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高密市供電公司 賈聚光
本刊編輯部 傅雅琪
2021年,高密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4.55億元。國網高密市供電公司服務全市36.7萬電力客戶,2022年的高密電網,風光火互濟、交直流混聯,形成了以500 kV變電站為中心,220 kV、110 kV變電站為主網架,35 kV、10 kV直配入戶的現代化堅強智能電網。主變總容量達到458.38萬k VA,10 k V及以上線路發展到4482 km。2021年,高密全社會用電量達59.76億kWh,同比增長10.13%,其中工業用電量54.26億kWh,同比增長10.76%。公司完成售電量51.61億kWh,同比增長20.0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91億元。近年來,公司先后榮獲國家電網公司先進集體、綜合管理標桿單位、科技進步先進縣供電企業,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供電示范企業,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委、市縣一體化管理先進單位等稱號,連續30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國網高密市供電公司開發區供電所設置配電營業班、綜合班,共有員工31人,供電區域面積95 km2,負責防護13條35 kV及以上過境線路,運維17條10 kV線路,服務用電村62個,低壓客戶23240戶,高壓客戶445戶,變壓器469臺,總容量達30.77萬kVA,管理公用配變363臺,總容量9.72萬kVA。2021年,完成售電量8.76億kWh。2022年7月和8月,開發區供電所以滿分成績入選全國線損管理百強供電所。那么,是什么讓開發區供電所在短短2個月內取得了如此明顯的成效呢?本刊專訪了開發區供電所所長李述剛。

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檢修維護用電客戶配電室設備
農電管理:線損率是綜合反映電力網規劃設計、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是反映基礎管理的試金石。請問貴所在創建百強所之前是什么狀況?
李述剛:2022年以來,我們供電所線損百強所的相關指標一直未達標,關系到百強所爭創主要有兩個關鍵指標,分別是理論線損計算和臺區線損經濟運行率。當初所里的員工提起爭創百強供電所就搖頭,都說難!從7月10日公布的理論線損計算結果來看,我們供電所的可算率、電量偏差合格率、兩率偏差合格率仍然全部“飄紅”,均不達標。我們分析了主要原因是三季度系統設置典型臺區重新調整,導致計算結果不盡如人意。
農電管理:思路決定出路。知道了線損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短板,如何推進這項工作?
李述剛:我們牢固樹立“我是問題的根源”思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全面實現橫向協同到邊、縱向貫通到底的線損管理“全覆蓋”,全面突破弱勢指標。2022年7月5日,我們公司總經理于曉東到開發區供電所調研。這次調研大家坦誠交流,堅持目標、問題、結果導向,不遮不掩,暢所欲言,深刻分析了供電所短板弱項,就線損指標提升出思路、明措施,凝聚了共識,增強了信心。于總在調研的時候跟大伙兒說:“咱們不怕問題,只要能找準問題根源,相信供電所的工作能夠更好,指標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于總那次來調研提出的期望與我們所一直在爭創百強所有所突破的想法不謀而合。調研后的次日,我們供電所迅速行動,專門召開了一次動員大會,在會上決定由孫樹森副所長負責協調組織百強所爭創工作,具體負責理論線損計算的張益國和臺區線損經濟運行率的張濤都拍著胸脯,向所里立下了“軍令狀”。我認為這是一次誓師大會,更是一次加油鼓勁大會。

開發區供電所全體員工
農電管理:在關鍵指標理論線損計算上是怎么做到達標的?
李述剛:線損理論計算分析,能夠為降損工作提供理論和技術依據。為了摸清低壓網理論線損可算率、電量偏差達標率、兩率偏差達標率“三率”的實際情況,我們每天深入供區了解情況,因為管轄的臺區多,往往一早出門,天黑才能回所里。
問題找準了,才能有的放矢攻堅克難。我們認真分析,明確在供電所最低要求25%的情況下,典型臺區是92個,而3個指標的滿分要求為98%以上,第一步就是增加典型臺區數量到100個以上,以此來提高整體容錯率,然后對這100多個臺區進行現場核對,并不斷進行計算調整。計算調整需要在6個系統中間來回切換,從不合格臺區根據現場情況完成圖形整改,到系統數據解析同步,到理論線損的重新計算,參照系統接入同期線損參考日數據,不斷重復這個過程,讓理論值不斷向實際值靠攏。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到了兩點,保證了理論線損計算結果達標。第一個是“快”,把理論線損當作頭等要務,緊盯流程發布、系統解析、線損計算的每一個節點,做到各個節點的無縫銜接,在理論線損治理的十幾天中,能多搶出一個循環,最后就能多一分把握。第二個是“準”,每次計算結果出來后,對不合格臺區失敗原因要精確診斷,對癥下藥,不浪費每一次整改的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7月20日,開發區供電所“三率”分別是100%、98%、99%,理論線損計算結果全部達標!這個結果一直保持到現在。
農電管理:線損管理歷來是供電公司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在線損協同管理方面,貴所是如何做的?
