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泗陽縣王集鎮農村工作局,江蘇 宿遷 223711)
目前大多數水稻的種植仍采用手工插秧,但是手工插秧的方式成本高、勞動強度比較大,而且種植的效率普遍不高,嚴重地限制了水稻行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越來越多,對糧食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因此,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而隨著農村勞動力逐漸老齡化現象的出現,勞動力緊缺也逐漸成為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水稻的種植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趨勢,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利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水稻的種植,不但可以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還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作業成本。而且采用機械化的種植方式還可以縮短水稻在移栽和育秧過程中的環節,從而達到降低水稻種植成本、提升農民收入的目的。同時機械化的種植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促進水稻產量的穩步提升。
通過機械和相應的種植技術相匹配,可以有效地提升水稻的種植技術水平和種植效率。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們的機械化水稻種植規模還比較小,技術水平也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機械化的水稻種植水平偏低也逐漸成為制約機械化水稻種植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升機械化的水稻種植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作業的技術水平,促進水稻種植的健康發展。
大多數水稻種植至今依舊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在耗費勞動力的同時,種植效率也不盡理想,影響水稻種植業的發展。并且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種植勞動力的欠缺也使得對水稻實行機械化種植迫在眉睫。目前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依舊存在一定問題,更要求相關人員從現狀入手,分析其問題成因,從根源解決現存問題。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區之間經濟與文化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并且農村普遍面臨經濟水平較低的問題,在進行水稻生產機械化的過程中一般依賴于政府經濟補貼。由于各地現行推廣的插秧機等設施大多來自國外進口,價格較高,推行所花費資金較多,由于政策支持和資金不足,許多地區難以完成推廣,并且經濟水平發展與地區差異較大,許多地區面臨種植面積與規模較小,不利于水稻機械化種植推廣的問題。
而且由于疆域遼闊,地形多樣復雜,在平原地區水稻機械化種植可以將機器直接開入田間,可以直接直觀地進行推廣工作。但除此之外,在一些山區以及以丘陵為主導地區,地形復雜交通不便,機械很難直接運送到種植田間,難以進行直觀直接地推廣,并且由于地形差異,各地區之間種植習慣與種植制度存在一定不同,作物品種與類型無法統一,更加限制了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推廣進程,影響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速度。
推廣水稻種植機械化離不開農民,建立起水稻種植機械化隊伍才能更好地推進其發展。但目前機械化隊伍的建立依舊存在一定問題。首先,農村老齡化現象嚴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農村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更偏向于在城市尋找工作,所以在農村地區,年輕勞動力的流失造成只剩婦女、老人及兒童進行勞動,勞動能力較差,文化水平較低,無法真正學習與把握機械化技術。其次,部分農機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對農機操作技術掌握不夠熟練,導致機器運用無法達成應有效果,農民無法真正體會機械化帶來的便利,進一步導致機械化推廣受到阻礙。
水稻種植方式的主要有育秧移栽和直播兩種。機械化種植的發展與水稻的栽培技術息息相關。在目前家庭聯產的承包責任制環境下,農村的土地普遍較為分散,基本上都處在人工插秧的水稻種植模式。再加上農村進城務工的人員不斷增多,剩余的勞動力減少,對機械種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播種機、插秧機等也逐漸在農村地區運用起來。但是,由于部門農戶缺少資金,無法實現機械化的作業,影響機械化作業進程。
而機械化直播方式進行水稻種植,首先成苗較差,產量十分不穩定,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產量低于移栽水稻的情況。其次,機械直播的水稻雜草較多,在稻苗種植初期會為了秧苗的成長進行濕潤管理,這也為雜草的成長提供了便利條件,造成雜草叢生的狀況。最后,機械直播技術容易出現倒伏的狀況,需要加強注意。
一般情況下,農機和農藝之間要相互配合才能夠達到優產及高產的目的。但是在實際的農機推廣過程中,大多數都是選用的統一類型的農機設備進行推廣。例如水稻播種就可以分為播種和插秧兩種方法,若當地農業相關部門將推廣重點放在播種技術上,而在農機推廣方面則是側重于插秧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機與農藝之間出現不匹配的情況,即使有些農戶購買了農業機械,但是在實際使用時也會存在許多不適應性。
無論是何種產業,若想要穩定持續的發展就需要完善的售后服務相匹配。我國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中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也就導致有很多農機相關部門將重點放在農機的推廣上,而往往忽視對其的售后服務上。例如水稻插秧種植對季節的要求極高,一般要在3-5天之內完成相應種植,若此時出現農機損壞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就需要在2天之內盡快完成維修。但是由于許多地區的服務點較少,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導致對農機無法及時進行維修,造成錯過水稻最佳種植時間而影響水稻產值的嚴重情況出現。
