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霞,李立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冶金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磨損和老化,出現問題是必然的。通過維護保養,可以及時發現設備的故障隱患,減少設備的事故發生率,延緩磨損和老化的程度,延長設備的性能和壽命。尤其是對于昂貴的高、精、尖冶金機械設備,通過保養工作可以避免出現重大損失,有效地節約設備成本,顯著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冶金機械設備的保養涉及到機械傳動、液壓與氣動控制、傳感與檢測、伺服傳動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越高,對機械設備的制造、裝配精度要求越高,維護保養的工作量就更大,對于高精尖的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故障診斷維修等的技術要求極高,要求維護保養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水平,具備豐富的維護保養經驗,以滿足對冶金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維護保養需求。
隨著我國售后服務相關的法律逐步規范,合約期內設備的維護保養和維修一般由生產廠家承擔,或者由第三方企業承擔養護工作,如電梯的維護維修等。這樣的好處是設備生產企業或者專業維修企業技術水平較高,維護保養較規范,能夠有效保障設備的性能和壽命;不利的方面是企業只需要完成常規保養,當設備出現故障時,需要依靠設備廠家或者專業公司進行維修,致使企業對設備保養維修的工作要求發生變化,設備保養工作被弱化。
冶金企業中設備維護保養的技術人員和設備操作人員,因自身知識儲備不足,難以滿足對高、精、尖機電設備的維護保養需求。設備的維護保養水平不高,致使機械設備的磨損程度加劇,傳動精度和幾何精度降低,甚至有可能引發安全事故。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僅依靠企業現有的技術能力,很難及時排除故障,只能從生產廠家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維修,不僅耗時費力,縮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而且還增加了設備的維修成本,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效益。
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分為三級:日常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日常保養指每天或每周進行的設備常規檢查與養護,包括日保養(日例保)和周保養(周例保)兩部分;一級和二級保養通常由維護保養人員通過定期檢查和保養,評估設備的運行情況,以此為依據對設備定期進行計劃維修與保養。
2.1.1 日保養
日保養由設備操作人員在每班(日)機械設備運行前、運行中、停運后實施。①在機械設備運行前,要求定人定機,持證上崗,嚴格交接班手續,嚴格遵守機械設備的操作規范。如:接班人員必須了解之前設備工作過程中是否出現問題;檢查設備的工卡量具、工件、附件是否整齊放置,安全防護用品是否齊全,線路管道是否完整安全;檢查機械設備的按鈕、開關、手柄等是否在規定的位置,設備的安全裝置是否動作;對機械設備的導軌和外表進行擦拭清潔,防止灰塵或異物進入機械設備,通過低速運行檢查設備的傳動是否靈活正常;按照機械設備的養護要求,對設備的潤滑系統和冷卻裝置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必須立即停機檢修;冶金機械設備往往自動化、智能程度比較高,設備開機時會進行自檢,操作人員要注意系統開機的自檢信息,是否有報警、錯誤代碼等,有報警提示時必須及時排除系統故障,自檢正常無誤后方可開機。②在機械設備運行過程中,要求操作人員必須隨時關注設備控制系統的運行參數是否正常;設備的溫度、壓力、液位、氣壓、液壓、電流、電壓等數據是否在正常區間;通過運行聲音判斷設備工作狀態是否有異常;定時檢查設備的安全裝置是否在正常位置;冶金機械設備因高精度的運行或者加工方式,對控制系統的環境要求比較高,如防塵、防震、恒溫、恒濕、通風等,必須保證通風散熱系統要正常工作,設備的控制系統散熱良好;注意設備是否有報警信號,發現系統報警要及時進行處理。③設備停運后,要求當班操作人員規范操作,將機械設備的操作手柄復原、旋鈕歸零、關閉開關或者按鈕,斷開電源;對設備的各滑動部件表面、導軌表面和設備外表進行清潔清理;將設備運行中使用的工具、夾具或者附件整理歸置,清理工作現場;認真填寫工作運行臺賬及交接班記錄,向接班人員交代注意事項。
2.1.2 周保養
