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天 趙 柯
(中交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299)
工程材料是市政工程建設最重要的施工要素,從質量上講,材料質量是保證市政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從經濟上講,市政工程材料的總額一般會占據施工合同總額的60%以上;從管理工作上講,市政工程建設施工周期較長,施工材料管理貫穿整個施工項目管理的全過程。本文結合蒼南縣龍港新城世紀大道工程的建設過程,對市政工程施工現場材料全過程管理工作的要點進行分析,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蒼南縣龍港新城世紀大道工程(科技路-產業大道)為龍港新城最主要的一條南北向城市骨架道路。該段線路建設施工全長為1689.9m,標準段紅線寬68m,線路段內設置橋梁2 座,設計車速為60km/h。本工程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橋梁、給水、雨水及污水、電力通信、道路照明及交通安全等分項工程,其中,工程材料總額在考慮信息價上下浮動因素的前提下,在合同總額中的占比達到了約60%~70%。
在市政項目的施工階段,所需要的各種建筑材料,從采購到進場再到使用的全過程,均屬于施工現場全過程材料管理的范疇。施工現場全過程材料管理主要包括:前期工作(采購計劃)、進場期間管理(驗收、入庫)、儲存管理(儲存及保護)、使用管理(材料領用、余料退庫)以及后期管理(余料處置、材料盤點、總結分析)無個階段。通過對市政工程材料的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提升工程材料的質量,控制工程材料的成本、減少工程材料的消耗,以達到提升工程項目質量和增加工程項目效益的目的。
項目部應當及時明確負責材料管理的人員配備,明確所配備人員間以及與項目部其他相關人員間的關系劃分,包括職責與分工,并對相關材料管理人員做好培訓和考核,強化責任追究制。另外,不論是材料管理人員還是項目部其他管理人員都應具備材料管理的意識,尤其是材料成本的管理,應做到全部人員參與工程材料成本控制,避免出現工程材料費用超支的情況,尤其要杜絕出現成本過大或者其他問題之后責任無法追究的現象。
材料管理的人員確定后,項目部應立即組織各材料管理人員,并組織協調相關部門管理人員一起,對工程量清單、設計圖紙、施工合同等文件中所要求的施工材料的品類、數量等進行重新核對,并以設計圖紙為標準,確定出各材料的規格參數、性能指標、需求數量等,再根據項目施工的總進度計劃,確定各施工階段的材料需求量,進一步分期擬定材料采購計劃、進場計劃及保障規劃[1]。
對于市政項目中,需求量較大的鋼筋、水泥、混凝土、瀝青、管道等主要材料的采購,會涉及到大量的市場價格分析、對比、采購談判等工作,此時利用公司的統一物資采購信息化平臺進行公開招投標,吸引供應商前來投標,通過詢價、比價、競標等方式,擇優選擇材料供應商。這樣不僅能從源頭上有效控制材料價格,還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蒼南縣龍港新城世紀大道工程(科技路-產業大道)項目,鋼筋用量預計需要約1860t,采用以上流程進行采購后,最終采購的鋼筋價格為寧波鋼鐵網信息價下浮100 元/t,與寧波鋼鐵網價相比節省約18.6 萬元。采購過程中,通過公開招投標,對材料供應商的資質、信譽、質量、價格、業績、服務都做了綜合考察和評審,材料供應質量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此外,特殊材料及零星材料則由項目部自行采購,采購過程中應該做到貨比三家,綜合考慮材料原價、運雜費等,項目部應制定采購周期(每周或每兩周或每月等)進行統籌采購。
項目部材料管理人員應與施工管理人員做好充分溝通,結合施工圖紙、現場施工情況及相應的施工工序,綜合考慮材料送檢周期、運輸過程及施工過程材料損耗率、材料存放時間及場地等,制定合理的材料進場計劃,做到材料的供應既能滿足施工需求,又不至于大量長時間的堆放。應避免因材料供應不及時而導致工程停工或使用未出檢測報告的材料等現象,以及材料進場過量導致材料堆積而造成的管理費用和材料損耗費用增加等現象的出現。
施工材料由供應商供貨至施工現場后,項目部材料管理人員必須及時做好施工材料的進場驗收工作(見圖1)。重點檢查進入現場的材料是否和項目部制定的材料進場計劃中材料的數量、品種、型號以及規格等保持一致,對進場材料的質量合格證和質量出場報告以及相關合格證及檢驗報告的復印件真偽、有效期等進行查驗。另外,要仔細檢查進場材料的基本外部特性,如長、寬、高和外觀質量等;并對污水管、砌塊等外觀進行仔細檢查;還有瀝青的溫度及表觀離析情況等的檢查。要做好材料進場自檢工作,對自檢不合格材料做好退場處理并及時補上,杜絕材料商公關行為發生或者材料檢測不合格導致材料供應不上從而使工程停工現象出現。

圖1 材料進場的驗收
材料進場后及時報監理進行現場驗證并取樣,要求所取樣品具有代表性和任意性,再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材料按照設計施工圖紙中所載明的檢測要求及項目部的材料檢測要求做合格性檢測。特別要注意所委托的檢測單位,必須是和材料供應商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這樣才能保證所檢測材料結果的公正性。對于檢測結果不合格的材料,堅決進行退場處理,嚴禁運用到施工作業中。并且,項目部應建立不合格供應商黑名單,對于供料逾期、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的材料供應商堅決不再采購其產品。做到施工材料從優中選優,以此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
