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玲
(山東省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東平分局,山東 泰安 271500)
隨著工業生產進程的加快,對環境的破壞影響也日益突出,工業生產過程中廢渣、廢氣和廢水等的不合理排放將對周邊環境造成極大威脅。尤其是部分生產部門受到技術水平的影響,難以對“工業三廢”進行合理處理,致使未經處理的“工業三廢”直接排放,對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等構成嚴重威脅,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無疑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因此,現階段加強了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為能提高環保工作的有效性,需積極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在明確生態環境現狀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改善現階段的環境問題。因此,研究環境監測在環保工作的作用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環境監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特定的測定方式對環境質量參數進行及時把握,掌握不同時期和不同分區的環境污染程度,為具體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可靠的資料支持。從某一層面來講,環境監測工作直接服務于環保工作。在具體的環境監測過程中,設備設施的專業化程度直接影響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決定了能否真實反饋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直接關系到環保工作的有效性。根據監測對象、監測部門、監測分區以及監測目的的不同,可以將環境監測工作分為不同的類型,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基于監測對象的環境監測類型。按照監測對象分類可以將環境監測工作細分為大氣環境監測、水質監測、振動檢測、電磁輻射檢測、固體廢棄物檢測、衛生監測、噪聲監測和生物監測等。在常規的環境監測工作中,通常以衛生監測、大氣質量監測和水質監測為主,這其中針對衛生的監測主要圍繞病毒、病原體等疾病因素的監測,在衛生監測結果可靠的基礎上,可有效達成病毒防治目標,為人們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而大氣質量監測和水質檢測的主要目的也是降低環境污染現象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第二,基于監測部門的環境監測類型。近些年來,為了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可靠性,針對環境監測工作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細分,并形成了特定的環境監測體系。主要包括氣象監測部門、生態資源監測部門、衛生監測部門和生態環境監測部門等。根據環境監測內容的不同,各部門的技術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環境監測目標明確,環境監測工作的專業化程度較高,有效提升了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可為環保工作提供可靠的資料參考。
第三,基于監測分區的環境監測類型。一般是根據區域內的環境污染現狀,針對環境監測區域進行有效劃分。尤其是對于工廠較為集中的區域將被作為重點監測對象,部分污染現象較為嚴重的工廠通常會受到環境監測部門的重點關注。因此,可將環境監測分區分為區域監測和廠區監測兩大類。
第四,基于監測目的的環境監測類型。對于一些環境問題較為嚴峻、環境污染現象常發的區域,通常會采取常規監測手段,即將環境監測工作作為常規化工作來開展,實時監測當地的環境污染現象,以期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環境保護工作。主要可以通過環境監測參數對區域環境污染問題進行預測,保障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效性。另一種為目的監測手段,即對于環境污染現象較為明顯的區域采取特定的監測手段。例如,部分廠區的大氣污染現象十分嚴峻,且其由于生產特征決定了大氣排放時間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此時便可采取目的監測手段,定期開展大氣環境監測工作。
一方面為連續性原則。目前來看,我國的環境問題十分嚴峻,污染物類型也存在多樣性的特征,這為環境監測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雖然,近些年加大了對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發力度,推出了多種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但在面臨不同的環境問題時,如果采取單一的環境監測技術進行單次測定很難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因此,通常需要采取多次取樣、多次測定的方式提升監測數據準確性。有研究顯示,取樣數量越多,監測時間越長,所獲得的監測數據準確性越高。因此,在進行環境監測工作時,需要遵循連續性的監測原則。
另一方面為綜合性原則。環境監測過程中,被監測的對象十分復雜,除常規的衛生監測和大氣監測以外,還包括水質監測、土壤監測和生物監測等,具體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時,需要做到對每個監測對象的準確監測才能掌握可靠的環境污染信息,并對區域環境做出客觀的評價。在前期的環境監測工作中,監測重點為對已經發生污染問題的區域進行污染物監測,通過探查污染物來了解區域環境的污染程度,并反饋給環保部門,使其制定有效的環境治理方案。而當前的環境監測則主要是針對環境質量的監測,即在未發生污染現象時便對區域環境質量進行客觀評價,爭取及時發現環境污染的隱患,從根源上消除環境影響因素。
目前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可以說環境污染與治理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這主要是由于環境問題不僅會對人們的生活品質構成直接影響,還會阻礙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密切關注環境質量。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可以幫助人們及時了解環境狀況,并對環境質量進行客觀評價,使環保工作者了解到特定區域的環境受污染程度,使其能夠及時做出相應措施,做到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防治。具體而言,環境監測工作在環保工作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環境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具體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可靠的資料支持,確保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有效性。但從前期的環境評價工作來看,由于缺乏特定的環境監測技術作為支持,導致環境評價結果缺乏客觀性,不能真實反饋區域環境質量以及區域環境污染程度,這將對環保工作的開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現階段的環境監測工作水平明顯提升,多種先進的監測技術被應用于環境監測工作中,有效提升了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且環境監測的內容更為全面,通過對大氣環境、水質污染現象以及生態環境的綜合監測可提供較為全面的環境質量參數,為環境評價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確保環境評價更為客觀,能夠真實反饋環境質量,為環保工作的準確落實提供保障。