周保養由設備操作人員每周末進行,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機械設備進行保養:①清理清潔機械設備。對機械設備進行清理清潔,如清理設備的外表面、各滑動面、導軌、絲杠、齒輪齒條及手輪手柄等部位的油垢、鐵屑等污物及垃圾;清潔過程中檢查各傳動部位無損傷,無安全隱患,各部位不漏水漏油;清掃生產車間,做到內外清潔無死角,設備無銹蝕,設備環境整潔有序。②維護傳動系統。對機械設備的傳動系統進行保養維護,要求結合設備傳動聲音、產品精度及質量的變化等異常情況,檢查機械設備各部位的工作情況。對松動的傳動及軸承、支撐及定位部位進行緊固,校正和調整設備的傳動精度及幾何精度,確保機械設備中各構件的位置精度,檢查保險裝置、互鎖裝置是否正常。③維護保養潤滑系統。對潤滑系統進行清潔檢查,清理機械設備的油線,根據設備的運行檢查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添加或更換潤滑油,檢查油質是否合格,油路有無泄漏,是否通暢,油標油線是否清晰等。④定時清掃設備控制柜。清掃控制柜內通風散熱系統的粉塵,檢查控制柜的風扇是否工作正常,對散熱風道及過濾器、濾網進行清理,防止因堵塞導致控制系統散熱不良。檢查對地絕緣電阻,判斷接地體是否合格,確保機械設備的電氣系統正常運行。
機械設備在日常保養工作時,原則上不允許拆卸設備的零部件,如果在養護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要求必須立即停車,不得帶病運行。
2.1.3 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以維護保養技術人員為主,設備操作人員協助完成保養工作。①根據機械設備的實際使用情況,制定保養計劃,對機械設備部分零部件進行拆卸、清洗、檢查;調整各部件間的配合間隙,緊固松動部位,更換易損部件,確保設備的性能和使用壽命。②檢查、清理疏通潤滑油路,清洗油刮、油線及過濾裝置,清洗設備附件及冷卻裝置,補充潤滑脂,檢查滑動面的潤滑上油情況,確保油位、油標清晰可見,油路通暢,傳動部件運轉正常,操作靈活無卡澀。③檢測電氣安全,在斷電的前提下對設備電氣控制柜進行清理吹掃,避免粉塵靜電對電氣系統的干擾;對控制柜內的元件進行外觀檢查,緊固松動的接頭,做到線路整齊穩固,安全可靠;對出現變色、異味及絕緣體融化等異常現象要查清故障原因,更換有問題的元件;清理擦拭污染的電機及線管,檢查電機和元器件的絕緣電阻及設備接地電阻是否合格,檢查設備的保險及連鎖裝置,確保設備的電氣系統安全和良好運行。④定期更換設備電池。冶金機械設備在工作過程中要保存運行數據和系統程序,需要設備電池供電方能實現,因此要定期更換設備電池;如果設備長期不工作,也要在保養過程中定期通電,及時給電池充電,防止電池故障造成數據丟失;更換電池的時候,要注意避免設備掉電導致存儲器中的數據丟失。
一級保養完成后,要認真填寫保養記錄,在記錄中注明本次保養中未解決的事項,由專人負責組織驗收工作。
2.1.4 二級保養
又稱小修,二級保養列入檢修計劃,主要以機修鉗工為主,操作工人協助完成的定期保養檢修工作。①在開展保養工作時,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清洗和檢修,根據對零部件檢測出現的故障,修復或者更換磨損嚴重的部件,調整傳動間隙和滑動面間隙,定期更換潤滑脂和潤滑油。②通過專業測量儀器,檢測調整設備的伺服傳動系統,通過預緊消除滾珠絲桿的軸向間隙,恢復設備的運行精度,讓機械設備性能達到完好的運轉狀態。③緊固松動的聯軸器,調整軸承的間隙,緊固螺絲和卡楔等設備緊固件,及時更換已經磨損、腐蝕和燒損變形的零部件,減少傳動誤差。④對設備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案進行維修,使之達到設備的工藝要求。
二級保養結束后,由專人負責組織驗收,驗收單交設備科存檔。
設備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隱患,是防止突發事故和設備故障,保障設備正常運行的重要工作。
(1)日常點檢。由設備操作人員按照設備點檢卡,逐項對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查并記錄,以便及時發現隱患,減少故障停機,在檢修時,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點檢卡記錄的異常情況,或者根據設備控制系統的故障診斷信息,對設備進行故障診斷和排除,保障設備的完好狀態。
(2)定期點檢。是對設備進行有計劃的預防性檢查維修工作。由維修人員依據設備的檢查周期,根據定期檢查的標準,對設備進行性能檢查和可靠性試驗,結合生產需要,對設備的裝配精度進行檢查和調整,消除一般維修中能夠解決的問題,確保設備的正常性能,做好檢查記錄,作為下次修理計劃的準備工作和決策依據。
(3)精度檢查。由機修鉗工或者專職檢查人員按計劃定期進行,對設備的全部精度項目或者主要精度項目進行檢測,確定設備的實際工作狀態,為設備的計劃維修和驗收提供依據。①測量并記錄設備的主要精度指標,通過檢測發現主軸的徑向和軸向偏差、導軌磨損等情況,及時進行維修和調整,減少傳動及定位誤差。②對檢測系統作定期的檢測和精度校準,結合產品質量的變化及時校核調整傳感檢測裝置,采取相應的糾偏措施,保證測量精度,減少冶金機械設備的系統運行誤差。③如果發現異常超差現象,如傳動系統磨損或者定位精度、幾何精度或者傳動精度下降等,則需要及時進行修復或者精度補償校正,對設備安裝精度水平精度進行調校。④如果需要通過刮研修復或更換重要零部件才能恢復設備精度時,可根據現場實情安排計劃,在不影響加工質量的前提下,在最近一次計劃維修時實施修理工作。
依據設備使用說明手冊和維護保養規程,建立完善的機械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制度,提高設備的維護保養管理水平,對機械設備潛在的隱患實施有效的事故預防。
