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莉
小規模肉牛養殖現狀及發展對策
程莉莉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所湖北武漢4322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飲食對于牛肉的數量需求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小規模肉牛養殖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同時,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肉牛養殖的發展理念、養殖技術、管理方式、營銷體系等均發生了明顯的革新,這對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從養殖人員、養殖技術、養殖防疫3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發展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
肉牛養殖;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現狀;發展對策
在目前的肉牛養殖產業中,養殖模式主要由專業化的小規模肉牛養殖、集中式的個體肉牛養殖和分散性的農戶肉牛養殖構成。作為居民牛肉消耗的重要來源之一,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發展狀況關系著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現代養殖行業的長遠發展。在此背景下,分析小規模肉牛養殖現狀及發展對策,已成為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養殖人員是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的主力軍,其養殖觀念、專業水平等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到肉牛養殖行業的發展前景。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新型的養殖理念、養殖技術、管理方法等不斷涌現,這對于養殖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一些小規模肉牛養殖的養殖人員還存在觀念落后、專業素質不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部分養殖人員養殖理念比較落后。小規模肉牛養殖以個體戶、農戶為主,養殖人員存在認知水平有限、文化程度不高、科學素養偏低的問題,他們雖然有著豐富的飼養經驗,但未能充分認識到肉牛養殖是涉及飼養、管理、技術、銷售等的綜合產業,其在管理水平、技術手段、品牌建設等方面還有待完善。第二,有的養殖人員技術理念比較落后。對于部分養殖人員而言,肉牛養殖在家庭生產結構中處于副業地位,相關養殖技術多源于自學或由父輩傳授經驗,其對于先進養殖技術的認識不足,沒有條件或能力在技術升級方面進行學習或投資,也未能認識到現代化養殖技術對于提高養殖效益的重要作用。第三,一些養殖人員管理理念比較落后。小規模肉牛養殖多以家庭為單位,養殖組織化程度不高、零散分布、管理粗放、缺乏宏觀指導,導致其市場競爭力嚴重不足。各小規模肉牛養殖單位間獨立經營、缺乏合作,未能建立起經濟合作共同體,導致其規模過小、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從而長期處于肉牛養殖產業鏈的弱勢地位。出現以上問題主要在于養殖人員的養殖觀念落后、專業素質不高。只有加強科學指導、組織技術培訓、完善管理方式,才能真正提高養殖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而從根本上促進肉牛養殖行業的發展。
養殖技術是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的催化劑,其涉及育種、飼養、飼料加工、環境清潔等多個環節,養殖技術的水平直接關系著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化、智能化的肉牛養殖技術成為提高肉牛養殖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一些小規模肉牛養殖在養殖技術中還存在模式陳舊、管理技術有待改進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第一,一些養殖人員對于品種改良不夠重視。肉牛雜交改良品種不僅可以大幅提高牛肉產品的質量,還能提高肉牛飼料利用率和屠宰率。然而,部分肉牛養殖單位依然采取傳統的“架子牛育肥”方式,其養殖投資資金大部分用于牛犢的購買,而對于肉牛的品種改良缺乏足夠的重視。第二,部分養殖人員的飼養模式比較落后。肉牛的生長發育存在較強的規律性,只有充分把握好有利時機,才能提高肉牛的生長速率。然而,部分養殖單位對于肉牛的生長規律缺乏深入了解,對于母牛、犢牛補飼技術和幼年直線育肥技術等飼養模式并不了解,導致其沒能把握好肉牛生長的黃金階段,未能在適當的時期給予肉牛需要的營養物質。第三,有的養殖人員對于飼料處理重視不足。高品質的飼料可以為肉牛提供豐富全面的營養物質。然而,許多養殖單位將工作重心放在了肉牛的飼養上,對于飼料的選擇、加工和處理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飼料選擇方面,其常將雜草或農作物秸稈作為飼料,無法為肉牛的健康生長提供充足且合理的營養。在飼料儲存方面,其容易忽視空氣潮濕的影響而采用簡單的堆放貯存,這樣易引發草料的受潮發霉而降低飼草品質。出現以上問題主要在于養殖技術模式陳舊,管理技術有待改進。肉牛養殖技術的改進需要從改良品種和改進模式共同發力,既要重視肉牛的日常飼養管理,又要重視與之相配套的飼料加工處理、廠房建設等工作,從而為肉牛的健康生長提供有力保障。
