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葉
上海市嘉定公證處,上海 201800
《民法典》規定遺囑的形式包括自書遺囑、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五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條規定:“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構辦理。”[1]短短幾個字,彰顯了公證遺囑的形式獨立性。由此可見,公證遺囑應與其他形式的遺囑形成并列關系,是一種獨立的遺囑形式。在形式上,它本身是與其他的遺囑形式具有差異,公證權是獨立的權利,與其他類型的遺囑具有差異性。在我國公證制度內,公證與訂立遺囑還是分開的,遺囑仍然由遺囑人自行訂立,由公證員在旁邊進行證明。但公證和遺囑人的行為并不能割裂來看,因為遺囑人本身的行為是在公證員的指導和幫助下行使的,公證員的公證行為和遺囑人訂立遺囑的行為實際上是不應當區分來看,他們整體結合為公證遺囑,兩種行為是相互影響的行為,相互交融。
公證遺囑的效力相較于其他形式遺囑來說,最為穩定。公證遺囑在設立了遺囑之后,除非遺囑人再次進行變更遺囑或者撤銷遺囑,否則在公證處的遺囑不會輕易受到外力的影響以及其他人為的干擾。[2]在公證處公證的遺囑除非是出現了極端的個別情況,會長時間地存在公證處。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公證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公證在法律意義上更加的具有效力。在遺囑進行公證的情況下,除非有新的證據能夠推翻之前的公證遺囑,不然在法律意義上該遺囑的真實性是可以得到驗證的。其他類型的遺囑,則存在一定真實性存疑的可能性。
雖然公證遺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公證遺囑發展至現在也存在一定的困境。
《民法典》正式施行后將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廢除,使得公證遺囑和其他類型遺囑的效力具有一致性。在公證遺囑并沒有優先性之后,公證遺囑的地位相對而言就有所降低。公證遺囑在之前之所以被廣泛認可,主要來源于法律所賦予給它的獨特的權利,即只要存在公證遺囑的情況下,其他所有形式的遺囑都不具備效力。[3]優先效力的廢除會使得當事人在選擇訂立遺囑的形式上具有可選擇性,公證遺囑并不是最為具有效力最有優先性的遺囑形式,相對來說卻是程序更為復雜的方式,則會有更多人不選擇公證遺囑。之前法律所賦予公證的權利,更多的是確保公證遺囑能夠更加專業,能夠在專業的人引導下更為完善,也不會輕易得到損毀變更。《民法典》雖然將其優先效力進行廢除,但是也規定了公證的效力。相比較于其他形式的遺囑,公證遺囑在法律上仍然具有特殊性。[4]
民間遺囑庫和信托機構也對公證遺囑業務產生沖擊。在現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騰飛,公民私有的財富也隨之逐漸增多也逐漸多元化。更多的理財項目、更多的民間機構對公證處的業務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同時,有些律師事務所等機構也開始對遺囑這方面業務進行拓展,對委托人訂立遺囑的過程以及訂立的遺囑進行律師見證,保證遺囑的合法性,同時也會指導委托人如何將自己財產進行梳理,確保自身的財產均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給自己想要其繼承的人員。同時,民間的信托機構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信托機構在受理了委托之后,根據遺囑或者生效的法院文書判決,在遺囑人死亡之后,將遺囑人的債權債務分配給繼承人進行繼承。信托機構的遺囑繼承相較于其他形式的遺囑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最明顯的是信托機構能夠更好地管理被繼承人的財產,能夠將被繼承人的財產進行規劃,并進行理財。[5]同時因為信托機構是獨立機構,被繼承人的財產不會對外面披露,具有一定保密性。國外的遺產信托機構能夠有效地幫助繼承人規避遺產稅,我國目前雖然還沒有規定遺產稅的相關事項,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遺產征稅也會是一個大方向趨勢。在面對這種大方向趨勢時,專業的人員相對而言能夠避免遺產征稅過高之類的問題。
