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穎
(甘肅省景泰川電力提灌水資源利用中心,甘肅 景泰 730400)
發展農田水利灌溉可以保證農業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能夠有效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維護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能有效解決水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提高農業發展水平,間接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
現階段農田水利灌溉遇到了很多問題,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必要加強水利灌溉的維護和管理工作。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南北差異較大,農業灌溉水利用率不高,對水利灌溉進行維護與管理,能夠有效提升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確保農作物正常生長,促進農業發展水平,提高農民收入[1]。同時,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能夠有效控制水資源浪費,保障水資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泥沙堆積等問題影響農田水利灌溉的效率,使得各項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從而發揮出農田水利灌溉的優勢,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支持。
農田水利和農業生產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但農民對農田水利系統缺乏全面的認識,只關注農田水利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便利,經常忽視對農田水利系統的日常維護。農田水利系統通常都是由當地政府建設,實際管理中根據規模大小確定管理主體,規模比較大,需要地方水利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小型農田水利系統主要由地方農民來負責,專業技能低。
農田水利系統的建設資金多用于前期施工,后期管理工作缺乏資金支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維護工作受到影響。資金問題導致農田水利系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農業生產[2]。
現階段水利系統的管理存在權責不清的情況,水利灌溉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相關專業的人才以及各種替換設備等,農田水利系統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人解決,水利系統的灌溉效率大大降低。
農田水利灌溉系統中灌溉渠道輸送水損失大,主要是因為灌溉渠道多為傳統土渠。傳統渠道工藝簡單,在輸送水過程中水資源滲漏嚴重。同時,一些渠道防滲漏材料昂貴,水利灌溉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農作物減產。
輸送水時農田水利渠道中會出現沉積一些泥沙,日積月累會導致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堵塞。為了預防泥沙堆積導致的渠道堵塞情況,可從以下2 個方面入手:第一,設置沉沙槽和沖刷閘,在渠道的潛水位置前端安裝專用沖刷槽,其長寬、大小要與渠道相適應;第二,提高渠道對泥沙的運送能力。一般情況下,水流速度過慢容易導致泥沙堆積,水流速度較快,不容易堆積泥沙。因此,可以通過控制水流速度減少泥沙沉積。
水流速度超過灌溉渠道本身的承載極限,就會導致沖刷現象,引發垮岸事件,可通過提高渠道陡坡度、調整其對比降值控制水流速度。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時,如果相關設備的加固不足,則會影響其穩定性,在水利工程的下游,水流速度加快,基礎設備受到嚴重的沖刷。為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可通過適當增加設備的厚度與寬度,提升設備的穩定性,有效抵抗水流的沖刷作用。另外,人為因素導致的沖刷問題應加大懲罰力度,減少人為破壞。
水利灌溉渠道預防滲透的關鍵是加強維護管理。在水利渠道建成以后,如果在使用期間沒有得到精準、有效的養護,則容易導致渠道損壞、淤泥堵塞以及漏水等問題,會降低渠道使用效率,水資源浪費嚴重,與節能減排政策相背離,同時也降低了灌溉渠道的安全性。為了有效預防此類問題的發生,應當加強防滲透設計,合理設計建設方案,選擇優質的防滲材料,積極提高水利工程的綜合質量,如果工程已經出現滲漏問題,應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的效率需要提升管理水平,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保證農田水利灌溉系統的高效運行。農田水利灌溉系統主要是為農民提供服務,在提高農田水利運行效率時需要農民的積極參與。在農業生產中鼓勵農民加強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維護,避免因使用不當、缺乏維護等影響水利灌溉系統的運行。加強對農民的專業培訓,提升農民對農田水利工程的認識,使農民能夠掌握農田水灌溉工程的基礎維護技術,自覺維護農田水利灌溉系統[3]。此外,保證農業技術人員掌握先進技術,規范使用各種設備,農業技術人員要定期檢修農田水利工程,落實各項設備的檢修與養護,及時修理或更換損壞的設備,以保證農田水利灌溉工作的有序進行。
農田水利灌溉系統對農業發展的作用不可忽視,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的成果與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密不可分。農田水利灌溉系統雖然助推了農業發展,但在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管理機制:第一,相關管理單位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維護標準開展工作,同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完善工作內容,創新工作體系;第二,加強資金的預算管理工作,保證資金支出的合理性,避免出現超支現象;同時,明確產權責任與義務;第三,加強維護工作,延長水利設施的使用壽命,在保證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農業種植面積較大,不同地區之間的地形結構差異性較大,不利于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水利灌溉的維護、管理工作是促進農業發展的基礎,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有效溝通,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策略,并通過政府投入、社會募集等方式獲取資金支持[4]。此外,相關部門還要積極推動地方招標工作,通過優惠政策吸引民間投資,推動水利灌溉工程的市場化,進而實現工業與農業的有效結合。在渠道優化方面,始終堅持“補舊建新”的基本原則,對一些老舊的灌溉渠道進行優化與翻新,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新的水利灌溉渠道,在局部地區形成完善的水利灌溉網絡,保證農業用水。此外,在灌溉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強化長期管理與維護工作,為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5]。
加強對農田水利灌溉系統的養護,是提高灌溉質量的關鍵。有效的維護措施能夠延長灌溉設施的使用期限。促進農作生產是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目的,相關工作者要加強水利工程養護工作,認識到養護工作的必要性,創新養護方式。同時,積極開展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戶對農田水利灌溉系統養護的認知,讓農戶從根本上認識到農田水利灌溉系統維護的重要性,掌握具體方法,進而提高農田整體經濟效益。
在農田水利灌溉系統的日常養護過程中,巡護管理是重中之重。因此,相關部門積極組建養護隊伍,加強對轄區內水利工程進行日常巡護,同時做好巡護記錄工作。灌溉渠道是農田水利灌溉系統中輸送水的重要設備,加強渠道管理有利于減少水資源損耗量,灌溉渠道維護的具體工作內容包括:檢查灌溉渠道的完整性,檢查渠道內是否出現螞蟻巢穴、鼠窩、堆積物等,檢查渠道的流暢性等。在放水期間,工作人員要合理控制水流速度,做好防水層檢查,看是否出現滲漏等問題[6]。
專業維護隊伍的組建也是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系統整體質量的關鍵因素,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維修人才的引進工作,同時組織農戶開展針對性培訓,使其通過學習掌握農田水利灌溉系統的基礎維護技術。此外,在組建團隊的過程中,要重點選擇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擔任負責人,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薪資方案,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技術開始投入到農業領域,農田水利灌溉系統的建設與管理也要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提高管理與維護的整體效率,加強維護與管理的精準性。在新型技術的選擇上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高工程管理的智能化與數字化,提高水利工程的動態化管理與定量管理。目前,常見的新型技術包括:核子密度儀技術與噴射混凝土護坡技術,前者主要是借助計算機系統與伽馬射線,實現對灌溉區域的儲水量與濕密度的高效檢測,提高灌溉信息的整合與分析速率,讓操作更加便捷;噴射混凝土護坡技術能夠有效增加混凝土的黏著力,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滲功能、節水功能。另外,信息技術還能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提高水利工程問題的解決效率,為水利工程灌溉渠道提供更為高效、精準的維護管理[7]。
農田水利灌溉系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地方水利部門必須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重視其管理與維護工作,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提高維護管理團隊人員的工作技能,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通過多方面的舉措保證農田水利灌溉系統安全、平穩地運行,從而為地方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