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秦漢時期黃河的文化象征

2022-11-21 23:57:14
南都學壇 2022年1期

袁 延 勝

(鄭州大學 歷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黃河文化的發源地,與中華民族的發展息息相關。秦漢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黃河流域,黃河也與秦漢王朝的盛衰興替密切相關。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統治者根據統治需要賦予了黃河各種文化象征,使得黃河不再僅僅是一條河流,而是一種政治的河、思想的河、文化的河。

本文就歷史的記載分析黃河在秦漢時期的文化象征(1)學者在論述黃河的河神崇拜、河流祭祀、河流的象征意義時,不同程度地涉及黃河的文化象征,但不全面,有待完善。學者的成果見:盧中陽《先秦時期河神人格化的演進》,載《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王娟娟《中國古代的黃河河神崇拜》,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薛瑞澤《秦漢時期的河流意識》,載《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5年第5期;徐蘊《秦漢水祭祀的政治意涵闡釋》,載《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水德的象征

戰國時期,在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的推動下,“五德終始說”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并開始受到當時國君的關注,對秦漢的歷史觀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秦王嬴政早期,呂不韋執政。呂不韋就吸收了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在其編纂的《呂氏春秋·應同篇》中對“五德終始說”進行了全面論述,并認為周是火德,周德衰后,繼起的王朝必為水德。呂不韋吸收鄒衍“五德終始說”的目的, 是想通過這種神秘的形式, 為即將統一全國的秦找到神圣的合法地位。呂不韋的政治史觀直接影響了秦王嬴政, 在他統一六國后,便宣布秦以水德代替了周之火德, 并建立了水德的各種制度(2)宋艷萍《陰陽五行與秦漢政治史觀》,載《史學史研究》2001年第3期。有關“五德終始說”與政治制度關系,顧頡剛先生也有論述。見顧頡剛著,王熙華導讀《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頁。。

秦始皇以“水德”自居,并把黃河改名為“德水”,以作為“水德”的象征。《史記》卷6《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在改稱“秦王”為“始皇帝”之后:

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后合五德之數。于是急法,久者不赦。[1]306

當然,秦始皇認為秦的水德之瑞早在秦文公時就已出現,因此秦統一后實行水德是順理成章的事。對此,《史記》卷28《封禪書》記載: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音上大呂,事統上法。[1]1643

秦始皇認為周是火德,而秦滅周,從五行相克的角度,“能滅火者水也”[1]306,則秦應為水德,并“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認為把黃河更名為“德水”就象征著“水德”已經開始實行。薛瑞澤從秦人對河流崇拜的角度,認為秦始皇確定水德之瑞,“顯示出對以黃河為代表河流的敬畏”[2]。

對于秦始皇采納五德終始學說,自認為秦為“水德”之事,史書還有不少記載。《史記》卷26《歷書》載:

其后戰國并爭,在于強國禽敵,救急解紛而已,豈遑念斯哉!是時獨有鄒衍,明于五德之傳,而散消息之分,以顯諸侯。而亦因秦滅六國,兵戎極煩,又升至尊之日淺,未暇遑也。而亦頗推五勝,而自以為獲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歷度閏余,未能睹其真也。[1]1504

《史記》卷28《封禪書》載:

自齊威、宣之時,騶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史記集解》如淳曰:“今其書有《五德終始》。五德各以所勝為行。秦謂周為火德,滅火者水,故自謂水德。”),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1]1646-1647

秦的“水德”說,在秦滅亡后,一度被漢朝所繼承。《史記》卷96《張丞相列傳》載:

自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會天下初定,將相公卿皆軍吏。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歷。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時本以十月為歲首,弗革。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1]3249

對于張蒼把漢朝當作水德的原因,是張蒼認為漢朝是周的繼承者。《史記正義》姚察云:“蒼是秦人,猶用推五勝之法,以周赤烏為火,漢勝火以水也。”雖然漢文帝時期,公孫臣和賈誼曾提出漢是土德,需要改制,但漢文帝沒有實行,仍然沿用秦的水德(3)《漢書》卷25下《祭祀志下》贊曰:“至于孝文,始以夏郊,而張倉據水德,公孫臣、賈誼更以為土德,卒不能明。”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270頁。漢文帝時期張蒼、公孫臣關于漢為水德、土德的爭論,見《漢書》卷25上《祭祀志上》,第1212-1213頁。。