李述剛:公司建立的內部協同管理機制,對我們供電所線損管理作用很大。我們利用大數據量化分析線損指標,發現異常指標問題實時在微信群發布共享,及時將信息傳遞到各專業,臺區經理按圖索驥解癥結,有針對性地解決異常臺區,大幅提升了同期線損合格率。整合六大源端系統信息源,建立了計量采集異常、數據檔案異常、模型配置異常、疑似客戶竊電四類大數據比對模型,依托線路體檢室、K偵探反竊電分析等功能,完善竊電及違約用電線索排查方法和嫌疑甄別技術,智能診斷結果,精準定位竊電和違約用電客戶,做到了點對點排查疑似竊電行為。
隨著同期線損指標管控要求越來越高,公司還實施了臺區線損攻堅行動,制定《同期線損10項問題解決方案》,建立《同期線損風險預控卡》,涵蓋95個風險點,細化分解至每個崗位,專業穿透至供電所,我們據此做到了精準預控風險,消除長期制約指標提升的難點、痛點。
農電管理:臺區線損經濟運行率直接影響著線損管理指標,能否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管理經驗?
李述剛:臺區經濟運行合理,不僅要采集成功,還要及時分析研判線損異常,找到原因,解決問題。7月13日,供區內的劉家莊1號臺區線損率從2%左右升到4.73%,通過用電采集系統電量、電壓對比,發現一戶動力戶電量異常,A相電壓失壓,我們的網格經理到達現場后,經過仔細檢查發現,1號臺區的一動力戶A相電壓連片松動故障。網格經理對連片進行了緊固,該臺區線損恢復了正常。
高效協同,提高線損可控性。每月15—20日期間,及時與營業廳進行工作對接,停止在營銷系統內發起新增表箱流程,有效避免供電量偏差率過高的問題。每日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進行采集成功率和線損率數據監測,及時在微信工作群內下達整改任務,由線損管理專責人督促網格經理當日上午完成采集異常問題處理;對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線損波動大的臺區,及時進行現場察看,消除潛在隱患。
技術升級,提升經濟運行率。通過農網新建項目、低壓線路維修工程大修技改項目改造線損率大于4%的高損臺區,針對低壓線損率4%~4.5%的臺區安排專人及時進行現場察看,通過更換三相四線接戶線的方法,進一步降低了臺區低壓線損率。
深化日線損分析,實現指標再提升。將工作重點由日損達標向降損分析轉移,深入實地了解臺區線路狀況,以此推算出臺區的線損率范圍,結合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重點做好線損率大于4%的臺區監測分析,通過處理線路、臺區各類異常,實現創優和降損雙提升。
修訂考核方案,調動工作積極性。結合公司線損管理考核方案,修訂出臺我們供電所的線損管理考核方案,將工作指標分解到人,實現壓力逐級傳導,層層落實,對線損管理達標的員工進行獎勵,有效提升了員工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農電管理:人才是第一資源。在線損管理工作中,是否發現了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
李述剛:我們所能在短短2個月內連續兩次入選全國百強供電所,取得了如此明顯的成效,離不開供電所線損管理的“雙子星”張益國和張濤的辛勤付出。
張益國同志說了算定了干,在走訪了解臺區線損現狀調研的時候,他白天跑現場,晚上根據掌握的情況,反復計算線損“三率”,直到把一個個指標算準才罷休,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張濤同志善于抓住關鍵,一門心思精業務破難題,不管刮風下雨,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張濤每天堅持7點查看采集成功率,第一時間在微信工作群里下發采集問題,主動督促包村的網格經理進行問題處理,每天保證在當天上午全部采集成功。他管控線損指標的法寶就是:監督到位、提醒到位、執行到位。多年來常“看”臺區線損的經驗,讓張濤練就了“一眼準”的絕招,只要是臺區異常,逃不過他的“法眼”,網格經理現場處理異常時基本跟他所說一致,他的這一招既保證了公司利益,又保證了臺區經濟運行。他還善于總結提煉,不吝分享經驗;他還善于創新,總能在常規中尋求突破創新之法。對于如何保證臺區經濟運行,他結合實際情況,總結提煉了一套獨有的管理方法:依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和一體化系統,實行全天候監測,堅持日常運維、異常治理工作主線,創新“分類管控、重點突出、清單管理、閉環銷號”的差異化線損管控法,實現了精準降損。
農電管理:今后爭創線損百強所,貴所有信心嗎?
李述剛:線損率是一種動態考核,要夯實基層,注重過程管控,從源頭一步一步解決異常問題,提升線損管理和優質服務水平,才科學合理。我們將繼續以線損“百強所”創建為抓手,不斷鞏固“百強所”建設成果,以“百強所”促線損各項指標全方位提升,同時加強多專業聯合線損治理協作,力促線損指標再上新臺階,為企業經營質效只添彩、不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