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越劇《胭脂》吳南岱的人物形象與塑造"/>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韓 燁
劇作者在創作越劇《胭脂》的過程中,嚴格遵守藝術創作的規律特點,順應合理邏輯,在情節展開中刻畫人物。他并沒有把吳南岱的性格特征直接擺給觀眾,而是由表及里,層層揭開,為今后的戲劇創作提供了一個知過能改,別具一格的人物范例,又區別于一般意義上如“包拯”這樣的傳統清官;細致而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個年少成名,立志為民,才高氣盛,知錯能改的少年知府形象,真實可感,充滿溫度。他的心理矛盾演變也緊緊扣住觀眾的心弦,讓觀者情緒隨之發生轉變。
《胭脂》共十一場,吳南岱的真正出場是在第五場“對質”中。前四場線性敘述,還原事件,以知縣張宏潦草審案,將書生鄂秋隼屈打成招而告終,吳南岱就是在這時登場亮相的。吳南岱精明強干,反復查審卷宗后,敏銳察覺此案判詞含混不清,他年少揚名,立志飭整吏治,便下定決心重審此案,昭雪無辜。他的唱詞中提到“昭雪覆盆樹清名”,“昭雪覆盆”最終目的是“樹清名”,說明吳南岱內心還是不可免俗的在意身外之名,也為后面吳南岱審案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作了鋪墊。
吳南岱秉性正直,面對向來不屑為伍的張宏一流,他敢于直面抨擊,言語諷刺污吏草菅人命的行徑;接手“胭脂”案,初次審問案情,他深思遠慮,發現了新的疑點,為免打草驚蛇,謹慎選擇后堂暗審和喬裝暗訪的方式,這些都體現了吳南岱心思之沉穩和辦案時的嚴謹周密,他的年少揚名,絕非浪得虛名。
吳南岱博學多才,年紀輕輕便坐得知府之位,這也滋生了他性格中志得意滿,自視才高的一面。他在喬裝暗訪時,因年少為官,缺少經驗,聽信了毛大一面之詞,主觀臆測宿介為兇手,對自己的判斷堅信不疑,在新的疑點出現時,不加取證,淺嘗輒止。公堂之上,宿介剛承認自己冒名取證一事,便認為自己的判斷得到證實,打斷宿介即將出口的隱情,武斷結案。宿介不懼權勢,大罵公堂,直言吳南岱“糊涂昏官”。吳南岱年輕氣盛,一向自詡清明,宿介的話正觸他的逆鱗。他已不能客觀地分析疑點,而是急切地想要證實自己的判斷,對一旁鄂秋隼的為“兇”喊冤不予深思,嚴刑逼供,到這里,案件以宿介屈打成招而暫告一段落。
后來吳南岱看到施愚山批注在案卷上的三條疑點,自我懷疑的念頭只升起一瞬就煙消云散,對恩師提出的三條疑點不經查證信口辯駁,這都源于他的盲目自信。吳南岱譏諷張宏的唱詞中說道,“你查案不詳假混真,草菅人命罪非輕。你將那一鱗半爪當全豹,單憑著浮光掠影斷案情”。這四句詞暗藏玄機,表面看來是吳南岱對張宏不經取證,草率辦案的諷刺;而在知曉真情的觀眾耳中也是對吳南岱才高氣傲,做出錯誤決斷的嘲弄,一箭雙雕。吳南岱性格中狂妄自大而顯得愚蠢可笑的一面展露無遺。
吳南岱年少氣盛,自尊心極強,但閱歷短淺這一點不可否認,因此在恩師施愚山提議他對此案復查重審時,他內心其實是有一絲不服氣的,他以此案結果已交刑部為借口拒絕恩師的提議,一意孤行地認為這是輕率從事。施愚山見況諄諄誘導,提出同往卞家仔細踏勘,誰知吳南岱不愿妥協,他固執己見,剛愎自用的性格缺陷開始暴露。
復勘時,吳南岱表面答應恩師一起復勘,實則袖手旁觀。在他的唱詞中“越俎代庖”“捕風捉影”“年邁糊涂”,這幾個詞將他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年少輕狂的一面彰顯出來;加上張宏為報當日公堂被諷之仇,不停在旁煽風點火,言語相譏,極大地刺痛了吳南岱強烈的自尊心,他不能接受被自己看不起的人抓到錯誤,因此更加固執地認定自己的判斷。賭氣之下,他甚至說出翻案重審惹人笑談,若真有錯情愿罷官這樣幼稚的話,殊不知在惹怒恩師施愚山的同時,也讓觀眾對他感到失望。
