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冬梅
紅河州打造“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助力鄉村振興
白冬梅
(中共石屏縣委黨校云南紅河662203)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簡稱“紅河州”)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地理區位等條件十分優越,在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示范區上擁有巨大優勢。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紅河州提出了“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思路,夯實以“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的基礎。文章結合近年來紅河州打造“綠色食品牌”示范區的現狀及成效,分析“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助力鄉村振興的條件,并從現實維度論證這一舉措的可行性、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進一步闡釋紅河州打造“綠色食品牌”示范區舉措及優化對策。
“綠色食品牌”;鄉村振興;紅河州;產業示范區
根據《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的要求,紅河州將努力建設“三張牌”示范區,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助力。所謂“三張牌”,分別為綠色食品牌、綠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1]。其中,綠色食品牌是“三張牌”示范體系內最重要的一張,也是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的重要落腳點。一方面,綠色食品牌的內涵是“以食品產業為基礎、按照產業興旺要求、融合生態文明理念”,將引領紅河州高原特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等轉型升級,加速現代化工業理念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滲透。另一方面,綠色食品牌的外延是“延伸產業鏈、打造大品牌、提升附加值”,將綠色產品深加工作為紅河州新的經濟增長點,朝向構建全產業鏈、大物流鏈、高價值鏈的方向推進。“綠色食品牌”示范區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領頭羊作用,能夠為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世界知名品牌建設、本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活力。
“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建設的關鍵在于發掘紅河州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這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先決條件。縱觀近年來紅河州發展“綠色食品牌”的現狀與成效,發現助力鄉村振興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紅河州位于我國低緯度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海拔落差達到2 000 m以上,境內北回歸線貫穿而過,造就了氣候多樣、物種豐富、土壤肥沃等先天優勢。近年來,在精準扶貧、生態農業、美麗鄉村等一系列政策的引領下,紅河州不斷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進程,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力。2020年,紅河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564.4億元、同比增長為5.9%;農產品加工產值為983.75億元,位居云南省前三,全年GDP上升至國內少數民族自治州第一名,達到2 417.48億元。
目前,紅河州已經建立了相對健全的畜牧技術推廣站。該畜牧技術推廣站功能完善、推廣經費獲得了大力支持,信息化水平也相對較高,是全國一流的地州級畜牧技術推廣單位之一。現階段,畜牧業大數據平臺已應用于紅河州。在華為紅河州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的支持下,紅河州實現了大數據平臺與可視化物聯網相結合的智慧養殖一體化,成為云南省數字農業的引領者,對于當地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截至2021年末,紅河州已完成生豬生產基地建設。其中,存欄200頭以上生豬的規模場就有近900個,建水、彌勒等五個縣級地區,每年生豬出欄數量可達到50萬頭以上。除此以外,年出欄量較大、影響力較高的廣東溫氏生豬養殖項目、正大生豬養殖項目等也先后在紅河州內駐地。其中,彌勒地區憑借超百萬套肉雞育種,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種禽生產基地之一。目前,紅河州內能夠存欄5 000只以上肉雞的規模場已有260余個,彌勒、開元、建水等5個縣級地區每年的肉雞出欄量超過200萬只。能夠存欄5 000只以上的蛋雞規模場已有近400個,建水、開遠、彌勒等地年蛋雞存欄量均能夠達到100萬只以上。雞蛋的外銷對象主要是國內其他地區,以及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年外銷量達5萬t,外銷年收入超3.5億元[2]。除此以外,以肉牛、肉羊為主的生產基地也已經完成建造。近200個規模場能夠存欄50頭以上的肉牛,個舊、建水等六個縣級地區僅肉牛年出欄量可以達到4萬頭及以上。目前,所建設的以肉羊生產為主的規模場數量與肉牛較為相近,其中,建水、瀘西等三個縣級地區的肉羊出欄量均能夠達到10萬只以上。
