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潔
(甘肅省莊浪縣水務局,甘肅 莊浪 744699)
水是生命之源,水質安全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質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必須對生活飲用水進行水質檢測,以確保生活飲用水的安全。
生活飲用水質量檢測主要是通過隨機取樣、抽樣、送檢的步驟了解其水質安全實際情況,并根據當地環境與人為因素制定完整的采樣容器、取樣路線以及樣品的保存方式、檢測工具和檢測方案等。在采樣和檢測過程中,要結合環保、安全、衛生的檢測原則進行系統調查,對各類信息數據進行系統分析,確保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過整合不同地區飲用水水源地類型和處理條件,科學分析人均覆蓋狀況、制水消毒設施運行管理狀況以及供水單位衛生許可狀況,按照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GB/T 5750-2006)采集當地原水、生活飲用水以及學校供水進行檢測。莊浪縣采用現場隨機檢測和室內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對每批樣品按規定時限內規范檢測,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按照水質檢測中心目前的檢測能力和村鎮供水工程供水類型,莊浪縣一般檢測水質常規指標24項,主要有感官性狀以及一般指標14項;毒理學指標7項,分別為氟化物、砷、鉛、汞、硒、鉻(六價)、硝酸鹽(以N計);微生物指標2項,分別為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消毒劑指標1項,為游離余氯。
莊浪縣屬于偏遠地區,沒有建設對水污染檢測的工廠和企業,不需要檢測常規指標里的放射性指標。莊浪縣的消毒方式也比較單一,即采用漂白粉和漂白精對水質進行處理,在此基礎上莊浪縣的檢測頻次大幅下降,水廠負責常規9項的日檢,檢測中心每月對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進行巡檢,一般每月2次,但也有例外情況,比如當檢測指標數值不符合規范時,采用二次檢測甚至多次檢測,以確定水質是否合格。
在水質檢測中,莊浪縣本著“實事求是,科學精準”的原則,在保障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前提下,檢測中心采用的質量控制方法有平行樣分析、標準物質分析、檢測室內互相檢測、不同檢測室室間互相檢測、采用不同方法比較分析、對保留的樣品進行二次三次檢測等不同的質量控制方法,其中平行樣分析是指莊浪縣每采取1份水樣檢測1項指標時進行2份水質檢測;標準物質分析是指對比分析,也就是根據經權威部門(或一定范圍的實驗室)定值,有準確測定值的樣品,可以檢測分析數據的準確性;檢測室室內互相檢測就是在同一個實驗室里莊浪縣檢測的過程中檢測人員之間相互檢測和檢測出來的數據進行比較;不同檢測室室間互相檢測就是把采集的同一份水樣分別在2個不同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以檢驗分析它的誤差;而采用不同方法比較就是對采集的同一個樣品分別采用具有可以相互比較的不一樣的方法進行分析檢測,檢測完將2個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以上所有方法是莊浪縣用來對分析檢測質量進行檢測的,通過以上方法的檢查,可以更加準確的分析每個水樣檢測結果是否準確,從而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更好地確保數據準確性。
要確保檢測人員更安全、更放心的從事水質檢測工作。實驗室應具備合理的布局,保持環境衛生的干凈整齊,做到通風良好。這就要求檢測人員進實驗室前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手套、腳套,不吃零食,不準抽煙,一切腐蝕性物質不得存放在儀器室內,頭發必須扎起來,打開通風櫥,及時進行消毒,微生物室每天必須用紫外燈殺菌,利用波長250~280 nm的紫外線,破壞微生物的基因物質,從而導致生長性細胞和再生性細胞死亡,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
嚴格按照規程認真實驗,全面負責所管理實驗室的安全宣傳、監督和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應由特定實驗室人員行使。實驗前,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各種儀器的性能,并進行調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對于正在進行的危險實驗,嚴禁實驗人員離開現場,按照操作規范使用,科學管理化學試劑、易燃易爆物品,禁止煙火,妥善存放有毒化學試劑。實驗室的加熱或干燥設備應嚴格控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對可能產生上述物質的腐蝕性物質或危險化學品應進行干燥或加熱。實驗室產生的液體廢物和廢渣等副產物必須按照規范收集和處理,嚴禁亂排亂放,或在指定地點處理,禁止將廢液和反應液排入下水道。
儀器使用者應認真學習,了解儀器操作性能,認真掌握儀器操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大型精密儀器一般不能隨意移動。工具使用后,應仔細記錄工具的工作狀態、使用時間和使用者,檢查是否有異常現象等,并填寫儀器使用登記表。儀器使用后,現場必須清潔。在啟動期間,應注意灰塵檢測,并按照儀表規定的指標或性能指標進行檢查,同時進行詳細記錄,以備將來參考。不經常使用的儀器定期送料檢查。每臺儀表應有固定的標識牌,包括儀表名稱、儀表型號、儀表出廠編號等。莊浪縣檢測中心檢驗員已為每臺儀器建立了儀器檔案,包括儀器操作手冊、制造商、生產日期、購買時間、開始時間、驗收報告、使用報告、維護日志和維修記錄,并有專門的檔案管理員保存儀器故障記錄和驗證記錄(驗證證書)。
不僅要對水質檢測的檢測方式、檢測頻次與檢測指標等進行詳細分析,更要確立一個科學準確的水質檢測安全標準。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問題仍在繼續,對環境保護以及水質檢測方面不太重視,并且各地社會組織結構與經濟發展情況不盡相同。另外,部分污染物分散,無法統一進行收集處理工作,最終排入江河湖泊,形成分散的污水污染物源,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農村每年產生的生活污水超過80億m3,分散的生活污水已經是造成水體污染的一大原因,也是水質檢測和污水處理的一大難題。