針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是環保工作的重點,在前期的環保工作中,由于并未加強對環境監測的重視,致使在發生污染現象或者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時,才對特定區域的環境進行治理。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有很多情況下,由于環境污染現象較為嚴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因此,在今后的環保工作中,應加強對環境監測的重視,通過環境監測及時對環境質量進行探查,確保在未發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時便能對污染源進行有效處理。通過環境監測對環境質量進行實時監測,爭取能夠從環境污染的源頭上入手,做好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工作,為人們創造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
近些年來,環境污染問題正趨于復雜化發展,同時存在隱蔽性的特征,當環境污染問題沒有大范圍爆發時,很難及時發現。但當環境污染問題爆發后對環境的影響極為深遠,如果在環境污染問題爆發后,再采取措施針對環境問題制進行治理,必定會造成較大的成本投入。因此,在開展環保工作時,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原則,將環境監測工作作為常規化工作來開展,做到對環境狀況的實時監控,并根據所獲得的環境監測資料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預測,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問題。在提高環境保護效果的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環保工作的成本投入,且能夠使區域的水質、空氣質量和土壤質量保持良好狀態,為社會生產以及人們生活創造有利的條件。
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環保法律的支持,基于環保法律可以對環境保護制度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例如,現有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均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也是推動環保工作進程的關鍵力量。另外,環境監測工作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實施層面所發揮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可實現對各類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類型的有效測定,可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準確的資料參考。同時,也能讓相關監管部門認清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已有的環境保護問題對環保法律法規進行不斷完善與補充,使其能夠更好地助力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并對相關生產部門形成有效的約束力,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件往往會對環境質量造成極大威脅,同時可能會危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需要加強對突發事件的關注力度。由于突發性事件存在不可控的特征,進行突發事件處理時的難度也相對較大。要求環境保護部門需要具備較強的應急處理能力,才能降低突發性環境污染現象對群眾生命安全的影響。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通過對環境質量的日常監測,可以幫助環保部門及時洞悉環境污染的隱患問題,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降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率。除此之外,對于不可控的一系列環境污染事件來說,也可通過環境監測信息對突發事件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類型進行有效判斷,使環保部門能夠快速制定科學可行的應急處理方案,最大程度上減輕突發性環境污染問題的危害性。
環境監測工作與環保工作存在密切的聯系,環境監測服務于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的工作質量取決于環境監測的質量。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效果,則需建立起科學的環境監測機制,做到對環境質量的實時監測。同時,需要密切關注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需求,通過對環境監測任務的合理分布為其提供可靠的信息參考。具體可根據前期的環境監測經驗制定規范的環境監測管理制度,為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并規范環境監測行為。在環境監測機制可靠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提升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充分發揮環境監測工作的服務職能。同時,要求環境監測機制應符合《環境法》的相關規定要求,在進行環境監測機制構建時,應充分學習相關的環境法律,并對環境監測流程進行有效梳理,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環境監測質量取決于環境監測技術的先進化程度,為了進一步強化環境監測質量,亟需加強對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發力度。相關部門可以推行特定的鼓勵政策,引導一些社會上的技術研發組織參與到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發工作中,爭取能夠研發出更多先進可靠的環境監測技術,為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能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的成效,使環境監測數據更具實效性,有助于降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率。
環境監測工作的技術含量較高,對作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技術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雖然,我國目前的環境監測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環境監測人才方面還存在嚴重的缺失。尤其是綜合監測實力較強的技術人才存在較大的缺口,這對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有效解決此類問題,除了要對既有的環境監測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外,還需積極儲備技術人才,面向社會招聘一些專業對口的人才,打造一支專業程度較高的環境監測隊伍,通過提高人才質量來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
既有的環境監測方法雖然能夠發揮一定的環境監測作用,但與一些先進國家的環境監測方法相比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為,環境監測效率較差,不能保證環境監測結果的及時性,且針對重點監測區域的監測并未實現實時監測目標?;诖祟悊栴},可以將自動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融入環境監測工作中,通過建立智能化環境監測系統,提高環境監測數據反饋的及時性。
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有賴于環境監測工作的支持,在環境污染問題防治和環境污染現象治理等方面,環境監測工作均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議能夠著重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實現對環境質量的實時監督,確保在發生環境污染隱患時能夠及時反饋給環境保護部門,雙方共同制定環境治理和保護方案,做到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