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彬彬 (中核第四研究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21)
企業廠前區是比較特殊的建筑群,一方面它起到推動企業運營生產、展示企業形象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承擔著社會與企業交融的前哨,是城鎮景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工業企業廠前區一般包含企業行政樓、研發中心、餐飲住宿、入口廣場、形象標識等。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現代企業越來越注重文化品質與形象的提升,追求企業文化與產品特色,注重企業理念與產品內涵。營造廠前區良好的城市空間文化氛圍,展示企業文化形象,對提升城市魅力、挖掘企業市場潛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廠前區的空間是由建筑的各種視覺要素(包括形態、明暗、色彩質感和立體感)構成的,分為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它具有確定性,是一種精神與物質的混合體[1]。外部空間一般指廣場空間,內部空間一般指建筑空間。廣場空間是由城市向工廠的過渡空間,建筑空間是廠前區各建筑的內部使用空間。
廠前區廣場是以建筑群為背景,集辦公管理、禮儀展示、景觀停車為一體的功能空間。一般由停車綠化、地面鋪裝、建筑小品等組成。廠前區廣場在功能上為全廠的運營生產服務,提供了聚會、休息、停車等空間;在精神上廠前區廣場作為禮儀形象使者,彰顯著企業的文化,又成為從城市到廠區之間的過渡空間。
1.1.1 廠前區廣場的建筑布局模式。
廠前區的建筑與生產建筑相比,具有規模小、尺度人性化的特點。在醫藥企業設計中,有時把質檢研發樓也納入廠前區建筑,形成了工業與民用兼有的建筑特色。廠前區的建筑布局受地域及地形因素影響,通常可分為三種模式:橫鋪式、豎列式、組合式布局。
橫鋪式布局指沿街道展開一字型布局,容易營造開闊恢宏的氣勢,突顯出企業的文化特色,這種布局適用于廠區用地較富裕的情況,有利于塑造廠前區整體的景觀環境;豎列式布局指建筑按一定次序進行排列,形成多個小空間的建筑群。有時候根據功能需要,采用連廊聯系形成建筑群體,建筑布局需要考慮防火間距、日照采光的要求;組合式布局指結合場地布置成“u”字型、“L”型、“工”字型等形式。這種布局使建筑之間聯系更為有機,能夠很好地詮釋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的對話,彰顯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如圖所示。
1.1.2 廠前區廣場的尺度分析
廠前區建筑根據其聯系的緊密程度,往往自成一體。其設計應結合廠區用地、朝向、風向、周邊道路等情況綜合考慮。建筑與廣場的尺度設計是廠前區廣場設計的首位要素。根據相關設計經驗,一個廣場上適宜的建筑高度是廣場空間寬度的1/3,或者最小是1/6,這個比例關系的廣場具有較為優秀的社會品質[2]。
1.1.3 廠前區廣場的流線分析
廠前區廣場流線主要分為人流、車流兩種。車流又可分為機動車流線、員工停車流線,大巴通勤停車流線。各種車流流線均從廠前區廣場主入口分流,合理有序地組織各種流線,有利于避免高峰期交通阻塞,同時也體現出了安全高效的管理效能。為了便于管理,廠區流線中還會設多個門禁系統。
1.1.4 廠前區廣場的環境要素分析
廠前區廣場環境設計可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是以建筑或建筑群為背景形成的空間場所,其受氣候、地形、朝向、日照等布局的影響,如嚴寒地區,建筑群的形態收斂完整,整合度較高,易形成氣勢美。而炎熱地區的建筑群形體錯落有致,相對分散,空間層次豐富多變。廠前區軟環境是指綠化、建筑小品、旗桿、雕塑、噴泉等景觀。廠前區廣場的景觀環境多以文化背景為載體,不同的地域文化及企業文化對廠前區的景觀有著不同的界定,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觀風貌。
廠前區的建筑空間指各建筑的內部空間。一般包含展示會議、研發辦公、住宿餐飲等,其規模與廠區的經營規模、市場定位、企業理念、行業特色以及管理人數等直接相關。

現代企業辦公空間多是以綠色健康、低碳環保為目標,以彰顯企業文化、提高品質空間為特色。門廳、走廊等公共空間,既是營造良好工作環境的重要環節,也是企業進行內外交流的主要區域,以突出企業“內外兼修”的深層品質[3]。室內共享空間具有層次豐富的內部空間,能夠彰顯內部空間文化特色。共享空間周圍設有交流、休憩、觀賞的綠色空間。如內天井、綠色庭院設計等,極大地豐富了室內環境,提高了空間的品質。
展示接待空間一般包含共享大廳、榮譽室、企業徽標、特定雕塑、產品流程展示、未來發展潛力分析墻、企業歷史與博物館等。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與品質提升,企業文化建設與產品內涵挖掘、企業形象建設、職工凝聚力與產品口碑等均構成了企業的有機組成部分。精致有特色的展示接待空間建設,有利于提高產品知名度與美譽度,有利于企業形象傳播,增強職工自豪感與優越感、有利于及早獲得客戶的喜愛與贊譽,持續增強企業活力與發展潛力。
