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震
(威海市文登區消防救援大隊,山東 威海 264400)
近年來,通過各類數據表來看,在各類火災中農村火災日趨增多,占據重要比重。就拿某區為例,據粗略統計,2020年發生農村火災二百三十余起,占全區火災總數的51%;2021年發生農村火災二百余起,占全區火災總數的53%,已超過其他各類火災的總和。由此可見,農村火災防控仍然是許多地區消防工作亟須解決的問題。
(1)發展迅速。農村住宅多是磚木混合結構,普遍耐火等級較低,住宅內部隔墻基本起不到防火分隔作用,火災蔓延速度快,極容易從起火房間蔓延到其他房間,且容易發生坍塌。發現不及時,沒有專業器材,很難遏制初起火災。(2)容易火燒連營。農村住宅基本都是聯排建筑,之間沒有有效防火間距,火災發生時如果撲救不及時,會直接蔓延到左右相鄰住宅,甚至更遠,造成火燒連營的重大后果。即便沒有發生蔓延,但由于共墻建設的模式,如果起火住宅過火面積較大,也會影響左右鄰居共墻房間的結構安全,擴大火災損失和影響。(3)財產損失嚴重。農村住宅兼顧住宅和倉儲等多種生活功能,由于其特定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用品,常用農用機械設備、車輛,現金等物資財產存放要比城市居民多且集中。幾乎所有家庭,都建有倉儲廂房用于糧食儲備,數量能達到數千斤以上,一旦發生火災財產損失巨大,會嚴重影響村民生活質量。(4)易受氣候影響。農村住宅火災,受冬春干燥季節和大風等極端天氣情況影響明顯,由于部分老舊住宅還保留著茅草房頂、使用木質結構搭建,在冬春干燥季節火災蔓延速度明顯快于夏秋多雨季節。另外,由于有些地區農村住房并不是整齊成排建設的,有的是背靠背、有的前后相接、有的不規則相接圍成一個死角胡同,這些不規則布局,在遇到大風天氣起火的情況,不僅是成排的火燒連營,而是迅速向四周蔓延形成一個較大的局部火災。還有的農村,房屋前后左右的間距都比較窄,這種情況遇到極端大風天氣,甚至可能出現前后串燒發展成全村火災,后果極其嚴重,這些現象在近年來幾起較大村落火災中有著明顯的表現。
2.1 消防工作無負責機構,管理責任不明確。我國農村區域廣、人口分散,而隨著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消防工作明顯滯后。當前,消防機構僅設到區縣一級,僅有的幾名消防監督員大多數精力被城市的消防工作所占用,對于點多面廣的農村消防工作很難兼顧全面。同時,作為屬地直接管理的鎮街及村居組織,普遍存在農村消防工作管理職責不明確的問題。(1)基層組織不完善。鎮街政府消防安全工作雖有分工,但未納入常規工作定責,不專崗、不落編、不定人,兼職人員重主責輕消防。遇有鎮街政府工作大調整,負責人員長期空懸,工作銜接不暢現象比較普遍。農村作為消防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消防組織有名無實,空轉現象嚴重。(2)工作機制不健全。未按照鎮街消防工作逐級分包機制要求,定期召開辦公會議研討消防工作,建立聯防聯治、定期檢查、隱患處理、宣傳培訓、信息報告等工作制度。(3)業務水平不夠高。鎮街負責人員崗位流動快,缺乏專責意識和業務能力支撐,對農村消防工作情況不掌握、不會指導,對小場所的日常監管力度不夠。“三合一”場所違規住人,重要時段、重點人群的管理沒有規范化,消防工作臺賬不健全,村內小工廠、小作坊、小商店等場所未建立消防安全管理臺賬,現場情況不明,隱患不清,未形成有效的聯合執法機制。
2.2 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滯后,火災防控工作薄弱。(1)先天性隱患多。由于農村地區住宅翻新改建慢,很多住宅建筑使用年限超過二、三十年甚至更早,這些老建筑受當時建設條件限制,普遍耐火等級低,且大量使用可燃易燃建筑構件,電氣線路也是多年未更換年久失修老化嚴重,帶來很多先天性隱患。村內小工廠、小作坊、小商店等場所及居民家庭基本未配備任何消防設施,“三合一”場所違規住人問題屢禁不止。(2)基礎設施條件差。多數村莊規劃建設無相關消防安全考慮,未預留消防車通道,進村主干道設置限高限寬設施,消防車進村難;村莊內未設置消火栓等取水設施,火災撲救過程中用水補給跟不上;村委、村民家中均未配置滅火器等基本滅火器材,不能有效控制初起火災;這些問題很容導致車輛不能直接靠近火災現場,原車載水用完無處補水,貽誤第一撲救戰機,造成火災損失擴大的問題。(3)電氣火災風險高。隨著空調、冰箱、熱水器、浴霸、電磁爐、微波爐、烤箱等大功率電器的普遍應用,進一步加重了老舊線路的超負荷運轉。同時,因群眾使用不合格產品,不懂第一時間切斷電源做好絕緣防護等,加劇了火災風險。(4)微型消防救援力量弱。當前,農村微型消防站建設工作雖然已在全面推廣,但仍有不少地區還沒有完成建設工作。同時,已建成的微型消防站由于受農村現有條件限制,隊員年齡整體偏大,業務素質不高,學習適應緩慢。同時,由于目前對微型消防隊伍的指導培訓和訓練機制不夠完善,未能形成長期有效模式。能發揮有效戰斗力,并協助開展防火巡查和消防宣傳的微型消防隊伍力量總占比還是不高,微型消防站有名無實空轉現象較為普遍。這種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不到位,先天性隱患多的村莊數量不在少數,且多跟經濟發展掛鉤,更易出現在偏遠農村,而當前消防救援力量對偏遠農村的有效輻射距離較遠,更加不利于農村的火災撲救。
