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忻言
合唱作品《母親的微笑》表達了我們每個人對于母愛的依戀與懷念,從歌詞到旋律,都包含著對“母親”二字濃厚的情誼,這首作品的內涵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強烈的認同感與親和力,是近年來深受大眾喜愛的一首優秀的合唱作品,讓大家在歌聲中再次拉近與‘母親’的距離,感覺到母親的呵護與溫暖,感受到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該作品曲式結構為:前奏+A段+間奏+B段+尾聲。全曲共65小節。曲式結構如下:
Int.(前奏)為1-5小節,共5小節。前三小節以鋼琴琶音和分解和弦為主,最后兩小節以柱式和弦和下行級進音階結束。
A段為6-32小節,共27小節。A段分為兩部分,分別為a和a1,其中6-23小節為a段,副歌部分24-32小節為a1段,將音樂整體情緒烘托到高潮。
間奏為33-36小節,共4小節。由33小節的分解和弦過渡到35小節的四個柱式和弦,力度上逐漸加強,表現上更加急切,引出下一段落。
B段為37-56小節,共24小節。與A段相同,此段也分為兩部分,分別為b和b1,其中37-45小節為b段,該段是a段的再現段落,旋律相同,46-56小節為b1段,該段有反復記號,在第二遍直接略過第53小節和第54小節,直接進入第55小節,演唱情緒上比a1段更加激烈,飽滿。
coda(尾聲)為57-65小節,共9小節。其中第57到59小節為作品最后一句歌詞,從第60小節開始,合唱部分變成同度或小二度的保持音,鋼琴從此處凸顯出來,成為主要旋律,直到最后結尾,后幾小節以柔和的琶音為主結束整首作品。
合唱作品《母親的微笑》第1到5小節是靜謐柔和的鋼琴伴奏部分,合唱從第6小節開始,三聲部齊唱,這里的力度標記雖然是中強,但因為這里是旋律的開始,后面需要力度推進,音樂的旋律走向類似于“棗核”狀,并且該作品反復較多,整體需要做出層次感,因此這里不建議一開始使用太強的力度,在開始進聲時需要氣聲多一些,像是在輕輕的訴說,從弱的力度向上做推動,到“生命的”三個字時,雖然是切分,但在演唱時需要加入一點三連音的感覺,唱出強調感,尋找“踮”起來唱的感覺,在這里演唱力度要加強,音頭要加重,給人一種敬畏,沉甸甸的感覺。第7小節的符點八分休止處,演唱時需要急吸阻氣,為后面“你在這頭”做準備,其中的“在”應該當重音來唱,起突出強調作用,第8小節“我在那”模仿第6小節“生命的”唱法。
第9小節“你對我微笑”音量力度要做漸強,情緒也要推動,第10小節處理模仿第7小節,第12小節“瞬”和“注”重音要加強,情緒要懇切,表達與母親血濃于水的親情,第13和14小節“你的血流”,作為這一部分的結束句,整理力度為中弱,但是需要注意加強“你”字的力度,注意不是加強音頭,整體音樂情緒依然是抒情,徐緩地表達與母親第一次見面遙遙相望時母親的微笑。第15小節,根據歌詞“當我獨自在這塵世行走”是上一部分的升華,從力度上,情感推進上,都比前一部分更加堅定,也正是有了母親的微笑,母親的話語,情緒變得更加堅定,堅強,勇敢。第15小節到23小節,演唱力度可以加強,音樂情緒可以根據歌詞,結合意境做推動處理。在這一部分中,需要注意一些節奏問題,有些地方與第一部分不同,需要注意四分休止與八分休止的區別,以及八分休止和符點八分休止的區別,例如第20小節“在我”與上部分對應的第11小節的“那一”節奏有所不同,一個四分休止一個八分休止,第20小節出現的四分休止可以使后面“在我”在演唱時更加地從容,自然。第22和23小節“拈花的那只手”中“拈”唱法模仿第13小節的“你”,這一句音樂力度需要做漸強,情緒要進一步推進,為后面音樂的副歌第一次出現做準備。