(1)建立定期巡檢制度,巡檢時工作人員要注意機電設備工作過程中是否有異常發熱、異常噪聲及焦糊味等現象,一旦發現異常問題,必須及時進行處理,通過定期巡檢制度有效地保障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行。
(2)建立設備檢修維護保養制度。定期對冶金機械設備的伺服系統的傳動定位精度進行測量和校準;定期檢查潤滑系統和冷卻系統,清理過濾裝置,避免設備因潤滑不足而導致的摩擦阻力增加、磨損加劇和溫升異常等,通過定期的維護保養,保障機械設備可靠穩定的運行。
(3)建立區域維護保養管理制度。以設備維護保養技術人員為主,設備操作人員協助,共同完成對一定區域的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及維修工作。維護保養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區域內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與管理工作,設備操作人員負責機械設備的日常保養工作,并協助維修保養技術人員完成定期維護保養和維修工作,兩者協同配合,共同完成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管理工作。通過機械設備區域維護保養管理制度,明確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的內容規范、驗收標準和獎懲機制,激勵設備保養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確保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的工作質量。
(1)要提高機械設備維護保養人員的技術水平,就必須首先增強維護人員的維護保養意識,要讓技術人員充分認識到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的重要性,將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形成規范嚴謹的保養意識,提高設備維護的質量和效率。
(2)設備保養時,工作人員必須首先注意確保自身的安全,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養成良好的設備維護保養規范和安全防護意識。保養操作前, 要確保工作環境的清潔,防止因地面有油污導致滑倒受傷等安全事故;工作人員必須按照設備保養工作的需要和相關規定,穿戴防護用品,配備安全帽、安全靴、絕緣手套以及防護眼鏡等;檢查維護保養所用的工具必須齊備、完好,要確保配備的防護用具和維護保養工具安全可靠,性能符合國家標準;保養工作前,要對機械設備進行安全檢查,比如設備的氣路、電源是否斷開,斷電后是否在電源開關處懸掛“禁止合閘”的警示牌。
(3)維護保養工作中,要防止工具脫落、零件掉落引起設備受損或者人身傷害;拆卸設備時,拆卸的零部件要按照拆卸順序放在指定位置;嚴禁用汽油擦洗設備或者清洗零件,清洗過程中不得吸煙或者進行明火作業,清洗零件的廢油必須倒進指定容器處理,嚴禁把廢油倒入下水道;拆卸齒輪箱箱蓋時,要先拆箱蓋下部的螺栓,裝配箱蓋時要先緊固上部的螺栓; 拆裝設備中的彈簧時,要防止彈簧松脫丟失或者崩出傷人;拆卸重心不規則的機件時,要先拆遠離重心的螺栓,裝配時要先緊固離重心較近的螺栓;起重移動設備或機件時,鋼絲繩的強度要符合起重要求,設備起吊后要防止重心偏斜,致使鋼絲繩壓迫設備造成零部件變形受損。
(4)設備保養后,工具依次擺放到位檢查無遺失;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互鎖裝置未到位之前,不得進行試車;保養工作完成后,應由專人組織進行養護工作質量驗收,未驗收合格前不得移交設備和進行生產。
對重要零部件和精密部件要進行定期的清洗、潤滑、打蠟等養護工作;定期添加潤滑劑,加強機械設備的潤滑管理;做好設備電機及電控系統的清掃吹灰、檢查和保養,避免因線路故障或者電機故障引起運行事故,通過保養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確保設備安全穩定的運行。
冶金機械設備的檢修保養涉及到機械裝置的維修及修復、校驗檢測系統精度、調整伺服傳動間隙、調校控制系統及電氣檢修等,對維修保養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要求極高。如果出現故障,自動化設備的生產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必須加強對維修保養技術人員的定期專業培訓,聘請專家現場進行設備維護保養技術的演示講解,提升設備維護保養技術人員的專業養護水平,強化操作和安全責任意識、質量意識,避免人為因素影響設備保養的工作質量。
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工作是冶金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規范和高質量的保養工作可以保障設備的性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規避安全事故。對于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提升設備的經濟效益,促進冶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