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莉蕙 黃奇豪 吳宏超
摘 要 本文對鄉村教師的政策文獻進行系統梳理,歸納出鄉村教師支持政策發展的三個階段:滿足鄉村教師崗位需求的探索階段、提高崗位吸引力為導向的提升階段、滿足鄉村教師個人需求為導向的深化階段。鄉村教師支持政策的內在演進邏輯在于致力于平衡融合崗位需求和個人需求,既凸顯了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又彰顯了公平正義與人文關懷精神。
關鍵詞 鄉村教師;崗位需求;個人需求;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2)10-0077-03
一、問題提出
從人性假設理論出發,鄉村教師具有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等多重人性。[1]有學者認為,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既有較為濃重的經濟人色彩,內在需求中的經濟追求占比較大,又有著深厚的鄉土情懷,具備強烈的自我實現的愿望與身份認同心理需求。[2]因此,鄉村教師支持政策需要在瞄準鄉村教師訴求的基礎上精確施策,既滿足崗位需求,又滿足教師個人需求。
在鄉村教師政策中,滿足崗位需求是指從基于鄉村教師崗位長期“沒人去”的現狀,加大師資供給改革,大力補充鄉村教師隊伍數量,以政策推動優化鄉村教師隊伍結構的系列行為。滿足鄉村教師個人需求是基于發展導向的需求,回歸鄉村教師作為最基本的“人”的本體,滿足鄉村教師在鄉村學校工作場域中的各種個體發展需求。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點從“下不去”逐漸轉變為“留不住”和“教不好”,其中鄉村教師個人需求的滿足程度不足,正是影響鄉村教師“留不住”深層次原因。本文通過分析鄉村教師支持政策的演進邏輯,能夠加深對政策的認識,夯實政策改進的研究基礎。
二、鄉村教師支持政策的發展歷程
(一)滿足鄉村教師崗位需求的探索階段
這一階段的政策重心在于擴大鄉村教師隊伍規模,鼓勵高校畢業生到鄉鎮任教。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3],實施“西部計劃”。從2003年高校畢業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單位服務2年。2004年,教育部發布“碩師計劃”,該計劃目的是強化農村師資力量,提高農村教師素質。該政策通過推薦免試讀研而吸引優秀的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到農村任教,采取“3+1+1”的培養方式,鼓勵大學畢業生邊工作邊學習。2006年教育部發布“三支一扶”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偏遠地區學校任教[4]。同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安排城市教師定期前往鄉村學校支教,提出在職稱評聘和評優評先上,城鎮教師應有在農村學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經歷這一硬性規定[5]。2006年教育部發布“特崗計劃”[6],招募高校畢業生到西部農村學校任教,計劃所需資金以中央財政為主,按人均1.5萬元的標準撥款。特崗教師聘期為三年,三年期滿后,若選擇留任原崗位,則自動入編,享受正式編制教師的待遇,也可自由選擇其他職業。2007年教育部出臺“免費師范生計劃”[7],在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通過免除學費、住宿費,發放補貼等措施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師范專業并長期從教。免費師范生畢業后,一般安排回到生源地中小學從教。
(二)提高崗位吸引力為導向的提升階段
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也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點。為確保鄉村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提出分年度、分地區逐步實施,完善鄉村教師工資保障機制[8]。為保障鄉村教師的合法權益,規范教育管理體制,2006年國務院開始推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核批鄉村教師編制,確保其編制不被占用,將鄉村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同時提出教師工資不低于當地國家公務員的平均水平這一指導性意見[9]。為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的經濟待遇,2008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績效工資政策,建立教師績效考核制度[10]。這對于激發鄉村教師工作熱情,吸引鼓勵優秀人才積極從教具有重大意義。
(三)滿足鄉村教師個人需求的深化階段
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鄉村教師的個人生活待遇出臺了更明確的政策,鼓勵鄉村教師長期扎根鄉村[11]。為納入首次頒發范圍的400萬名在崗和離退休教師頒發“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2018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到了鄉村青年教師,指出要重點關注鄉村青年教師,幫助其解決工作生活等困難,優化發展環境,配備精神文化設施,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促進鄉村青年教師成長[12]。2020年《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實施差別化補助,鼓勵提高補助標準[13]。文件從教師周轉房、醫療保障、青年教師婚戀等方面提出了多項措施。
在此階段,關注鄉村教師個體需求的政策內容越發全面,實施主體不再局限于教育部門,還有黨政各職能部門協同發力。在這些政策的指導下,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穩步提高,崗位幸福感、事業成就感和社會榮譽感大幅增強。
三、鄉村教師支持政策的演進邏輯
(一)從緊缺性“輸血”到本土化“造血”
由緊缺性“輸血”到本土化“造血”,表現為建立鄉村教師隊伍補充長效機制。如“特崗計劃”雖然有期滿入編的吸引,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許多鄉村教師將特崗服務三年當作跳板,繼續從事鄉村教師工作也并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由此可見,雖然“特崗計劃”極大緩解了鄉村教師不足問題,但留人效果有待提高。而2021年頒布實施的“優師計劃”,可看作是“免費師范生”計劃的加強版,但目標更為明確,即從優秀畢業生中篩選真正熱愛鄉村教育的教育者,經過師范院校培養,精準輸送到鄉村學校任教,從源頭上改善鄉村教師穩定性不足的問題。雖實施周期較長,卻是深謀遠慮之舉。
(二)從整體經費保障到全方位提高待遇
鄉村教師待遇問題雖然從屬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大范疇,但其重要性不斷凸顯,政策保障力度也逐步得到了增強。首先表現為鄉村教師的待遇傾斜政策。近年來國家的政策設計逐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并突出對鄉村教師的補償和傾斜。