紅河州內超40家畜牧養殖企業已經獲得“云南省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的認證,州內立新種羊等五家畜禽養殖基地入選2020年云南省200家省級產業基地,還有4家養殖基地被納入“云南省綠色食品牌”目錄。云南乍甸乳業在2019年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并在2020年被授予“云南老字號”榮譽稱號,2021年,該企業成為“云南省綠色食品牌”20佳創新企業之一。紅河州內共有16個村落被納入2021年省級“一村一品”畜禽養殖專業村發展目錄[3]。
2018年,蒙自、石屏兩地區成為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試點單位,此后,建水縣等也加入該項目。截至目前,紅河州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已經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裝備已基本做到全覆蓋。
基于“打造五個基地”的工作要求,結合時勢,發展產業、主體及平臺三合一模式,紅河州充分發揮當地水果、蔬菜、花卉及規模養殖等產業優勢,致力于將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綠色食品牌”示范區的建設重點,從而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足夠的支持。
基于紅河州優良的水稻品種結構,紅河州計劃建設優質稻產業帶,鼓勵使用節水灌溉技術,通過綠色稻米生產示范基地的建設促進梯田紅米產品開發,同時強化紅河州地理標志,讓紅河州綠色稻米成為云南高端稻谷的主要代表。
紅河州熱帶水果品種豐富,冬早蔬菜及前文提到的梯田紅米等也是紅河州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因此,可開發連片布局產業基地,重點在紅河谷周邊打造大規模熱帶水果基地及連片基地,不斷提升紅河州基地化率。
紅河州水果成熟時間較早,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錯季上市。紅河州由于具有良好的溫帶生長環境,可重點建設藍莓產業帶,抑或成立以優質藍莓為主的小漿果基地,在全球范圍內銷售。作為云南省蔬菜產量最高的地區,紅河州可繼續強化對瀘西蔬菜集群的發展,以萬畝為單位建立單品蔬菜基地。同時,通過包裝的不斷優化及冷鏈物流的不斷完善,讓瀘西蔬菜得到進一步的推廣[4]。
瞄準開遠、彌勒等花卉產業園,可發展紅河州高端花卉,通過自主研發等手段增加高端花卉品種。
依托紅河州北部地區規模養殖的發展優勢,還需加快優質畜禽,如肉牛、肉羊等供給基地的建設,鼓勵規劃養殖小區及家庭農場建設,爭取獲得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肉制品企業的支持。
紅河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將以實施“一二三”行動為工作主線;“一”是抓一縣一業;“二”是聚焦種業、電商兩端;“三”是提升設施化、有機化和數字化水平,推進“五大基地”建設。結合上述內容及現階段紅河州“綠色食品牌”示范區打造重點,筆者對下述發展舉措進行闡述。
第一,工作機制保障能力的強化需要各級黨委及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基地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并認真聽取畜禽供給基地、果蔬基地等的工作匯報,明確不同階段制約基地發展的關鍵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支持。
第二,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由領導統籌規劃,分管負責人職責明確,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確保責任落實到個人。一旦出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與相關負責人聯系,能夠為鄉村振興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工作保障。
第三,建立宣傳引導機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和新聞輿論的引導作用,重點宣傳“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性,潛移默化中提高大眾在生產基地建設方面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相關單位還可以將為鄉村積極參與示范區建設、基地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個體作為先進典型,通過官方微博等進行表彰和宣傳,從而激發其他群眾的生產積極性[5]。
為加強對鄉村振興的扶持,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第一,有必要建立產業扶持和貸款貼息機制。例如,由市政府或縣級單位每年注入一定的農業產業發展資金,或結合各產業發展的不同情況提供不同額度的貸款貼息,用“先建后補”的方式為鄉村經濟振興提供便利。
第二,可嘗試通過風險補償機制增加群眾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市政府可結合實際情況出資,縣級單位結合自身發展情況確定風險補償金比例,如1∶1或1∶0.8等。金融機構基于風險補償金的金額上調10倍,給予紅河州各地畜禽生產基地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
第三,還可以建立貸款擔保分擔機制,提高鄉村群眾對“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建設的認可度。一旦發生貸款風險,政策性擔保公司將成為貸款本息償還的主體,償還七成債務。縣級單位需要從之前撥發的風險補償金中抽取二成,剩下的則由承貸銀行金融機構承擔。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鄉村“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建設的風險,有助于調動鄉村群眾的積極性。
