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釗華
杉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
涂釗華
(柳州市魚峰區三伯嶺林場廣西柳州545006)
杉木是優良的速生樹種,也是廣西適種地區人工用材林的主要樹種之一。多年的栽培實踐證明,要不斷提升杉木經營水平,充分發揮杉木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不僅需要對植苗造林、撫育管理等技術進行優化完善,更需要對杉木良種進行“育繁推”一體化研究,進而發揮出杉木良種在速生、豐產方面的優勢。文章針對杉木良種具有的豐產優勢及栽培技術進行分析,以期為廣大林業工作者提供參考。
杉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
杉木屬于亞熱帶樹種,生長速度快,成熟利用周期短,在廣西擁有較大的栽植面積,是主要的速生用材樹種之一。杉木可應用于建筑、制造、醫藥等領域,極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廣西加大了杉木良種培育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的力度,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促進杉木產業經濟健康發展。其中,杉木良種速生栽培技術研究是實現杉木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內容。
作為速生樹種的杉木,人工杉木林一般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成熟利用,采伐周期和經營利用周期均較長,且單位面積的年蓄積生長量較低,增加了林農和相關企業的生產成本。經過對杉木良種培育、造林技術及生長環境改造等方面的不斷研究,杉木栽培逐步向良種、良地、良法相結合的高效集約栽培模式轉變,大大縮短了杉木的主伐利用期,也有效提高了杉木在單位面積上的年蓄積生長量。在新的栽培模式中,優良杉木品種的培育對促進杉木速生豐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根據廣西林科院的研究成果,使用杉木良種營造速生豐產林,可以把主伐利用期縮短至10年~15年,且在造林15年后,林分年平均蓄積生長量達到每公頃15 m3~18 m3。在羅城縣懷群鎮、喬善鄉進行的杉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中,采用杉木良種并應用遺傳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配比施肥、標準化經濟管理等速豐林營林配套技術,有效促進了杉木速生高產。而在融安縣西山林場開展的國家級杉木良種基地建設項目,不僅培育了多個良種杉木品種,還使杉木成熟期由18年縮短至12年,出材率提高30%以上,且杉木年蓄積生長量最高可達到每公頃36 m3,遠超廣西現行的杉木速生豐產林標準。同時,西山林場還持續向各地提供大量杉木良種、優質穗條和苗木,有力支持了杉木產業發展。
隨著杉木良種培育的不斷發展,杉木良種豐產栽培已經從第1代、第2代進入第3代良種的廣泛推廣應用,而杉木第3代良種在造林實踐中表現出更強的適應性和更高的增產效益。在對4年林齡的林分生長性狀的調查中發現,第3代良種的平均樹高、胸徑及單株立木材積的均值,比第2代良種分別增加了14.96%、15.44%、81.82%[1],表明第3代良種早期生長表現明顯優于第2代良種。而在林木生產中,使用第3代良種的杉木林分,可減少一年的撫育時間,縮短造林總體所需時間,降低造林的綜合成本。且第3代良種的樹高、胸徑、立木蓄積均有大幅度的增加,穩定增產的效果十分明顯[2]。
杉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包括良種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其中,良種育苗技術是杉木速生豐產的重要基礎。
2.1.1 種子選擇
