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心 孫強 石東霞 唐民民 高露萍(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和產量第一大省,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的“主力軍”。位于富饒黑土地上的北大荒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糧食生產企業,是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北大荒肩負重要使命,通過打造“綠色智慧廚房”,實現“大糧倉”到“大廚房”的轉變。通過實施“181”戰略,打造一套產品榜單,建設“標準、創制、倉儲、加工、營銷、檢測、金融、培訓”八大體系,打造一系列專屬基地。而墾區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勞動者。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是隸屬于北大荒集團的一所公辦全日制綜合類高等職業院校,辦學60多年來,為墾區和社會培養了25萬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院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聚焦北大荒集團“綠色智慧廚房”和“181”戰略,面向農產品食品生產經營、質檢技術服務和質量安全管理等領域,主要培養農產品食品檢驗檢測技術人才,多年來培養畢業生1800余人。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于2019年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倡導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依據IEET認證規范要求,以“教育目標、學生、教學成效及評量、課程組成、教師、設備及空間、行政支持與經費、領域認證規范、持續改善成效”9個規范為抓手,形成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機制,在教育目標和核心能力上更好地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IEET工程教育認證推動的是一項非政府、同儕間的審查機制,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確保系所的教育質量,亦即其培育學生的成果。進一步而言,此項認證鼓勵以系所為本位,透過認證機制維系教育質量并追求持續改善[1]。
《悉尼協議》作為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三大協議之一[2],是針對學制三年的工程技術專家的工程教育認證協議,與我國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較為接近[3]。《悉尼協議》確定了協議成員國培養的工程技術人才學習成果必須達到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要求,借此促進國際學歷互認和國際化人才流動,推動工程技術領域的教育質量提升[3]。
基于校、院二級教育目標,緊密圍繞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及企業在生產、加工、貯運、銷售和消費等環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行業、企業、校友、學生、家長等利益相關方訴求及調研分析,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為導向,由專業建設委員會擬定、外部咨詢委員會審議,最終確定專業教育目標。
剖析專業教育目標及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需要,參照IEET(TAC-AD)認證規范3核心能力的要求,制定符合學校發展愿景,切合企業界需求,得到教師、學生等各方認同,能夠支撐專業教育目標實現的核心能力。
通過對于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群)廣泛而深入的調研,總結歸納典型工作任務,在對其進行分析分解的基礎上,歸納出所對應的行動領域,再進一步整合為學習領域,即專業課程。經過充分的業界調研和研討審議,將核心能力的達成分解到各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中。最終構建符合教育目標的課程組合,實現課程設計及內容與核心能力、教育目標的緊密聯系。
貫徹實施“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教學。持續改善實訓教學條件與師資隊伍建設,為教學實施提供保障。形成持續改進的評量機制,制定評量標準,對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課程組成及支持條件進行定期檢視與改進,持續確保畢業生核心能力的達成。
教育目標指認證專業預期學生畢業3~5年后能夠達到的職業成就或狀態[4]。教育目標需滿足三個要求:一是符合社會需求,二是課程設計支撐教育目標達成,三是能夠對教育目標達成度進行評估,實現持續改進。
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原名食品營養與檢測,2021年教育部發布《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對專業名稱進行了修改,因此專業教育目標也相應進行了修訂(見表1)。本專業教育目標為:1.具有社會責任感、良好職業道德和法治觀念,善于溝通協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2.具有解決食品檢驗檢測、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程技術問題的專業技能、良好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和創新、研究、管理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等技術技能人才;3.具有良好人文素養,主動適應食品行業發展的終身學習者。
2022年5月,專業對畢業3至5年的校友、用人單位負責人和教育專家開展問卷調查,了解教育目標的重要性和達成度。根據以上三方面數據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校友、用人單位及教育專家對教育目標的重要性方面給予了較高程度的評價,整體有100%認為重要,說明校友、用人單位及教育專家一致認為教育目標對學生未來學習及就業重要且符合市場需求;校友、用人單位對教育目標達成度一致認同,整體有99.30%給予肯定,有0.70%認為沒有達成,沒有達成的主要在目標3,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與上一次對于教育目標重要性與達成度調研結果相比,本次教育目標重要性與達成度均有所提升,說明專業教育目標持續改進有效。
核心能力指學生在畢業時所應具備的明確且特定的知識、技能和素質。隨著專業名稱變更,教育目標調整,核心能力也進行了相應修訂(見表1)。本專業的核心能力為:1.專業力:熟用食品檢驗檢測、食品安全管理所需的知識、技能及工具等技術的能力;2.崗位力:確實執行食品檢驗檢測、食品安全管理標準作業程序,并執行、分析、解釋與應用實踐;3.協作力:參與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4.執行力:確認、分析及解決食品檢驗檢測、食品安全管理等技術問題的能力;5.學習力:認識時事議題,并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6.責任力:理解及遵守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

表1 專業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表
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達成情況采用多元評量方法進行評估,主要通過直接評量和間接評量兩種方式。直接評量指Capstone課程評量方式;間接評量包括畢業生核心能力問卷調查和用人單位問卷調查兩種評量方式。
通過Capstone課程大量數據的匯總、分析,直觀量化地評量了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的達成情況,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顯示學生的核心能力5(學習力)和核心能力4(執行力)較弱。分析結果為專業后續完善課程體系、調整課程內容等持續改進提供依據。
遵循“以成果為導向”的理念,反向設計課程。產業背景調研和人才需求調研,按職業崗位能力和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構建“檢測、管理”雙軌并行、“基礎—核心—綜合”三階遞進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由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專業課程3個模塊組成。本專業課程設置符合認證規范4要求,專業與實務課程50.5學分,占總學分的40.89%,超過最低畢業學分的八分之三(即41.81學分),實驗實作達23.3學分,447.2學時,超過IEET要求6學分且總計不少于216小時的要求。為檢視學生核心能力是否達成,整合專業核心課程的核心技能,開設《食品檢測綜合實務》Capstone課程。學期末各門課程需完成課程反思,以持續改進課程內容。同時,設置素質教育學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規范5:教師。要求專業教師隊伍結構滿足人才培養需求,成長途徑與鼓勵措施完善。
規范6:設備及空間。要求軟硬件條件滿足學生培養需要,擁有數量充足的教室、實訓室、儀器設備、圖書資源、網絡、管理制度等必要的學習空間和保障條件。
規范7:行政支持與經費。要求具備有效的領導及管理制度,經費充足滿足專業建設發展需要。
遵循“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重在建設持續改進的機制。通過課程循環改進機制、教育目標循環改進機制、Capstone課程和畢業生問卷調查等多元評量方式、外部咨詢委員會機制、行企校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等機制的建立和運行,確保學生具備核心能力,確保課程與教學持續符合產業需求。
規范2: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制定完善合理可行的入學、休學、退學、轉專業、成長守護、畢業和就業規章制度,制度運行有效,支持教育目標達成。
規范8:領域認證規范。專業課程設置與師資,符合專業名稱的內涵。
經過3年的探索與實踐,基于《悉尼協議》的墾區檢測人才培養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IEET專業認證的實施,不僅有利于吸收和借鑒國際認證標準,提高專業建設品質,提升專業辦學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專業建設對接產業發展,以適應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提升專業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和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