繁瑣的程序讓許多有意愿立遺囑的老人望而卻步,公證遺囑相比較于其他的形式遺囑,程序更加繁瑣,形式要件更加復雜。同時由于公證費用相較于其他形式遺囑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門檻。公證需要的手續也更加的繁瑣,需要當事人提供一些材料來保證當事人具有財產的所有權。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在第一次到公證處時可能并不了解自己到底需要提供多少材料。在公證員告知之后再去準備相關的材料文件,同時在公證員的公證程序下訂立遺囑,這一道程序相對而言比較繁瑣,尤其是對于需要訂立遺囑的人員來說,需要訂立遺囑的人可能身體情況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可能是年老的老人,身體較為孱弱,也有可能是患病的病人,因為我國的國情文化,我國青壯年相對而言比較忌諱于訂立遺囑,只有極個別可能遺產較多關系較為復雜的情況下,會提前訂立好遺囑避免出現家庭紛爭之類的情況。公證遺囑的形式要件復雜程度相較于其他信托管理機構或者民間遺囑管理機構可能更為嚴重。
面對遺囑公證出現的困境,公證制度也應當做到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的發展進步而進步。我國的公證制度可以結合其他國家的公證制度進行一定的優化改革。
首先是建設發展遺囑檢認制度,遺囑檢認制度來源于英美法系,是一種復雜的概念,簡單概括總結遺囑檢認制度指的是保護立遺囑人和潛在繼承人的合法權益,使得遺產能夠在法律所規定的框架內進行繼承,能夠確保遺產是在合法領域內,以一種有利于社會穩定和安全的方式根據確認好的規則和程序,使得遺囑繼承的依據即遺囑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能夠得到檢驗和保障,保障遺囑能夠經過檢驗,促進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目的實現。[6]
遺囑檢認發展至今顯然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遺囑檢認制度是能夠維系財產繼承穩定性的基礎。從人類歷史中可以看出,財產如何在后代中進行傳承是歷史發展的基礎,個人財富的產生和積累管理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在我國發展至今來說,保障公民的個人合法財產不受侵害,保障公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將自己的財產進行分配也是我國法律所不斷發展帶來的進步。遺囑檢認,能夠有效地對遺囑文件進行有效性的認定,進行遺囑的檢查,保障遺囑的執行。同時,遺囑檢認也能夠有效地維護社會的穩定性,私有財產是民眾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私人財產數額、財產組成部分的增多,也意味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遺囑檢認制度能夠有效地保障遺囑的執行,確保私人的財產能夠按照財產所有人的意愿傳承下去。其次,遺囑檢認制度能夠有效地實現訂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愿,保證訂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愿能夠得到執行。自愿原則是貫徹于我國民事相關法律法規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從《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出,我國民法實際上調整的就是平等主體之間自愿產生的相關關系,通過遺囑檢認制度才能夠有效地從制度層面上保障訂立遺囑人真實的自我自愿在其死亡后得到執行。最后,遺囑檢認制度實際上也能夠有效地節約社會成本,在遺產進行繼承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爭議性問題,例如繼承人之間對于遺產繼承問題產生了一定的爭議,尤其是對于遺囑的真實性產生了一定的懷疑的情況下,委托進行司法鑒定相對而言會浪費司法資源,同時由于能夠提供比對的材料可能隨著訂立遺囑人的死亡而消失,這種情況如何認定也是司法鑒定機構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因此,遺產檢認制度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確保訂立遺囑人在訂立遺囑時做到合法合規,保障自身的財產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分配。
