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昆 王義祥 刁子坤
(1.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區域公司,北京 100161;2.江蘇美城建筑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江蘇 淮安 2232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建筑設計水平及施工技術不斷提升,人們對建筑美感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建筑不僅僅要滿足其使用功能,更注重建筑整體美感設計,建筑造型越來越復雜,施工難度越來越大。屋頂更成為建筑設計過程的重點設計對象,屋頂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斜度超60°的鐘樓哥特式風格斜屋面的建筑,在國內越來越常見[1-2]。仿哥特式風格的鐘樓斜屋面造型復雜,混凝土成型難度大,施工操作風險高,因此深入探究坡度超過60°的坡屋面施工技術至關重要[3-5]。本文結合深圳龍崗某學校的哥特式建筑設計及施工技術進行探析。
該項目位于深圳龍崗寶龍工業城內,總建筑面積為35000m2,教學樓通過設縫分為三個單體,教學樓6層,屋頂標高為24m,教學樓采用哥特式風格設計,鐘樓位于主體中央,突出屋面高度40 多米高,鐘樓屋頂采用哥特式屋頂,斜度70°。建筑剖面圖如圖1所示。

圖1 學校剖面圖
(1)塔吊布置:結合鐘樓高聳且位于主體中央位置的特點,施工過程綜合考慮塔吊布置及塔吊附墻。
(2)施工技術:編制斜屋面模板專項施工方案,重點關注高支模、斜屋面支撐做法,確定了斜屋面分段施工以及鐘樓塔尖的防護架應全覆蓋等措施。
(3)工期影響:確保鐘樓施工不影響關鍵線路、關鍵節點,采用懸挑架獨立施工技術措施。
(1)塔吊布置方案一。2 臺塔吊東西向布置,1#塔吊 TC7015,70m 臂長,2#塔吊 TC6015,45m 臂長。為覆蓋鐘樓,1#塔吊高度為87m,于48m 位置附墻,即教學樓屋面層做鋼桁架完成附著,鋼架高度約為20m,鋼架附著方式較為少見,項目團隊均缺少鋼架附著經驗,附墻方案屬于非常規做法,因此需進行專家論證。因辦公區設置在項目的西北角,在1#塔吊覆蓋范圍內,故而辦公區屋面還需設置硬防護措施。2#塔吊不附墻,獨立高度46m,位于基坑支護樁邊,危險系數較高,且必須避免與1#塔吊碰撞,臂長設計45m,利用率不高。
(2)塔吊布置方案二。2 臺塔吊南北向布置,1#塔吊TC7013,70m臂長,2#塔吊TC6013,大臂臂長55m,1#塔附著于鐘樓框架柱;2#塔位于基坑底外墻外放坡段。1#塔吊附著為常規附著,僅需穿1 層結構板,覆蓋范圍可涵蓋整個塔樓和西側堆場;2#塔位于基坑內,對基坑邊坡和支護影響較小,且可覆蓋北側堆場、施工道路以及待建操場。且塔吊均未覆蓋辦公區及生活區,故而屋面無需做安全防護。1#塔吊高83m,2#塔吊高46m,2#塔吊塔身在1#塔吊覆蓋范圍內,在規范允許范圍內,經咨詢公司集采單位,此做法為常規做法,無需專家論證。
綜合分析其經濟性與安全性,塔吊布置采用方案二,可有效解決鐘樓施工過程中運輸問題。
鐘樓施工是該項目的施工難點之一,鐘樓水平截面為矩形,長9m、寬9m,豎向高度為65m,突出屋面約41m。鐘樓內結構板面標高分別為27.25m、44.35m 和52.95m,因此樓板面以及三折式樓梯梯段和樓梯板均為超5m 的高支模,鐘樓頂70°超陡斜屋面支模高度約12m,屬于高支模且支撐難度大。
(1)結構板、樓梯梯段及樓梯板施工時按照上述支撐高度大于5m的梁、板支撐和樓梯支撐搭設。
(2)對于鐘樓斜屋面,由于屋面坡度較大,可視此屋面板為“斜墻”,即模板支撐按墻柱考慮。整個斜屋面每間距450mm設置一道對拉螺桿,主梁雙鋼管、次梁木方、板底斜面模板通過三角形木楔釘緊,木楔底接雙鋼管主梁,由盤扣立桿將荷載垂直傳遞至下層結構梁上。為保證鐘樓四周斜屋面不歪扭、不走形,首先保證板面下方盤扣立桿的間距,因此水平向需采用Ф12 鋼絲繩進行橫向拉結,鋼絲繩拉至斜屋面底部主梁雙鋼管處,采用花籃螺桿鉸緊,鋼絲繩豎向共設置三道間距約2~2.5m,水平向交叉設置兩道即間距2.5~3m,同時斜屋面板底需采用扣件式鋼管進行斜向支撐,鋼管底部頂至結構板預埋U 型環或鋼筋頭,斜撐間距等同鋼絲繩間距。斜屋面頂部逐漸收縮,施工空間不足0.6m時工人不易完成模板的加固和拼接等操作,因此需提前預制四棱錐木盒,木盒底部中央用盤扣底座墊板或木質墊板回頂,四周用梯形木楔釘緊,中央盤扣立桿加密,荷載由盤扣立桿垂直傳遞至結構梁板,木盒水平向用長對拉螺桿進行拉結,具體排桿剖面圖如圖2、圖3所示。

