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蘭州市城關區東崗小學,甘肅 蘭州 730000)
現代教育思想的傳播下,素質教育成為教育變革核心方向.核心素養的發展框架要與教學有機契合,這是當前課堂教學需要探索的一項重點.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生知識啟蒙、思維發展、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更是對學生落實智慧教育的核心階段.教師需思考如何開展教學變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核心素養教育語境誕生于素質教育發展、創新教育推進的社會背景下,基于我國以往的應試教育經驗,在教學中要更好地將發現教育與接受教育有效區別,并有效落實以生為本,重視學生長遠性發展以有效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升,不是簡單轉換教學模式,而是要立足教育過程發生質的提升.不僅要求學生在某些領域出現不同程度素質提高,更要以此引領學生不斷學習和完善,以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成為國家教育發展的核心方向.為實現民眾素質提升,需對教育工作進行深化全面改革,由此產生了核心素養教育語境.即每一門學科以核心素養教育為核心目標,提升學生學科綜合學習能力,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素質的逐步提高,則為后續國民整體素質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利于推動我國高素質人才教育工作開展落實[1].
核心素養理念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定義或概念,它是指向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系統性培養框架.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引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更好地開放數學學習的視角,引領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同時著眼于學生身上出現的一些問題,有力引導.以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推動學生健全人格塑造,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為基礎,將教與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教師、教材、學生學習的多元互動價值,讓數學學習真實發生.著眼于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推進高效課堂構建.所以,核心素養理念指引之下的小學數學要積極進行思維方面的多元轉變.
在核心素養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師需重新對自己進行教學定位,思考自我的教師職責,如何開展教學工作,發揮自己的教育專業技能.教師對職責的思考,主要體現在傳統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理念之間,因為教師已經開展了很長時間的傳統應試教育,教師的職業習慣、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目標,都不同程度受到傳統教育體系的影響.而在現代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傳播下,對教師的數學教學工作造成很大沖擊,主要體現為現代教育語境下,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全新要求,即教師以往的教育職責與教學內容出現了一定變化.
教師開展職責思考時,會主動地將“傳統”與“現代”進行對比,分析學習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在對比分析過程中,教師則可以逐漸發現傳統教育的不足與弊端,認知到自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同時教師可以在反思批判中,提煉傳統教育的精髓.傳統教育開展多年,盡管存在很多弊端與缺點,但傳統教育畢竟具有核心思想,其中包含了一些教育精髓.教師通過將其傳統教育的精髓與現代教育理念進行有機結合,則可以找到核心素養教育的新路徑,基于教師以往的教育觀念與模式,找到教學突破點,開展科學有效的數學教學變革,以實現核心素養教育語境下的教師職責與義務.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時,作為教育核心主體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核心素養教育語境下,需對學生數學學習進行思考,重新定位學生的數學學習角色位置,并構建新的學習模式,以實現核心素養的既定教育目標.
在以往教學中側重突出教師主體,而在教學變革下,教師則需突出學生主體,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空間.但在突出學生主體進程中,教師是否需要弱化自身主體.筆者認為由于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特殊性,為保證達到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不能弱化教師主體教育角色,同時需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因此可以在小學數學教學時,構建“雙主體”教育模式,即圍繞著教師與學生“雙主體”開展教學工作.
小學生學習時,為不斷挖掘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力,教師基于學生學習差異性,開展合理引導,讓每一名學生形成自我的學習體系與模式,實現學生數學學習實力提升.若是開展統一性的教學引導,強制要求學生采取一樣的學習模式與習慣,最終的數學教學效果則不盡如人意.開展個性化指導,突出學生主體性與差異性,引導學生形成自我的高效學習方式,在自我學習實力基礎上,逐漸提升數學核心素養[2].
核心素養教育語境下,小學數學教師需對教學變革形式進行思考,是大刀闊斧地引進現代教育輔助工具,或者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適應信息化教育模式.因為現代化教育理念,突出了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工作的融合,以達到預期的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如開展微場景教學、翻轉課堂、虛擬教學情境、人機交互等.
教師需客觀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利與弊,即互聯網教育資源是一把雙刃劍,如何確保合理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在教師開展變革形式思考時,需不斷提升教師的現代化學科教育綜合實力,確保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有全面深度的學習掌握.教師對信息化教育思想與技術了解越深入,開展變革形式思考時,則可以更透徹、更全面地分析,以保證變革方案開展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3].
在數學教學中,轉變思維方式不僅需要教師方面引起重視,更需要立足學生當前的學習基礎,實施恰當的教學引導.著眼于提升學生學習參與意識,發揮學生學習能動性,關注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提升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使數學教學的多元目標循序達成.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是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真實經歷探究思考的過程.由教師實施正面的教育引導,激發學生自身學習思考,讓他們去探究問題、分析嘗試、有效思考,使學生學會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讓學生自己去面對那些有難度的挑戰,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最終樂學善思.要想更好地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教師方面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里的準備不僅僅包括了對教材內容的整理,更要做好備學生方面的工作.
