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霞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園林綠化站,甘肅 定西 743000)
病蟲害是比較普遍的自然災害,其產生原因比較復雜,受自然、環境、氣候、自身等因素影響。在園林綠化過程中,如果發生病蟲害問題,必然會產生較大影響,植物會出現大面積的倒伏、死亡,使園林綠化工作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園林綠化樹木病蟲害問題的防治和處理,優化管理對策,盡早發現問題并處理,將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實到位,降低影響。
園林綠化樹木是城市建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維持生態平衡、改善城市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園林綠化樹木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生態功能,如防護、環境治理等。其中,防護功能也就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沙防風,讓生物物種更具多樣性;環境治理具體展現在維持生態均衡、調節溫度、改善光照、固定沙丘、控制揚沙等。第二,美化功能,包含園林綠化樹木中個體、群體以及襯托美化功能等[1]。其中,個體美化功能包含了形體、枝葉、花果等展現出的視覺觀賞價值;群體美化功能包含了森林、樹叢、草坪、藤架等展現出的視覺觀賞價值;襯托美化功能則是指借助植物之間的關系、園林景觀、組織空間等起到視覺觀賞效果。第三,社會功能,如文化功能、身心健康功能等。其中,文化功能具體展現在教育、科研等方面;身心健康功能指的是休閑、保健、娛樂、治療等功能。
對于園林綠化樹木來說,植物中常見病害問題有植物倒伏、黑果以及斑點等,這些都是受到真菌影響導致,這種病害是真菌性病害,是園林綠化樹木比較常見的病蟲害。真菌性病害通常出現在種子或者土壤中,隨著春季到來,溫度逐漸升高,空氣濕度加大,這種病害將會進入到植物體內,隨著植物的成長而蔓延,隨后導致植物出現倒伏現象,直到植物死亡。
在園林綠化樹木中,植物發生萎蔫狀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細菌感染。細菌感染是植物細菌性病害常見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植物自身存在傷口,細菌隨著雨水或者昆蟲進入到植物體內,給植物生長帶來一定影響,從而發生萎蔫現象,甚至會造成植物根莖腐爛或者植物穿孔。
在園林綠化樹木種植中,伴隨大量有害的昆蟲的繁殖,同時對園林綠化樹木生長有益的昆蟲也逐漸增多。這些給園林綠化樹木生長帶來影響的有害昆蟲種類多樣,取食方式各不相同,口器差異明顯,給植物帶來的損傷各有不同,需要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分析,總結出防治蟲害的措施。對于甲蟲或者蝗蟲,其口器通常為咀嚼式口器,主要是以植物根莖葉以及果實種子為食,會給植物帶來嚴重的損傷。除此之外,對于蚜蟲或者蟬蟲,其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也就是把針狀的口器插入到植物體內吸取植物營養物質,植物由于營養不良而出現枯萎、卷葉等狀況,甚至會發生落葉[2]。但是昆蟲中也包含一些有益昆蟲,在園林綠化樹木生長中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因此,對于園林綠化樹木中的蟲害,要求相關人員科學劃分害蟲與益蟲,將害蟲及時處理,加強對益蟲的保護。
園林綠化樹木生長緩慢、出現營養不良狀況時,應分析是否存在線蟲寄生現象。通常情況下,線蟲體積比較小,人無法通過肉眼觀察線蟲,主要寄生在植物體內,吸取植物中養分,導致植物營養不良,甚至死亡。
導致葉片枯黃壞死的原因是病毒附著在植物的葉子、種子上,或者通過昆蟲活動進入到植物中,造成種植之間的傳播和感染,這種病害問題會造成植物葉片枯黃,表面出現大量斑點,逐漸死亡。
結合以往的園林綠化樹木管理工作經驗,園林綠化樹木施工和病蟲害防治之間關系密切,園林綠化樹木施工流程和方式將直接決定樹木成活率和發病率。如果在園林綠化施工中,質量控制不到位,沒能為園林綠化樹木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在養分、水分不充足的情況下,不利于樹木的健康生長,容易出現樹木生長不良的狀況。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在園林綠化樹木施工和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將兩者充分結合,具體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加強園林綠化施工管理。在具體施工方面,通過對現場情況的勘察,提前設計好施工方案,做好殺菌消毒工作,如果樹木在生長中發生病蟲害,應及時做好相應的應對和處理,例如通過隔離的方式避免病蟲害問題進一步擴大[3]。第二,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應采用生物防治方式,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此外,在日常綠化管理中,注重病蟲害的預防,將養護工作落實到位,將存在病蟲害的土壤及時清除,給樹木健康生長提供良好條件。
