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敏,李德俊
(安徽工業大學,安徽 馬鞍山 243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現代各個企業競爭的核心,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產品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企業只有不斷地對新產品研發的技術和管理進行創新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當前,我國研發投入總量穩步提升,但研發投入強度依然不足。政府補貼是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研發創新的重要方式。政府可以對企業進行幫助,提供支持,從而降低企業研發的風險。我國各地的市場化程度發展不均衡,著眼于具有中國特色的復雜的市場環境,本文將政府補貼以及市場化程度聯系在一起進行研究是最貼合實際要求的,也符合我國市場經濟情形的需要。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政府補貼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做過許多研究,主要有以下觀點:部分學者認為政府補貼對促進企業的研發創新有著較大的作用。解維敏等[1]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研究了政府補貼與研發支出之間的具體關系,更精確地發現了政府補貼能夠激勵企業的研發投入,二者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楊德偉等[2]指出政府補貼對企業研發的促進作用也取決于政府補貼的具體研究類型和政府扶持政策的設計,得出了“研究”補貼可以刺激企業的研發支出,而“發展”補貼替代了此類支出的結論。
另一部分學者認為政府補貼會對企業研發創新起阻礙作用。國內學者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得到的研究結論表明,總體上政府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支持是可以激勵企業增加研發的,但對30%的企業,創新補貼并沒有起到促進作用,反而阻礙了研發的情況[3]。政府補貼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具有一部分的擠出效應,且在這種效應下小企業和低技術企業可能不會開展研發活動[4]。
國內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差距也較大,哪怕相同地區的不同行業,所呈現的差異也很大。當企業所處地區的市場化程度較低時,所面臨的融資約束增強,財務往往會受到較大限制,缺乏充分的資金流,企業的發展進程會受到消極的影響[5]。學者研究發現,地區金融發展水平與企業績效呈正相關關系,發達的外部金融市場不僅會為企業提供較為充分的流動資金,而且有利于企業及時獲取可靠的金融信息,掌握有效信息的企業能夠更快捷地獲取關鍵資金[6]。
過去學者們的研究證明了政府補貼對企業研發投入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但他們沒有進一步將市場化程度作為調節變量時,研究政府補貼對于研發投入的影響情況。因此,本文基于政府補貼對研發投入存在一定的影響下,探討不同的市場化程度對其中關系的影響。
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對于促進企業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政府補貼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凸顯。國家通過財政撥款等一系列補貼措施,對一些需要幫助的企業與地區進行支持。創新研發活動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但是企業進行創新活動的同時,也存在著知識溢出的情況,科研學者的研究成果被盜取的情況經常發生,這對企業的創新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而政府補貼項目中的科研支持專項補助能夠直接給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企業從事研發活動?;谏鲜龇治觯疚奶岢鋈缦录僭O。
H1:企業通過獲得政府補貼能夠起到激勵研發投入的作用。
市場化程度說明了市場對于整體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了市場資源配置的能力。我國各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差異明顯,各地區的企業發展能力以及對研發活動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目前部分研究提出,市場化程度的增強對企業的研發活動有積極的促進影響。企業的創新項目是一個高風險的項目,其結果難以預測,而且投入與產出也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政府補貼的存在可以降低這種行為的風險性。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企業處在良好的創新市場,能夠更快地獲得創新信息,同時政府會提供更公平的補貼環境,對企業干預較少,從而企業擁有更多的自主性,更好地進行研發活動。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政府補貼對企業的研發激勵要強于市場化程度較弱的地區。
本研究選取滬深A股2012—2019年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以及治理數據為樣本量,財務數據都是從國泰安數據庫搜索得來,治理數據則通過對各個企業公開的年報整理得到。對于收集到的數據,本研究依據以下條件進行了進一步整理:刪減了有關金融業的數據;刪減了ST企業的數據;對回歸結果在1%水平上的數據進行縮尾處理。
1)政府補貼。由于各個行業的發展參差不齊,因此政府對各行業的補貼程度也存在較大區別。本研究對政府補貼變量進行解釋時,使用政府補貼金額/企業期末總資產來表示研究變量。
2)市場化程度。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市場更加有活力,這也使得政府更加傾向于對該類地區企業發放更多的補貼;而市場化程度較低地區的企業,經濟發展相對較慢,政府對地區企業補貼則相對較低。
3)控制變量。對已有文獻進行整理之后選擇了現金比率、企業年齡、企業規模等作為控制變量。
本文主要驗證政府補貼行為對企業的創新活動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因而構建模型(1)。若模型中的β1大于0,那么表示政府補貼對企業創新活動有著正向的影響作用,假設H1成立;若是模型中的β1小于0,那么表示政府補貼行為對企業的創新活動并不存在促進作用,假設H1不成立。
RDI=β0+β1Sub+β2Lev+β3Size+β4Age+β5Cash+β6Tangibility+β7ROA+β8Dual+Industry+Year+ε
(1)
為了驗證企業所在地區的市場化進程是否對其創新活動獲得政府支持存在較大的影響,從而構建模型(2)來進行驗證。若系數β3大于0且顯著,則表明在市場化進程高的地方,企業得到的政府支持對其創新活動的影響較大;反之則表明市場化進程的高低對企業的創新行為并不存在顯著影響。
RDI=β0+β1Sub+β2Market+β3Market×Sub+β4Size+β5Age+β6Cash+β7Lev+β8Tangibility+β9ROA+β10Dual+Industry+Year
(2)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在刪減了對實證結果可能產生影響的變量后,本研究的樣本值一共是11 181。從中可以看出企業上市時間的標準差存在較大差異;其次,市場化水平的標準差是1.74,說明了我國各個地區的市場化程度也存在差異。企業研發投入的最大值為23.23,最小值為5.09,這表明不同企業的研發創新投入差異較大,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各地區的發展不均衡,政府對其補貼的力度不同。政府補貼的最大值是22.79,最小值是6.214,原因可能是各地區的市場化程度不同。

