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倩
(沈陽大學商學院)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國家為鞏固教育4%的目標,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培養更多優質高素質人才,因此不斷加大對高校撥款的金額,幫助其教育質量等方面的發展。但是我國高校財政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弊端,如我國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不全面不明確、效率低下等問題。如何利用平衡計分卡設計績效評價體系,正確合理對財政專項資金進行評價,充分發揮高校財政資金的作用,是現階段探索研究的重要方向。
當今,高校建設發展成為我國重點關注內容之一,國家不斷加大對高校的支持,定期或不定期發放財政資金支持高校發展。然而,我國對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還不夠注重,沒有更好更全面的績效評價體系,也沒有能夠較好反映高校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率及效益的指標體系[1]。相關部門對于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考核也局限于是否專款專用、申請內容是否合理等方面,對于其使用效果和效率的考核比較片面,更沒有設立更全面合理的指標,無法對其進行有效合理的績效評價[2]。盡管近期有關研究學者提出加入一些公眾滿意度、完成情況等定性指標,但其并沒有很好的融入指標體系中,其績效評價過程還有一些不利之處[3]。
采用平衡計分卡對高校財政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價無疑是一種新的嘗試。從一定程度上講,它為當今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方向。首先,平衡計分卡與高校戰略發展目標一致,高校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目的在于加強高校學科建設與發展,引進優秀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硬件設施,為社會輸送所需的優質人才等。平衡計分卡正好與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目的相符合,平衡計分卡既能關注高校內部資源的管理與利用,又能注重自身的發展目標,使得高校能夠以自身長遠發展目標為前提,不斷創造自身的發展潛能[5]。其次,高校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特點是專項使用,其有特定的核算方法且要獨立進行核算。平衡計分卡能夠考核評價財務和非財務兩種指標,對高校資金的來去進行考核評價。除此之外,還能將一定性質和一定數量進行分析,將兩者相結合,能夠獨立核算高校的財政專項資金。最后,平衡計分卡不僅能對財務指標進行衡量還能對非財務指標進行衡量,除此之外還能衡量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過程和結果等,從多個角度多層次綜合全面的對高校財政專項資金使用進行考核,更清晰反映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流程及使用效率,有利于高校戰略目標的實現。
在設計績效評價體系前,需要明確相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只有明確相關原則,為體系的構建指明方向,才能設計出一套更有效的評價體系。構建時應該把握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
在構建績效評價體系時,要綜合考慮各個因素,確保各個因素能夠全面反映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整體運作情況,并且保證所選指標具有全面性和可行性。
2.重要性原則
在進行績效評價體系時,各個指標影響其績效評價程度不一致,因此,我們要遵循重要性原則,合理確定各項指標權重。
3.一致性原則
選取指標要與高校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相一致,符合高校的具體情況,能夠反映高校實際發展情況。
4.科學性原則
獲取的數據應當考慮實際情況,使其能夠具體可行。在構造建立績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遵循科學原則,在實際工作中要科學有效地評價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
指標的選取在整個體系構建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由于平衡計分卡的指標會隨其他因素而改變,所以在選取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選取指標進行調整。
1.財務維度
財務維度在該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財務指標作為一級指標,不但可以反映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入和產出的數量,還能夠展現資金的使用效率,然后再進一步確定其具體的指標。
2.顧客維度
從顧客維度上講,高校學生和社會等是高校的顧客。高校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質量和環境,將其培養成優秀人才輸送給社會。
3.內部流程維度
內部流程是指高校利用資源來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高校財政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實驗室建設、教學質量和設備建設、基礎等,以此為高校的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做準備。
4.學習成長維度
學習成長維度能夠表達高校未來發展的潛力和趨勢。一個高校是否可以繼續健康的發展,主要依靠高校所有教師、職工等人員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斷提高其教學質量和水平。
基于上述四個維度,詢問請教兩所高校多名專家意見和查閱相關文獻為依據,選取確定13個具體指標建立指標體系,詳細見表1所示。

表1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
本部分內容主要進一步介紹如何利用上述具體指標對高校進行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確定相關指標權重。
1.指標權重法的確定
在實際情況下,各個維度及具體各個指標在績效評價過程中的重要性不一樣,因此要對每一個相關的指標的權重確定。層次分析法(AHP)能夠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對總體決策相關的指標展開剖析,將總體目標細化,將其劃分成多個具體目標、方案等不同層次,可以有效解決平衡計分卡在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中的問題,對體系中的指標確定權重。
2.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
(1)分析問題并構建層次分析結構模型
對問題展開分析,將上述具體指標分為最高層、評價維度(A)和具體指標(B)三個層次。評價維度層從屬于目標層,而具體指標層從屬于評價維度層,按照此原則將目標層的高校總體發展戰略目標進一步劃分成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再進一步劃分成具體指標。
(2)構造成對比矩陣
構造成對比矩陣是指對不同的兩項指標用相同的尺度,進行指標之間的比較,減少因為性質不同而無法進行比較的可能性,從而提高其準確性。在此過程中采用專家打分法,向兩所高校數名專家發放調查問卷進行打分,實際放發10份,收回有效問卷7份。本文共構造5個判斷矩陣,專家依據比例法的標準將同一層次各個指標與上一層次中所存在的各個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對比進行打分。
(3)確定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查
收集專家打分數據,將其數據依次導入yaahp軟件中,軟件將對上述成比較對陣進行分析,得出每個具體指標與總體的目標體系之間占比的權重,具體結果詳見表2~6。

表2 評價維度(A)權重

表3 評價維度對具體指標(財務維度)權重

表4 評價維度對具體指標(顧客維度)權重

表5 評價維度對具體指標(內部流程維度)權重

表6 評價維度對具體指標(學習成長維度)權重
通過yaahp軟件依據公式λmax=[Aω]i/nωi,分別得出λmax1=4.1545、λmax2=2.0000、λmax3=4.2141、λmax4=4.0206、λmax5=3.0092, 根 據 公 式CR=CI/RI,其軟件得出CR1=0.0579、CR2=0.0000、CR3=0.0802、CR4=0.0077、CR5=0.0088,其CR數值均小于0.1,因此該成對比較矩陣經得起一次性檢查。
(4)確定指標總權重
借助yaahp軟件,通過上述過程,確定同一層次的各個指標與上一層次指標的權重,除此之外還需確定各個指標與最終目標層的權重,并對此進行層次總排序權重,其所得權重排序見表7。

表7 各個指標總權重排序表
按照上述步驟設計構建的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和權重確定后,可結合某個高校連續幾年的財政專項資金收支數據,以某一年為基準進行評分,分析連續幾年的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可以根據實際各高校情況對績效評價體系進行修改。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結論:一是設計構建績效評價體系采用平衡計分卡能夠推動高校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其四個維度符合高校戰略目標,對高校專項資金進行全面綜合的績效評價,不僅能夠關注高校內部資源的管理與利用,又能關注高校外部發展規劃,也能反映出實際與高校目標的差距。二是平衡計分卡的運用能夠促進高校內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平衡計分卡下的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具體指標可以反映高校內部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完成總體戰略目標的進程,有利于對各部門之間的管理進行合理安排,便于快速發現不足并及時修正,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