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在古代就是僧人所以穿的一種衣服,而“黑衣宰相”就是指參與朝政能夠影響皇帝的僧人。說起“黑衣宰相”,就不得不提及開元勛臣劉秉忠。他為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出謀劃策,輔佐他共同創立大元江山。
“黑衣宰相”是什么意思?“黑衣”在古代就是僧人所以穿的一種衣服,而“黑衣宰相”就是指參與朝政能夠影響皇帝的僧人。說起“黑衣宰相”,就不得不提及元朝僧人、開國軍師劉秉忠。他為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出謀劃策,輔佐他共同創立大元江山。

忽必烈畫像
劉秉忠本名為劉侃,字仲晦。劉秉忠的家族本來是幽州大族,遼國占據幽云十六州后,劉秉忠的家族在遼國世代為官。
劉秉忠聰明好學,17 歲就當了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可他認為,當刀筆小吏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常常悶悶不樂,投筆嘆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沒為刀筆吏乎!丈夫不遇于世,當隱居以求志耳。”
于是,劉秉忠投筆掛冠而去,從此遁入空門,拜天寧虛照禪師為師,法號子聰。
雖然劉秉忠出家為僧,但他博學多識,深得《易經》其中奧秘。對于天文地理,兵法謀略占卜,他樣樣精通。
當時的蒙古帝國大汗是忽必烈的兄長蒙哥。蒙哥任命忽必烈為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而其弟阿里不哥駐守在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
忽必烈尊崇儒學,為了更好地實行蒙古統治,拉攏漢人,他還專門召見了虛照禪師。
劉秉忠認為這是個機會,就跟隨虛照禪師一同前去拜見忽必烈。忽必烈聽聞劉秉忠才學俱佳,便與他討論天下事及滅宋之策。劉秉忠向忽必烈建議三路伐宋:東路取金陵,中路取襄陽,西路取川蜀。劉秉忠說:“若取天下則以不弒殺人為要。”忽必烈聽后非常高興,就請劉秉忠擔任他的謀士。
劉秉忠就此留在了忽必烈幕府為其出謀劃策,他還為忽必烈擬訂了十四條安邦定國之策。
1252 年,劉秉忠跟隨忽必烈遠征大理。攻克大理后,劉秉忠建議:“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因此,云南平定后沒有人被隨意殺戮。
1259 年,蒙哥攻打四川釣魚城,結果被射死在城下。蒙古帝國最高權力出現了真空,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和攻打南宋的忽必烈為爭奪汗位各自施展手段。
忽必烈停止了對南宋的進攻,率軍北歸。劉秉忠建議忽必烈先繼位,來贏得政治先機。
1260 年春,忽必烈在開平召開庫里臺大會,舉行登基大典。5 月5 日,忽必烈登基成為蒙古帝國大汗。
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忽必烈采用了皇帝制度,自稱朕,建年號為中統,以開平為上都。這個舉動打了阿里不哥一個措手不及。之后,阿里不哥也在和林自稱大汗。兩人各自得到了南北蒙古貴族的支持,雙方展開了決戰。
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托,與阿里不哥展開了長達4 年的汗位爭奪戰。
1261 年,在昔木土腦兒之戰中,忽必烈所率領的蒙古軍和阿里不哥率領的蒙古軍相遇了。這些蒙古軍都互相認識,所以他們在兩軍陣前各自逡巡不前。
劉秉忠建議忽必烈用漢軍迂回到敵軍后方突襲。忽必烈聽從了他建議,大敗阿里不哥軍。
天下平定后,在劉秉忠的建議下,忽必烈遷都大都,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
中統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問以治天下之大經、養民之良法,劉秉忠采祖宗舊典,參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條列以聞。
劉秉忠制定了元朝的制度、治國安民的方略,建元紀歲,立中書省、宣撫司。朝廷舊臣、山林遺逸之士,咸見錄用,文物燦然一新。
而且,元朝發行紙幣也有劉秉忠的功勞。當時劉秉忠向忽必烈建議:“銅錢用于陽,紙幣用于陰。華夏,陽明之區;沙漠,幽陰之地。今日陛下龍興朔漠,如果主掌中原,適合發行紙幣。陛下應當叮囑后代子孫,如果流通銅錢,將來天下四海都難以安寧。”元朝因此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完全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
元朝建立后,劉秉忠還是穿著僧衣,人稱之為聰書記。至元元年,翰林學士承旨王鶚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積有歲年,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忠勤勞績,宜被褒崇。圣明御極,萬物惟新,而秉忠猶仍其野服散號,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顯秩。”
忽必烈就讓劉秉忠還俗,拜劉秉忠為光祿大夫,位居太保,參領中書省事。而且,忽必烈還將翰林侍讀學士竇默之女嫁給了他。
劉秉忠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并以天下事為己任。他結合元朝的舊制和宋遼金夏的制度,制定了元朝的皇帝文武大臣的衣冠、上朝拜見天子的禮儀、官員的俸祿、朝廷的官制。事無巨細,凡有關于國家大體者,知無不言,言無不聽,堪稱“元朝總設計師”。
至元十一年,劉秉忠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在南屏山修建了房子,居住其中,八月坐化而去,時年58 歲。
忽必烈聽到這件事,對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數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聞也。”
元朝朝廷累贈劉秉忠推誠協謀同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常山王,謚號“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