問題情境的創設,既要與課程教學緊密關聯,又要與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有機結合,這就要求教師教學不能僅僅立足課堂,而是要有效捕捉生活中的一些豐富資源,引領學生學習和思考.比如,在學習了面積的相關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拿尺子來量一量一塊地板磚的長和寬,計算出面積是多少,再數一數班級有多少塊地板磚.以此為基礎,讓學生算一算整個教室的面積有多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實踐操作、生活應用,提升學生思維深度的同時,進一步擴展學生學習的視角.將一些復雜的問題融合于生活實踐和具體操作,讓學生可以鮮活理解.以“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知識的學習為例,教師不要讓學生生硬去套口訣,這會讓很多學生對余數并不理解.在這部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到室外去尋找一些素材,在課堂上親自動手去分一分.如30片樹葉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能夠分幾片,還剩余幾片?有50塊石子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幾塊還剩余幾塊?當學生真實經歷思維探究的過程,使他們更好地區分:分出去了哪些部分,剩余哪些部分,有幾種分法.接著再讓學生嘗試去解答一些問題,他們在頭腦中就會形成較強的畫面感,學會結合具體場景去思考,而不是生硬地去記憶口訣.結合情境而思考,具體哪個數字可以用,哪個數字不能用.教師要基于真實情境,讓學生學會有效探究,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才能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
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具備獨立自主的思維意識,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合作互助,使學生多方面的思維獲得有效發展.在小組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身的學習意識,讓他們擺脫對教師指導的依賴,可以通過有效的探索來推進問題的解決.同時,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讓他們進行一系列模仿性學習.如可以通過情境演繹的方式,讓學生將元、角、分部分的學習與超市購物有機結合在一起.還可以進行一些答題比賽,在競爭氛圍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學習,寓教于樂.另外,教師還可以基于問題情境,讓學生嘗試有效地建模和推理,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比如,找出排列規律部分,需要先結合已知部分去發現規律,然后再去推測第24個是什么圖案,第28個是什么圖形,第33顆珠子是什么顏色的.這種問題是困擾小學生的一些基本問題.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學會結合具體的問題來嘗試模型轉化,從而引領學生從基本的計算向邏輯思維有效邁進.基于出現的數學問題來構建模型,讓學生開展數學抽象,數學運算,讓學生真實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并學會歸納推理、數據分析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這樣,教師不僅教會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還可以引領學生從“答對”向“會答”循序邁進.提升學生解題速度的同時,學生邏輯思維的縝密性也能獲得有效發展.
從多元學習活動的組織入手,教師要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兼顧全體學生學習參與,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使學習過程豐富多彩.在數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讓學生加深對一些算理技巧的掌握,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多元教學活動的落實,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文化魅力,激發學生濃厚的數學探究意識.教師可以貼近學生的思維特點,融合于多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織開展不同難度的數獨速填活動,將數學學習與傳統的數獨游戲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良好數感,鍛煉學生思維靈活性.另外一些口算比賽、紙牌游戲、解題比賽都可以在數學課堂上有效應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力合作積極學習,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讓學生更加熱愛數學,享受數學,在緊張而鮮活的游戲氛圍中夯實基礎發展能力,全方位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當前課堂學習的現狀,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參與,彰顯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同時,讓學生具有飽滿的熱情,并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推動學生數學品格的培養.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摒除單純的數學計算對學生學習發展的限制,有效融入一些數學文化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魅力.例如讓學生閱讀圓周率的歷史,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人們對圓周率的研究里程.并結合劉徽、祖沖之等數學家取得的顯著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樹立遠大的目標,以數學品格和健全人格的養成為引導,更好地提升學生數學探究的積極性.
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能因為學生犯了一些小錯誤就對學生的能力否定,而是要融合多個視角,使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為學生學習創造條件,讓他們明白數學的思想方法同時對于多個部分的內容理解都十分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模擬購物、路徑規劃等多種方式進行相應的生活實踐,推動學生對數學知識鮮活理解,肯定學生的學習收獲.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感悟數學探究的樂趣.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算理,更要講一講、做一做、說一說、看一看.例如關于路程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動手來畫一畫圖,分析一下符合哪一個模型,需要用到哪種解題方法.再比如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一些案例,看一看它們的形狀有哪些特點,算一算它們的周長、面積,比一比它們的大小,試一試給它設計何種形狀的外殼.在動手動腦中,推動學生思維創造、學習參與,發展學生的數學品格,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傳統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的評價落實主要著眼于成績層面,當學生能夠達到某一階段的學習標準時,就說明學生數學學得比較好.這一評價模式帶有很大的教條性,尤其是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他們不能更好地主動創新,積極思考,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能動性的發揮,也不利于指引學生進行廣泛式學習.核心素養理念指引之下,教師要能夠從單純的定量分析向動態連續性分析有效轉化.對于學生一段時間各個方面的能力進行有效的測評,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自身的優勢,同時對于有突出表現的學生,激發他們有效創新、積極探索,為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
例如,通過考試成績,教師可以很好地衡量學生的數學運算、數據分析、數學邏輯等方面的基礎能力.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性地為學生出示一些訓練題目,讓學生嘗試有效的數學抽象、數學建模和邏輯推理等,并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有效的評價.針對一些能力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在為學生推薦一些衍生的練習,如數獨游戲、紙牌游戲等.同時教師要指引學生開展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在有效落實因材施教的同時,鼓勵學生更好地學習提升.過一段時間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有效測評.結合學生能力水平,為他們出示相應的練習,讓學生挑戰和突破,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同時,多元學習活動的落實,可以使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教師針對學生日常表現、作業成績等層面對學生落實全面綜合性評價,可以是教學評價的方式,更加公正,對于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也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指引,從教師、學生、變革等視域都要展開有效的教學思考.同時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凸顯以生為本,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同時,引領他們合作參與,教師給予連續綜合性評價,指引學生開展多元化學習實踐,為學生全面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