餐飲建筑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獨立或組合建造。組合建造時除了滿足本身功能需求外,還需考慮功能之間的防火、防水、油煙氣味倒灌等影響。隨著社會進步,廚房設備改進技術的不斷更新,餐飲建筑內的食堂與餐廚的比例也做了調整,規定兩者之和大于等于30m2,并根據餐飲的規模和人數的增加均可適當的調整。
傳統的宿舍樓是多人共用盥洗與衛生間,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隨著經濟的發展。員工的住宿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的宿舍逐漸向酒店式公寓的模式發展,一室兩人并帶衛生間,同時宿舍樓內還有公共娛樂閱讀休閑的場所,每間宿舍都設有觀賞休憩、晾衣儲物空間,功能多樣化、空間層次化、環境舒適化、設計模塊化成為發展趨勢。
見上表所示。

如表不同建筑的空間尺度分析
文化概括地說是一種思想和哲理觀念,是一種意識形態,是人們高級的精神生活[2]。任何時代的社會文化都影響著建筑空間的功能、審美以及創新。企業建筑的空間是以文化為背景,又對文化產生著很大的影響。企業的建筑文化大致可分為地域文化、企業文化、生態文化三種,其中地域文化是建筑設計的根脈,企業文化是建筑創作的靈魂,生態文化是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建筑空間的塑造離不開三種文化的影響。忽視地域文化,會造成城市“千城一面”局面,失去了建筑與環境應有的協調性;沒有企業文化,創造不出鮮明的建筑形象;缺少生態文化的建筑,不能實現建筑低碳環保建筑的發展目標。
在三種不同文化影響下的建筑空間,呈現出多元化的特性,設計師應主次分明地去提煉升華,挖掘有利的文化因素,運用現代構成手法,采用新技術、新材料進行有機的建筑創作。
“建筑知識產生于實際,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著意創制形式,更無所謂派別,其結構之系統形制之派別乃其材料和環境所形成。”[4]梁思成先生的話很好地詮釋了建筑的地域文化建筑空間的設計應著眼于建筑所依存的地域環境。在廣州中藥廠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嶺南文化,提煉文化符號、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風格。
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企業文化也與時俱進,形成了企業發展的“精、氣、神”,受企業文化的影響,廠前區建筑空間體現著企業文化的內涵,用外在的表現形式彰顯著企業文化的特性。企業辦公建筑成為體現企業文化精神、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的標志[5]。如齊都藥業以務實、創新、超越為理念,建筑采用構架式廊柱將不同形態的建筑聯合成整體,形成廣場空間的內外有別、動靜分明。外部為車流為主的動態空間,內部為禮儀、接待、景觀塑造為主題的展示空間。整個建筑主次有序、虛實相生,空間含蓄而雅致,很好地契合了“務實、創新、超越”企業文化精神。
生態文化具有崇尚自然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特征,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的建筑是打造綠色低碳、健康環保建筑的前提。首先,建筑布局的集約化空間利用的高效組合,可充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工業余熱等技術,發揮最大的資源優勢。如某藥廠廠前區以綠色文化為理念,通過大面積綠化使屋頂、廣場形成綠色空間,采用入口的水景作為生態滯留池,同時利用雨水回收技術,使雨水有效地得到利用。將循環冷卻水直接用作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熱媒補充。采用低溫輻射地板采暖為倒班宿舍及食堂進行間歇性供熱等措施、實現建筑的節能。
廠前區廣場的建筑空間是城市空間的組成要素,其文化性具有獨特性、社會性、時代性的特質,不同地域不同企業的廠前區廣場差異性較大。同時,從不同的文化主題影響的廠前區建筑空間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恰當的尺度有利于形成廠前區廣場良好的品質空間。在國家雙碳背景的指導下,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使有限的資源環境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創造出更加豐富的廣場空間。創作中必須抓住文化的線索,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夠真正做出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