第十場“尋思”是整出戲中最勾人心魄的一折,人物的轉變就在此展開,吳南岱心理的矛盾沖突在這一場中達到頂峰,內心抗衡也層層遞進,淋漓盡致地展露在觀眾眼前。
復勘之后吳南岱回到府邸再次反復查閱卷宗,恩師施愚山循循善誘的話語,張宏冷嘲熱諷的挖苦之言,狂生宿介辱罵公堂之詞不斷在腦海中交織,他時靜時躁,內心斗爭愈發激烈。恰逢刑部批文下達,面對批文中對自己明斷此案的褒獎和即將升遷的喜訊,原本頑固偏執的判斷重新占據內心,關于案件的疑慮在此刻全部煙消云散,他堅信刑部明辨是非,便到大堂批斬宿介。當他轉身看見堂匾上“慎思守志”四字時,回想起高中之日許下的“高官厚祿非所望,志在水火拯黎民”為官初心,恩師對此案提出的三條疑點又上心頭,掀起他內心陣陣波瀾:若維持原判奈何疑點未清;欲翻案重審難免遭人談笑,難逃玩忽職守的罪責。
糾結猶疑之下,他善良正直的本性逐漸屹立,考慮到此案誤判的后果是草菅人命,違背了他立官為民的訴求,甚至與張宏淪為一流,他猛然驚醒,找來當事人后堂暗審。一路追查之下,吳南岱驚覺此案元兇另有其人,本性中正義正直的一面在內心的權衡斗爭中到此呈現壓倒性的勝利,他顧不上許多,火速上報刑部,抱著丟掉烏紗的決心開堂重審。
第十一場“請罪”是戲劇最末一場,宏觀上來講,符合中國傳統戲劇審美的“大團圓”結局。這一場吳南岱的裝扮不同于之前意氣風發,盛氣凌人的形象,他是抱著棄官的決心開堂重審,因此衣冠不整,披發掩面而上。亮相后水袖遮面的動作顯露了人物羞于對人卻強撐顏面上堂的掙扎內心,在人看來竟平添了幾分可愛之意。證人上堂,無辜昭雪,毛大伏法,大快人心,觀眾們看得酣暢淋漓。緊接著施愚山到場,吳南岱萬分羞愧,脫帽跪迎,他骨子里還是那個尊敬師長,銘記本心的少年。施愚山不計前嫌,“失之毫厘差千里”“尚須明辨毫厘間”這兩句是他對吳南岱今后的忠言,也是全劇的點睛之筆,簡潔明了地道出本劇的主旨。戲劇以宿介與吳南岱的冰釋前嫌為結局圓滿落幕,留給觀眾無盡回想。
吳南岱不求高官厚祿,志在拯救黎民的本心并未丟失。只是人非圣賢,年少成名,閱歷短淺,這才滋生了他自負才高的性格,一葉障目,犯下錯誤。可貴的是他能在糾結之中慎思守志,回歸本心,避免因錯就錯,散發出獨特的人格魅力。
吳南岱一角有著豐富的內心戲,對于演員來說,塑造吳南岱一角最大的難度就在于如何在舞臺上將人物的內心外化,展現在觀眾眼前。在熒幕里或許可以將人物所思所想用旁白的方式直接訴諸觀眾,但在戲曲舞臺上,就要運用唱腔和身段的結合了。在塑造吳南岱這個人物時,尹派傳人將程式化的戲曲身段和話劇的表演方式相結合,使得人物更加生動,同時又極大地發揮了尹派小腔的特色,將人物內心的矛盾糾結,曲折迂回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唱腔上,以著重體現人物內心的《慎思》(裘巧芳演唱版)一段為例:前六句采用了越劇主腔之一的“弦下腔”,即由越胡“1-5”定弦的腔系,十字句極具尹派特點。以慢板進入,體現人物慢慢進入回憶,旋律呈波形,時起時伏:“想此案乃是我得意之舉”一句落在了“2”上,“曾為此博得了清正官聲”一句落在“1”上,“按理斷并無有差錯毫分”一句落在“6”,并且“分”字短促,與下一句開頭的“老”字同占一拍時值,表現轉折之意,“老恩師卻指出一例疑證”最后落在了“5”上,這四句呈“三上一下”結構形式,是越劇典型的“起承轉合”的架構,旋律走勢嚴密貼合了自然的說話語氣。