養殖防疫是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的防火墻,肉牛疾病的防控、檢測和治療水平不僅影響著肉牛自身的生長情況,還關系到養殖工作的效益、牛肉產品的質量、牛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堅實保障。因此,加強養殖防疫工作已成為肉牛養殖發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一些小規模肉牛養殖在養殖防疫中還存在缺乏體系、檢疫機制有待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一些養殖人員疾病防范意識不強。預防和治療對于肉牛的疾病防治工作同樣重要,完善的預防措施可以從根本上避免疾病的發生,保證肉牛的正常生長。然而,部分養殖單位對于肉牛的防疫工作不夠重視,疾病防范工作較為被動,通常等到肉牛出現相關癥狀后才意識到疾病的存在,未能在疾病發生前做好充足的預防和檢測工作。第二,有的養殖人員的防疫技術手段比較落后。肉牛的防疫工作不僅需要采取醫療手段,還需將其作為一項日常管理事務,從肉牛的衛生打掃、環境消毒、飼料加工、糞污處理等方面共同努力,從而為肉牛提供健康、干凈的生活環境。然而,部分養殖單位的疾病防治手段單一且疏于管理,沒能為肉牛的生長建立堅實的疾病防線。第三,部分養殖人員的檢疫機制不夠完善。對肉牛進行定期而全面的健康檢查是發現疾病源頭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部分養殖單位對于疾病監測并不重視,缺乏相關檢測手段和檢測能力,同時還存在檢疫環節不完善、流程不規范、手段不標準等問題。出現以上問題主要在于養殖防疫缺乏體系、檢疫機制有待完善。只有將預防和檢測并重,加強防范意識、豐富防疫技術、完善檢測手段,才能構建疾病防御的堅實屏障[1]。
改善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現狀的前提是創新養殖理念。養殖理念不創新、養殖人員的專業素質不提高,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肉牛養殖發展現狀。因此,轉變傳統的養殖理念是實現小規模肉牛養殖長遠發展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小規模肉牛的養殖效益,首先要以科學性為指導,加強人員培訓,創新養殖理念。具體的改進策略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小規模肉牛養殖業的扶持力度。小規模肉牛養殖一般由個體勞動經營,自負盈虧,多數養殖戶投資資金有限,很難進行擴大規模、改進技術、加強管理等工作。所以,政府部門可以為小規模肉牛養殖提供優惠政策,加強資金扶持或補貼。政府也可以鼓勵銀行為養殖戶提供貼息貸款或無息貸款等幫助,從而在資金上為養殖人員提供支持。其次,相關部門要加強對于養殖人員的技術培訓。一些養殖人員雖有著豐富的肉牛飼養經驗,但其對于新型的技術、管理、銷售等工作缺乏深入了解,故有關部門可以通過邀請專家講座的方式來普及肉牛養殖的先進技術,也可以通過組織座談會的形式來推廣成功案例的養殖經驗。另外,傳統的養殖單位之間獨立運營,規模過小,很難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宏觀指導,促進養殖單位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強化品種改良、合并養殖單位、分享養殖等方式來建立集約化養殖平臺,擴大生產規模,打造行業標桿,從而帶動區域內養殖行業快速發展。
為了推動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發展,吉林省蛟河市開展了“小規模,大群體,整村推進,分戶飼養”的肉牛養殖項目。一方面,該市為小規模肉牛養殖提供了政策扶持。通過與有關銀行合作,該市政府解決了養殖戶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為肉牛養殖擴大規模提供了資金支持;通過母牛養殖保險政策,降低了肉牛養殖損失,大幅提高了養殖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該市還根據農業發展規劃,為發展肉牛養殖提供了必要的土地支持[2]。另一方面,該市為小規模肉牛養殖提供了技術推廣和服務。該市通過技術培訓和集中管理,解決了村民養殖的技術和知識問題;同時,依托現有的養殖基礎,加強了肉牛繁殖體系建設,推廣了飼料生產開發利用技術,形成了農牧循環、種養結合的新發展模式。在以上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下,該市小規模肉牛養殖得到了充分發展,較大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振興。