對于園林綠化樹木管理工作來說,并非一項暫時性工作,要求管理人員長期維護和管理,根據樹木不同成長階段采取不同的管理對策,獲得的綠化效果也有所不同。在園林綠化樹木后期管理中,工作重點有灌溉、施肥、除草以及修剪等工作。在園林管理中,給樹木創建良好生長環境,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及時將發生病蟲害的枝條修剪,防止病蟲害進一步擴大。在實際管理中,相關人員應結合當地氣候環境、天氣狀況、病蟲害發生期等,制定對應的防治和管理計劃,對于病蟲害高發階段,要重點監測,周期性檢查,一旦發現病蟲害,及時防治,保證園林綠化樹木健康生長。
在進行園林綠化樹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引進最新的防治技術和措施,結合病蟲害實際情況和特點,選擇對應的生物防治技術,通過蟲對蟲的方式將蟲害問題及時處理,或者通過以菌治蟲方式防治病蟲害。采取生物防治技術,不僅安全性更強,也不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效果明顯。
在園林綠化樹木區域建立一套完善的灌溉系統,對于新種植的樹木,可以結合樹種類型和地理環境采取對應的灌溉方式,控制好灌溉時間和灌溉量,保證園林土壤中水分充足。如果是栽植成活的樹木,在土壤比較干旱的情況下及時澆水,對一些水分、養分有著嚴格要求的樹木,應在清晨或者傍晚溫度比較低的環境下,特別是新種植的樹木或者是生長環境不太理想的樹木,應采取葉片噴霧灌溉方式。灌溉之前需將土壤進行松動處理。通常情況下,夏季需要早晚進行灌溉,冬季則選擇中午進行灌溉。此外,對于樹木周圍的積水應及時排出,尤其是新種植的樹木周圍,如果存在大量積水,容易造成根莖腐爛,影響植物生長和存活,需及時排出。
對于除草,如果是喬木或者是灌木,樹木周圍如果存在體積大的雜草需及時清理。如果樹木周圍土壤比較疏松,對于出現板結的土壤應及時松動。在天氣狀況良好的環境下進行除草,如果濕度比較大,或者土壤潮濕時,不宜除草,而是進行深度中耕時,在不給樹木生長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將雜草及時清除。對于施肥,在樹木進入冬季休眠期或者栽種前期應對其施肥。在樹木生長階段適當追肥,結合樹木生長情況確定施肥量[4]。通常情況下,喬木樹木直徑不足15 cm的,應參考每3 cm施肥0.5 kg的標準操作。如果樹木直徑超過15 cm,則應按照每3 cm施肥1 kg的標準操作。一些處于青壯年階段的樹木,可以適當地增加施肥量。不管是喬木還是灌木,在施肥之前需要挖好施肥溝,溝的外徑應和樹木冠幅相統一,深度和寬度一般控制在25 cm左右。針對肥料種類的選擇,需要結合樹種、樹木生長情況、土壤肥力等進行確定,如果是早期樹木擴大冠幅階段,通常需要施加氮肥;如果是一些觀賞類樹木,則需要施加磷肥和鉀肥。在施肥過程中應注意采用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技術,如果是有機肥則需要在腐熟后才能施用。在天氣好的環境下對樹木根部施肥,并在土壤比較干燥的環境下施肥,控制好施肥量。施肥完成后及時澆水,防止發生肥害。
喬木一般每年修剪1次,灌木則半年修剪1次,結合樹木生長情況和特點確定修剪期限。如果是喬木和灌木修剪,則應根據自然樹形進行,把樹冠修剪成對應形狀。如果是處于休眠階段的樹木,則以整形為主。對于落葉類樹木中的花芽類樹木,需要在落葉以后萌芽之前修剪。對于常綠樹木或者抗寒能力不強的樹木,在嚴冬來臨之前進行修剪。通常在早春階段修剪。在樹木生長階段的修剪主要以調整樹形為主,適當修剪。如果是傷流的樹木,則需要在春秋季節修剪,結合樹木生長情況和要求修剪枝葉。對于落葉喬木的修剪,則需要修剪徒長、交叉、有病害等枝葉。在灌木修建時遵循“枝葉繁茂,分布均勻”的原則進行修剪。如果是花灌木修剪,結合樹木生長特點將老枝條修剪,留下新枝條。
在蟲害防治過程中廣泛采用的方式有物理防治、化學防治、藥劑防治等。物理防治廣泛采用的方式就是光學誘殺,這也是物理防治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昆蟲的趨光屬性,通過在捕殺裝置上安裝不同的燈,對昆蟲實施捕殺。這種方式具有安全環保、經濟實惠的優點,同時捕殺效果比較好。不足之處是對于一些不趨光的昆蟲無法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性激素誘殺方式效果比較明顯,不會出現誘殺死角,不足之處在于不同的昆蟲對人工合成的不同性激素要求不同,經濟成本高。其工作原理是通過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吸引雄性昆蟲的注意,或者利用雄性激素吸引雌性昆蟲,實現一次性捕殺。園林綠化樹木病蟲害中,大部分問題出現的原因就是病毒,要將病毒及時消滅,需要大面積進行藥劑的噴射。藥劑種類比較多,如化學藥劑、植物藥劑、殺蟲劑、除草劑等。這些藥劑大部分含有毒性,消滅蟲害的同時,可能會給人畜健康帶來影響,因此在使用上要格外慎重。藥劑防治方式獲得的效果好、速度快,在短期內能夠獲得理想的效果,不足之處是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同時在使用中需要小心謹慎,避免影響人體健康。另外,相關部門為了防治病蟲害,需要做好引進植物的檢疫工作,特別是線蟲等蟲害問題,要認真檢疫,做好防控工作,加強植物檢疫與防護,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在園林綠化樹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投放的資源多,消耗的時間長、精力大,對相關人員專業水平和能力有著嚴格要求。為了更好地完成園林綠化樹木病蟲害防治工作,獲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園林綠化樹木種植規劃工作,優化病蟲害防治措施,同時實現植物科學配置,盡可能選擇本地樹種,提高園林綠化的觀賞性,加強植物保護與管理,減少病蟲害發生,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健康的綠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