培育良種杉木的苗木可選擇福建等地選育的適應廣西各適栽區生長條件的第3代良種,也可采用廣西杉木良種選育及大中徑材高效培育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選育的杉木良種,一般推薦采用本地培育的杉木良種。目前,廣西已經建設了多個杉木良種繁育基地,如融安縣西山林場杉木種子園、融水縣貝江河林場杉木種子園、全州縣咸水林場杉木種子園、天峨縣林朵林場杉木種子園、鳳山縣鳳山林場杉木種子園、環江縣華山林場杉木種子園、南丹縣山口林場杉木種子園、昭平縣東潭林科所杉木種子園、隆林縣金鐘山林場杉木種子園、象州縣茶花山林場杉木種子園等。林農可就近選擇良種種子園進行購買。
2.1.2 苗床處理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日照充足的地塊建設苗圃,土壤應為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通透性好的壤土、輕壤土或砂壤土。整地時要清除苗床上的雜草,深耕耙細,撿出石塊等雜物。制作高25 cm、寬130 cm的苗床,長度視苗圃規模而定,床面用生石灰消毒。苗床間要留好步道,并挖好排水溝。
2.1.3 適時播種
播種時間為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種前,用水選的方法對種子進行精選,去除雜質和癟粒,再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 min進行消毒。把種子撈出后即可播種。
播種采用撒播的方式,把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每畝播種3 kg~4 kg,之后覆蓋0.5 cm厚的火燒土或黃心土。播后用稻草覆蓋苗床,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
培育杉木容器苗應以培育裸根苗為前提。3月中旬按裸根苗培育方法進行整地、做床,并在床面上鋪10 cm~15 cm厚的河沙或黃心土,再撒播經過催芽處理的種子。待幼苗長至5 cm高時移植到容器杯中。
容器苗的苗床床面需要鋪一層15 cm厚的黃心土,并用0.5%硫酸亞鐵溶液噴淋消毒,7 d后擺放容器杯。基質可用紅壤與鈣鎂磷肥混合制成,每立方米紅壤均勻混合5 kg鈣鎂磷肥[3]。基質裝袋后,用5%高錳酸鉀溶液對基質進行消毒,并噴水保濕。
移植要選擇陰天進行,防止日光灼傷幼苗。每個容器杯中移植幼苗1株。移植時,要避免損傷杉木幼苗,根據幼苗根系長度在容器杯中央位置插出孔洞,把幼苗置入洞中并捏緊基部土壤。
培育裸根苗的苗床,待幼苗出土后撤去覆蓋物,視土壤墑情可適當噴水保濕。
待幼苗出土7 d后,在早晨陽光較弱時噴灑0.5%波爾多液1次。此后每周噴藥消毒一次,預防苗期病害[4]。
杉木幼苗不耐強光,幼苗出土后應及時搭建遮陽棚,覆蓋黑色遮陽網,以提高幼苗根系生長速度。此后隨幼苗生長逐步增加陽光直射。
定期進行除草松土,防止雜草競爭水和養分。5月可適量施肥,每10 d淋施0.3%復合肥水溶液,至9月末停止施肥。若苗木長勢不強,可適當追施2次鉀肥。
待苗木長至27 cm以上,地徑達到0.4 cm以上時,即可出圃造林。
杉木喜溫暖濕潤氣候,適宜在年平均氣溫15 ℃~20 ℃、年降雨量1 500 mm以上的區域栽植,在廣西除沿海臺地及喀斯特石山外均可栽培。造林地海拔宜在300 m~800 m,以土層深度60 cm以上、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陽坡或半陽坡中下部的酸性土壤林地最為適宜。同時,還要根據經營目標進行精細化選地。如要培育大徑材,應選擇立地指數18以上的林地,一般產區可選擇立地指數14以上的林地,以達到充分利用土壤、水分、養分和光照的目的。
廣西地區杉木造林一般在12月—3月,桂南冬季造林,桂北春季造林,造林前2個月~3個月整地。近年來,杉木造林不提倡煉山,而是先把造林地上的雜草、雜灌、藤蔓全部砍除,在設置好防火阻隔帶后歸堆焚燒。地勢平緩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帶狀整地,坡度較大的造林地采用穴狀整地。整地后沿山體等高線挖栽植穴,規格為穴面40 cm×40 cm,深40 cm,穴底30 cm×30 cm。
培育中小徑材的林地栽植密度為200株/畝,株行距為(1.5 m~1.7 m)×2 m;培育中徑材的林地栽植密度為167株/畝,株行距為2 m×2 m;培育大徑材的林地栽植密度為133株/畝,株行距為2 m×2.5 m[5]。
