立該停工,然后將所有基坑內的施工人員撤離,再使用反壓土的措施對基坑進行處理。
(3)針對基坑圍護結構失穩應急措施
通常,分析基坑圍護出現失穩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基坑內部變形很大,有的是施工時沒有進行分層開挖所造成的,有的則是進行基坑開挖時的深度過大而造成的,還有的是因為所設置的支撐強度不足所造成。所以遇到圍護失穩,要第一時間停止開挖,然后堆土反壓或者及時進行回填。尤其是對于出現移位現象的部位,要做好對其的支護,避免位移不斷地擴大化。
(4)周邊建筑物及管線破壞應急措施。為避免周邊建筑物及管線的破壞,應采取以下應急措施:成立以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為主要責任人的專門保護小組,積極宣傳和引導施工人員加強保護周邊建筑及管線的意識,并加強施工人員針對周邊建筑及管線相應保護知識的學習;當出現周邊建筑變形過大或傾斜狀況、管線破壞或斷裂等突發狀況時,應及時采取相應有效措施進行搶修,阻止建筑變形或管線破壞狀況的進一步惡化。
(1)重視安全氛圍培養
樹立施工作業人員安全交流的理念,為良性的安全交流提供渠道,從企業管理層開始以身作則、主動遵守規章制度,重視施工作業人員提出的問題或建議,及時向基層通報相關安全政策,以及安全績效等信息。鼓勵全員參與對地鐵建設工程安全管理現狀的改善,推動作業人員主動參與安全管理工作,在制定相關安全制度時公開征求、合理采納施工作業人員的意見,促進施工作業人員與管理層之間有效的安全交流,把安全生產變成全體施工作業人員參與的共同任務,進一步強化安全理念,使安全管理的層次得到提升。
(2)推進安全文化建設
安全管理的實施以及企業的平穩發展,離不開企業安全文化的支持。企業在安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將培養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以及安全責任作為重點,人員的理念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為。所以,有效監控施工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必須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使施工作業人員主動學習、深刻理解并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在作業前將思考安全變成一種本能反應,從源頭控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
進行地鐵施工過程中,尤其是地鐵基坑施工時,對險情的監測不力以及預報不準,是出現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必須要做好對地鐵基坑工程的環境監測。尤其是靠近地鐵隧道的基坑施工,會影響到地鐵隧道結構的變形,對于隧道結構的安全以及穩定性,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加強信息化技術的運用,不但可以更好地指導施工,也能對隧道結構進行監測,而利用全站儀就可以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的地鐵結構安全監測,也方便對系統進行維護,并且成本也相對較低,值得在地鐵基坑施工監測中加以大力推廣。
總之,由于地鐵工程項目在施工建設中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經常面臨各種復雜的風險因素,加之參與主體眾多、組織關系復雜,工程風險管理與控制應當成為貫穿工程始終的重要工作。所以在地鐵建設施工過程中,加強對風險的把控,對于提升確保施工人員安全,以及保障地鐵工程項目的質量,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