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林
(江蘇省邳州市港上鎮畜牧獸醫站 221332)
家禽養殖已成為農村發家致富的一種方式方法,散養家禽的疾病預防成為養殖戶的主要工作,關系到自身利益。若家禽感染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理,會產生極大的危害,養殖戶要采取科學預防及合理養殖管理等措施,避免出現疾病。
農村家禽養殖多采用散養方式,農村地方大,為散養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大多養殖戶文化水平不高,致使其未合理選擇養殖環境,也沒有建立適宜的禽舍,只是隨便找個地方進行養殖,仍舊采用落后的養殖方式。禽舍大多都是臨時搭建,遇到暴雨天氣家禽會被雨淋,禽舍也不能阻擋家禽天敵,四周鳥類及鼠類很多,沒有環境保障,養殖戶未對禽舍及時清理,導致家禽生長環境極差,容易滋生細菌,不能及時消毒,家禽感染疾病頻率增高,疾病傳染率高,致使大多家禽死亡,給養殖戶造成損失[1]。
農村養殖戶大多還是按照以前管理模式進行家禽管理,缺乏管理意識及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比較隨意,致使家禽感染疾病概率增加。如任由外部人員進出禽舍,禽舍不能定期進行消毒,不同時期的家禽一起養殖,對工作人員飼養方式沒有進行系統規范,禽舍的糞便清理不及時,員工不穿工作服進行工作,禽舍不注意定期通風,致使禽舍衛生不達標,家禽生長環境惡化,導致家禽易感染疾病。個別家禽患病時未對禽舍及時進行整體消毒,疾病仍然存在,家禽患病率提高,進而造成經濟損失。
農村養殖戶大多只看重經濟利益,忽略家禽防疫,防疫觀念不高,對防疫知識不夠了解,當家禽發生疾病時,使用錯誤藥物進行治療,沒有向專業技術人員請教,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治療,致使免疫效果不好,甚至使家禽患病更加嚴重,造成更大的損失。發生疫病時,大多都參考以前經驗進行防制,用相同藥物治療不同疾病,產生抗藥性。引進幼苗家禽時和不同類型家禽混合養殖會進一步增加患病概率;隨意丟棄死家禽,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容易產生疾病傳播,若不能及時控制,會造成養殖戶經濟損失,嚴重時飼養員也會感染。
家禽養殖防疫工作較為復雜,相關技術人員工資較低,養殖戶招不到好的防疫人員,導致防疫人員大多沒有進行系統培訓,綜合素質較低、責任意義不高、專業能力不足,不能做好家禽防疫工作,致使家禽容易感染疾病。
現如今,農村養殖家禽大多都是小規模養殖,都是在閑暇之余養殖,沒有當成主要經濟來源,致使養殖技術落后,不能及時跟上時代腳步,養殖方式還是參考之前的方法,隨便找一塊寬闊的草地進行養殖,當地政府也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致使養殖管理非常隨便,沒有采用科學養殖方法,增加家禽患病概率,減少養殖戶收益,當地經濟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家禽養殖日漸增多,且數量越來越多,隨著養殖密度不斷增加及外部環境干擾,很容造成發生混合感染。以前養殖規模較小,傳染疾病比較單一,發生疾病時能及時發現并根治,但現在隨著養殖密度增加,疾病種類越來越多,防制工作相對復雜。比較常見混合疾病有大腸埃希氏菌和一些呼吸道疾病混合,治療十分困難。現在雞場養殖多出現肝炎和白血病混合疾病,其治療效果非常不好,發病后若能及時處理會得到緩解,否則整個雞場都會患病,不斷出現大量雞死亡現象,給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2]。
現如今,大部分養殖場環境沒有得到很好治理,致使出現混合疾病,家禽抵抗力變差,家禽患病沒有之前的特征性病變,出現非典型疾病,使專業技術人員不能診斷出來,耽誤最佳治療時間,難以根治,不僅提高了藥物治療投入,還降低了養殖戶的整體收益。
部分養殖場禽舍通風不良、衛生差及濕度較大等,容易滋生細菌,使呼吸道受到感染,出現呼吸道系統疾病。或者一些養殖場噴灑消毒液時進入家禽呼吸道,造成感染。
養殖場養殖數量不斷增加,在疾病防制時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但也會有一些藥物留在家禽體內,使病原體發生變異,且傳染速度快,容易出現大量家禽死亡現象,讓當地養殖業發展緩慢,給當地經濟造成損失。
養殖戶應完善相應的養殖設施,提高家禽生活環境,減少疾病的侵害。選擇適合家禽生長的散養地點,搭建禽舍時要注意良好通風、防水效果好及防止鼠類侵犯。要求養殖人員定期對禽舍進行消毒,避免細菌滋生,定期清理禽舍,保證家禽禽舍良好環境,有助于家禽生長,增加養殖戶的收益[3]。
完善養殖技術,實行全進全出,將同一批、同一生產階段的家禽放入同一生產區,在該生產區飼養一定時間后又全部轉入下一生產區或出欄出售,之后該生產區徹底打掃衛生和消毒,以備下一次使用,可以減少家禽患病交叉感染的機會。實行科學飲水進食,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現象,對相關飼養人員定期進行身體檢查,讓其遵守制度出入養殖區,禁止外來人員隨意出入禽舍,從根源上避免家禽患病,減少家禽死亡。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環境也在不斷改變,養殖場出現很多新病毒,一些病毒發生基因突變,使得養殖場防疫工作開展困難,相關技術人員也不能及時進行治療,只能任其發展。
養殖場進行防疫措施時,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工作,保證每一個家禽都能得到保護,不要在疫情附近散養家禽或購買飼料。提高對家禽散養區的檢查,觀察家禽日常飲食和排便情況,出現不良反應及時隔離,避免傳染其他家禽,造成大規模的家禽患病情況,及時與當地獸醫取得聯系,不要隨便用藥,禁止隨意亂扔死掉家禽。在農村進行防疫工作時,要對相關疫情知識進行普及,一般包括兩種疫情,常見禽流感及傳染性法氏囊病要通過藥物混合和藥物注射方式進行治療。養殖戶要重視防疫工作,選擇合適的防疫技術,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減少養殖戶的損失。
為減少散養家禽患病概率,應從養殖技術的工作模式改變,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防疫工作,聽取相關建議并制定方案,科學有序地開展防疫工作。當發生區域性患病時,將其和未患病家禽分別養殖,并分配工作人員,避免傳染。養殖場應引進高學歷高技術人才,提高其薪資來留住人才,保證養殖場散養家禽健康生長,并定期培訓、考核,不同類型的家禽應引用不同的人才分別管理,還要得到養殖人員的信任,建立家禽相關檔案,當出現疾病時方便查找,及時掌握家禽現狀,定期向養殖場管理人員匯報家禽各項情況。場內積極開展疾病防制的宣傳,讓每位員工認識到其工作的重要性,相關技術人員要定期開展防疫知識講座,宣傳科學養殖,讓養殖戶了解科學養殖的好處,不僅能保證家禽健康,還能增加收入,減少資金投入。
綜上所述,本文從3個方面分析散養家禽疾病的問題,首先闡述疾病產生原因,如養殖技術落后、養殖環境差及管理不完善等,其次表達了家禽常見疾病的特征表現,如呼吸系統疾病頻繁及病原體發生變異等,最后陳述農村放養家禽疾病的綜合防制措施,如改善環境、科學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