選擇陰天或雨后造林。苗木出圃時要避免損傷根系。裸根苗栽植前用黃泥漿蘸根,容器苗栽植前噴水保濕,去掉容器杯后栽植,以提高苗木成活率。立地指數18以上的林地可不施基肥;立地指數14~16的林地每穴施磷肥0.25 kg,回填一層表土后栽植苗木。栽植過程要遵循“三埋、兩踩、一提”的原則,使根系舒展、土壤壓實、苗木直立。栽植深度方面,立地條件好的淺栽,深度為苗高的1/3;立地條件差的深栽,深度為苗高的1/2。地勢平緩的造林地,栽植后在苗木基部培成3 cm高的圓盤;坡度較大的造林地,栽植后在苗木下方培土坎,以充分利用降雨和減少水土流失。
要充分發揮杉木良種的增產效益,必須進行科學的撫育管理,做好松土除草、施肥、間伐等工作,以促進杉木速生豐產。
造林第1年~3年,每年需要松土除草2次,如遇雜草茂盛可增加一次除草。第一次撫育在4月中旬進行,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如需增加一次除草工作,可在6月中旬進行。除草時要徹底清除林地里的五節芒等雜草及灌木[6],并結合除草進行中耕松土,深度為7 cm左右,以避免損傷苗木根系。此后隨苗木生長逐漸加大中耕深度。同時,清除萌芽條并擴坎,以促進苗木快速生長。
為保證苗木健壯生長,需要進行施肥以增加土壤養分,施肥可使用有機肥,也可使用復合肥。目前,杉木良種豐產栽培多采用杉木專用肥。幼林期每年施肥一次,每年4月結合松土進行,每株施杉木專用肥(總養分為30%,N∶P∶K=5∶10∶10,有機質≥5%)0.25 kg。中齡林每2年施肥一次,在間伐后進行,每株施杉木專用肥(總養分為30%,N∶P∶K=11∶11∶8,有機質≥10%)0.5 kg[7]。采用溝施的方式,在杉木上坡20 cm~30 cm處開一條弧形溝,施入肥料后覆土。
為提高林地利用率,可在杉木郁閉前進行間作,間作作物以矮棵作物為主,如花生、黃豆、紅薯等,既可以收獲農作物,增加林地經濟收益,又能達到以耕代撫的效果。而作物秸稈還林后,還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從而促進杉木生長。
隨著杉木不斷生長,單株杉木需要更大的生長空間和更多的光、水、養分,因此可以適時間伐,為杉木營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初始間伐宜在造林后第6年~7年進行,間伐量為初植密度的1/4~1/3。此后每隔4年~5年間伐一次,以培育大徑材。
5.1.1 黃化病
黃化病又名黃葉病、地火瘟等,是杉木的主要生理性病害之一。發病植株初期表現為黃化癥狀,可見嫩莖、葉褪綠變成黃色或橘紅色,植株生長緩慢,嚴重的會出現生長倒退現象。隨著病情發展,整株杉木出現黃化癥狀,針葉呈紅褐色,如同火燒。有的感病杉木病程較長,可達3年以上,逐漸表現為黃化枯死型癥狀。黃化病是杉木最嚴重的病害之一,會對杉木生長造成巨大損失。
根據杉木黃化病的發病機理,針對該病害的防治措施要以預防為主,即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改善杉木生長條件,促進杉木健壯生長。首先,在選擇造林地時,要選擇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造林地,盡量不使用低洼地造林,以避免林地積水引發病害。在規劃造林時,要安排好排水設施的建設,并加強雨季的排水工作。同時,在造林規劃期可科學配置針闊葉混交林的樹種及其數量,以增加土壤肥力。其次,做好撫育管理工作。要加強松土、除草、施肥等工作,改善林間通透性,增強杉木長勢。遇干旱季節要及時澆水,降低發病概率。根據杉木生長期及林地土壤養分含量,科學施肥,促進杉木幼樹的生長。最后,當杉木發生黃化病時,要及時處理,通過松土、培肥等措施改善感病杉木的長勢,促進杉木復壯[8]。
5.1.2 立枯病
立枯病是杉木苗期易發的病害之一。使用熟地育苗會導致病原大量積累,若播種前未進行土壤消毒,則易引發該病害。感病苗木會出現長勢衰弱、葉片卷曲等癥狀,隨病情發展苗木雖然直立但根系無法進行生理活動,最終導致苗木死亡。當病害發生嚴重時,會導致大量苗木死亡,嚴重威脅杉木育苗工作。
防治立枯病,首先要選擇適宜的苗圃地,應避免重復使用杉木育苗地作為苗圃,盡量開墾新的苗床,以減少病原侵染;其次,要做好苗床消毒工作,殺滅苗床土壤中的病原;最后,若發生立枯病,要及時用0.5%波爾多液噴霧防治。
5.2.1 白蟻