當然,到了漢武帝時期,在儒生們的宣傳下,漢朝把水德改為土德。但在漢武帝改土德之前,西漢前期一直以水德自居,那么這一時期的黃河作為“水德”的象征,應該沒有什么變化。也就是說,在秦和西漢前期,黃河一直是作為“水德”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含義。

二、永久的象征

黃河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母親河,秦漢時期被稱為“大河”“泰河”,加上之前大禹治水的故事和大禹劃九州的傳說,黃河被賦予了永久存在的形象。

劉邦經過秦末的反秦戰爭和四年的楚漢之戰,終于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西漢初年,高祖劉邦確立了同姓封王、異姓封侯的原則,大封功臣,先后分封了一百多位列侯。在分封列侯的詔書中,第一次提出了“黃河”的名稱,而且把黃河作為一個福祚綿長、江山永固的象征。《史記》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1]1049

對于“使河如帶,泰山若厲”一語,《史記集解》引應劭曰:“封爵之誓,國家欲使功臣傳祚無窮。帶,衣帶也;厲,砥石也。河當何時如衣帶,山當何時如厲石,言如帶厲,國乃絕耳。”按照漢人應劭的解釋,所謂“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就是說什么時候黃河水小得如同一個衣帶、泰山小得如同一個磨刀石,所封功臣的侯國才滅絕。古人多以黃河、泰山當做山河永久、國家永存的一個象征,因此,劉邦在封侯詔書中,以黃河和泰山作比喻,就是希望功臣“傳祚無窮”,永久存在(4)徐蘊認為,漢高祖分封諸侯,以黃河為證進行誓詞,“體現了先民面河盟誓的傳統。黃河河神作為神圣和信義力量的象征,具有監督、警戒和懲罰誓約者的權能,而統治者請黃河為其誓言見證,更說明了黃河在國家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參見徐蘊《秦漢水祭祀的政治意涵闡釋》,載《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第27頁。但劉邦的“封爵之誓”并未面河盟誓,應與河神關聯不大。另外,薛瑞澤認為:“黃河的崇高地位,使其成為漢代人所作誓言的見證。”“黃河被漢高祖作為發誓的見證。”參見薛瑞澤《秦漢時期的河流意識》,第4-5頁。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具體到詔書內容,詔書還是以黃河、泰山為喻,希望江山永固之意。。

高祖劉邦的封侯詔書,司馬遷記載得較為簡略,而班固記載得較為詳細。《漢書》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載此事曰:

自古帝王之興,曷嘗不建輔弼之臣所與共成天功者乎!漢興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 陳之歲,初以沛公總帥雄俊,三年然后西滅秦,立漢王之號,五年東克項羽,即皇帝位,八載而天下乃平,始論功而定封。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3]527

漢高祖封侯的情況,《漢書》比《史記》記載得更為詳細一些。“封爵之誓”的內容,《漢書》記載為“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即把《史記》中記載的“使河如帶”變為“使黃河如帶”,把“河”明確為“黃河”。這樣盡管意思沒有變化,但“河”指代“黃河”則明確無疑。這也是“黃河”名稱第一次見于記載。如果班固所載屬實,則“黃河”名稱早在西漢初年已經產生。

當然,劉邦封侯時的誓言“使黃河如帶”,寓意長久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這一百多個列侯的子孫驕奢淫逸、違法亂紀,以至于到漢武帝后期,即西漢建立一百年后,這些列侯子孫大多失去侯國,成為普通的百姓。《史記》卷18《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載:

子孫驕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余皆坐法隕命亡國,秏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無兢兢于當世之禁云。[1]1050

從漢初劉邦分封列侯,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基本一百年。一百年過去了,高祖劉邦當初分封的143個列侯傳襲到太初年間的只有五個,其余138個侯國都被取消了。而太初年間僅存的五個侯國,到漢武帝后元年間,也不存在了。《漢書》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載:“子孫驕逸,忘其先祖之艱難,多陷法禁,隕命亡國,或亡子孫。訖于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遺,耗矣。罔亦少密焉。故孝宣皇帝愍而錄之,乃開廟臧,覽舊籍,詔令有司求其子孫,咸出庸保之中,并受復除,或加以金帛,用章中興之德。”[3]528漢成帝時一位大臣曾總結說:“跡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號,亡以顯其魂,賞亦不細矣。百余年間而襲封者盡,或絕失姓,或乏無主,朽骨孤于墓,苗裔流于道,生為愍隸,死為轉尸。以往況今,甚可悲傷。”(5)參見《漢書》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529頁。但高祖劉邦對功臣的重視還是受到后人關注和肯定的。三國孫吳赤烏二年(239),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為周瑜之子周胤的犯罪處罰求情,就以劉邦的山河之誓為喻,曰:“夫折沖捍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于宗廟,傳于無窮,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參見陳壽《三國志》卷54《吳書·周瑜傳》,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266頁。由此可見,封侯時的誓言“使黃河如帶”,在列侯子孫的“驕逸”中,失去了初始的本意。