第24小節,“雨大雨打濕”這一段是第一部分的高潮,力度可以進一步加強,但不要做到最強,在演唱處理上,“雨大”可以當作跳音斷開唱,后面的“雨打濕”是連貫的唱法,先斷后連,但中間不要換氣,用急吸,阻氣的方法演唱,后面的“風大風打濕”模仿前一句的唱法,這樣處理,可以增加旋律的流動性和活力感。第30小節“終于看懂了”在這里可以設計弱唱,突出后面“母親的微笑”的“母”字,后面歌詞做漸弱處理,以便于和后面鋼琴伴奏力度能夠銜接。
第二段從第37小節開始“當我們相聚在彼岸的船頭”,與第一段相比,情緒更加厚重,深情,演唱時依然以柔和,細膩的音色為主,力度中強,這一段需要注意第44到45小節“深情眼眸”中“深情”要唱得濃厚,真切一些,特別是“深”字,可以單獨強調它的音頭。此處是下行音階,在演唱時為避免出現偏低,演唱狀態更要集中,合唱團員的面部要“打開”,聲音位置在這里可以靠后一些,顯示出厚重深情的情感。第46小節以及之后的“雨大雨打濕”和“風大風打濕”唱法與前面相同,但是整體力度上需要更上一個層次,第46小節到49小節演唱力度為最強,第50到54小節弱唱,既和前面形成對比,同時鋼琴伴奏在第54小節處做漸強處理,合唱回到第46小節反復依然強唱,但在第50到52小節“雨大雨打濕,風大風打濕,當我的心如荷塘”處弱唱,從第52小節“終于看懂了”開始做漸強,再次前后對比。
第56小節“當我的心如荷塘,終于看懂了母親的微笑”在這里速度放慢,以及“看懂了”的“了”音上有自由延長記號,這些具體處理都需要根據指揮的速度設計。最后一個“笑”字共24拍,每4拍變換一個音,同時回到原速,結尾弱收,給聽眾留下一種意猶未盡,無限回味的感覺。
《母親的微笑》是一首四四拍曲線式揮拍的女聲三聲部合唱作品,全曲共65小節,作品風格是靜謐,甜美,柔和的,整體速度較慢,指揮的重點更多的在于內拉力,也就是找拉皮筋的感覺。指揮主要以四四拍曲線式基本揮拍為主,具體的指揮設計如下:
首先,第1到5小節的鋼琴伴奏,第1小節是正拍進入,指揮左手給鋼琴一個四四拍最后一拍向上的氣口,預示鋼琴伴奏的進入,第1和第2小節主要以單手的四四拍基本拍為主,在這里指揮要注意與鋼琴伴奏之間提前確定好整體速度,把握好節奏,指揮在鋼琴伴奏部分動作幅度不用過大,但是要有內在拉力,第3小節指揮可以將四個拍子省略為兩次的點上彈起,在給點的同時也起到了提醒鋼琴重音以及漸強的作用。第4小節前三拍上的三個音,指揮在這里揮四四拍的前三拍,每一拍都需要給點,三個拍點幅度依次變小,提醒鋼琴漸弱,第4小節最后一拍的兩個八分音符,以及第5小節的2拍子延長音,揮一個四四拍最后一拍斜向上的拍子,手再向下點上停頓在第5小節的延長音上,此時右手與左手同時點上停頓,提醒人聲進入,第4和第5兩小節動作幅度越來越小,提醒鋼琴漸弱。
作品第一部分,在第5小節延長音結束后,指揮雙手點上反彈向上給齊唱一個明確的進聲氣口,示意人聲進入,第6小節指揮在第三拍前半拍上的點要打出去的明確一些,提醒團員們急吸阻氣并且注意兩個十六分音符“隔著”的節奏型,第4拍指揮時點上反彈,提醒合唱隊員“生命的”切分重音的唱法。第7小節第三拍的休止,指揮先給一個明確的急吸氣口,在第三拍最后十六分音符上給一個點,提醒十六分音符“你”,再點上彈起揮第四拍,雙手向下揮第8小節第一拍延長音,一手點上停頓提醒人聲保持,一手揮鋼琴,第三拍四分休止處指揮雙手給一個急吸氣口,并且點上反彈揮本小節最后一拍,第9小節指揮與第8小節相同,第10小節第一拍“我”動作幅度稍微大一些,提醒人聲漸強,休止處揮法與第7小節相同,第11小節“口”二分音符指揮一手保持,一手指揮鋼琴伴奏到第三拍結束,雙手在第四拍前半拍點上反彈提醒團員急吸阻氣后唱出“那一”,第12小節第一拍“瞬間我”給點要重一些,并且指揮向上的拉力要更加突出,像提重物一樣,突出第一拍切分音的沉重感,強調“瞬”的邏輯重音,第三拍“融入”雙手拍后停頓保持,在鋼琴第四拍后半拍與第13小節第一拍,指揮一手保持,一手點上彈起再落下,停在第13小節第一拍,第12小節第二拍“你的血”雙手向上揮四二拍第二拍圖示,第14小節“流”一手保持,一手揮四四拍前三拍圖示,在本小節最后一拍雙手同時點上彈起給合唱團員氣口。