表1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將政府補貼與市場化程度的交互項作為中介變量來進行數據處理,得到各變量相關性系數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政府補貼與研發投入的相關系數是0.396 4,說明政府補貼對企業研發投入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市場化程度與企業研發投入的相關系數是-0.076 3,說明市場化程度水平對企業創新活動有著消極的抑制作用;交互項與研發投入的相關系數是0.037,說明市場化進程越高,政府補貼對企業研發創新的影響效果越顯著。

表2 各變量相關性系數
政府補貼、企業研發投入和市場化程度的關系如表3所示,本文采取兩種方法,分別是OSL和面板Tobit模型,對政府補貼與企業研發創新之間的關系進行驗證。為了檢驗市場化水平作為調節變量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本文設置了如下模型:從列(1)可以發現,政府補貼水平與企業創新活動是顯著正向的關系,說明當政府對企業補貼水平越高,企業的研發活動會增多,假設H1成立;從列(2)可以得出,在加入市場化水平作為調節變量之后發現,市場化進程對企業的創新投入并不存在較大影響,但其交互項對企業的創新研發存在促進作用,表明了政府對市場化進程較高的地區企業發放補貼,會擴大其投入程度。根據分析得出:假設H2成立。

表3 政府補貼、企業研發投入與市場化程度的關系
本研究對以往大量的相關數據進行搜索、整理與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政府的補貼行為對企業的創新研發具有積極的正向作用;通過文獻整理,考慮將市場化程度引入到假設模型中,實證檢驗了所處地區的市場化進程越高,政府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支持效果就越顯著。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幾點建議。
1)由本研究的政府補貼對研發投入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的結論出發,政府對于企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加大對企業的補貼,可以使企業的創新成本以及研發風險大大減少,從而鼓勵與支持企業增加對技術創新的投入。目前我國各項保護措施并不成熟,尚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問題,政府補貼可以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潛力。
2)由本研究的市場化進程越高,政府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支持程度就會越強的結論出發,政府對企業采取一系列的鼓勵措施時,應當優先考慮所處地區的市場化進程。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方,企業的相互競爭更加激烈,為了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取得良好發展,企業只能不斷地創新,政府可以加大對它們的支持。
3)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企業如果想要擁有持續的競爭力,就需要在研發創新上投入更多的創新費用。從這方面來看,政府部門應該努力為企業打造一個更加成熟完善的生存環境,使得企業愿意投入研發創新活動資金;其次,政府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督,不斷進行整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