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碩士研究生 邱芳玲 心理學部教授 余林
兒子:“媽媽,我做的菜好吃嗎?”
看著炒糊的菜的你:“當然好吃呀,我兒子最棒,兒子做的菜媽媽最喜歡吃。”
男朋友:“我給你買的禮物,喜歡不?”
對禮物并不中意的你:“好看的呀,我很喜歡。”
患者:“醫生,我的病情怎么樣啊?”
深知對方病情無藥可醫的你:“沒事,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是有希望的。”
類似上述情景,時不時就會在我們身邊發生。“你”的回答包含著欺騙,但依然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比如,孩子做菜的信心大增,情侶關系更加融洽等。
這類從他人利益出發,為避免他人受到傷害而說的謊言,在心理學上稱為白謊,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善意的謊言。
研究表明,白謊出現的頻率高達1~2 次/天,在大約20%的社交情景中人們會說白謊。為什么白謊如此頻繁地出現呢?在某種程度上,它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白謊最早出現在家庭中。出于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等目的,父母的白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孩子去追求更高的目標。特別是那些高自尊的孩子,他們會認為白謊是一種鼓勵和認可,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對自尊心較弱的孩子說白謊,進行一些夸大的表揚,盡管父母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但實際效果卻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在子女看來,這種夸大的表揚傳達的信息是他們應該繼續達到更高目標,這種無形的壓力會使得自尊心低的孩子更加不愿意接受挑戰,從而喪失學習動力,降低學習積極性。
此外,父母適當對孩子說白謊,可以增進親子關系。有些謊言,其實是一種愛意和溫暖的表達。但研究表明,若父母說的白謊頻次過多,親子關系的滿意度則會隨著白謊頻次的增多而降低。

雖然真誠是與人交往的第一原則,但研究表明,有65%的人認為誠實的重要性更多地取決于情境。
如果善意的欺騙可以防止關系破裂或者可以增加他們伴侶的自尊,人們更愿意對他們的伴侶撒謊。甚至有時為了避免爭吵,戀人間撒謊的次數達到了平均每周5 次。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白謊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欺騙方式和使用頻率最高的謊言,但其對戀愛關系造成的影響,卻并不總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發揮積極作用——白謊與戀愛關系滿意度呈負相關,即白謊頻次越多,戀愛關系滿意度越低,嚴重者甚至導致關系破裂。
白謊之所以在戀愛關系中未取得相對積極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戀愛時雙方說的白謊大多是對方無法接受的謊言,比如為了掩蓋情感不忠或者背叛等說的謊;另一方面是因為伴侶對對方的要求比普通人更加嚴苛,當發現自己被騙時傾向于給予對方更多的懲罰。
總體來說,白謊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建立。調查發現,醫生在向患者描述預后嚴重程度時,超過55%的醫生會以一種超出合理范圍的積極態度,將一些嚴重的病情以溫和的口吻說出來,從而達到管理患者情緒,防止病情惡化,進一步科學治療的目的。

護理人員也會視情況對自己的病人說白謊。澳大利亞維多利亞法院管理員、工商管理碩士澤爾茨·巴里(Barry· Zeltzer),致力于協助老年生活及護理服務,曾在2013年研究過白謊在一位81 歲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疾病治療方面的作用。
當患者首次提出讓母親來接她回家的要求時,護理人員直接告訴患者的母親已經去世很久了(誠實、告知真實情況),于是,患者開始哭泣、情緒波動極大。而第二次患者再次提出讓母親來接自己的時候,護理人員則謊稱她母親要過一會兒才來,讓患者先玩一下卡片游戲。患者同意了,并且情緒很快穩定下來,隨即投入到游戲當中。
這個例子證明了白謊行為是一種建立良好醫患關系、有效安撫患者情緒的策略。通常情況下,對于醫患關系中的白謊,患者及其家屬均表示支持,因為這種白謊都是從患者利益出發的。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白謊對朋輩關系的影響幾乎都是積極的。研究表明,無論是在面對面交流中,還是在虛擬網絡的互動中,白謊對于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發展均起到了積極作用。人們對白謊者的評價也是積極正面的。
綜上可知,白謊對人際關系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影響。在某些緊急情況下,當事人可以適當說白謊來緩和氣氛,事后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說謊的動機。
雖然有研究表明,人們大多都有厭惡謊言的直覺反應,但說白謊者的利他動機可以消除這種厭惡感,甚至還可以進一步提升他人對說白謊者的好感。適當的白謊也能給予他人足夠的支持和溫暖,顯得更有人情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