2.3 弱勢群體重點監管缺失,“小火亡人”事故風險高。(1)未建立監管機制。鎮街政府、派出所及轄區網格員對農村失獨、孤寡、留守老人,留守婦孺,病弱殘障人員等弱勢群體的底數情況掌握不清,未建立監管臺賬。(2)群眾自救能力差。弱勢群體由于受自身條件限制且缺乏安全常識,在火災中對于光亮、煙氣、聲音等外界刺激感知遲鈍,不會自救,不會躲避毒煙,不能獨立完成逃生,容易驚慌錯失最佳自救時間,導致死亡。
2.4 社會化宣教體系不健全,群眾安全素質不高。(1)部門宣傳職責未坐實。鎮街政府未建立經常性消防宣傳教育機制,公安派出所的村居及“九小場”所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開展不均衡,村(居)委會消防安全教育職責未納入日常工作去開展。(2)公益宣傳機制不健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未將消防宣傳工作納入公益宣傳機制,日常針對性宣傳教育力度不夠,社會面整體宣傳頻次低,覆蓋面窄、受眾少,宣傳內容、形式單一,整體教育收效甚微。(3)宣傳教育覆蓋不夠廣。村(居)民尤其是老弱病殘、留守人員等弱勢群體以及個體從業者,作為全民消防安全教育的基層主體,未建立針對性宣傳教育機制,且以目前消防部門的宣傳力量,難以實現全覆蓋、深教育。(4)群眾消防安全素質不高。房前院內堆垛亂放,隨意燃放煙花、燒荒、焚燒垃圾、吸煙,居家用火、用電、用氣不規范等問題,能占近年來火災成因的50%以上。不會自救逃生,對于各類型初起火災的自救方法和自身火場疏散逃生常識極其匱乏,也導致了很多小火變大火,帶來嚴重的財產人身傷害。
(1)完善消防組織構架。成立鄉鎮消防安全委員會,依托鎮、街安監辦成立消防工作辦公室,負責落實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措施,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隱患整治、消防宣傳、應急疏散演練等工作,完善轄區消防工作臺賬。建立農村消防安全組織,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為消防工作第一責任人,“兩委”成員要有明確的消防工作分工,負責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檢查和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并完善轄區消防工作臺賬。(2)健全多種形式隊伍。規范派出所日常監管,每個基層派出所要明確一名“專兼職”消防民警和至少一名專職消防輔警,發揮派出所村居及“九小場所”監管職能,以村(社區)警務室為抓手,加強對農村消防安全的日常監管和重要時段、重要節日的消防安全宣傳及巡防。(3)發揮基層網格力量。將消防安全納入基層網格員日常工作任務,組織網格員每日巡查轄區消防安全,每月開展1 次消防安全檢查和教育培訓工作,每半年組織1 次消防安全演練。建立健全工作聯系機制,以鎮街為中軸,對上建立與消防部門,對下與各網格員的工作對接。由網格員牽頭,負責“吹響隱患哨”,組織協調消防機構及相關業務部聯合執法,深入隱患第一現場解決問題,規范市、鎮、村三級工作機制。(4)規范工作管理機制。建立鎮街消防工作微信群,暢通鎮街與主管部門、轄區派出所及各村負責人的工作聯系,健全日常管理、職責落實、任務部署、業務培訓、工作獎懲等方面的常態化機制,將鎮街消防網格化工作納入綜治辦考評。
(1)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借力新型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治理改造及農村扶貧工程,加固溝橋承重能力,拓寬村內主干道,拆除限高限寬裝置,確保車能入村。借助村自來水改造工程升級供水管道,建設鄉鎮市政消火栓供水環網,推進供水入村。每村建立微型消防站,打造村內“第一出動力量”。(2)清除“陳年舊患”。柴草堆垛移出村統一堆放;清除村內垃圾堆定點安放垃圾桶;摸排入村公共電氣線路更換老舊隱患線路;清理居民門前占道搭建、堆垛及種植等影響通行行為。(3)打造鎮街救援力量。簽訂協議依托林業護林防火站,掛牌成立各鎮、辦志愿消防隊,編入119 接警平臺,作為第一出動力量。推進鄉鎮消防站建設,打造15 分鐘滅火圈。(4)發揮自然資源作用。對轄區江河湖泊等天然水源進行調研,對自然取水條件不達標的湖泊等人工建設取水平臺。
