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2.111013),來自西班牙萊里達農業食品研究與技術研究所(IRTA) 水果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連續田間熱監測揭示了地中海地區不同蘋果品種對土壤水分虧缺和大氣干旱的響應。該研究的主要假設是,可以通過連續測量冠層表面溫度(Ts) 作為氣孔關閉的代表來監測季節性和日間氣孔行為。研究人員通過放置在樹冠上方1.50 m 處的定向熱輻射計,在一個季節內同時對6 個即將進入商業化的蘋果品種進行熱監測。在為期4 周的夏季期間,對每個品種實施了兩種水分處理:正常灌溉(WW)與漸進性缺水(WS)。每天11:00—14:20 記錄不同處理之間Ts 的最大差異,WS 樹木的氣孔關閉較早。白天,在WS 處理的樹上觀察到莖水勢(Ψstem) 更低,日間Ts 更高,導致果實生長受到顯著抑制。樹木的中期和短期水分脅迫分別是由土壤干旱和大氣干旱引起的,品種間和區域間的差異表現為不同的氣孔關閉行為。
結果表明,只要滿足灌溉需求,所研究的部分品種就能很好地適應夏季大氣干旱條件,而其他品種則對中午的蒸發需求特別敏感,這可能會限制其推廣。盡管這些結果不足以預測品種在不同脅迫條件下的最佳性能,但所提出的方法允許使用非侵入性熱傳感器評估樹木對水分脅迫的響應動態。該研究為蘋果品種在非生物脅迫下的表型分析開辟了新的視角,可通過量化研究其在脅迫條件下的蒸騰通量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