三、文化中心的象征

黃河中下游的今山西南部以及河南的洛陽、焦作、安陽一帶,秦漢時期設置有河東郡、河內郡、河南郡,史稱“三河”之地,這里是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中心地帶,是黃河文化的核心區。因此,秦漢時期所稱的“三河”之地,就成了黃河文化中心的象征。

《史記》卷129《貨殖列傳》在敘述各地的民風時特別指出了“三河”的獨特歷史地位。其言:

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土地小狹,民人眾,都國諸侯所聚會,故其俗纖儉習事。[1]3959

對于“唐人都河東”,《史記集解》徐廣曰:“堯都晉陽也。”對于“殷人都河內”,《史記正義》曰:“盤庚都殷墟,地屬河內也。”對于“周人都河南”,《史記正義》曰:“周自平王已下都洛陽。”也就是說堯都河東(今山西臨汾)、盤庚都河內(今河南安陽)、周平王都河南(今河南洛陽),是中國早期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司馬遷說“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充分肯定了“三河”天下之中、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我們知道,所謂“三河”就是黃河中下游從山西南下,到三門峽地區折而向東,又在河南滎陽折而向東北,而黃河河道在這折變中形成的三個重要的區域,也是黃河中下游既瀕臨黃河又相對安全的三個地區。古人在這三個地區分別建都,體現了祖先的智慧,也體現黃河中下游這三個地區的重要地位。

“三河”之地,有時又叫做“河洛”之地。《史記》卷28《封禪書》:“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1]1649《史記正義》引《世本》云:“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又引《帝王世紀》云:“殷湯都亳,在梁,又都偃師,至盤庚徙河北,又徙偃師也。周文、武都酆、鄗,至平王徙都河南。”《史記正義》總結說:“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也。”又《漢書》卷25上《郊祀志上》亦載:“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間。”[3]1205唐代顏師古注曰:“謂夏都安邑,殷都朝歌,周都洛陽。”總體來看,“三河”地區又稱“河洛”,可能更強調的是殷都偃師、周都河南的歷史,因為這兩個都城都在洛河流域,從而強調“河洛”地區的重要性。

在漢代,“三河”仍是重要的地區。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曾大封子弟為諸侯王、封功臣為列侯,這些王國、侯國基本都在關東地區。但由于“三河”地區的特殊地位,朝廷沒有分封給諸侯王,而是直屬中央管轄。《史記》卷17《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載:

漢興,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高祖子弟同姓為王者九國,唯獨長沙異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門、太原以東至遼陽,為燕、代國;常山以南,大行左轉,度河、濟,阿、甄以東薄海,為齊、趙國;自陳以西,南至九疑,東帶江、淮、谷、泗,薄會稽,為梁、楚、吳、淮南、長沙國:皆外接于胡、越。而內地北距山以東盡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僭于天子。漢獨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隴西,與內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頗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廣強庶孽,以鎮撫四海,用承衛天子也。[1]967-968

從記載來看,西漢前期,中央直轄的只有“三河、東郡、潁川”等十五郡,在這十五郡中,“三河”地區就占了三郡,由此可見“三河”地區的重要地位。這里在秦漢時期仍然處于黃河文化的中心地位。劉邦打敗項羽后,曾一度定都洛陽,到了東漢正式定都洛陽,這都體現了黃河文化的核心位置。

四、天下神水的象征

五經之一的《周易》有“河出圖,洛出書”的記載(6)《周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參見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82頁。,由此賦予了黃河的神圣性,使得黃河具有了神河的形象。秦漢時期,河出圖、洛出書經常被提起,并且和圣人聯系在一起。

《漢書》卷27上《五行志上》載:

《易》曰:“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劉歆以為虙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寶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師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箕子歸,武王親虛己而問焉。故經曰:“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王乃言曰:‘烏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逌敘。’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疇,彝倫逌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逌敘。’”此武王問《洛書》于箕子,箕子對禹得《洛書》之意也。[3]1315

