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5 月28 日,一架小巧的賽斯納172 型飛機降落在紅場。這架由新手飛行員駕駛的小飛機居然突破了蘇聯軍隊層層防空網,降落在了蘇聯的心臟地帶。一時間世界輿論嘩然,蘇聯軍方顏面掃地,這架飛機變相推動了蘇聯解體。
1987 年5 月28 日,晚飯后正在莫斯科紅場散步的人們突然聽到空中有飛機的引擎聲。一架小巧的賽斯納172 型飛機降落在紅場,引來了眾人的圍觀。
不可思議的是這架飛機不是從莫斯科周邊飛來,而是來自千里之外的芬蘭赫爾辛基。一架由新手飛行員駕駛的小飛機居然突破了蘇聯軍隊層層防空網,降落在了蘇聯的心臟地帶。一時間世界輿論嘩然,蘇聯軍方顏面掃地,這架飛機變相推動了蘇聯解體。

魯斯特當時駕駛的賽斯納172 型飛機
做出驚天壯舉的不是什么特技飛行員,而是19 歲的西德青年馬蒂亞斯·魯斯特。此前,魯斯特申請了一次環北歐飛行路線,計劃5 月13 日從漢堡起飛,先向北飛到冰島的雷克雅未克,然后飛到挪威的卑爾根,最后抵達芬蘭的赫爾辛基。
但是航線確定之后,魯斯特突然決心干票大的。他所租用的賽斯納172 型飛機擁有極好的起降性能,也就是說不在機場也能降落。他知道此前有人創造過在巴黎市中心降落的壯舉,于是他就想嘗試一下能不能飛到莫斯科。
在到達赫爾辛基后,他本該計劃向西飛往斯德哥爾摩。然而在起飛不到20 分鐘之后,魯斯特故意關閉無線電設備,并降低飛行高度。赫爾辛基的雷達一下子失去了他的蹤跡,甚至懷疑其已墜機。
魯斯特關閉無線電之后,立即掉頭向東開始創造世界紀錄的旅程。他越過芬蘭灣,從今天的愛沙尼亞和俄羅斯交界處闖入蘇聯領空。
賽斯納172 型剛剛進入蘇聯領空,就被防空雷達所捕獲。但由于此前蘇聯防空軍擊落韓國客機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蘇聯政府下令軍隊不得隨意對不明目標開火。所以蘇軍防空導彈才沒有開火,蘇軍的畏手畏腳成為魯斯特最大的保護傘。
隨即蘇聯防空軍兩架米格-23 戰斗機起飛,試圖對其目視識別。可米格-23 畢竟屬于高空高速戰斗機,追蹤雷達反射面積極小、飛得非常慢的賽斯納172 型飛機非常困難。魯斯特事后回憶,他發現有戰斗機從他頭頂高速掠過。之后戰斗機駕駛員無法找到所謂入侵者,就沒有繼續向上匯報,這件事就被糊弄過去了。
魯斯特來到了普斯科夫市上空,再次被蘇聯雷達捕獲。由于當天是全蘇邊防軍日,有許多架飛機在空中飛行表演。魯斯特這架賽斯納172 型飛機同時出現在雷達上,騙過了雷達操作員的眼睛。接著魯斯特的小飛機飛過謝利格爾湖防空區。由于當天天氣狀況復雜,蘇聯雷達屏幕上連續七次出現假目標,于是把這架飛機也當成了虛警處理。
魯斯特駕駛飛機繼續向前飛,已經到了非常靠近莫斯科的托爾若克市。偏偏在前一天一架轟炸機在附近墜毀,所以當天空中有許多搜尋殘骸的直升機。而賽斯納172 型每小時200 公里的飛行速度和500 米高度與直升機非常接近,于是蘇聯雷達又將其視作己方飛行器而未予處理。
這時能夠攔住魯斯特的,只剩下了莫斯科強大的防空系統。非常詭異的是,就在他即將到達莫斯科時,該防空系統指揮中心接到命令要進行15 分鐘的例行維護。于是魯斯特就一路暢通無阻地進入莫斯科市中心,大搖大擺地降落在了紅場上。
降落紅場事件曝光之后,西方媒體大肆炒作蘇聯防空系統是紙老虎,不堪一擊。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大為震怒,撤掉蘇聯國防部長,蘇聯防空軍總司令則被迫提前退休,還有多名軍官受到處理,可以說對軍方高層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從技術角度分析,難道蘇聯耗費巨資打造的強大軍隊只是擺設,毫無用途嗎?
魯斯特所駕駛的賽斯納172 型飛機,的確存在雷達反射面積小和紅外信號弱的特點。這樣雷達很容易將其忽略,超音速戰斗機也無法形成穩定的跟蹤監視。
就在魯斯特降落紅場不久,一名哥斯達黎加人駕駛一架小型飛機在美軍駐巴拿馬的霍華德空軍基地降落后,才被美軍人員發現。后來,法國退休飛行員馬拉特雷駕駛著一架輕型飛機穿過了凱旋門,然后沿著香榭里舍大街和協和廣場,擦過法國總統府而去。
在魯斯特事件里,蘇聯雷達至少成功捕獲了賽斯納172型,卻由于一系列的巧合將其放過。雷達不是無法發現這樣的“小、低、慢”飛行目標,但捕獲之后又如何識別才是困擾全世界的問題。
事實上,美國最先進的隱形戰機也能在雷達屏幕上被顯示出來,但很容易被看成是故障或干擾信號而被忽略。
雖然一直有傳言認為,魯斯特降落紅場是戈爾巴喬夫為了打倒蘇軍內反對派而與西德演的一出雙簧。根據無非是魯斯特本來被判監禁兩年,卻被提前釋放。但事情已經過去多年,魯斯特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上班族。
但是不得不承認戈爾巴喬夫利用此事大做文章,魯斯特降落紅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摧毀蘇聯的“蝴蝶翅膀”。雖然一直有觀點認為,蘇聯解體是因為軍費開支過大,壓垮了國民經濟。
與西方抹黑蘇聯的軍工產業“只造大炮不造黃油”不同,軍工產業事實上在蘇聯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即使到了1990 年,蘇聯軍工產業的民用品產量也占整個國民經濟民用品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蘇聯人民使用的電視機、縫紉機、照相機、錄像機和冰箱幾乎都是由兵工廠生產的。
魯斯特降落紅場讓戈爾巴喬夫有理由對軍工產業開刀,國防開支因此大幅減少。戈爾巴喬夫以破壞性的方式削減軍費和軍工產業投入,結果卻使軍工聯合體中的民用產能部分先行崩潰。
由于蘇聯高度僵化的計劃經濟模式和巨大的歷史慣性,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通過發展民營經濟來彌補軍工產業產能。結果由于軍工產業的崩潰,加劇了社會商品短缺,從而引發了連鎖反應。再加上戈爾巴喬夫進行政治改革,致使蘇聯分崩離析,這是魯斯特當年頭腦發熱時怎么都無法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