白蟻種類較多,但并非所有白蟻均會對杉木產生危害。在廣西地區,危害杉木的白蟻主要為黑翅土白蟻,其會啃食枝干,吸食枝干中的營養成分,造成杉木生長衰弱。蟲口密度大時,會對杉木造成嚴重危害,降低林分的立木蓄積量,并造成長期減產。
防治白蟻可使用煙熏法,即探明蟻巢主道后,挖洞放置煙劑,放藥發煙后用擋板堵住洞口并封死,煙劑會通過白蟻通道擴散到蟻巢各處,對白蟻進行熏殺。還可以施藥滅殺,即在蟻巢分飛孔上施用滅蟻靈粉劑,通過沾染藥物的白蟻向整巢白蟻傳播并滅殺。若蟻巢距杉木根系較遠,可利用人工挖巢的方式摧毀蟻巢并滅殺白蟻。
5.2.2 杉梢小卷蛾
杉梢小卷蛾是杉木主要枝干蟲害之一,對幼樹危害較大。受害杉木會出現無頭、多頭、偏冠等問題。防治該害蟲,要采用綜合防治措施。物理防治可在林間設置黑光燈殺滅成蟲;營林防治可與楓楊營造混交林,降低杉木主梢被害率;人工防治應及時發現并摘除被害側梢,捏殺主梢上的害蟲,避免影響杉木生長;生物防治可保護天敵,并在林間釋放大腿蜂;化學防治可于幼蟲期在林間噴施40%氧化樂果乳油1 500倍液滅殺幼齡蟲。
5.2.3 雙條杉天牛
雙條杉天牛是杉木主要的蛀干害蟲之一。幼蟲通過鉆蛀杉木表皮及木質部取食,會造成植株生理功能減弱,危害嚴重時會導致杉木空心死亡。防治該害蟲,首先要加強營林管理。在該害蟲易發生區域要適當降低栽植密度,營造混交林,降低蟲口密度。并加強撫育管理,做好松土除草和施肥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杉木對害蟲的抵抗能力。其次,要適時使用藥劑防治。在幼蟲蛀進樹干前,使用741煙劑防治,或在樹干表面涂抹殺螟松防治。如果該害蟲大面積暴發,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200倍液噴霧防治。
杉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是結合杉木良種培育、杉木良種育苗、杉木良種造林及科學經營管理的綜合技術,包含眾多技術環節。應用杉木良種豐產栽培技術,有利于縮短杉木生長周期,增強杉木樹勢,提高杉木對病蟲害的抗性,從而降低杉木栽培的成本,提高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想進一步發揮杉木良種的增產效益,需要林業部門和林業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對杉木良種及相關技術的研究,以及對良種、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杉木栽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余建忠.杉木第3代良種早期生長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3):55-56.
[2]程琳,陳代喜,黃開勇,等.福建第3代杉木種子園子代在廣西造林的早期表現[J].廣西林業科學.2020,49(1):113-116.
[3]張亞禹.良種杉木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5):147,149.
[4]王中.杉木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的研究[J].南方農機,2017,48(12):130,167.
[5]尹沾語.杉木良種推廣造林增產效益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176,178.
[6]周波興.杉木良種造林推廣技術及其增產效益研討[J].綠色科技,2018(9):148-149.
[7]王富平.杉木速生豐產優質栽培技術[J].技術與市場,2012,17(12):184-185.
[8]蔡嘉興.杉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10):102-1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35
S791.27
A
2095-1205(2022)03-108-03
涂釗華(1978- ),男,漢族,廣西象州縣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