按照漢代劉歆的說法,上古伏羲氏受河圖,畫八卦;大禹治水得洛書,而作《尚書·洪范》。伏羲和大禹都是圣人,因此才“河出圖,洛出書”,也就是說只有圣人在世,才會“河出圖,洛出書”。劉歆的說法,也見于漢代緯書。如《龍魚河圖》載:“伏羲氏王天下,有神龍負圖出于黃河。法而效之,始畫八卦,推陰陽之道,知吉兇所在,謂之河圖。”[4]1149《尚書中候握河紀》載:“神龍負圖出河,虙犧受之,以其文畫八卦。受龍圖,畫八卦,所謂河出圖者也。”[4]422

“河出圖,洛出書”是難得的吉祥。相反,如果天下不太平,則黃河決口泛濫,危害社會。所以漢代谷永說:

河,中國之經瀆,圣王興則出圖書,王道廢則竭絕。今潰溢橫流,漂沒陵阜,異之大者也。修政以應之,災變自除。[3]1691

谷永所謂“圣王興則出圖書,王道廢則竭絕”,體現了漢代災異思想的影響下,社會上對黃河的神圣性的看法。

黃河的神圣性主要體現在黃河中游的河洛地區,也就是夏商周三代興起的地區。而在河洛地區之外,國君治國理政不好的話,則會出現災異以譴告。《漢書》卷27中《五行志中》載:

昔三代居三河,河洛出圖書,秦居渭陽,而渭水數赤,瑞異應德之效也。京房《易傳》曰:“君湎于酒,淫于色,賢人潛,國家危,厥異流水赤也。”[3]1438-1439

就是以祥瑞與災異學說來解釋“河洛出圖書”現象的。

正因為黃河具有神圣性,因此秦漢時期祭祀山川時把黃河地位抬得很高。黃河被視為“諸侯”,按照諸侯王的禮節予以祭祀。《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5]1336《史記》卷28《封禪書》:“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四瀆者,江、河、淮、濟也。”[1]1633-1634《漢書》卷25上《郊祀志上》亦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懷柔百神,咸秩無文。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3]1193-1194對于“四瀆視諸侯”,顏師古注曰:“江、河、淮、濟為四瀆。瀆者,發源而注海者也。視謂其禮物之數也。”而在四瀆之中,黃河居于首位。《漢書》卷29《溝洫志》載班固贊語曰:

古人有言:“微禹之功,吾其魚乎!”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3]1698

班固所言的“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河為宗”,充分肯定了黃河在天下所有河流中的“宗主”地位。緯書更是把黃河抬高到“水宗”和“河伯”的地位。如《尚書緯》:“六宗,天地神之尊者,天宗三,地宗三。天宗,日、月、北辰。地宗,河、岱、海。日、月為陰陽宗,北辰為星宗,河為水宗,海為澤宗,岱為山宗。”[4]390《孝經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4]961

黃河河神祭祀的地點在瀕臨黃河的左馮翊臨晉縣。高祖劉邦時下令對黃河祭拜:“長安置祠祀官、女巫……其河巫祠河于臨晉。”[3]1211《漢書》卷28上《地理志上》載:“臨晉,故大荔,秦獲之,更名。有河水祠。”[3]1545《漢書》卷25《郊祀志》載秦統一后令祠官祭祀名山大川:“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水曰河,祠臨晉。”[3]1206

到了漢宣帝時期,社會安定,五岳四瀆的祭祀制度也固定下來,但黃河的祭祀次數比江、淮、濟次數要多(7)薛瑞澤認為“漢宣帝以后,朝廷對河流的祭拜呈現出由前期的全面祭拜到分層次祭拜的轉變,這與漢代社會漸趨穩定密切相關。”參見薛瑞澤《秦漢時期的河流意識》,第3頁。。《漢書》卷25《郊祀志下》載宣帝神爵元年(前61):

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祠江海洛水,祈為天下豐年焉。”自是五岳、四瀆皆有常禮。東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灊山于灊,西岳華山于華陰,北岳常山于上曲陽,河于臨晉,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濟于臨邑界中,皆使者持節侍祠。唯泰山與河歲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禱而三祠云。[3]1249

