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逸群
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過程當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要求,更主要的是關乎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高校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受到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要加強對于校園文化的構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而在中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當中,只有從和諧視域下進行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才能在新時代實現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文章圍繞和諧視域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分析,幫助高校校園文化在當前時代實現更好的發展。
高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全校師生在教學、研究、管理、服務、學習中創造的物質、精神成果,綜合構成了高校的校園文化。一般來說,高校的校園文化需要以校園為空間,以全校的師生員工為主體,在物質、精神、制度與行為等4個方面進行建設與發展。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只有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才能實現對高校校園育人環境的優化,進而使大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
1.高校校園文化的繼承性
在高校的教學與發展過程當中,高校校園文化往往繼承自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與高校本身的歷史文化傳統中,這就是高校校園文化的繼承性。作為培育優秀人才的搖籃與優秀文化傳承的陣地,高校校園文化的繼承性不僅決定了高校本身獨特的校園文化品質,更是傳遞了高校的文化價值精髓與辦學理念,進而使學生們能夠受到來自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
2.高校校園文化的創新性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動力與源泉,對社會的進步與人才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社會的發展背景下,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這也促成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創新性。對于學生而言,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更有效地啟發了學生的創新靈感與創造性思維,進而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勇于突破前人,敢于自主創新。
3.高校校園文化的多元性
在一所高校的發展過程當中,校園文化的多元性也是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作為文化學習與傳播的關鍵場所,高校內部往往會有各種文化形態之間的沖突與融合,比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的沖突以及現代科技文化與人文精神價值的沖突等。正是在這些文化形態之間的沖突的影響下,高校的校園文化具備了極強的兼容性與多元性,能夠有效地容納各種文化形態的精華,進而使高校的校園文化保持充足的發展動力。
1.滿足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進步需求
在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當中,文化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當代社會文化競爭與文化沖突激烈的環境當中,建設好中國自身的文化能夠使中國社會主義在世界上擁有獨特的地位。高校作為文化繼承、傳播和創新的主要陣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有著突出的作用,立足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做好有效的引導,才能滿足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步的需要。
2.滿足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需求
在和諧文化的整體氛圍中,高校校園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培養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要關注校園文化建設。基于高校的特色,圍繞學生的特點來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滿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要求。
3.滿足高校培育人才的發展需求
在中國高校教學發展的過程當中,高校校園文化以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與創新的精神對學校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與發展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不僅增添了師生員工們的生活情趣,更對大學生的和諧思想進行了良好的培養。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入發展及社會整體就業形勢的愈發嚴峻,學校校園文化成為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只有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才能提高學校的競爭力,進一步滿足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
1.對高校校園文化缺乏準確的認知
現階段,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思想層面,大部分師生對此都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造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無法順利推進。部分高校領導的認知缺失也導致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受阻,有些高校甚至連自己的校旗、校徽、校歌、校訓等代表性文化都沒有。此外,部分學生由于缺失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積極性較低,這也影響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缺乏個性與規劃
部分高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缺乏長期規劃,其精力主要放在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的建設方面,忽視了校園自身的歷史文化與特色。另外,部分高校將校園文化建設單純地視為應付檢查而采取小規模、小范圍的校園文化活動方式,使校園文化建設受到了影響。
3.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有效性
部分高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當中,采取單純的“活動”方式,沒有在“活動”與“校園文化”之間建立聯系,也未能將學校的教學內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此外,部分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偏向于開展一些思想性與主旋律性的文化活動,其他類活動少,導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缺乏有效性。
4.高校校園文化的硬件建設落后
部分高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當中,硬件建設落后也是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類:第一是校園內部建筑物的布局缺乏規劃,沒有融入學校本身的特色與文化內涵;第二是校園內部缺乏綠化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建設,甚至還有部分高校連基礎的校園衛生都難以有效地保證;第三是過度注重教學場地設施的建設,導致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使用的活動場地與文化設施嚴重缺乏,難以滿足師生們開展或參與各類校園文化活動的需求。
