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雪丹 胡頌華
教育部辦公廳2021年印發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指出,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作業在推動課程改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江蘇省啟東折桂中學(以下簡稱“折桂中學”)所打造的共學課堂作業體系,成為“雙減”背景下建構高質量學校作業體系的一種積極實踐探索。共學課堂作業體系通過推進內涵建設、加強過程性管理、探索保障機制等,提升學校作業改革成效,實現學校作業的育人價值和減負增效的作用。
作業體系內涵建設是構建高質量作業體系的重中之重,學校與教師要深入探索作業體系內涵建設等深層次問題。
推進共學課堂作業體系內涵建設,需要在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上下功夫。折桂中學重視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的專業發展,系統規劃教師專業培訓工作,實施“一年開花,三年結果”的作業設計專項培訓工程,要求教師在一年的培訓后能切實提升作業設計能力,形成自己的作業設計代表作,三年專項培訓后產出一套個性化的作業設計成果。
推進共學課堂作業體系內涵建設,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師觀念,讓教師像學科課程專家一樣系統思考、科學規劃作業的各個要素,有效開展實踐活動。折桂中學運用作業可視化技術路徑,為共學課堂作業體系內涵建設提供思維工具。作業可視化技術路徑借助作業目標設計表、作業屬性分析表、作業質量與評價問題表等,引導教師分析每道作業題的屬性,并依據單元或課時進行屬性指標匯總,參照作業設計質量標準,評價整個單元各項作業屬性指標的結構,調整、優化作業設計,促進教師作業設計水平不斷提升,進而推進共學課堂作業體系內涵建設。
共學課堂作業體系強調作業管理是系統管理,包括作業觀、作業設計、作業布置、作業批改和作業評估等方面。共學課堂作業管理組織應根據校情、生情,編制、出臺、落實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重視作業系統管理的過程性工作。
一是引領作業觀念變革。不變革作業觀就沒有真正的作業改革。共學課堂是師生共同獲得生命成長的過程,折桂中學通過校本研修活動,引領教師厘清新課程作業的內涵。教師認識到高質量的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與技能,提升學生學業成績,更有利于提升學生元認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責任感、條理性、自信心。教師的作業觀不斷更迭,并與時代發展趨勢相一致。
二是提升作業設計能力。作業設計管理需要教師以素養提升為導向,以課標為依據整體設計整個學段的作業,形成學校學科作業體系。折桂中學從教師操作的層面考慮,制定相應的工具、標準和框架,如單元整體規劃表、單元作業目標設計表、單元作業內容和類型設計表等,提升學科作業設計質量,并為教師開展自我評價提供了評價標準,從而為教師提升作業設計能力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三是加強作業布置監管。作業布置管理應在作業數量、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方面重點展開。隨著課后服務的全面推進,折桂中學制定并執行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作業不帶回家”規則。每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作業單公示,年級組層面統計校內作業完成率,反饋給教研組,監控每日作業量,及時作出調整。同時,借助管理工具,如學科單元作業統計表、年級每日作業統計表、作業批改統計表等,對作業設計與實施進行規范與質量的監控,并及時將問題進行反饋。學校通過網絡備案制、陽光作業等方式,增加各科教師作業布置的透明度,實現作業的監管,加強家長、教師、學生的互動和溝通。
四是明確作業批改要求。作業批改是師生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折桂中學要求教師在作業全批全改、及時反饋的基礎上,注重作業訂正情況復批,反饋學后結果;注重增加面批作業量,了解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增進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注重作業展示,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和積極性;注重錯題的統計、匯總,引導學生反思和再練,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和認知的難點。
五是重視作業評估管理。在學校作業管理的各環節中,學科作業有效性的分析和評估往往是薄弱環節,因此,需要充分重視作業評估管理。共學課堂作業評估不僅要對作業布置量、作業批改、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等幾個方面進行評估,更要對作業內容、作業過程、作業效果進行分析。折桂中學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學生作業文本、作業成績開展量化和質性的作業效果分析,而后對作業研發提出改進意見,為后續完善修訂工作提供參考。作業評價管理使作業的質量和有效性不斷提高。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作業教研機制。教師的自我反思、學科教研組或備課組的研討等方式對教師作業設計能力的提升有著顯著的效果。折桂中學以“校本作業設計、實施與管理”為主題開展研究活動,各學科組利用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方法,對作業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典型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形成校本教研專題,進而實施教研攻關、重點突破。學校構建“備課組研發—學科組打磨—教師個性化實施和反思”的教研流程,確保作業目標的針對性、作業內容的科學性、作業難度的適切性、作業類型的多樣性、作業結構的合理性等。
二是重視校本資源庫建設和維護。教師在作業設計和實施后做好分析工作,并根據實證改進作業設計,形成典型作業案例。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積累校本作業案例,形成較為穩定的、具有針對性的校本作業資源庫。此外,作業資源庫還包含其他輔助作業設計和實施的支持性資源,如文本、圖片、音頻、視頻、信息獲得渠道等。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充實和優化,做好資源庫的更新和迭代,不斷提高校本作業的質量,完善校本作業的解釋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