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貴文
(甘肅岷縣當歸研究院,甘肅 岷縣 748400)
2021 年5 月岷縣開展了種子種業調研活動,重點調研了以中藥材為主的種子種業發展情況,采用走訪觀摩、座談、匯報等方式方法,主要走訪觀摩了野生當歸居群、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蔬菜生產基地、當歸種子種苗繁育基地、中藥材標準化示范基地、中藥材試驗研究基地以及經濟林種質資源圃,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調研組走訪了野生當歸種群分布點,在海拔位于2 160 m 的陰坡灌木林下找到野生當歸居群分布;野生當歸種子種苗繁殖戶現場介紹了野生當歸分布規律、生長習性等;村支部書記和野生當歸繁殖戶分別介紹了野生當歸人工繁殖利用情況。
調研組觀摩了閭井鎮八郎村馬鈴薯良種繁殖基地,愛心企業捐贈岷縣馬鈴薯良種隴薯7 號種薯125 t,由農業農村局投放合作社進行擴繁,面積53.33 hm2,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觀摩了閭井鎮小林村騰農合作社開展的設施蔬菜育苗、蔬菜種植、高原夏菜基地、食用菌栽培,合作社負責人介紹了蔬菜生產、銷售情況。
禾馱鎮山溝村隆禾中藥材種子種苗合作社理事長介紹了當歸種子種苗繁育現狀、生荒地育苗和保護植被的矛盾問題、熟地育苗存在的技術難點以及合作社發展對扶持政策的期望,調研組觀摩了當歸種子儲藏情況。
觀摩了位于麻子川鄉麻子川村基地省、市、縣3級農業技術部門在基地核心區開展的中藥材新品種篩選試驗、病蟲害防治新農藥篩選試驗、肥料肥效比較試驗、種植模式試驗及標準化種植示范情況。
觀摩了中藥材藥苑、中藥材栽培關鍵生產技術試驗區、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區、中藥材標準化栽培示范區、中藥材水肥一體化項目建設等。
在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觀摩了核桃品種種質資源圃、經濟林木有害生物標本館、油脂分析實驗室、土肥實驗室、橄欖油質量檢測室和經濟林木組培室,召開了座談會,交流了感受和想法。
通過本次調研,結合甘肅岷縣當歸研究院對全縣及周邊縣野生當歸資源調查情況認為,野生中藥材資源越來越受到社會消費群體的青睞,同時科研院校專家學者也越來越關注,針對野生中藥材資源的調查、普查、研究、保護項目課題不斷立項,進入岷縣開展野生當歸研究的人員和頻次不斷增多,采挖根部、采摘種子用于研究,對岷縣野生當歸種群分布造成一定破壞,原有野生當歸居群分布數量不斷減少,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當歸種植過程周期長,從播種到結子成熟,要越2 冬跨3 年,即第一年育苗,第二年成藥,第三年留種。當歸種子的采集技術性比較強,采收過早的種子成熟不好,種子質量差,出苗率低,采收過熟的種子經育苗移栽后抽薹率高,一般需選擇隨熟隨收的七成熟的種子。但由于受自然氣候條件和種子繁育技術的限制,當歸生產用種基本為農戶自繁自育,沒有穩定的育苗基地,藥農不按技術規程規范育苗。在種子、種苗生產過程中,“散、亂、雜”現象嚴重,甚至出現以第二年抽薹的“火子”以次充好的“坑農”事件。由于種苗生產過程不規范,導致種子種苗質量良莠不齊。
岷縣是中藥材生產大縣,長期以來中藥材種子由藥農自繁自育,監管部門無法監管種子經營活動,種子質量無法保證,品牌公信力得不到體現。根據《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辦理生產經營許可證要求注冊資本數額較高,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門檻過高,岷縣中藥材種子規模生產、規范經營基本處于空白,道地優質中藥材種子體現不出品牌優勢,產品附加值更得不到體現。
藥農每年播種前使用自留種子、熟人介紹購買或到農村農貿市場購買種子,由于種子外觀形態上差異很小,單憑肉眼難以區分,更難判斷種子來源,只有播種之后植株長到抽薹的季節,才能確認種子情況。種子質量問題主要來源于種子繁育環節,采收過于飽滿和用第二年抽薹株上的“火子”以次充好兩種情況。由于沒有專業的種子市場,交易經營活動在民間私自進行,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和約束,導致種子經營活動無序進行[1]。
目前岷縣熟地育苗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熟地土壤經過人工種植其他作物,土壤中存在大量有害微生物、害蟲蟲卵等病源蟲源,導致種苗產生水爛病;二是感病種苗在冬季儲藏期間極易產生爛苗現象;移栽后缺苗斷壟,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產量;三是熟地育苗地塊雜草多,人工除草費時費工,育苗成本高;四是熟地育苗地塊經過了人工熟化、施肥,土壤微生物活躍,肥力較好,種苗生長相對生荒地發育速度快,如果控制不好苗齡,種苗抽薹率高于生荒地種苗。
隴南經濟林研究院在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引進了世界各國核桃優良品種,在當地建立引種試驗基地,開展品種選育,篩選了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規模大、水平高,這種精神值得在今后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工作中學習。該院經濟林木有害微生物標本館、經濟林苗木組培等工作方面均值得借鑒。
根據文獻記載,岷縣當歸有1 700 多年藥用歷史和1 500 多年人工栽培歷史,1 0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通過不斷馴化野生資源,不斷改進栽培技術,才形成今天的當歸種植系統,是這些人文積淀使岷縣當歸種植系統成為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進入全球重要農業遺產備選名單。野生當歸資源是岷縣農業發展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野生當歸資源事關岷縣當歸的戰略安全,保護工作迫在眉睫,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野生當歸保護實施方案,對岷縣野生當歸居群進行全面調查走訪,摸清底數;對調查到的野生當歸采集種子進行鑒定,弄清楚基因方向;用切實可行的措施開展保護工作;制定全縣野生當歸保護辦法;對雜交育種有利的種子資源進入種質資源庫進行長期保存,確保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長期性。
