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琦
(江西省景德鎮市林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江西 景德鎮 333000)
在“十三五”階段,我國根據十八大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開展了一系列的林業發展建設工作,目的是將森林資產盤活,也就是充分利用森林資源來推動我國經濟的綠色化和生態化發展。這是由于林業發展可以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木質林產品等物質產品,也能提供不同層次的森林環境產品,滿足人們追求更高和更為美好的精神生活所需,緩解人們在快節奏城市生活中的壓力,改善人們的身體健康程度,也就是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有一定的幫助。在目前不斷深化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加快林業生產結構性改革的形勢下,催生了森林康養新興產業的出現和發展,為人們的療養、休閑和養生提供一個好的去處,滿足人們健康養生的市場需求。但是由于我國的森林康養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其中存在較多的不足,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森林康養產業現狀和影響因素,研究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動力機理。
關于森林康養的概念,不同專家學者的表述還不夠統一,但是普遍對于森林康養概念的定義是,基于森林資源打造一種可以提供給人們用于休閑、養生、保健和康養的環境,不僅利用森林資源打造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為人們提供一個富氧的森林環境,而且還將健康和安全的森林食品提供給人們,帶給人們深厚濃郁的森林養生文化。利用森林康養提供的服務設施以及提供的各種康養活動,有助于人們修身養性、調試人體機能并延緩衰老。由此可見,森林康養產業是在目前人口老齡化社會背景和人體亞健康化的發展形勢下形成的新產業,基于森林資源,將旅游、醫療、娛樂、運動、養生等服務理念融為一體。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成熟的理論作為支持,對于森林康養理論來說,最早是由德國開始對森林功效開展研究,得出了森林環境中的芬多精、植物素、負氧離子等物質對人體有著保健功效的結論。日本和韓國等相關專家也合作研究出森林康養中的醫療和保健作用,有助于調節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實現交感神經活動的減少和副交感神經活動的增加,對人的精神狀態有積極的影響,表現出可以調節人的緊張和失眠精神狀態等生理上的功效,基于此研究理論也開始發展森林浴、森林步道等康養形式。我國相關專家學者則重點研究了不同樹種所組成森林環境對人體生理的不同影響,形成了森林游憩旅游的理論,在此理論基礎上逐漸構建起我國大健康產業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基于上述理論,將森林資源開發利用與現代醫學融合,開發森林的理療功效。同時也將上述理論與現代技術融合,滿足消費者的行為特點等,推動森林康養向規模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發展。
基于上述森林康養理論的研究,在德國、日韓等國家也開展了大量的實踐活動,構建了森林浴基地,甚至在國家醫療體系中將森林康養納入其中。在日本甚至還制定了相應的認證制度和資格考試制度,宣傳和推廣森林浴運動。在韓國也大力開展自然休養林建設工作,同時也對相應的法律體系進行完善。美國也大力推進森林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目前用于森林康養的花費比重在不斷提升。對于我國來說,在2012年森林康養的理念首次提出之后,先后在我國的北京、四川、福建和湖南等地區建設相應的體驗中心或康養中心等,森林康養基地的數量逐漸增加。通過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對森林資源及其優勢進行深入挖掘,而且有助于培育森林康養產品特色,發揮其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社會效益等,加快推動林業產業轉型發展。
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較大,這是由于我國政府政策對于一個產業發展起到宏觀調控和引導作用,結合國家的相關利益來制定產業發展的相關戰略和政策,用于對一個行業發展的規范和促進。尤其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失衡新常態下,提出了綠色發展的經濟發展新理念,在經濟發展戰略中也將生態化列入其中,將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這也是各個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依據和指導方向。對于我國的生態建設來說,林業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為了充分發揮林業發展建設的生態效益,這就需要在確保生態安全的同時,最大化挖掘森林資源,實現林業提質增效的發展目標。因此,對于森林康養新興產業來說,也離不開政府政策和發展戰略的支持,同時,相關林業部門還要通過不斷完善的各類規范和標準加以引導,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的健康發展。
由森林康養的內涵可知,森林康養產業的基礎就是豐富的森林資源,這也是此產業的第一生產要素,森林資源條件不同也直接影響產業發展道路的不同。對于森林康養產業來說,主要考慮的森林資源有自然資源、人力、土地和資本等要素。我國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尤其是近年來更是加大了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建設力度,使得人工林保存面積近年來一直占世界前列,這些資源成為推進林業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基礎,同時也可以作為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基礎性資源。基于上述資源和生產要素,與人力資源和生產技術加以融合,實現林業經營方式的改進,更有助于將森林資源進一步盤活。
消費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環節,是推動生產和一個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消費和產業發展起到相互促進和推動的作用。在目前我國消費需求結構在不斷變化的階段,也改變了生產和生產結構并催生了更多的新產業出現,而生產結構從本質上也屬于產業結構,產業發展則是由消費需求決定的。因此,在現階段人們的收入和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階段,人們的消費需求層次也隨之提高,結構也在不斷變化,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漸在向享受型方向轉變,尤其更注重追求健康。基于目前最新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超過60歲的老年人數量已經超過了2.64億,超過65歲的人數為1.9億,占到總人口的13.5%,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部分老年人對健康產品的需求量猛增,健康產業成為未來的朝陽產業。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發展綠色經濟理念以來,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之一,目的是對生態產品供給加以擴大。在上述綠色發展戰略要求下,需要通過森林康養的發展,從供給層面上改變生活方式,推進健康需求市場的深刻變革,滿足新時代對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需求。
