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現代農業產業化背景下我國農機工程發展對策
劉麗麗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日照 276811)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將農業機械設備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不僅能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還可促進農業產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提升農產品產量及質量。通過分析我國農業工程產業化發展現狀,針對創新人才匱乏、基礎條件落后等問題,提出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進農機作業標準化等多項發展對策,為我國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現代農業;產業化;農機工程
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的機械化進程逐漸加快,農業機械的應用范圍愈發廣泛,農業生產的規模和產量均大幅提升。利用機械化進行農業生產,可以顯著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產量,還可以釋放大量農村勞動力。發展農機工程是農業生產變革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業改革的必經路線,對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化背景下,剖析農機工程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滿足農業生產的機械化需求,有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進程。
我國自1956年提出農業現代化方針以來,農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并且由“一產化”逐漸向“四產化”發展[1]。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農業現代化也面臨著更高的目標與挑戰,2015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提出了堅持“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發展方向,由生產引導轉為消費引導,逐漸改變農業發展模式,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更是明確了現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道路[2-3]。現代農業是指通過現代化理念與現代市場經濟的觀念與組織方式對農業進行管理,建立現代農業體系,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農民,應用現代化工業技術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我國自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迎來了一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高潮,在穩定的承包責任制的大環境下,利用先進的生產方式解決農業實際生產問題,提升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農作物產量。近年來,隨著先進農業機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農業耕、種、收的作業方式,極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減輕了農民耕種負擔。農民通過機械化即可完成耕種,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也為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決定了農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從古代的牛車耕地,到近代的拖拉機耕地,再到如今的免耕播種機、一體化收割機,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我國農業逐漸呈現出專業化、產業化等特點,不僅糧食產量大幅提升,滿足了社會需求,也增加了農民收入,減少了農民勞動強度,促進了農村的發展。現代農業向產業化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實現農業的科技產業化,以促進農業發展,增強農業經濟活力。在農機工程的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了農機工程在現代農業產業化中的順利推廣,不利于農機工程的改革與發展[4]。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缺乏創新。目前,我國農機科技的研發雖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但創新的范圍過小,相關機械功能與發達國家同類機械相比仍存在差距;農產品加工機械的研發投入不夠,適用于經濟作物的農業機械品種不多;農機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跟不上經濟結構調整的節奏,因此農機工程的創新探究、方案設計、技術運用能力尚待快速提升。
(2)經費不足。經費不足導致我國科研進展緩慢,農業機械技術創新的相關工作成效不大。近年來,我國雖重視農業機械的科技創新,但相關配套仍顯不足,資金與設備的投入還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影響了農機技術研發的工作進程。
(3)缺乏創新人才。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國民收入水平逐漸提高,然而由于農機工程行業創新人才不足,致使農民收入始終處于較低水平[5]。產業附加值偏低導致行業內創新人才的收入水平不高,嚴重影響了投身農機工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農機工程的扶持力度,制定幫扶政策,保證農機工程在農業生產中普及,為農民增加經濟效益[6]。首先,要制定優惠政策,采用減稅、免稅等方式調動農機企業生產和創新的積極性,引導企業按照國家發展要求完善和創新農機產品;其次,要加強對農機企業的財政扶持力度,為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擔保資金,組織科研人員深入企業進行指導,幫助企業攻關技術難點,培訓企業的研發人員,提高企業技術人員的研發與創新能力;最后,鼓勵和引導信用良好的農機企業進行融資,擴大企業規模,在貸款抵押、利息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保證農機企業得到政策與資金的雙重支持,促進其發展。
推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升農機工程標準化,是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關鍵。農機設備是現代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因此,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應制定嚴格的質量標準,對作業機械和配套工具制定合理的操作規范。要定期對農機設備進行檢查與維護,在檢查中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修理,切不可讓農機設備“帶病作業”,對質量不達標和造成嚴重事故的農機產品,要給予嚴厲處罰[7]。要組建一支高素質的農機作業示范隊伍,帶頭使用先進農機,以此推廣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及產業化經營的新型農業生產理念。
發展和推廣農機工程的前提是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農機管理部門與農機企業應充分意識到高素質人才對農機工程發展的重要性,企業要定期組織員工進行農機生產知識的學習與生產技能的培訓,邀請專家學者開辦講座,通過定期考核的方式督促員工加強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提升生產技能,更新管理方法,進而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8]。農機企業要加大與高校的合作力度,大量招聘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的優秀畢業生,為農機工程產業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我國的農機企業多數為小微型企業,大中型農機企業較少,龍頭企業更是鳳毛麟角,缺乏有市場號召力的知名品牌,這種現狀限制了我國農機工程的市場發展壯大。通過打造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可有效提高農機工程產品的市場影響力。首先,相關部門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引進符合當地農業發展的農機企業,組建產業式集團,提升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其次,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本地農機企業的支持力度,按照耕地、播種、收獲、運輸等不同的機械類型給予相應的補助,提高本地農機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再次,在企業自愿前提下,為企業引進資金,提高企業研發和生產能力,提升其綜合實力,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完善各項服務內容,為農機產品的生產、維護、修理提供保障[9]。最后,幫助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計劃,改進和創新農機產品,促進農機產品與農業生產之間的融合,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現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關系著農民的利益,發展農機工程,讓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機設備,對我國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機企業要優化配置各種資源,在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實現科技突破,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探索與升級,為新農村建設助力。
[1] 周勛章,郗悅平,路劍.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實證研究:基于家庭農場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融合視角[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5):224-228.
[2] 徐文果,段雪甜,楊玲聰,等.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思考:以梁河縣勐養鎮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5):257-259,271.
[3] 李江,毛瑞男.農村勞動人口轉移對農業生產效率與經營效率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DEA-Tobit兩階段法的分析[J].人口學刊,2021,43(3):100-112.
[4] 嚴紅.嵌入與整合:鄉村振興戰略下村落現代轉型的實現機制:基于鄂西L村農業產業的調查[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1,20(5):660-668.
[5] 張進龍,曹光喬,凌小燕,等.我國農業機械化科技協同創新模式研究:基于創新生態視角[J].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1,42(1):213-218.
[6] 李平,伍海君,王維薇.農機裝備業發展研究熱點動態演進規律與趨勢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1,42(3): 113-121.
[7] 鄭侃,劉國陽,夏俊芳,等.振動技術在耕種收機械中的應用研究進展與展望[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20,42(5): 1067-1077.
[8] 曹菲,聶穎,王大慶,等.海島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水平研究:以海南島北部4市(縣)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11):183-191.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ject under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LIU Lili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Gaoxin town, Rizhao, Shangdong 276811, China)
China's agricultur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 agricultur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work efficiency, reduc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but also promote the special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increase the agricultural technical level, quality, and production.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backward basic condition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China, a number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perat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hina to greatly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accelera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gineering
F426
A
2096–8736(2022)02–0040–03
劉麗麗(1982—),女,山東日照人,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機工程。
責任編輯:張亦弛
英文編輯:唐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