感官水質判斷是最直接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指標。根據農村飲用水水質進行初步的感官判斷,如氣味、顏色、濁度等,能從水質的外觀、顏色、含量等進行觀察判斷。通過感官判斷可以推斷出水質是否安全,是否可以供村民使用,從而了解水質的具體情況,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提高水質管理的穩定性和效率。
水作為一種重要的共享資源,關乎人們的生命安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經濟也在迅速崛起,社會發展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農村環境問題卻一直是我國當今社會重點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因對水源保護忽視引起的對水資源的破壞,使得環境安全問題頻發,其中主要原因是農村沒有一個相對完善的水安全管理體系,飲用水中含有過量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需要相關人員對飲用水進行流行病學方面的檢測,以防止水污染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建立一個安全的水資源保護體系。
水資源的消毒工作也關乎水質的安全性,如果水資源沒有進行完全消毒便被村民使用,輕則引起身體不適,重則危機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水消毒工作便顯得格外重要。經過水消毒,不僅能夠殺死水中的有害微生物,還能保護自然環境,降低水污染。同時,更要保證整個消毒過程符合國家安全標準,避免因消毒不當造成二次傷害。
通過對現階段農村地區供水設施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設施不符合既定的標準要求。同時,農村和城市供水管道鋪設技術存在一定差距,飲用水在供水和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二次污染的影響。
在農村地區施肥灌溉的影響下,部分農藥化肥會滲入土壤和地下水,一定程度上污染了農村飲水。此外,在一些農村地區,會通過直飲自來水的方式為村民供水。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供水效率,但水質缺乏檢測和管理,容易出現安全問題。
由于當地一些鄉(村)鎮的供水比較分散,供水管理變得困難,并且大多數管理人員在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情況下從事相關工作,對水質檢查工作缺乏重視,供水管理工作整體缺乏科學性,嚴重影響供水工作的有效開展。
不同地區存在不同類型的水污染物,這與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和植被類型有關。因此,工作人員在進行水質檢查時,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區分不同地區的水源。如果當地水源污染嚴重,可采用重復檢測的方式,提高綜合檢測的準確性。監督部門更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對地方水質檢測存在的問題迅速進行整治和管理。
要更加重視水質檢測,加大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投入足夠的資源,使檢測中心能夠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確保水質檢測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此外,應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成立專門的監督檢查組,積極參與水質檢查,確保水質檢查工作順利開展。要優化水質檢測點的配置,合理布置水質采樣點,提高檢測設備和檢測技術水平,建立高效完善的監測機制,采用實時信息共享機制,當發現存在違規或水源污染問題時,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增加檢驗工作的靈活性和包容性。
在偏遠或人流量少的地區,設置專門的日檢9項水質檢測箱,防止受污染水資源對人體造成傷害,還要加強資源配置和技術人員培訓。由于不同地區的水質檢測工作量通常不同,因此分配的檢測人員和檢測資源也不同。為充分發揮水質檢測的作用,檢測部門要加強水質檢測人員的適應能力,使每個職工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還要加強對檢查員的培訓,使技術人員掌握更先進的檢查知識和檢查技能,提高檢查員的環境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應急能力等,使檢查員能夠從容面對存在的各種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我國許多城市已經將最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到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中,改變了現有的監控方式,大大提高了監控效率。因此,加強信息管理是生活飲用水衛生工作的未來趨勢之一。農村不同于城市,飲用水源多樣,應根據當地發展實際,積極借鑒全國其他地區的成果經驗,聘請專家與農業信息化人員與其他部門合作,還應加大對區域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合理調整財政配置,為地方飲水衛生信息化建設提供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題。另外,可在沉淀、過濾、消毒等主要環節安裝水質檢測在線監測設施,利用大數據收集相關信息,實時了解當地飲用水衛生狀況,并用好信息收集和分析。
加強對水生植物和供水企業的監管,確保水源飲用水質量。相關部門負責觀察供水管網建設、水源環境保護、水質安全等情況,確認供水設施的產水設施消毒情況,對各類供水設施的水質進行評價和監督,多次剔除得分低、水質不合格的供水設施。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對水源實行嚴格的保護措施,明確禁止污水直接排放,落實第一預防和屬地管理監管政策。
農村飲水衛生事關農民生產生活,是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現階段農村飲水質量普遍達不到標準,還有重金屬污染、氯消毒副產物污染、微生物污染等問題,環境保護部門與水質檢測部門要加強合作,建立合作工作制度,落實基本管理措施,將大數據等最新信息技術應用于當地飲水衛生監測工作,提高監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