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蕊
恩里克·格拉納多斯是西班牙公認的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所創作的音樂作品都帶著其獨特的民族音樂風格以及晚期浪漫派飽含熱情又帶著一絲憂傷的音樂特征。作為擅長將西班牙舞曲特點與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相融合的作曲家,他被稱作“西班牙的肖邦”,他的音樂作品既帶著肖邦式的詩意浪漫,又融合了西班牙獨特的民族音樂韻律,因此形成了獨屬于格拉納多斯的帶著民族主義色彩的浪漫音樂風格?!对娨馊A爾茲》是格拉納多斯為鋼琴而作的較少被進行演奏的一套精品套曲,總共分為一首2/4拍的序曲和7首不同形態的華爾茲以及最后和序曲相呼應的尾聲,該曲曲風優雅活潑,帶有一定的西班牙音樂熱情奔放的特點,同時又具備了詩人一般的浪漫情懷,是一首值得被反復聆聽的作品。
恩里克·格拉納多斯生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達,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班牙公認的民族樂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同時享有“西班牙的肖邦”、“最后的浪漫主義者”之稱。他12歲開始學習鋼琴,1882年前往巴塞羅那,在普霍爾學院跟隨院長普霍爾學習,三年后在學院主辦的鋼琴大賽上演奏舒曼的作品獲得大獎。隨后,格拉納多斯跟隨作曲家佩德雷爾學習理論知識。1887年,格拉納多斯遠赴巴黎求學于鋼琴家查爾斯.貝里奧,而《詩意圓舞曲》真是創作于作曲家在巴黎求學期間。1889年,格拉納多斯出版了今日被廣大音樂愛好者所熟知的鋼琴組曲《西班牙舞曲》,同年,他回到巴塞羅那,舉辦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
格拉納多斯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同時也是優秀的音樂教育家,他在1900年創立了巴塞羅那古典音樂協會,一年后又建立了格拉納多斯音樂學院。除此之外,格拉納多斯對于藝術也具有獨特的欣賞品味,他尤其崇拜西班牙畫家弗拉西斯科·戈雅,并為之創作了他另外一套最為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品——《戈雅之畫》,這是一套具備極高藝術品味且華麗優雅的鋼琴組曲,時至今日都是鋼琴家們在音樂會的選曲中所青睞的曲目。
格拉納多斯的創作樂思和靈感大多數都源自于他跟隨的老師佩德雷爾。佩德雷爾是西班牙民族音樂的積極支持者,他采集并整理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音樂的歷史文件及音樂作品,受其影響,格拉納多斯的音樂動機往往帶著西班牙民間音樂特有的節奏韻律以及音樂語言:如《西班牙舞曲》、《阿拉貢狂想曲》;另外,他時常將西班牙舞蹈中特有的“Spanish twist”(西班牙式扭轉)的節奏特點融入作品中:如鋼琴小品《Carezza》和《Elvira》,以及本文將進行解析的這一鋼琴組曲《詩意圓舞曲》。格拉納多斯的音樂在聽覺上直接給予聽眾非常清晰、明朗的西班牙風格特色,由此可見,西班牙元素一直都是格拉納多斯的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接下來,本文就《詩意圓舞曲》這一套曲進行針對其音樂特征的段落分析,并就其中的彈奏技術、音樂設計、層次劃分進行簡單的探討及提出參考建議。
《詩意圓舞曲》是格拉納多斯早期作品中一首鮮為人知但精致典雅的小套曲,全曲共分為九首,分別由最開始的前奏加上七首不同性格特征的圓舞曲以及與前奏遙相呼應的尾奏組成,每一首圓舞曲短小精悍,同時富有西班牙音樂特色:
這是全曲的前奏,也是全曲的開端,作曲家并未使用傳統圓舞曲的3/4拍進行創作,而是使用了更為活躍的2/4拍作為全曲的節拍基點,第1-8小節作為全曲的主要動機,主要由雙手音程跳躍帶來鏗鏘有力的序幕;以左右手變換的音群帶來優美的旋律,這一部分的演奏是明確的ff的力度,在這一部分的彈奏中需要著重強調音程與旋律之間不同的感覺:前者是獨立的、跳躍的;后者是充滿流動性的。從第9小節開始一直到第28小節,和聲范圍擴大,主旋律主要出現在右手部分,但左手作為伴奏,每一個拍點的和聲都與右手的旋律相互應和,強調了A大調較為明亮的情緒和整體基調。在這一段落的演奏中,第21-22小節、25-26小節雙手的交替彈奏非常緊密,織體也得到擴張,需要注意在彈奏過程中突出主旋律,同時也要兼顧左手的拍點。最后,從第29節到最后,開頭的音程跳躍再度出現,全曲氣氛再一次展現出了熱烈的氛圍,所有素材連續出現,在彈奏中需要注意一氣呵成,結束前奏。
這是全曲的第一首圓舞曲,A大調,3/4拍,旋律優美動聽,充滿了浪漫的情調。A段由第1-24小節組成,右手的主旋律動機由1-8小節組成,屬于a句,第1-4小節的前半句旋律自下而上,第5-8小節后半句自上而下,優美動聽;左手的伴奏音型富有特色,由A-#G-#FE-D-#C-B-A的下級進行在每一個小節的第一拍引領,和右手的旋律相互呼應,演奏時既要突出主旋律的柔和,也要突出左手下級進行的樂句引領。第9-24小節是a句的非重復再現,其中第17-24小節的右手是八度旋律,在彈奏中需要注意突出八度的流暢性、連貫性,同時兼顧左手下級進行的樂句質量,在第22-24小節中,兩手分別以ff的力度反向進行,結束A段。B段為第25-40小節,短暫離調到C大調,主旋律在左手,第31-32小節回到A大調,最后從第33小節開始回到了開頭主旋律動機的設計,最后結束在p的音響效果中。
這是一首優雅高貴的圓舞曲,同樣使用了3/4拍的圓舞曲節奏,以左手跳躍性的伴奏音型配合右手半音上級進行的旋律,在營造出活潑氛圍的同時還帶來一絲憂郁。第1-4小節左右手都以半音形式進行:左手朝下,為兩個八分加一個四分音符組成的節奏音型;右手朝上,由單音二分音符組成,左右手不同的節奏韻律體現了西班牙音樂風格的明快和憂郁。而在第17-32小節的第二段中,右手同時彈奏兩個聲部,高聲部的半音上級進行持續第一句的旋律感,中聲部是左手聲部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彈奏中需要突出高聲部的線條,同時讓左手聲部與中聲部維持平均的音量,模仿出撥弦樂器的輕盈感。在這首圓舞曲中,兩種不同的性格各自展現出了獨特性,跳躍的低音區音型代表了活潑,悠揚的高音區半音旋律帶來了憂郁性,在彈奏中需要區分兩種性格的不同。
這是全曲的第四首圓舞曲,慢板,也是第一首小調圓舞曲,全曲依舊使用了3/4拍的圓舞曲節奏。第1-24小節是A段,全段圍繞著d小調展開,主旋律在右手,12小節為一個動機,旋律連貫,由單音、多音程的音型組合展現出了深沉憂郁的西班牙風格的音樂情緒(譜例9),在這一部分的旋律中,音與音之間的張力充滿了西班牙“深沉之歌”自然、憂郁的氣息。從第25小節開始,直到第40小節,這一段落進入了D大調,左右手此時變換了旋律的音型,左手為四分音符帶一個八分音符;右手是前三個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符帶四分音符,休止符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D大調的活潑情緒,與d小調的憂郁情緒產生了對比。B段結束后,再次彈奏A段,進入d小調作為本曲的結束。在彈奏本曲時,需要注意大小調之間不同調性的情緒變化,d小調的柔和需要手指更多的連貫性,而D大調的活潑則更多的需要手指的顆粒性。
這是一首快速活潑的圓舞曲,使用了富有舞蹈性的3/4拍,充滿了豐富情趣的音樂畫面,全曲短小精悍,共八句。開頭以ff的音量彈奏出熱情奔放的西班牙性格的樂句,第1-16小節左右手的節奏延續了前一首圓舞曲中D大調段落的節奏感,輔以強有力的力度展現出蓬勃向上的面貌。第17-32小節為B段,左手的音型由分解琶音組成,右手的旋律同時具備了連貫性與跳躍性,二者相結合,通過移調的方式結束在g小調上,在彈奏中需要注意移調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較為拘謹的情緒變化。結束B段后,再一次重復A段,本曲回到降B大調,結束在熱烈的氣氛中。