在五岳四瀆的祭祀中,泰山和黃河的地位最為崇高,一年祭祀5次。長江次之,一年祭祀4次。其余的淮河、濟水等一年只祭祀3次,由此可見黃河在秦漢時期地位的尊崇。

五、天下治亂的象征

黃河經過黃土高原之后,河水變得渾濁起來,以至于在孟津以下號稱“濁河”。《漢書·溝洫志》又有“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記載[3]1697。在古人看來,渾濁的黃河水是很難變清的,如果黃河水變清了,則一定是天下太平所致。漢代易學大家京房就在《易傳》中說:“河水清,天下平。”[6]1080虞荔《鼎錄》載:成帝綏和元年(前8),匈奴平,鑄一鼎,其文曰:“寇盜平,黃河清。”[7]5京房和青銅鼎銘文的說法,都賦予了黃河之水代表天下治亂的文化象征(8)薛瑞澤在“河流的象征意義”部分,也注意到黃河的象征意義,指出“河水特別是黃河水變得清澈也成為天下太平的象征。”參見薛瑞澤《秦漢時期的河流意識》,第4頁。。

西漢時期,黃河多次在下游決口,最有名的就是瓠子(今濮陽縣西南)決口,泛濫關東十六郡二十多年,直到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決口才被堵塞。王莽時期黃河再次決口,泛濫五十余年,直到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王景治河,才使得黃河安瀾。正是西漢時期黃河下游的多次泛濫,使得社會對黃河水變清賦予了理想和向往的成分。讓西漢的京房等人想不到的是,黃河居然在東漢后期的桓靈時期變清了。史載:

桓帝延熹八年(165)四月“濟陰、東郡、濟北河水清。”[6]314

桓帝延熹九年(166)“夏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6]317

靈帝建寧四年(171)“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6]332

《后漢書·桓帝紀》所載的濟陰、東郡、濟北、平原四郡,都在黃河的下游,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山東聊城、菏澤、泰安、濟寧、萊蕪、德州等地。《后漢書·靈帝紀》所載的“河水清”沒有明確說明地點,但從常理推斷,應該還是黃河下游的今河南、山東段。黃河清本是祥瑞的象征,但在東漢后期社會黑暗的桓靈時期,黃河清則成了不正常的現象,當時人認為是妖異之象,并給予了不同的解讀。《續漢書·五行志三》載:

延熹八年四月,濟北河水清。九年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襄楷上言:“河者諸侯之象,清者陽明之征,豈獨諸侯有規京都計邪?”其明年,宮車晏駕,征解犢亭侯為漢嗣,即尊位,是為孝靈皇帝。[6]3311

東漢的襄楷把桓帝時期延熹八年、延熹九年的黃河清,看作是諸侯覬覦皇權的征兆。因為黃河的地位是諸侯,現在黃河變清,而清明是天子的象征,因此渾濁的河水變清并不是什么吉兆,而是諸侯要謀奪天子之位的預兆。當然,巧合的是,河水清之后的第二年,漢桓帝就去世了,享年36歲。桓帝崩,無子,竇太后與父親竇武定策禁中,遣使到河間國奉迎解犢亭侯劉宏為帝,這就是漢靈帝。在襄楷看來,這正是應驗了他的看法。

襄楷正是延熹九年“河水清”段的平原郡人,他“好學博古,善天文陰陽之術”。對黃河和陰陽關系的理論有自己的看法。《后漢書·襄楷傳》:

案春秋以來及古帝王,未有河清及學門自壞者也。臣以為河者,諸侯位也,清者屬陽,濁者屬陰。河當濁而反清者,陰欲為陽,諸侯欲為帝也。太學,天子教化之宮,其門無故自壞者,言文德將喪,教化廢也。京房《易傳》曰:“河水清,天下平。”今天垂異,地吐妖,人厲疫,三者并時而有河清,猶春秋麟不當見而見,孔子書之以為異也。[6]1080

襄楷認為“河水清,天下平”,應該是天下平,即天下大治的時候,才會河水清。相反,如果天下亂象環生、天下不太平而出現“河水清”,則是妖異的象征。這正如天下大亂的春秋之時麒麟現世,孔子認為是災異。而東漢桓帝時期,政治腐敗、羌人起義、疫病流行、民不聊生,在這樣的時刻出現“河水清”,難怪襄楷認為是災異。