改善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現狀的關鍵是改進養殖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養殖技術不發展,養殖方法不革新,肉牛養殖的生產效率就難以提高。因此,改進傳統的養殖技術是實現小規模牛肉養殖長遠發展的關鍵。要提高小規模肉牛的養殖效益,關鍵是要以先進性為目標,改進養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具體改進策略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肉牛養殖人員要做到科學育種、精心育種,通過改善肉牛品種,進而從根本上改善肉質、出欄率等生產情況。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合作建立肉牛品種改良服務中心,以優質種牛來提高改良率,充分發揮良種的優勢,從根本上提高肉牛產品的質量和品質。其次,肉牛養殖人員需要充分了解肉牛的生長規律,在合適的時期提供充足且合理的營養,以充分發揮肉牛前期生長速度快的優勢[3]。養殖人員還要摒棄傳統的“架子牛育肥”方法,轉而采用母牛、犢牛補飼技術和幼年直線育肥技術,通過改進飼養模式來充分利用肉牛的生長規律,以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另外,肉牛養殖人員要重視飼料的選擇、處理和貯存。傳統的飼料以草料和農作物秸稈為主,其長期儲存時容易受潮變質,所以,小規模肉牛養殖行業要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等加工處理技術,從而實現飼料品質的長期保持。同時,飼料的加工技術要和養殖技術相配合,積極推廣飼料加工和投喂的機械化、自動化,以提高飼料的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在河南某地區的小規模肉牛養殖中,當地政府以村集體為單位,整合多家肉牛養殖單位,創造性地設立了特色化養殖小區。其通過“自繁自養自育”的原則,采取“母牛-犢牛-育肥牛”的綜合養殖方式,保證了肉牛品種的優良性,提高了肉牛的整體品質。同時,在地區還提出了“場戶結合、直線培育”的模式,為養殖單位擴大生產規模提供了基礎;對于小規模養殖農戶,該地區為其提供了技術培訓和牛源支持。此外,在肉牛養殖合作社經營模式下,該地所有養殖戶之間加強了合作交流,統一了市場信息,在交易過程中,由購買單位和合作社代表商談確定價格,減少了交易環節,從而降低了市場交易風險,保證了肉牛養殖戶在生產交易鏈的主體地位。通過這些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的改進,該地小規模肉牛養殖戶較大降低了養殖風險,提高了經濟效益。
改善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現狀的重點是完善養殖防疫。疾病預防得不到保障,疾病檢測得不到改善,就難以保證肉牛的生長狀況,更難以保障牛肉產品的安全和質量。因此,完善傳統的養殖防疫是實現小規模肉牛養殖長遠發展的重點。要想提高小規模肉牛的養殖效益,重點是以安全性為基石,健全檢疫體系,保障產品質量。具體改進策略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小規模肉牛養殖人員要加強肉牛的疾病防治,從傳播源頭避免疾病的發生。地方有關部門可以設立家畜防疫站,并設置專業的防疫員,定期開展肉牛的疾病防控檢查。養殖人員要嚴格實施防疫措施,按照有關規定對肉牛注射疫苗,從根源上阻斷肉牛養殖病情的發展。其次,小規模肉牛養殖人員要加強肉牛的病情監測,盡早發現病情,在傳播過程中阻斷疾病。養殖人員要每天巡查肉牛的生長情況,實時了解其健康狀況,對于出現病情的肉牛要第一時間進行隔離治療,以免發生規模傳染。同時,對于病死肉牛要及時深埋處理,保證其他肉牛生長空間的環境安全。另外,小規模肉牛養殖人員要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完善的防疫檢疫體系。肉牛的防疫檢疫切勿等到疾病發生才進行,而要把工作做在日常的運營管理中。養殖人員要建立制度,定期對肉牛圈舍進行打掃、消毒;對飼料嚴格檢查,避免因草料發霉變質導致肉牛產生疾病;對肉牛的糞便污物要及時處理,避免滋生病菌而污染肉牛的生長環境。
在小規模肉牛養殖中,出血性敗血癥、流感、牛膨脹、口蹄疫等疾病是肉牛群體的易發疾病,科學合理地采取防疫措施可以從源頭上降低肉牛疾病的風險。某養牛場在“防疫檢疫、安全生產”的原則下,通過一系列的日常防疫工作,大幅降低了肉牛的疾病發生率。該牛場通過建設消毒室、隔離區、防疫溝等基礎設施,構建了堅實的疾病防疫屏障。消毒室可以對養殖人員進行消殺,避免了病菌伴隨工作人員進入養殖區;隔離區用于對外購牛犢或病牛進行單獨養殖,避免了牛群的交叉感染;防疫溝用于隔離牛場養殖區和外界區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界病菌的入侵。通過全方位防疫戰線的建設,該養牛場為肉牛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生長環境,保證了肉牛的正常生長。
在小規模肉牛養殖中主要存在養殖人員觀念落后、養殖技術模式陳舊、養殖防疫缺乏體系等問題。為了促進肉牛養殖的長遠發展,需要從養殖人員、養殖技術、養殖防疫3個方面努力,只有加強人員培訓、創新養殖理念,改進養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健全檢疫體系、保障產品質量,才能實現小規模肉牛養殖的觀念科學性、技術先進性和產品安全性,從而達到改善產品質量、提高養殖效益的目的。
[1]李永強,郭利梅.小規模肉牛養殖現狀及發展對策[J].今日畜牧獸醫,2022,38(1):68-69.
[2]晁靜.小規模肉牛養殖現狀及發展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1(6):122.
[3]朝格圖.小規模肉牛養殖現狀及發展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5):89.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19
F326.3
A
2095-1205(2022)03-58-03
程莉莉(1984- ),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博士,專技九級,研究方向為畜牧獸醫、檢驗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