基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目的是適度擴大總需求,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動力的增強。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了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側發力的要求。而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有助于實現對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森林資源利用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而林業發展總指導思想的要求是多主體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對森林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但是要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穩定性。為此,我國從政策上給予支持,正式啟動森林康養產業建設工作,明確森林資源的多功能利用,突出提供自然體驗和促進人體健康中的優勢。通過上述政策也指明森林資源利用的發展方向,推動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屬于重點內容,而此產業發展中的重點則是發展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產業,在森林資源基礎上提供體驗式的林業綜合服務,構建林業發展和森林資源利用新形式。
基于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文件,通過對旅游消費的促進來推動休閑旅游業的發展,增加新的旅游消費熱點,推出以養生保健、文化體驗和康復理療等功能于一體的森林健康旅游產品,構建森林康養旅游示范基地,發展森林康養旅游這種新興的旅游形式,在發展此旅游形式的過程中也從融資、用地和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面對目前我國老齡化問題進一步加劇的現狀,為了滿足新時代的養老服務需求,實現養老服務質量的提升,應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在森林康養中融入養老服務,推進養老模式創新,改進原有的養老模式并與森林生態產品結合。
在我國近十年來的脫貧攻堅戰階段,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的得以實現,而所用扶貧模式也不再是傳統的粗放式,而是發展相應的資源產業,充分利用林區或邊遠山區中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發展森林資源產業積極將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其中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就屬于其中一項綜合性林業服務業,屬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市場需求是推動一個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對于森林康養產業來說也是如此。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加快升級消費結構,通過市場需求來帶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滿足人口老齡化形勢下的養老需求以及健康需求。首先,現階段我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也正在向發展型消費和服務型消費、新型消費升級。消費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推動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逐步改善,表現出其中在精神和保健方面的消費占主體的特點,目的是實現人們生活質量和品質的提升,在此需求下推動了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
其次,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加,而城市環境卻在逐步惡化,導致超過一半的城市人口正處于亞健康狀態。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大環境下,人們更加注重健康問題,急需改善健康狀況,保持人民健康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對森林康養來改善人們的身心健康有著迫切需求。
最后,在現階段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的形勢下,會直接影響整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突顯出各種老齡化社會的新問題,增加了養老需求,老年人的治療費用和健康市場、旅游市場進一步擴大,增加了森林康養的消費需求。
森林康養產業發展雖然以林業為主體,但是還涉及農業、工業、旅游業、商業、醫療、體育產業、服務行業等不同產業,這些不同產業在森林康養產業發展中相互促進并形成產業發展合力,使得在森林康養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更為激烈的產業融合反應,推動不同產業融合并形成新的產業。比如,首先是與醫療產業的融合。森林康養可以利用森林資源中特有的氣候和森林因子,發揮其對人體的調節康復作用來達到保健目的。在目前我國加快醫療體制改革的進程中,也需要將森林康養與醫療結合來構建一種新的醫療模式,有助于國家整體醫療費用的減少和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
其次是與旅游業的融合。近年來,旅游業與森林康養產業的融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旅游經營管理模式并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將森林康養與旅游結合,可以發展森林養生、休閑和養老結合的旅游模式,刺激新的市場經濟增長點。
再次是與金融業和互聯網的融合。在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新常態下,基于國家提出的發展綠色經濟的戰略要求,大量的資本投向了生態、綠色和環保產業,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因此在發展此產業時,應與資本融合、優化資本運作方式來構建大健康產業投資基金,通過與資本的融合來推動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而在目前的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與各個行業深度融合,在森林康養產業中的融合,也有助于構建新的經營管理和消費模式,推進林業和森林康養產業的智能化發展。
最后是與養老的融合。森林康養對老年人的身體調理和療養有著顯著的功效,有助于調理老年人的各種慢性病,滿足老年人康養的需求。尤其在目前我國老齡化背景下,面對緊缺的醫療資源,需要發展森林康養來緩解上述問題,彌補醫療條件的不足。
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和消費需求層次結構加快轉變的時代下,對于森林康養的市場需求逐漸擴大,推進森林康養理論研究更加豐富、實踐活動也在緩慢開展。在從政府政策、發展戰略、森林資源供給狀況和消費者市場需求等方面分析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之后,從政策的推動力、市場吸引力和產業共享發展的融合力等方面分析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動力機理,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中,應該明確市場定位并制定服務標準,探討科學的森林康養模式,加快森林康養產業的健康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