1.和諧思想在當今時代的演變
和諧是中華民族社會發展的主要理念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理念中的和諧思想逐漸突破了古代社會發展中的“空想和諧”,并且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過程當中逐漸實現了“現實和諧”。對中國而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過程當中對我黨提出的要求,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和諧理念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的延續與創新。
2.和諧視域下的高校校園文化
在高校培育人才、服務社會與創新科技的過程當中,在現階段的社會文化中,高校校園文化是其重要的構成部分,也是整個和諧社會文化的源泉和精神動力。在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發展和諧校園文化是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環節,也是幫助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只有在和諧視域下展開高校文化建設,才能夠幫助校園文化實現長遠的發展,實現校園中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之間的和諧共存,才能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文化和諧發展的同時為人才的培養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1.和諧校園文化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
對高校而言,和諧校園文化可以反映高校本身的發展情況,并為高校整體的建設工作提供精神動力。因此,高校應當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當中借助校園文化的引導、調節與凝聚等方面的功能,確定和諧校園的建設目標與建設途徑,推動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的建設,進而實現構建和諧校園的現實目標。
2.和諧校園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分支
作為先進思想文化創造與傳播的主要陣地,高校的校園文化即使在社會系統當中也是一種具備先導性的文化,能夠有效地表達出社會的主導思想、價值取向等主流價值。因此,高校應當通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來實現對社會行為的引領、促進與規范,并且通過推動學生的成長來加快社會的發展,進而在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實現和諧社會的有效構建。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性原則
高校應當按照一定的方向與目標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而這就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性原則。堅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原則就是發揮高校文化的特色性,讓高校校園文化能夠做好引領工作。這就要求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明確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科學發展觀。這樣才能幫助高校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熏陶中形成正確的“三觀”,進而使學生們逐漸成長為具備優良的政治素質、知識基礎與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性原則
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高校要高度關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讓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各要素、各區域能夠有機協調,這樣才能形成整體的文化氛圍,這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的堅持主要是指在基層高校傳統化的基礎上,高效、有重點、有目標地做好規劃和引導,保證整個校園文化的內外和諧,讓校園文化能夠和當地地域文化在聯系社會整體文化方向時保持一致,并且可以保留高校校園的特色,實現校園整體的和諧發展。
3.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性原則
高校是未來人才的培養基地,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要遵循教育性的原則來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借助校園文化的影響力在高校當中實現全面育人的教學目標。在此過程當中,高校應當從學生的道德建設與觀念培養等方面入手,并且在校園內部的文化發展與環境建設等方面加大建設與引導力度,同時借助第二課堂當中豐富多彩的且具備教育意義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來引導學生完善自我,提高素質,進而實現高校校園文化外在與內在的有機統一。
1.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當中,校園文化可以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這三個部分,其中物質文化是實現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之一。因此,高校應加強對校園內部的文化環境建設,在校園環境、教學設施、校園布局與校園綠化等方面建設的過程當中為物質環境賦予相應的文化內涵,進而使校園的自然環境能夠與校園文化的整體規劃和諧統一,使學生在富有文化內涵的高校環境中陶冶。
2.高校校園規章制度建設
在高校的發展過程當中,規章制度的存在是高校為了實現管理目標而對學校內部的各類人員設定的行為準則與工作章程,對保持學校環境的和諧穩定與實現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在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上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引導與規劃;同時,高校還應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隊伍,并且加強對高校規章制度的監控與反饋,才能確保高校內部管理環節的協調運作,實現高校校園文化的和諧發展。
3.高校校園文化創新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在長久的發展過程當中形成的文化積淀,在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高校應意識到文化的發展對校園發展的影響,并且隨著當前社會形勢的變化進行校園文化的創新型建設。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并且協調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以及外來文化之間的關系,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注重對現代文化與外來文化中先進元素的吸收與借鑒,進而實現對高校校園文化在當前時代的創新建設。
4.高校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對學生而言,高校不僅僅是他們學習與生活的場所,更是他們完善自身的發展規劃與構建自身人生價值的重要場所。因此,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應當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當中注重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形成穩定而和諧的人際關系,并且樹立正確的價值體系與道德體系,發揮出校園文化優秀的育人功能,進而在高校內部形成團結友愛、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
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高校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陣地,其校園文化的構建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只有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認知,并且在和諧視域下加強對高校校園文化的構建,才能在引領學生們有效成長的同時實現對社會文化建設的引領,并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