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創新是媒介深度融合階段的核心命題,也對媒體提出了新要求。內容疊加力、技術先導力、經營跨界力成為媒介融合創新的“新三力”。在“新三力”的助推下,媒體的深度融合創新實踐既能讓其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又能推動其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與社會治理的現代化。
首先,內容的形式疊加與聯動。呈現多樣態、語態年輕化、出圈聯動化是增強媒介內容融合創新的關鍵。融媒體時代,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解讀關鍵會議、關鍵政策的高頻詞、關鍵詞、重要議題與關切話題已成為常態;詞云圖、H5、手繪、動畫、Vlog等多種形式的報道也層出不窮。多種形式的疊加與聯動豐富了報道內容的樣態,例如,《歌聲里的中國》《故事里的中國》等節目通過歌曲并輔以疊加綜藝、戲劇、影視等形式,講述與民族記憶緊密聯結的中國故事。而多語態報道豐富了報道內容的語態,如多家媒體不再自我禁錮于嚴肅的通稿式宣傳,轉而用“網言網語”解釋民眾關心的熱點。
其次,內容的破圈傳播。破圈傳播一是在自身的融媒體傳播矩陣中聯動,二是與其他外部平臺多圈層聯動,實現大小屏結合、線上線下共振、跨屏跨平臺宣推。通過內部與外部的多圈層聯動,媒介在融合創新的實踐中更有可能實現破圈傳播。例如,《沿著高速看中國》特別節目在多平臺的破圈傳播使該節目實現了聲量擴大及經久不息。多圈層聯動、實現破圈傳播的根源,一是在于內容策劃的創意,二是在于與多平臺資源共享、資源互惠帶來的復次傳播效能。
媒介融合創新需堅持技術先導,在實踐中勇于擁抱新技術,使新技術最大限度賦能媒介融合創新。
首先,從黑白到彩色,從高清到4K,再到8K,甚至16K,電視自身在技術賦能下不斷進化。電視自身的不斷進化為觀眾帶來了多樣化、精細化、實時化的觀看體驗。在擁抱技術、積極革新的同時,媒體也不斷聚集、維持觀眾的黏性。例如,“AVS3+5G+8K”應用在2022 年北京冬奧會的賽事直播中,AVS3 編解碼標準我國首次實現了在移動端直播,提供了更加清晰、更具沉浸感的視覺效果。媒介融合創新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媒體使用新技術惠及觀眾,也是惠及自身的融合創新發展。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擴展了傳統電視的內容制作與播放形式。AI 合成主播、智能剪輯、機器人寫新聞、虛擬數字人新聞記者等不斷壯大智慧新聞報道,也不斷豐富新聞制作與呈現的形式。例如,虛擬數字人新聞記者小諍到太空采訪并發回豐富的一線報道。此外,在2021 年全國兩會期間,輕交互產品《AI 助手帶你走進部長通道》,運用AI 助手“愛加”(由AI 技術復制真人的聲音、動作、表情)帶領觀眾走進兩會部長通道,建構起“我與部長隨時隨地對話”的空間,創新了報道形態。
除了常規的版權經營和廣告經營外,媒介創新融合實踐還應注重提升經營跨界力,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首先,應注重提升跨平臺的經營跨界力。媒介融合創新不僅要打造自身的多平臺,實現內部跨平臺經營,還要與各大商業平臺聯動,實現資源置換,形成經營合力。例如,多家主流媒體跨界直播帶貨,央視主持人與淘寶帶貨主播聯動,共同進行助農帶貨直播。從“為湖北拼單”到“新消費·愛生活”再到“買遍中國”,主流媒體與商業平臺的跨界聯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把胍曅侣勵l道”的“買遍中國”直播帶貨單場產品銷售額突破14 億元。
其次,應注重提升跨機構的經營跨界力。與社會機構的資源互惠也是推進媒介融合的重要嘗試。媒介融合創新還可與國家部委等社會機構聯合,找難點、找痛點、想辦法、搭橋梁,通過多樣合作充分發揮媒介在社會治理中的“智能中介”作用。此外,媒介融合創新還可與工會、企業等合作,解決就職人員與企業的實際困難。如央視頻與多家企業合作推出“國聘行動”,致力于幫助解決疫情期間找工作難的問題。
融媒體時代,面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媒介融合創新需著眼未來,聚焦提升內容疊加力、技術先導力、經營跨界力這“新三力”,使媒介融合創新更深入、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