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悅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因此綠色食品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單純以營養方面來看,綠色食物與一般食物相比,其營養價值并不高,僅僅只是因為食物在制造的過程中,減少了更多的有害污染,所以吃起來更加安全。推廣綠色食品的發展,不僅能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品質,改善我國民眾的身體素質,推動我國糧食產業的發展,而且還能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擴大我國農業的出口,增加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為了更好地發展綠色食品,區別綠色食品和普通食品,農業農村部于2022年1月7日第1號令重新修訂了《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新修訂的《管理辦法》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的食品標上綠色標識,方便標志的管理和識別,既保護了廣大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又對促進我國未來綠色食品事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在《管理辦法》里指規定了什么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即是按照綠色食品標準,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并且在生產全過程都實行質量監控,嚴格把控每一關的產品質量,最后取得綠色食品標識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其相關產品。綠色食品標志是依法注冊的證明商標,受到法律的保護,標志的圖案是一個正圓,代表公正公平,圖案內容比較豐富且特別,總得來看可分三個部分,圖案的上邊是太陽,中間是花苞,下邊是樹葉,這個圖案代表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綠色健康的食品來源于大自然的饋贈。綠色食品標志象征著綠色農業,農產品及其相關產品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即可獲取綠色食品標志,是綠色食品的憑證。
發展綠色食品是時代的要求,有助于維護生態環境,同時也有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廣綠色食品的發展,這項工作的意義重大,對我國國家和人民都有好處,雖然目前現階段,對于整個農業生產而言,發展綠色食品的規模占比明顯不高,但是綠色食品的發展仍然對我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隨著經濟的增長,國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消費觀念逐漸改變,其中綠色食品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需求量激增,致使綠色食品在市場上的占比明顯提高,發展空間極其可觀。從個人方面上來分析,發展綠色食品,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綠色食品不僅能提高國民的身體健康,而且也能給農民帶來收益,提高農村的經濟效益。二是由于農產品供需關系發生了改變,導致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調整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在確保農產品市場供給的同時,也開始注重農產品的質量發展,逐漸提高農產品的品質,而其中發展綠色食品便極其符合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需求。同時考慮到,我國正在加快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產業振興,推動綠色食品的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都將是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之路。三是發展綠色食品,對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給中國產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機遇,產品增強競爭力、提高品質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大力發展我國的綠色食品,努力提高綠色食品的品質是增強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有力保障。
現階段,我國綠色食品的覆蓋范圍比較廣泛,幾乎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有綠色食品的生產基地,而且綠色食品的種類非常多,包括蔬菜、水果、糧食、水產品、奶制品等食品,龐大的體系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因此我國參考了國際的綠色食品經驗,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對《管理辦法》做出了最新修訂。
農產品及其相關產品的生產單位在申請綠色食品標識時,需要滿足我國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規定,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核定范圍內,要具備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農產品及其相關產品的生產地的環境與綠色食品的產地環境要相適應,并且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投入品,例如農藥、化肥、飼料、獸藥等都不能超標,要按照綠色食品的投入標準合理科學地使用投入品。農產品及其相關產品的生產地需要滿足綠色食品的環境品質要求,從農產品生產時所需的生態環境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大氣、水以及土壤。因此綠色食品的生產環境也應該從這三方面入手,選擇新鮮的空氣、純凈的水質以及無污染土壤的地區進行農產品的種植。選擇新鮮的空氣實質上就是對種植環境的要求,種植地不能存在任何的大氣污染源,其中需要注意上風口的位置,空氣品質要求達到綠色食品的空氣品質。對水質的要求是農作物所需的用水質量需達到綠色食品水質環境質量標準。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需要對水源處進行勘察,確保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干凈清潔,沒有無污染源。土壤條件則要求周邊沒有金屬礦的存在,沒有農藥殘留,土壤的肥力要求要高,能滿足農產品的營養所需。綠色食品對投入物的標準也比較嚴格,即在種植生產農作物或者飼養畜禽類的過程中,有時為了增加產品的產量或提高抗病能力,需要化肥、農藥、飼料、獸藥等投入物的輔助,但是大量投入物的使用不僅會影響產品的生產,而且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所以規定了生產資料使用準則,這是制約投入物的一個衡量標準,對化肥、農藥、飼料、獸藥等投入物的使用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明文規定了生產綠色食品允許被使用的肥料僅僅只有七大類,提倡使用農家肥,這是綠色食品的主要養分來源,安全系數比較高。而對于農藥的使用,禁止使用不安全的、帶有劇毒的農藥,同時也不允許使用高殘留、帶有慢性毒性的農藥。總之對環境有害,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安全的農藥都要堅決杜絕。
