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先任(媒體評論員)
時評的主要價值是啟蒙大眾精神。通俗易懂又有趣的語言,能擴大時評讀者的覆蓋面,增強文字的穿透力,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體現時評的價值?!丁笆崭睢庇脩簦蝗绶N下梧桐》一文在這方面就做得不錯。譬如指出一些視頻網站“吃相難看”,使用了“真粉”“割自己的肉”“打翻身仗”“買單”等形象、生動、新穎的詞,增強了時評的語言張力,充分展現了時評的魅力,令讀者印象深刻。
部分學生在時評寫作時,容易生搬硬套,說理部分過于生硬,這樣的時評難免枯燥乏味。時評寫作不是在書齋內坐而論道,要能涵養“書齋外功夫”,要能“接地氣”,靈活運用形象鮮活的語言就是一方面。我們在時評寫作時,要讓文字變得鮮活起來,讓說理部分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兼顧嚴謹與趣味。
但,我們要意識到,并不是新穎的、流行的詞語就全是好的。我們應當摒棄低俗的詞語,挑選經典的、有內涵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運用也要恰到好處,點到為止,避免“賣弄”之嫌。
如何運用形象鮮活的語言把較深的道理和事物講得易懂、有趣,更多屬于“術”的層面,立論能否立得住腳,則屬于“道”的層面。“術”的層面與“道”的層面兼顧,才能相得益彰,才能讓文章既有趣又“硬核”。
我們還要認識到,時評寫作時能夠熟練運用一些新穎、潮流的詞語,確實能為文章加分,但更重要的是做到邏輯自洽、觀點新穎、表述得當、層次分明。不可本末倒置,否則就會像花拳繡腿一般,中看不中用。明白了這一點,才能更好地運用形象鮮活的語言“點綴”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