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浙江杭州供電公司 郭大琦 孫微庭 武 寬
供電所是服務“三農”的最前沿陣地,是公司落實鄉村振興政策最小單元,供電所綜合管理、隊伍建設和服務水平將直接影響各項舉措的有效落地。2021年,總部提出了制約鄉村供電所發展的“五大”突出問題,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針對“隊伍老齡化”“多系統多終端”和“用戶需求多樣化”等核心問題,結合浙江實際,決定開展數智化供電所建設。杭州公司先行先試,立足“七個一”核心任務,實施供電所“強基固本數智轉型”“提質增效管理登高”兩年行動計劃,推動供電所“三融合三轉型三提升”,“業務工單化、工單數字化、數字績效化”在網省公司推廣,全面建成具有杭州特色的“數智型‘六好’供電所+電力驛站”新時代鄉村振興電力服務新模式,建設成果獲國家電網公司領導的批示肯定。
營配協同服務。深化“網格化+專業化”低壓營配融合網格化管理,打造服務民生最小單元。推行組團式服務,指標責任落實到網格,網格間協同作業,一支隊伍、一次到達現場、一次解決問題;推行專屬式服務,網格負責人利用企業微信、社區微信群等多種渠道,開展“一對一”零距離服務,實現營配業務不出班組,考核落實到網格。2022年,公司進一步細化網格劃分,將網格數量擴增27%,覆蓋全域鄉鎮街道、村委社區,使業務分配更均衡、服務更精細。同時,在低壓融合的基礎上,試點開展高壓營配協同以及高低壓營配融合,實現高低壓故障搶修、業擴新裝等協同處置,提升作業效率。
盤活人力資源。實施供電所“兩全三維三驅動”員工激勵體系建設,激發供電所內生動力,解決“隊伍老齡化”問題。實施薪酬包干制,縣公司核算獎金總額,為供電所放權賦能,做到“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實施全員積分制,運用“一平臺”量化全員績效積分,科學評價員工工作數量、工作質量,打破獎金分配大鍋飯模式。2022年,部分供電所與數字工分掛鉤的獎金在獎金總額中占比已由去年的30%提升至60%左右。實施員工晉升制,根據員工工作業績、技能水平、崗位情況,制定八級能級通道,達到八級的員工,薪酬接近供電所副所長的待遇。
開展精益對標,將全市供電所分為城(新)區、鄉鎮,統籌“橫向對比”與“縱向提升”。橫向考慮重點專業要求,突出核心關鍵指標;縱向按月(季)度環比、年度同比評價供電所自身提升情況。2022年,在涵蓋關鍵指標基礎上,將16項對標指標進一步精簡至11項,合理分配各專業間指標、累計值與月度值權重,建立季度清零制度,導向更明確、維度更全面、考核更科學,并在公司網站開辟專欄,晾曬對標結果。同時,常態化開展專業部門定點幫扶,補強短板,推動供電所業績指標提升。
業務工單化,“管事”更加精細。按照省公司部署,將數智供電所管理平臺打造成供電所的“智慧中樞”,橫向深入貫通7大專業15套業務系統,實時匯集29項預警指標,75項監測指標、8項生產要素,解決“多系統”問題;縱向有效穿透上級專業部門、所內管理層與現場一線人員的全業務鏈條,78項外勤業務工單直派網格責任人,實時掌握所內日常工作量、待辦工作進度、完成質量。2022年,為進一步加強 “一平臺”應用實效監督管理,公司以抓實通用型工單處理質量為切入點,梳理5項關鍵指標,建立應用質量評價體系,確保供電所全業務納入“一平臺”管理。
工單數字化,“管物”更加精益。在終端“四合一”解決“多終端”問題基礎上,2021年6月,杭州公司全省率先單軌制運行“i國網”“掌上數供”,以外網終端替代專用終端,實現基層全業務“移動作業”。主動承接32項關鍵功能試點應用,打造員工易用、好用的“貼身百寶箱”。同年7月,全省首家建成“三合一”智能融合倉,外勤工單與生產要素“一一對應”,平臺1次生成工單、自動流轉至終端、1次刷臉領料,減少2/3審核環節,提升領用效率200%。
數字績效化,“管人”更加精準。2021年,依托“一平臺一終端”工單自動量化積分、工作質量在線評價優勢,公司在24家試點供電所開展了數字績效管理模式,2022年已推廣至全域40家供電所。同時,平臺數據與營配融合網格化進行了深度融合,實現網格內、網格間的工分績效可查可比,作為網格工作質效評比、員工薪酬兌現和崗位晉升的有效依據。
創新電力服務新模式。以下姜村電力驛站為樣板,全域打造56家“紅船 電力驛站”,推出便民服務“四個辦”,實現“辦電不出村”“最多跑一次”,解決“用戶需求多樣化”問題。驛站輻射區域范圍線上辦電率達96.8%,辦電時長減少51%,客戶滿意率100%。

共建政企協作新生態。政企共建農村用電安全員隊伍,形成“驛站+農村用電安全員”的聯合團隊,填補表后服務管理空白。2022年8月,在省公司總體推動下,“浙里辦”已開通表后線上服務入口,并在杭州余杭等區域試點運行,累計處理工單325條。
數字賦能服務新場景。打造“鄉村智慧能源服務平臺”,運用“鄉村振興電力指數”,首創“電力關愛碼”“百姓共富電單”“電子碳單”“低碳入住”等電助共富特色產品,從電力視角為政府推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提供支撐。其中,“電力關愛碼”日常監測1228戶獨居老人,累積主動服務1671次;“電子碳單”從杭州下姜村走到聯合國,為全球500多家酒店、民宿降低能耗近10%。
堅持“數智轉型、減負賦能”,聚焦“五大”突出問題,發揮供電所綜合協調工作機制作用,常態化例會督導,融匯各專業合力,集中、高效解決供電所困難。全力配合省公司專班,搭建“一平臺”應用質量指標查詢路徑,制定預警規則,確保工單處理質量可自動監測預警、整改閉環。發揮“一平臺”匯集優勢,運用大數據分析,試點建立業務量與生產要素匹配模型,為上級科學配置供電所資源提供數據支撐。
堅持“一年轉型,兩年登高”,2022年年底前完成全域40家供電所建設,實現提質擴面。完善服務規范和建設標準,固化“數智型‘六好’供電所+電力驛站”建設成果。試點開展未來供電所建設,按照“五型一體系”核心建設思路,深化數智賦能,使供電所機構設置更趨合理,基礎管理更加精益,員工獲得感顯著增強,供電所面貌煥然一新,營配協同、卓越服務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