二是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及其相關產品要進行檢測,產品的質量要達到綠色食品的質量要求,此外還需要對符合要求的產品進行包裝,并按照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嚴格進行。綠色食品的生產要求對產品實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從生產到餐桌上,全過程的質量要得到保障,因此并不是簡單地檢測最終產品的有害成分和衛生指標,而是從最早的生產源頭到包裝運輸,整個過程都需要進行監管,保障綠色食品的品質。而且在《管理辦法》中,對綠色食品的申請人作出了嚴格的規定,不是隨便的種植戶就可以申請,而是要滿足一定條件的生產單位方可申請。申請人需要具備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擁有生產綠色食品所需的環境和技術,除了需要一個優質的生產基地之外,還需要擁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在生產全過程中,能實現全程監控,做好食品的質量控制,并且在申請的前三年里,未發生任何的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以及不誠實信用的情況。嚴格限制申請人的申請條件是為了保障綠色食品的生產安全性,從源頭抓起,嚴格把控綠色食品的生產環境,加強種植生產技術,提升農產品的質量。
在《管理辦法》還詳細寫明了申請人如何申請綠色食品,需要向省級工作機構遞交四份材料,分別是綠色食品標志使用申請書、產品制造工藝及品質管理規范、預包裝產品包裝標簽或其設計樣張以及其他相關的申請資料。政府機構一旦收到了申請人的申請材料,要在十個工作日內完成申請材料的審核,對于符合申請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在合理期限內組織有資質的檢查員完成現場檢查;對于不符合申請的,要書面通知申請人并告知理由。《管理辦法》限定省級工作機構的審核時間,避免浪費申請人的時間和精力,提升政府機關部門的工作效率。申請材料通過審查后,檢測機構受申請人委托組織人員到現場抽樣檢查,出具產品質量檢驗報告和產地環境監測報告,省級工作機構根據二份報告提出初審意見并報送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組織專家評審并最終作出是否頒發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證書的決定。
申請人在申請成功綠色食品標志后,并不是一勞永逸,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證書是有一定期限的。在三年的有效期內,持有者享受的權利有三:一是能在符合標準的農產品及其相關產品的包裝、標簽或說明書上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二是在對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產品進行推廣時,在其廣告、展覽等場景中,都可以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此舉有利于提高綠色食品的知名度;最后是優先享受國家的政策扶持,國家會重點發展綠色食品,提高我國農業的總體質量,保障國民的健康安全。綠色食品標志的持有者在具備權利的同時,也應該肩負起相對應的三項義務:持有者需要堅持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確保綠色食品的生產環境安全穩定,嚴格執行綠色食品標志的使用合同和有關法規,規范使用綠色食品標識;要服從后期農業部門的監督管理,積極配合農業單位對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生產工藝等的檢查,始終保持優質的綠色食品生產,嚴格禁止生產不達標的綠色食品。
在沒有獲得綠色食品標志認可之前,申請人不能私自使用綠色食品的標識,避免弄虛作假,嚴格按照《管理辦法》中提及的規定執行,確保綠色食品的安全性。在綠色食品標識的使用期內,如果持有人發生了單位名稱、產品名稱或者產品商標的改變,應當經省級工作機構審核后向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提出變更申請。綠色食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是綠色食品的生產全過程,因此一旦綠色食品的產地環境、生產工藝等發生了變化,造成了產品的質量達不到綠色食品標準的,則應立即停止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并上報有關具體的情況。
綠色食品標志的審核通過并不代表工作的結束,后期對其的監督管理是更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形成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加強產前、產中、產后的監管,在積極引導綠色食品生產的同時,也要加強產后的安全管理。這里不僅要求農業相關部門做好后期的監督管理工作,同時也要求綠色食品標志的持有者要不斷地進行自查,生產出符合綠色食品要求的農產品。對于政府來講,要加強對綠色食品標志的監督管理,各省市農業部門要充分了解各自管轄區內的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產品質量、包裝標識、標志使用等情況,不定時進行抽檢,加強監督檢查管理工作,建立綠色食品的風險預防與緊急處理機制,防范風險的發生。農業部門一旦檢查出生產的產品質量未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種植農作物的環境未能達到綠色食品環境質量標準,沒能通過年度檢查,或使用隱瞞、謊報、賄賂等違法手段而獲得的綠色食品標志等情況,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有權取消其標志使用權,收回標志使用資格,并且三年內都不能再重新申請綠色食品標志。如果情節嚴重的,農業部門有資格終身不受理其申請。此外,從事綠色食品檢測、審核、監管工作的人員更要堅守崗位,不得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加強對綠色食品的檢驗,杜絕賄賂現象,有上述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或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將予以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政府部門也要整合資源,積極鼓勵引導社會其他組織或個人監督綠色食品持有者。對于持有者本人來講,應該對自己生產的綠色食品負責,建立科學合理的綠色食品生產線以及管理制度,并嚴格按照相關的綠色食品的標準執行,確保綠色食品的質量,對自己的產品負責。而且持有者不能轉讓綠色食品標識,要正確使用該證書,不能隨意造假。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安全意識逐漸加強,因此對綠色食品的需求量漸漸上漲。毫無疑問,在未來,綠色食品將有望成為農業發展的方向,在不同程度上能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但是少數不法商家,為了自身的利益,偽造綠色食品標識,濫竽充數,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因此,今年農業農村部修訂《管理辦法》,更好地區分綠色食品和普通食品,推動綠色食品的健康發展,提高綠色食品的聲譽,明確了綠色食品生產者應當其生產的綠色食品質量和信譽負責,銷售假冒綠色食品標志商品、偽造綠色食品標志,均屬于侵犯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