當吳南岱聽到宿介大罵公堂要去批斬時,“怒沖沖速升大堂去批斬”一句在“過門”部分由“弦下腔”轉入“尺調腔”,由“慢板”轉為“囂板”,將人物此刻怒火中燒之情在聽覺上訴諸觀眾;下一句“見堂匾卻教我舉步難行”,過門又接入了“慢板”,并且回到了原來的“弦下腔”,明顯讓觀眾感覺到人物突然冷靜的轉變;“想那年金榜高中謁恩師”一直到“此言我深深銘肺腑”,這幾句都在“慢板”中進行,讓人物的回憶有娓娓道來之感,慢慢想到為官初心;下面“慎思守志掛后廳”一句后的過門在拉慢“掛后廳”三字后轉快,再次體現了人物在座右銘的警示下內心發生的轉變;緊接著“老恩師提出疑點共有三,那銀釵至今尚未查分明”兩句中前快后慢,“查分明”三字放慢,在節奏變化中形成對比,體現人物對案情疑點的猶豫;而后從過門開始到“到那時公正廉明全是假”一句都轉為“快板”,“慎思守志是騙人”一句再次放慢,并從“是騙人”三字開始到最后“左難右難難煞我”一句采取了戲曲中常見的“緊拉慢唱”方式,尤其是“難”字作了多次重復,最后“難煞我啊”旋律上行,并且以不具終止感的“6”音結尾,巧妙切合了人物的心理變化節奏,體現了吳南岱此時的手足無措,舉棋不定,將人物內心的掙扎糾結展現得酣暢淋漓。
在表演方面,改革發展后的越劇在戲曲程式化身段的基礎上又向話劇學習,形成了真切動人的獨特表演風格。作為主角,吳南岱定位在官生,因此,演員在出場時會刻意將亮相的每個動作節奏放慢,以此體現人物的沉穩。越劇演員魏春芳在她的文章中說道:“在出場、整冠、撩袍、轉身、抬腿的時候配上凌厲的眼神,眼睛的焦點應該略微向上,這樣一個志得意滿驕傲自負的少年知府就出現了”。
除了在宏觀節奏上奠定人物主要性格基調,在外化人物內心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第十場“尋思”中,為了表現吳南岱對此案束手無策,遲遲不能定奪的掙扎,先是運用臺步的變換,而后又用到了戲曲的“帽翅功”,先是雙翅同時上下擺動,然后變成雙翅盤旋搖動,情緒漸進,層次分明,完美展現了人物內心進退兩難的糾結境地。
茅威濤在1993年出版發行的越劇電影版《胭脂》中飾演吳南岱一角,憑借她扎實的唱做功底,將一個年少氣盛,意得志滿的少年知府形象躍然于熒幕之上。她的表演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既在前人飾演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又給后人對吳南岱的塑造提供了示范性的作用,很多演員在飾演吳南岱時都是從茅威濤的表演和唱腔上進行模仿和學習的。
茅威濤扮相俊美,身上有濃厚的書卷氣,在氣質上來說,與博學多才的吳南岱形象非常貼合,且唱功扎實,在兼具尹派韻味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她在塑造吳南岱時,非常注重眼神的傳達。為了突出吳南岱犯錯、改錯前后的對比,她將人物的心理變化通過眼神表現到了極致。常態下,吳南岱的眼神都看在水平線之上,就是在俯首時,頭的角度也不是完全低下,而是用眼神向下看,個別唱腔念白句又加上了小甩腔,全面表現出了人物骨子里透出來的傲氣,魏春芳的表演就借鑒了她的這一點。在審案時,她的眼神凌厲,仿佛能洞悉一切;面對張宏時,吳南岱的眼神透漏著不屑和嘲諷;沾沾自喜時,眼神里的得意溢于言表。
總而言之,茅威濤的吳南岱不僅是用身段和唱腔這些外在的技術堆積出來的,最重要的還有用心體味,將自身融入角色,可以說,茅威濤把吳南岱演“活”了!
越劇《胭脂》不失為一出耐人尋味的好戲,既有藝術美的觀賞性,又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給政法人員辦案時“失之毫厘差千里,尚需明辨毫厘間”的警示,也教導觀眾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哲理。筆者衷心地希望對越劇《胭脂》中吳南岱人物形象與舞臺塑造的分析,能夠給越劇《胭脂》的研究增色添彩,提供支持與借鑒的價值,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