其次表現為關心鄉村教師生存境遇。國家政策日益重視鄉村教師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在住房、醫保、社保和津補貼等方面,政策多次強調加快鄉村教師周轉住房建設,按照標準足額繳納醫保社保,為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結合實際情況發放津補貼等等,致力于全方位提高鄉村教師的生活質量。
最后表現為關心鄉村教師個人問題。國家政策注意到了鄉村教師在鄉村的家庭婚戀難題,提出發揮婦聯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幫助鄉村教師解決個人問題。此外,政策還指出要優化鄉村人文環境,激發青年教師長期在鄉村建功立業的熱情,從外部環境入手為鄉村教師自我實現創造條件。由此可見,國家政策層層深入,逐漸重視鄉村教師的個人需求,全方位創造條件滿足鄉村教師的合理需求,讓其樂于扎根鄉村并長期從教。
(三)從開展專業培訓到促進個體持續發展
促進個體持續發展,首先表現為持續跟進鄉村教師培養培訓。鄉村教師的素質能力提升一直是國家政策發力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培養培訓上,既有“碩師計劃”,為鄉村教師提供進修學習和提升學歷的機遇,又有“國培計劃”,為鄉村教師職后專業發展和素質提升保駕護航。尤其是“支持計劃”,提出了如校本研修、城鄉交流等多種形式和途徑持續跟進鄉村教師培養提升。
其次表現為職稱評聘傾斜制度。為滿足鄉村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激勵鄉村教師自我實現,國家在多個政策中指出職稱評聘名額要適當向鄉村教師傾斜,在鄉村教師的職稱評聘過程中,適當降低教學成績權重,結合實際情況實行彈性評價機制。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鄉村教師持續發展的重視、鼓勵和激勵。
最后表現為建立靈活進出機制。對于服務期滿的特崗教師,滿足其自由選擇的需要,可根據個人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從教。對于從教意愿較弱的免費師范生教師,也有相應的退出機制,按照規定繳納違約金和賠償金,辦理好相應程序也可以重新就業。
(四)從鼓勵奉獻到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
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的提出對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在2016年提出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并為在鄉村從教三十年以上的教師頒獎,將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實際行動引領了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這種制度安排滿足了鄉村教師文化尊嚴的需要。另外,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有利于喚醒鄉村教師的自主意識。師風師德建設是由于外界的變化而被動采取適應的對策。而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是對長期堅守在鄉村教育工作崗位,持續多年為鄉村教育做貢獻的一線農村教師崇高教育精神的贊揚,有利于鄉村教師自主意識的覺醒,激發鄉村教師內心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呼喚鄉村教師釋放其個人生命魅力,達到一個高度自主的狀態。這樣最終能夠喚醒全社會對鄉村教育的重視。
綜上所述,就鄉村教師政策實質而言,其由早期立足于崗位需求的邏輯,到加入鄉村教師個人需求的考量,致力于平衡融合崗位需求和個人需求,既凸顯了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又彰顯了公平正義與人文關懷精神。
當前,新時期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亟待出臺,政策發力點僅關注鄉村教師的工資收入不足以留住鄉村教師,還要關注非經濟性激勵要素,增強人文關懷,滿足鄉村教師人際關系與情感需要、專業發展與自我實現需要以及文化尊嚴與社會認同需要等多種個人需求,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提高鄉村教師的生活質量,多管齊下增強鄉村教師的幸福感,激發鄉村教師長期從教意愿。
(閆莉蕙,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發展中心,廣州 510631; 黃奇豪 吳宏超,華南師范大學港澳青少年研究中心,廣州 510631)
參考文獻:
[1] 黃俊官. 從人性假設理論反思鄉村教師的身份認同[J].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5):28-32.
[2] 梁結玲. 人性假設理論視域下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身份認同的調查分析——基于廣西五縣的調查[J]. 當代教師教育, 2020(1):72-77.
[3] 國務院.關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6722.html,2008-03-28.
[4] 教育部.關于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133/moe_1237/tnull_17009.html,2006-02-25.
[5]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58/200602/t200 60226_81598.html,2006-02-26.
[6] 國務院.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6-05/18/content_284 197.html,2006-05-18.
[7] 國務院.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5/14/content_6140 39.html,2007-05-14.
[8] 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545.html,2005-12-24.
[9] 國務院.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475.html, 200 2-04-14.
[10] 教育部.關于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4/s7051/2008 12/t20081231_180682.html,2008-12-31.
[11] 國務院. 關于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7/11/content_5090298.html, 2016-07-11.
[12]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91366.html, 2018-04-25.
[13] 教育部. 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2009/t20200903_484941.html, 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