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昆鵬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昌寧縣檔案館深刻認識檔案工作的價值,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深挖檔案資源,講好檔案故事,發揮檔案力量,通過“五個圍繞”,不斷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切實走深走實。
一、圍繞“服務查檔群眾”辦實事。一是全年為31 名群眾提供了身份、年齡等檔案證明資料,為群眾有效解決困難。二是全年為群眾免費提供復印服務586 人次,提供免費檔案資料影印2446 件次,讓檔案查閱服務落實到位。三是成功辦理2 起異地查檔業務,現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服務機制和工作流程。
二、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辦實事。一是成立“茶鄉蘭臺志愿服務隊”,變后端管理為前期介入,采取主動聯系、預約上門等方式,由館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全縣13個鄉鎮和脫貧攻堅專項檔案整理部門詳細了解各脫貧攻堅檔案整理情況、保管現狀及檔案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手把手現場指導,面對面答疑解惑。二是選派業務骨干到溫泉鎮聯席村駐村,夯實鄉村工作力量。三是主動了解掛包聯系村溫泉松山村黨支部需求,協調購買價值12000 余元的黨史學習教育書籍143 套572 冊,為松山村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三、圍繞“發揮教育基地作用”辦實事。一是深挖館藏檔案資源,積極開展紅色檔案資源的征集,順利完成了“百年風華 茶鄉筑夢——昌寧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主題成就展”的組織策劃工作。二是依托“互聯網+黨建”模式,打造云端“掌上黨課”。創辦《昌寧檔案》微信公眾號,深入挖掘館藏檔案資源,開設“學黨史,憶初心”專題,編發反映昌寧地方黨史的學習資料,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檔案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讓“死檔案”變成“活信息”。三是結合“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創建工作,利用館藏檔案資源,為民族團結教育、社會科學普及提供研究和學習的檔案資料,接待廣大社會團體和人民群眾參觀學習。
四、圍繞“提升服務民生能力”辦實事。一是認真梳理各縣直機關及所屬單位和企業、事業單位保存的民生檔案基本情況,公布各類民生檔案查閱指南,方便群眾查閱。二是加大到期館藏檔案的開放鑒定審查力度。三是加強村級檔案的指導工作,立項開展《鄉村檔案治理》課題研究。
五、圍繞“宣傳檔案作用”辦實事。一是積極向《記憶保山》《云南檔案》《中國檔案》等刊物報送工作信息和簡報,向昌寧縣融媒體中心、保山新聞網、保山日報等新聞宣傳平臺投送檔案工作信息,不斷擴大昌寧檔案工作的影響力。二是持續開展檔案服務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三進”服務行動,策劃實施了“檔案話百年”檔案館開放日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