對于養殖用地,政府相關部門也要積極爭取項目,為養殖基地配套的完善創造條件。對于要進行畜禽養殖的用地,要優先批準自然資源、水利工程等的使用,抑或開通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最大限度地縮短處理時間。電力資源作為養殖基地等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相關部門需要強化對各基地電力配套設施的投入,并結合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制定相應的用電政策,給予基地建設與發展相應的政策優惠。
前文提到,高端稻谷基地建設是“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建設的重點。紅河州計劃將水稻全產業鏈建設作為主要入手點,通過高端稻谷基地建設提升紅河州稻谷品牌的影響力,致力于將紅河州高端稻谷基地發展成為“綠色食品牌”的核心示范區。基于紅河干熱河谷資源的資源優勢,可建立集熱帶水果、中藥及冬早蔬菜等多產業為一體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除冬早蔬菜外,紅河州的水果也是錯季成熟的,前文所提到的高端果蔬基地建設就是基于這一優勢。多產業集合為產業領軍企業的培養奠定基礎,同時提高農產品在全世界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紅河州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及辨認度。打造20萬畝高端云花基地是紅河州近五年的發展規劃之一,憑借開遠、彌勒等縣級地區較高的技術水平進行種源的自主研發[6]。為了讓云南花卉走向世界,紅河州還需要思考精加工、旅游產業、花卉創業、電子商務等問題,從而形成一條相對完善的產業鏈。畜禽供給基地主要是以肉牛、肉羊等的生產為主,要想成為國內優質畜禽供給基地,還需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強化對動物疫病防控等工作的開展。
長期以來,紅河州都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重視鄉村人才引進,同時也在為建立專業性更高的“三農”人才隊伍不斷努力,致力于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培養高素質“三農”人才隊伍,首先需要明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兩個問題,在與現代農業規模化相適應的基礎上培養一批愛農業、技術高超、懂經營的高素質人才。基于此,可組建以農業首席專家、農機指導員及鄉土專家為主的農業科技創新團隊,主要負責“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建設過程中的各項事宜,為鄉村群眾提供指導,提高各基地生產建設質量與效率。除此以外,為壯大農業種植、養殖等的建設隊伍,還可以實行鄉村教師縣管校聘制度,即紅河州不同地區鄉村教師按照地區分配競爭上崗。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篩選出專業知識過硬、技術水平較高的鄉村教師,對于當地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7]。除此以外,還可以嚴抓“三支一扶”計劃,對高校畢業生等高水平基層工作者給予較高的關注,并從中選取部分人,將其培養成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等。與此同時,鼓勵高校畢業生或鄉土人才在紅河州自主創業,也能夠推動各基地生產建設,甚至能夠為“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建設帶來更多的創新思想。關于社會人才的培養,政府相關部門可開通下鄉通道,吸引更多的社會人才加入紅河州現代農業建設中。此外,還可以引導紅河州老黨員、干部或人大代表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回到鄉村發揮余熱,從而實現紅河州內部人員的良性流動。
紅河州可定期派人前往行業協會或企業技術部門學習,也可以聘請行業協會成員及企業內部技術人員前來實地指導,幫助技術人員深度整合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等,從而快速完成產業信息網絡的構建,為問題反饋與處理提供便利。
紅河州通過“綠色食品牌”示范區的建設,是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之舉。在此過程中,紅河州政府及相關單位需要明確紅河州“綠色食品牌”示范區打造已經具備的條件,以及未來的打造重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建議。本文從工作機制、政府扶持、政策落實及人才引進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端之年,在歷史發展的新據點,紅河州政府及相關單位應牢牢貫徹落實“五個基地”發展戰略,在“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建設過程中不斷融入新的發展思想,從而持續提升紅河州產品品牌的影響力。
[1]李忻蔚,芮艷蘭,丁仁展,等.RCEP機遇下云南“綠色食品牌”建設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5):73-75.
[2]江惠瓊.加快云南“綠色食品牌”發展的措施建議[J].云南農業科技,2021(6):21-25.
[3]李志雄.紅河州打造“綠色食品牌”示范區助力鄉村振興[J].中國畜牧業,2021(21):29-31.
[4]劉宇.“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助力打好“綠色食品牌”[J].云嶺先鋒,2021(6):38-39.
[5]本刊編輯部.打造“綠色食品牌”激發農業新動能[J].云南農業,2020(7):1.
[6]錢琳剛,和玉林.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舉措探討[J].農業展望,2020,16(6):70-74.
[7]楊俊伍,喬召旗.夯實“綠色食品牌”的產業基礎[J].社會主義論壇,2018(10):33,35.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46
F326.3
A
2095-1205(2022)03-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