(1)推廣“一呼百應”機制。在村級微型消防站聯防聯控的基礎上,逐步推進農村聯防覆蓋面。推動有條件的社區、村莊建設應急救援站;動員鎮區較小單位聯合建立小區域應急救援站;有序推進超千人村莊建立義務消防隊;將所有救援站同步納入“一呼百應”工作機制,為每個聯防救援站配發公網手臺。(2)推廣“智慧消防”項目。在鄉鎮小工廠、小作坊推廣安裝電氣火災監測系統。按照公安部等六部委團體聯合印發的《關于積極推動發揮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火災防控作用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居家養老、“空巢老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等人群住宅、居民活動場所,位于城鄉結合部、傳統文化村落和三級及以下耐火等級的老舊居民住宅,農家樂、小旅館等場所的每個房間,除已明確要求設置火災自動報警設施的建筑外,設置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鼓勵居民家庭配備滅火器材和應急救援包。(3)啟用消防信用評價。結合政府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公安、住建、綜合執法及信用中心協商的聯合執法機制。將網格員消防工作績效納入守信聯合獎勵機制中,按評定標準給予信用加分,通過減免日常水電費、物業費等進行獎勵。
(1)守住重要時段。借力駐村干部、轄區派出所及村委工作人員加強對春耕燒荒、夏秋燒秸稈、清明祭祀的巡查;做好春季山林防火期的布控,組織村民在各主要山林點全天候巡查,登記往來人員信息。加強節慶婚嫁等節日習俗時段的煙花爆竹管控及巡查。加大村民違法行為查處力度,納入個人失信行為。(2)嚴防重點部位。以網格員為抓手,建立常態化機制,重點巡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出租屋、“三合一”場所集中區域以及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的小工廠、小作坊,落實“四清一查”要求,集中整治隱患,打通兩個“生命通道”,嚴防“小火亡人”。對于自建房人員住宿、工作、培訓超過10 人的,要建立工作臺賬,協調相關行業部門核查有關生產經營證照的辦理情況,并納入行業重點管控范圍。(3)整治電氣隱患。由鎮街負責聯合電業部門,組織技術人員以村居為單位,逐家摸排居民建筑電氣線路老化等隱患問題,建立工作臺賬,開展安全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以明白紙的形式發至每戶居民,動員群眾開展老舊線路的更換工作。(4)建立弱勢群體檔案。組織村、居及社區摸排建立轄區失獨、孤寡、癱瘓老人等弱勢群體檔案,納入鎮街政府重點防范視線,視情考慮將上述人群統一送養老機構看護。
(1)發揮新聞媒體作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要結合全區消防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季節特點等,定期開展針對性宣傳教育。消防部門要拓寬消防宣傳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互聯網等各種媒體手段,廣泛普及消防安全常識。(2)豐富宣傳形式。可探討運用市場所化運作模式利用農村大喇叭、公開欄、宣傳欄和村內主干道、邊墻體,開展針對性火災防范宣傳。(3)發揮社會團體力量。利用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及快遞公司,借助外賣員、快遞員讓消防安全提示卡走進千家萬戶。(4)開拓網絡宣傳平臺。開設微信、微博、抖音公眾號,網上發布消防工作要求、宣傳消防安全常識及典型火災案例,打造消防安全知識“電子課堂”。(5)關注重點人群。以留守老人、兒童等弱勢群體為重點,上門發放家庭常用消防安全知識手冊,指導村民安全用火、用電、用油、用氣。積極探討,農閑時節“送戲下鄉”,通過戲劇、影視劇的形式傳播消防安全知識。(6)發展消防宣傳志愿隊伍。利用網格員、志愿者廣泛補充消防宣傳力量。(7)信用激勵提升積極性。對消防志愿者、微型消防站隊員加強信用獎勵,激發工作積極性。
總之,要做好農村消防工作不是一日之功,也不能只憑消防機構一家之力。只有靠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協力配合,從基礎入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種途徑提升農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和防控、抵御火災的能力,打牢基礎,扎實開展,穩步推進,使這一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切實提高農村防控抵御火災的能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