因此,我國需要在公證遺囑之中完全地體現出遺囑檢認制度,在遺囑人訂立遺囑時,對訂立遺囑人的所有財產進行統計,同時對所有財產的合法性和真實性進行認定,在綜合地評判了訂立遺囑人所有的財產之后,將訂立遺囑人的所有財產根據其意愿進行告知并詢問訂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愿,指導訂立遺囑人完成在我國法律規定以及公證流程規定的相應程序之后,對其財產進行檢認。在以后繼承人之間就相關遺產繼承的問題產生糾紛產生爭議的情況下,能夠對繼承人進行解釋,保證公證遺囑的真實。
公證處還需要根據不同人員提供不同的服務,針對不同人群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態度。出具相應的流程模式,開展使得訂立遺囑人的財富能夠在公證處進行直接傳承的一站式服務。
公證處可以借鑒中華遺囑庫的相關經驗針對不同人員提供不同的方案服務,在面對老年人的時候可以通過上門服務等相關途徑,節約老年人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可以開放網絡訂立遺囑的權限,當事人能夠通過網絡直接訂立遺囑,網絡視頻能夠確認自身的行為是在不受他人控制的情況下,如果能夠通過網絡人員的相關測試,也可以采取網絡視頻訂立遺囑的方式,避免出現當事人或者訂立遺囑人多次跑動的情況。同時針對于身患疾病的人員,也能夠在其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情況下或者生活活動不便的情況下進行遺囑的訂立。在面對殘疾人的情況下,如果殘疾人沒有能力進行遺囑的書寫,則公證員在做到全程錄音錄像的基礎上能夠告知相關人員應當如何訂立遺囑才能使遺囑具有法律效力。
公證處也可以選擇開展財富傳承的一站式服務,節約繼承人的時間成本。繼承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直接從公證處獲得財產的清單以及財產的相關憑證,能夠直接通過公證處的公證獲得相應的財產。浙江杭州市一公證處就開創了一種模式,值得全國的公證處學習。該公證處通過頒發遺囑證的形式來確保訂立遺囑人的遺囑能夠得到保管,遺囑證的模式更為小巧,容易被訂立遺囑人保管。遺囑證的保管時間也較長,不易損壞,不會公開訂立遺囑的內容,免得繼承人之間產生一定的不快。公證處通過保管訂立遺囑的原件,也能保障遺囑原件不丟失。在被繼承人死亡后能夠向所有的法定繼承人公開地宣讀遺囑,確認遺囑效力,避免出現繼承人之間的紛爭。公證處能夠根據申請人的申請,提供不動產權過戶等相關的延伸服務,一站式地解決遺產過戶的問題。我國公證處可以借鑒杭州公證處的相關經驗,產生新的公證遺囑模式,研究一站式的公證遺囑服務,避免出現繼承人為了遺產到處奔走的情況。公證處可以加強與銀行、不動產中心等相關機構的業務連接,使得公證處的公證文件能夠直接地在銀行、不動產中心等相關機構進行適用。
遺產管理人和遺囑執行人制度也可以適用在公證遺囑的業務中。公證員可以根據訂立遺囑人的要求,在訂立遺囑人去世后配合訂立遺囑人所指定的遺產管理人或者遺囑執行人辦理相關的手續。同時,公證中心內部也可以設立相關的機構部門,在訂立遺囑人的財產過多可能存在遺產紛爭的情況下,或者在訂立遺囑人的家庭成員關系較為復雜的情況下,訂立遺囑人可以委托公證處的人員進行遺產管理或者遺產執行。公證處的人可以給訂立遺囑人證書或者相關材料,在訂立遺囑人去世后,其法定繼承人可以直接通知公證處的人員,也可以直接聯系上遺囑管理人或者遺囑執行人。遺囑管理人或者遺囑執行人應當是具有一定理財經驗的人員,可以借鑒信托機構的模式,進行遺產管理。在我國之后可能會出現遺產繼承稅的情況下,通過遺囑管理人或者執行人的管理和執行,可以有效地避免訂立遺囑人的財產損失。在出現繼承情況后,遺產管理人和遺囑指定的繼承人之間相互配合,直接完成財產轉移的手續。這種情況下,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遺產的漏失,出現遺產管理人私自侵吞財產的情況。若從繼承人中選定一人作為遺產管理人,很容易出現侵吞遺產、侵占遺產的情況,其他繼承人需要通過法律手段去維護自身的利益,本身就會對司法資源造成一定的浪費,也會對家庭感情、親戚之間的感情造成一定影響。由公證處人員來管理遺產、執行遺囑相對而言能夠有效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公證遺囑作為遺囑的一種形式,是我國國民接受度認可度較高的一種形式。但由于其門檻較高,很多人選擇通過其他方式設立遺囑。公證遺囑如果能做到真正的親民化,建立擴大自己的模式,探索遺囑管理人制度模式,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模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