這是具有明顯圓舞曲特征風格的3/4拍的舞曲,音樂動機簡單明確,動機1是以三拍子為主要節奏型,右手的主旋律使用了帶附點音樂素材,詼諧活潑的節奏型帶了西班牙民間音樂熱情明朗的特點。該曲的A段從第1-18小小節都是動機1的顯現,音樂情緒歡樂活潑,彈奏時需要注意左右手是統一的“強-弱-弱”的3/4拍的感覺。而B段(19-28小節)由降B大調向降b小調過渡,此時動機2體現在右手旋律變成了更具有流動性的跑動音群,左手維持A段的節奏型,使織體形成了清晰明確的格式。在B段的彈奏中,右手需要變為連貫性的手指跑動,左手的彈奏形式延續A段的形式不變。最后,再度重復彈奏A段結束全曲。
這是整組舞曲的第二首小調為主的圓舞曲,和第四首d小調圓舞曲一樣使用了3/4拍的慢速圓舞曲節拍,并且在這一首舞曲中,“深沉之歌”的特點更加明顯,在動機1中(1-16小節)以右手奏出的旋律為主,上方聲部為樂句線條的主導,左手進行了二聲部的分配,中聲部為內部持續音,低聲部與高聲部遙相呼應,與右手從琴鍵左右兩個方向朝著鍵盤的中央分別進發。動機2為第33-48小節所體現的帶有短暫離調的旋律。其中,第33-36小節、第41-44小節左手的流動伴奏音型搭配高聲部主旋律半音下級進行的線條,更加凸顯了“深沉之歌”安靜自然卻又悲傷的特點。在彈奏本曲時,演奏者主要以樂句線條的流暢性為主,需以和聲為導向進行樂句層次的設計,并且需要注意整體保持在p-pp的音響之間。
這是一首簡短但歡快的3/4拍的舞曲,此曲的開頭極具個性,開頭的四個小節并非是以A大調的形式進行,而是延續了上一首小調圓舞曲的升f小調,右手雙音,左手單音,以雙手交替演奏的形式過渡到A大調,形成了A段的主要音樂展現形式。B段(第17-24小節)以三聲部展現,右手展現兩個聲部,高聲部是主要旋律,中聲部與左手的低聲部有異曲同工之妙,從和聲的運用到節奏都可以組成為一個聲部。在本曲的彈奏中,需要注意A段兩個具有對比的動機之間的情緒展現,左右手交替進行的部分需要注意流暢性,而回到A大調的段落則要展現出高昂的情緒。B段的情緒則向諧轉換,注意右手高聲部的主要旋律線,最后,在D.C的標記部分再次演奏A段結束本曲。
本曲作為整組圓舞曲的終曲段落,氣氛一開始便以6/8拍進行了熱烈歡快的音樂展開,并且,從第1-22小節組成的A段就進行了數次短暫的速度變化:6/8 - 3/4- 6/8 - 3/4 - 6/8,最后一次的6/8拍(12-22小節)是一個三聲部的片段,右手依舊以二聲部進行設計,快速跑動的音群在中聲部,左手是和弦為主的伴奏音型,與高聲部的單音旋律分別朝上下兩個方向進行了旋律展開,在18-19兩個小節變化為左右手交替自上而下的快速音群結束在屬音上,在彈奏這個片段時,需要注意控制中聲部快速音群手指交替的平均性,避免樂句音量不平穩,同時還需要體現高聲部與低聲部的旋律線條。緊接著,本曲經過了四個小節的過渡句后(第23-26小節),從第27小節開始,第一首A大調圓舞曲的主旋律在此響起,產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從第一首圓舞曲的動機響起,一直到結束),都是本組第一首圓舞曲的再現,最終首尾呼應,結束在主調上。在情緒的展現上,A段要是熱情奔放的,情緒高昂,而B段是第一首圓舞曲的再現,需要展現出和第一首圓舞曲相同的優雅與浪漫,仿佛是對一場盛大舞會的華麗落幕。
格拉納多斯是19世紀至20世紀以來西班牙最富有個人特色的偉大作曲家之一,長久以來,他的音樂創作總被人們拿來和他同一時期的阿爾貝尼茲相比較。與阿爾貝尼茲更加明顯的模仿西班牙民族撥弦樂器所形成的個人風格相比,格拉納多斯較為平和內斂的,僅僅是借鑒西班牙音樂特征的創作手法的確無法第一時間令人矚目,但他的這種西班牙民族元素以創造性的模仿嵌入進行音樂作品中,使得他的鋼琴音樂獨具多元化的音樂風格。因此,格拉納多斯的音樂風格并不單一,與之相反,他的音樂創作中可以同時兼具多重西班牙音樂元素,正如在《詩意圓舞曲》中所展現的那樣,他將截然不同的情緒同時融合進一首作品中,并且在和聲語匯上、音樂層次上都維持了一個奇妙的平衡。從本文對《詩意圓舞曲》音樂風格與演奏的淺析中,可以直面格拉納多斯獨特的富有創造性的民族音樂情懷,體現了他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和追求、傳承、融合西班牙民族音樂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