根施工進度計劃及材料采購進場計劃,在施工現場平面圖中選擇合適位置設置材料倉庫,并結合施工場地實際情況,按照便捷、有序的原則對材料在倉庫中進行分類碼放,并按材料的不同保存條件,盡可能做好材料倉庫地面硬化、排水通暢、材料覆蓋等基本工作,有條件宜設置圍擋[2]。正常情況下,材料需在檢驗合格后才能入庫存放,不過對于還未來得及檢驗卻又亟需入倉保存的材料可予以入倉但需標明未進行檢測,并且需單獨碼放。手續齊全且檢驗合格的材料,在材料倉庫中應做到不同批次、不同型號、不同品種、不同廠家以及不同種類的材料分別進行堆放,分清界限,并安排專人負責材料管理,并設立標示牌注明產地、規格、品種、檢驗狀態。按照材料使用的先后順序進行有序擺放,先用的放外側,后用的放里側,不得將材料亂堆混淆。對鋼筋、水泥等遇水會發生反應的材料做好防雨、防潮及場地排水措施。特殊材料特殊對待,易燃易爆等危險的材料,需要制定與落實有針對性的安全保護措施,樹立警示標牌,并安排專人進行管理。材料做好自檢互檢、施工班組檢驗,專人專職檢驗的“三檢”制度[3],了解材料的存放和消耗情況,做到現場材料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工程項目現場材料倉庫管理應嚴格實行材料限額領用制度,嚴格按照以日需求量計劃為依據,領取相應數量的工程材料。負責材料預算的施工管理人員應嚴格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將計算所得的各工程部位材料日需求量告知倉庫管理人員,并做好材料領用溝通。
材料的使用嚴格依據施工任務單和材料日需求領用單進行下發,重視領取施工材料的規律性,不能一次將所需施工材料全部領取。材料管理人員和施工管理人員對材料現場使用情況做好監督,并對如沉井部位的鋼筋,磚砌井部位的砌磚使用等要對“廢棄料”以及邊角料等做好充分利用。
在實際施工時,若受其他因素影響,出現施工材料的領取超出了計劃范圍,應填寫超額領料申請,經過項目部審批并做好資料備案,并要分析現場施工情況,查明超額原因并在資料上注明,為本工程下次類似部位或者以后工程類似部位材料領取提供借鑒。
針對周轉材料,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周期較長且工序先后性搭接較為緊密,項目部應該結合施工進度計劃在不影響施工進度和盡可能降低工程材料租賃費用的情況下,合理確定周轉材料進退場的時間,做到周轉材料的合理周轉,以此實現減少材料用量以及及時回收再利用多余材料的目的。如果施工中存在剩余工程材料,不能任意棄置在施工現場,應將工程材料做好檢查、歸類,重新退回到工程材料庫之中[4],通過精細化管理,保證材料的進出有度,不浪費,從而提升項目效益。
施工收尾階段,對未完工程所需材料進行預測,在保證供應的基礎上,積極調整材料使用計劃,控制后期材料的進場數量,防止過多剩余造成積壓浪費,為后續的完工清場創造條件。由于設計變更等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多余材料,應及時組織回收退庫或折價處理,以降低工程成本。另外,提前拆除不再使用的材料加工設備和臨時設施,對現場的舊料充分再利用,節約費用。
項目部應定期對材料的采購及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以期能用低價材料代替高價材料,并將材耗更低、成本更低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在工程施工中,可以在公司中進行推廣,提高公司效益。
項目部材料管理人員應建立健全材料統計核算制度,在材料使用后及時做好統計核算,對項目材料使用情況做好盈虧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應遵循量價分離的原則,對材料分別進行量差分析與價差分析,并根據兩者綜合比較考慮得出較為準確的盈虧分析,從而更精確的確定出材料的盈虧點,為工程后續相關部位以及公司后續相關工程積累經驗。以本工程W72-W78 污水沉井和3號橋樁基部位螺紋鋼為例,通過上述量價分離法得出的成本節超分析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用料成本節超情況統計表

表2 用料成本節超率統計表
通過上述分析可得,項目部制定材料擬采購計劃并通過招投標方式為本工程兩部位螺紋鋼材料節省的材料成本為32702 元,節省率為2.38%;通過現場管理,進行材料標準堆放、合理利用鋼筋延伸率以及精確下料和充分利用材料邊角料等多種措施共節省了材料費用約為70782 元,節省率為5.14%,總計節省材料成本為103484元,節省率為7.52%。
市政工程材料全過程管理是保證工程質量,確保工程按期完成的先決條件;另外,材料管理也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系統的材料管理能夠有效節省項目成本為企業增效。蒼南縣龍港新城世紀大道工程(科技路-產業大道)施工現場材料全過程管理的實踐證明,材料前期管理、材料進場期間管理、材料儲存管理、材料使用管理和材料后期管理是工程材料全過程管理的5 個要點,不僅關系到搞好工程建設的生產安全、施工進度、工程質量,還關系到工程成本、經濟效益,這對工程建設各方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