根據《岷縣志》中藥材志記載,岷縣有植物藥214 種,人工家種和野生中藥材主要有當歸、黃(紅)芪、黨參、貝母、大黃、黃芩、丹參、羌活、麻黃、冬花、甘草、柴胡、淫羊藿等[2]。當歸是岷縣的道地藥材,種植歷史最為悠久,人文積淀最為深厚,是岷縣名副其實的中醫藥瑰寶,對種質資源的保護勢在必行。一是建立種質資源長期庫。當歸野生種群具有較強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在目前當歸雜交育種工作薄弱的現狀下,長期保存這些野生種質資源顯得尤為重要;岷歸系列品種特別是岷歸1 號經過1 500 多年大自然的篩選經久不衰,對岷縣來說其資源具有珍稀性、資源安全具有戰略性,其種質資源應當長期保存。二是建立中期庫。岷縣具有地方特色的岷貝母、淫羊藿等中藥材可進入中期庫,待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行雜交育種工作,培育高產優質抗病優良品種。三是建立短期庫。對岷縣常見的野生中藥材、已經人工馴化的中藥材種子材料進行短期保存,開展人工馴化工作和豐產栽培研究,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1]。
中藥材產業要發展,種子種業要先行,良種繁育是關鍵。要對岷縣適宜開展良種繁育的重點鄉(鎮)、重點區域進行規劃:一是嚴格按照《岷縣綠色標準化種植加工實用技術》中當歸良種繁育要求,根據各自技術要求的海拔高度范圍開展種子繁育;二是鼓勵農業產業化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反租倒包農戶耕地,進行集約化經營,建立良種繁育基地;三是嚴格按照技術要求,規范種植模式,保留健壯母株,以“施用有機肥為主,配方肥為輔;病蟲害防治采用生物農藥為主,光譜低毒農藥為輔”的原則,種子采收采用分期分批的辦法,隨熟隨收,保證種子成熟度一致性,確保種子的質量。
任何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種子加工、銷售企業恰好是岷縣中藥材種子種業的薄弱環節,扶持和培育種子經營主體是岷縣種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一是在原有種子生產經營主體中篩選運行良好、管理規范、熱心開展中藥材種子生產的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進行政策支持、資金扶持,規范開展良種繁育工作;二是對開展種子生產和經營的經營主體,鼓勵對中藥材種子進行精選、包衣、包裝,提高質量和商品率,申請注冊商標,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鼓勵經營主體開展電商服務,進行網上銷售,逐步打響岷縣以當歸為主的道地優質中藥材種子品牌戰略,開創岷縣中藥材種子生產經營的新局面。
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社會共識,破壞生態為代價的傳統生荒地育苗行為要堅決抵制,大力推廣熟地育苗勢在必行。查閱農業當歸方面文獻,有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中醫藥大學、定西市農科院、岷縣中藥材生產技術指導站等科研院所相關專家教授均開展了當歸熟地育苗技術研究,并且發表了當歸熟地育苗技術規程。而岷縣多年從事當歸育苗的大戶采用種植過青飼料燕麥的茬口育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把專家和大戶的技術取長補短,圍繞熟地育苗的病蟲害防治新農藥篩選、土壤修復、草害防治、種苗儲藏等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攻關,進一步完善熟地育苗技術規程,提高當歸種苗質量,從當歸產業鏈條的源頭上把好關[3]。
種子種業的發展,要依靠政策驅動、龍頭帶動、市場拉動的“三架馬車”。岷縣要結合縣情實際,以中國當歸城為依托,開發以當歸為主的中藥材種子專業市場和種苗專業市場,將當歸城現有當歸市場區域、黃芪市場區域、黨參市場區域、飲片區域、中藥材鮮貨區域等經營專業市場、種子專業市場、種苗專業市場連點成線,形成功能更加完備、品類更加齊全的綜合性中藥材專業市場,將種子種苗經營納入市場法制化軌道,對進入市場的自繁自育種子種苗享受免稅優惠政策,市場部門對其經營活動持續進行規范監管,對出現欺行霸市的現象進行批評教育,“坑農害農”的事件打擊處理,嚴重種子質量事件開展損失鑒定,采用行政處罰和司法懲戒相結合的辦法,進一步規范岷縣中藥材種子種業市場。
隨著岷縣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產品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走向品牌化的發展趨勢已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品牌戰略,使岷縣由中藥材種植大縣到中藥材強縣邁進[4]。近年來,岷縣以當歸為主的中藥材在國內外市場獲得好評,特別是道地藥材當歸,從1964 年12 月周恩來在全國農展會甘肅館內為岷歸題詞“發揚祖國醫藥遺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以來,2001 年6 月岷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當歸之鄉”,2014 年4 月當歸種植系統被原農業部授予“中國農業重要文化遺產”,2015 年6 月“岷縣當歸”商標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6 年3 月岷縣當歸種植系統被原農業部列入“中國全球農業重要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 年11月“岷縣當歸”地理標志農產品通過原農業部認證。中藥材種子生產經營主體要以這些產品榮譽為依托,不斷申請注冊商標,培育自己種子品牌,積極參與全國各種農博會,宣傳推介中藥材種子產品,爭取自己的品牌榮譽,為岷縣種子種業發展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