圖2 鐘樓斜屋面排桿示意圖

圖3 鐘樓斜柱支模示意圖
(3)鐘樓豎向分三段施工,第一次施工底層2.5 至55.25m 標高的QL1 頂部;第二次施工2.5m 至第二層57.65m 標高的QL1 頂部;第三次完成剩余斜屋面施工(如圖4所示)。混凝土澆筑速度不宜大于1.5m/h,任意兩邊混凝土澆筑面高差不宜大于1.0m,澆筑方法采用小型料斗下料,由1#塔吊輔助完成混凝土澆筑施工。

圖4 鐘樓斜屋面分段施工示意圖
(4)鐘樓斜屋面外側需設置外架進行防護并提供施工平臺,擬于52.95m標高處懸挑新型工字鋼,上部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如圖5所示。

圖5 鐘樓塔尖52.95m標高工字鋼懸挑及工作平臺大樣圖
(1)鐘樓結構分三次施工,第一階段施工至第一道圈梁,需于雙排懸挑架第一步做挑桿,用作第一階段施工平臺,方便完成鋼筋綁扎、封模等施工,混凝土澆筑前完成斜拉桿預埋件、第一道連墻件以及Ф20 定位鋼筋的預埋。
(2)超陡斜屋面結構可視為斜墻,于澆筑48h 后拆除外側模板,內側盤扣立桿及斜撐不拆除,同時將懸挑架立桿與第一道連墻件拉結,做第一道挑桿、立桿以及70°(同斜屋面坡度)“掃地桿”,立桿底落于斜屋面定位鋼筋之上,掃地桿需距離斜屋面至少300mm。懸挑架外側立桿需高出工作平臺1.5m進行防護。通過工作平臺進行下一段鐘樓斜屋面的模板支撐、鋼筋綁扎及混凝土澆筑施工,同時做好下一道連墻件及定位鋼筋預埋,以此類推。
(3)需保證工作平臺每根立桿均落于斜屋面結構上,通過定位鋼筋將荷載傳遞至結構板面上,再由盤扣立桿及斜撐傳遞至結構梁。
(4)第一階段鐘樓斜屋面施工后7d安裝懸挑架斜拉桿,此段期間懸挑架及工作平臺高度不得超過10m,斜拉桿全部安裝完成后方可繼續搭設上部外架及工作平臺。
(5)外架搭設至頂層時,四周外側雙排懸挑架頂層水平桿均采用鋼管拉結,保證架體整體性。
面對各種新穎的建筑設計,施工技術需要不斷革新。該項目針對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的混凝土結構哥特式鐘樓的研究,結合自身項目的特點,制定了垂直運輸方案、施工技術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滿足提前規避安全隱患,提升結構施工質量,保證施工進度和經濟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