第15小節第三拍后半拍點要突出,給大家一個急吸氣口,第16小節前兩拍,一手保持,一手揮鋼琴,第三拍前半拍給大家氣口,示意團員后半拍進聲,第17小節第三拍給氣口,第四拍雙手點上反彈,同時向上揮四四拍最后一拍,強調“在”這個重音,第18到20小節指揮與第9到11小節相同,指揮幅度上依然做漸強,第21小節第三拍結束后,第四拍點上反彈提示合唱團員急吸,第22小節與13小節相同,節奏變成了四二拍,這里揮二拍子圖示,第23小節一手揮四四拍,一手劃圈連收帶起。
進入副歌部分之前,在23小節最后一拍,指揮雙手點上反彈給大家一個急吸氣口,第24小節根據演唱處理,指揮在“雨大雨打”處要可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給出小“點”,示意此處的跳音,第25和26小節,指揮都需要在第四拍前半拍給大家氣口吸氣,提示大家注意后兩個十六分音符的節奏,28小節第一拍指揮需要做一個加速度動作,提示大家力度變強,第32小節雙手同時揮前兩拍,右手在第三拍打出后收掉人聲,左手繼續揮鋼琴。
進入間奏部分,第32到34小節,指揮左手揮鋼琴,第35小節四個和弦前三個按照四拍子圖示一拍給一個拍點,最后一個和弦單獨給一個拍點,四個拍點動作幅度逐漸變大,示意鋼琴力度上做漸強。
作品第二部分,第37到45小節和第6到14小節揮法相同,第45小節一手保持,一手揮鋼琴,幅度逐漸變大提醒人聲力度上漸強。第46到49小節揮法與第24到27小節相同,指揮動作幅度上此處最大,第46小節第一拍指揮做加速度處理,示意大家力度發生變化,第50和51小節力度變弱,指揮動作幅度變小,雙手距離拉近一些,提醒大家力度上與前面形成對比,從第51小節“當我的”開始漸強,幅度變大,反復部分指揮與上面相同。第58小節第一拍“看懂了”,指揮雙手在空中給一個拍點,第二拍在自由延長記號處根據指揮自身的處理雙手再給出一個拍點,之后雙手往回拉做漸弱,連收帶起揮第59小節“母親的微”,這一小節同樣揮四四拍,稍慢一些,一拍一個音符,點稍微明確一些。
從第60小節到63小節,一手保持,一手揮拍,每換一小節最后一拍雙手同時點上彈起,示意合唱團員換音,下手后繼續一手保持,一手揮拍,從第64小節開始,一手保持,一手給鋼琴一個第一拍的拍點后雙手在空中逐漸拉回,示意人聲漸弱,最后示意人聲和鋼琴同時收聲,結束全曲。
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李培智分析認為,《母親的微笑》是一首很好的合唱作品,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母親的微笑》寫出了母愛的真實內涵,寫出了我們每個人對人性母愛的懷念和真情。這個作品曲調平穩、旋律優美、緩緩道來,加上闕全安改編合唱的詮釋,使我們大家都被打動,勾起我們內心的波瀾,打動每個人的心靈,使我們想起我們的母親,我們感受過的母愛,從而使我們聯想到全人類的母愛的溫暖。第二,這首作品的流傳,離不開愛的奉獻這一精神。第三,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和諧的社會,我們要提倡我們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同時我們也進入了老齡社會,提倡孝敬和關愛老人的風氣已被全社會重視起來。這首作品順應了時代潮流,唱出了大家的心聲,唱起來大家都有共鳴,所以它廣為流傳,不脛而走。作品有那么多團隊在演唱,這是對作品的肯定,也是對創作者的喜愛。
有一種血濃于水的緣分,便是當我們隔著生命的河流,你在這頭,我在那頭;你對我微笑,無須開口,那一瞬間我注定融入你的血流;這注定的緣分,便是母子之情。合唱作品《母親的微笑》正是以音樂的力量、優美的旋律來歌頌母親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