除了京房、襄楷外,漢代的緯書也對黃河與治亂的關系有所闡釋。《尚書中候》:“黃河千年一清,圣人千年出世。”[4]420《春秋感應圖》:“黃河千年一清,丹野千年一焚,焚則圣人出。”[4]897這兩條緯書都提到了黃河清與圣人出的關系,盡管沒有言及天下平,但圣人出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天下平,因此,緯書中的黃河清、圣人出,就預示著天下太平。

透過京房、襄楷等人以及緯書的記載,我們能真切感受到秦漢時期人們對黃河的重視、對黃河的關注,以至于把黃河的清濁看作是象征天下治亂的大事。由此凸顯秦漢時期黃河在政治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意義。

六、中國的象征

黃河在秦漢時期有“河”“德水”“大河”“泰河”“濁河”“黃河”等不同的稱謂,這都是立足中原地區的稱呼。跳出黃河文化圈,從西域的角度來看,黃河又被稱為“中國河”,黃河被看作中國的象征。

《漢書》卷96《西域傳》載西域概況時提到了黃河的源頭問題。史載:

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東則接漢,阨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原:一出蔥嶺山,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關三百余里,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于積石,為中國河云。[3]3871

另外,《漢書·西域傳》在記述于闐國時說:

于闐國,王治西城,去長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戶三千三百,口萬九千三百,勝兵二千四百人。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騎君、東西城長、譯長各一人。東北至都護治所三千九百四十七里,南與若羌接,北與姑墨接。于闐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多玉石。西通皮山三百八十里。[3]3881

對于“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蘇林注曰:“即中國河也。”[3]3881《漢書·西域傳》的這個說法,可能源自張騫與漢武帝。《史記·大宛列傳》載張騫出使西域,回來報告說:“于窴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1]3836同傳又載:“而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1]3851按照《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的說法,黃河源頭的山是昆侖山,水是西域的“蒲昌海”或者叫“鹽澤”,也就是今天的羅布泊。古人認為,塔里木河的水匯集到“蒲昌海”,而“廣袤三百里”的大湖泊“蒲昌海”的水則“潛行地下”,即形成地下河,地下河潛行到積石山的時候,流出地表,即所謂“南出于積石”,形成了黃河的源頭,最終形成了“中國河”,也就是黃河。

河出昆侖、河出積石的說法來源較早。《尚書·禹貢》說“導河積石”[5]151。《爾雅·釋水》云:“河出昆侖虛(墟),色白。”郭璞注曰:“《山海經》曰:河出昆侖西北隅。虛,山下基也。”[5]2620漢代人也認同河出昆侖的這種說法。漢桑欽《水經·河水》載:“昆侖墟,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其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渤海。”[8]1-3許慎《說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9]516應劭《風俗通義》:“河出燉煌塞外昆侖山,發源注海。”[10]372漢代緯書《河圖括地象》:“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侖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有五色云氣,五色流水,其泉東南流入中國,名曰河也。”[4]1095《河圖始開圖》:“黃帝問風后曰:余欲知河之始開。風后曰:河凡有五,皆始開乎昆侖之墟。”[4]1105“黃河出昆侖山東北角剛山東。”[4]1106《河圖絳象》:“河導昆侖山,名地首……至積石山,名地肩。”[4]1186“黃河出昆侖,東北流千里,折西而行,至于蒲山……河水九曲,長九千里,入于渤海。”[4]1187從這些記載來看,當時人認為黃河的源頭在昆侖墟和積石山,也就是源自西域和西北地區。

拋開黃河源頭與昆侖山、積石山以及“蒲昌海”相關聯的說法,我們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國河”的提法。這個提法一是把西域的“蒲昌海”與黃河聯系起來;二是稱黃河為“中國河”。“中國河”的稱謂極具文化象征意義,這個稱謂表明在中原以外的地區,是把黃河看作是“中國”的象征(9)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的織錦上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八個篆字,織錦上的“中國”應指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這也是從西域邊疆的角度把中原地區指代為中國的。這與《漢書·西域傳》稱黃河為“中國河”的角度是一樣的。,黃河與中國密不可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AV网站中文| 色AV色 综合网站|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www.91在线播放|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 亚洲视频a|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天天色综合4|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亚洲最新在线|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中文字幕66页| 欧美在线伊人|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韩午夜片|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青青久久91|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99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直播|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免费毛片视频|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不卡影院| 伊人蕉久影院|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亚洲综合专区|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网| 亚洲性视频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99成人在线观看| 99精品免费在线|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 亚洲色图另类| 无码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3p视频|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日韩在线1|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人人艹人人爽| 婷婷中文在线|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