水稻種植機械在推廣中的最大阻礙是農民對農機的認識度不高,甚至有些農戶對農機推廣工作十分反感。部分種植戶認為,盡管機械種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但是農機在購買時需要大量費用,還要對其進行長期的維護和管理,整體看不如人工種植操作簡單。而且,農戶自身的學習能力較差,不具備農機的操作能力,即使買了農機也無法發揮其實質性的作用,這也加深部分農戶認為農機使用效率低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機發展。
為推動水稻種植機械化快速發展,在明確現存問題前提下,對已有問題的解決是至關重要的。水稻種植機械化存在區域差異較大、農民技術水平較低等問題,所以加大政策與資金扶持,提升農民技術掌握能力才是重要舉措,才能進一步推動水稻種植機械化進程,提升水稻種植水平,提高水稻產量與質量。
要想加快機械化進程,必須要保證各地區有足夠的資金購買機械化設備,所以政府要及時推出扶持政策,給予政策支持與保障,給予農民正向引導,并且要加大資金投入,從根本原因入手,鼓勵農民進行機械化種植。在整地、育苗、機械插秧、收獲等環節做好機械化技術的引導,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并且要根據各地區種植政策與種植特點的不同,深入調查了解后制定適合本地區的政策,選擇最適合的水稻品種以及機械化插秧機進行種植,堅持技術創新,將高效高質的機械化種植展現在農民面前,推動水稻機械化種植發展。
農民對于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理解以及機具的熟練使用是推進機械化種植發展的重要部分,是推動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需重點培養農民機械化種植能力,加強農民機械化技能的培訓。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強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相關宣傳,科普其相關知識以及種植優勢,讓農民對機械化種植擁有更加全面的認知,了解其優點。其次,應邀請專業人才對農民進行培訓,將機械化設備的使用方式進行普及性教授,加強對新機手的培養,使之更加熟練靈活地進行機械化種植。最后,更應將日常機具故障的維修知識傳授給農民,讓其了解機具的日常護養。
為了使機械化水稻種植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遵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根據各地區地形地貌和水稻種植等實際情況。針對目前較多農村地區的水稻種植面積小、農民意識偏低、自動機械化的成本較高等問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為其推廣更適合江蘇地區當地水稻種植的機械化器具,例如小型的插秧機或直播機等。同時對江蘇地區農民進行大力的宣傳教育,加深農民的意識,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加上新興的包括APP、互聯網在內的多媒體等,讓廣大農民了解到機械化水稻種植為大家帶來的便利和效益,消除傳統思想對農民的束縛,促進農民機械化水稻作業的意識,通過水稻規范化育苗來代替育秧模式。
針對水稻種植及機械化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調工作,使水稻的育秧技術得到有效地完善。育秧是水稻機械化種植的關鍵所在,解決育秧問題,可以促進機械化插秧的發展。這就要求與其相關的農技部門和農機部門能夠相互合作,對江蘇地區當地的水稻育秧進行仔細研究,制定更規范化的育秧體系,提高當地機械化水稻發展。
水稻種植的機械化體系所涵蓋的內容較多,主要包括機械化移栽、標準化種植以及田間綜合管理等。為了可以更好地達到水稻高產的目的,就需要加強農機與農藝之間的融合,這也是推動水稻種植向機械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機相關部門要加強與農技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強化力度,以為農民服務為最終目標,制定符合當地水稻種植業發展的合作機制。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和科研單位、涉農企業、農業高校以及農業專業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共同參與到水稻種植的機械化發展中來,發揮其團體的作用。不斷地完善水稻種植的機械化體系,發揮出推廣部門的優勢,不斷地擴大基層人員的群體,以此來保證人力資源的充足。同時可以聯合相關組織制定人才培訓計劃,其中可以包括農藝技術、培訓制度、服務意識、農機操作等方面的培訓,全面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更好地為農戶服務。
建立健全的服務體系,需要做到以農機相關部門為主體,農機使用用戶為軸心,以中介服務機構為紐帶,擴大服務體系,更好地為農戶提供服務。工作中還需要扶持農業大戶及合作社,提升對他們的吸引力,幫助農業資源進行整合,以此來減少資源的消耗,實現服務的統一及多方共贏。為了能夠讓農戶沒有后顧之憂,還需要加強農機配套的售后服務,增設售后服務網點,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線上咨詢平臺,為農戶提供24小時服務。當農機出現小問題時,能夠指導農戶自己操作修理,避免影響水稻種植;若是出現大故障,可以通過咨詢熱線事先向技術人員講明故障問題,讓相關維修人員可以提前準備相關工具,縮短維修時間。除此之外,還可以完善農業機械市場體系,加強地區性的農機銷售市場的資源整合,提供較為完整的農機零部件的供銷鏈,若農機出現某個零件破損時可以直接通過市場或者網絡平臺進行采購。同時還需要全面發展農機的中介服務體系,完善水稻種植機械的服務水平。
目前,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已經得到初步的發展,但是若想提高農戶對機械化的認識,還需要加強農機的示范和實驗活動。結合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分析,讓農戶可以真實地感受到農機的優勢和獲得的效益,提高農戶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同時,水稻種植戶作為一個較大的群體,僅依靠農機部門和推廣部門很難實現其推廣目的,這也就需要結合種植大戶和水稻科技示范戶的作用,加強水稻種植機械相關示范基地的建設,不斷提升農機的影響力,以點帶面,實現推動一戶帶動一片的目的,從而促進水稻機械化種植發展。
水稻種植機械化存在較好的發展前景,雖然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對諸多問題,但在明確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的前提之下,進一步探究機械化種植的更多可能,為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開辟的新道路。
為推動水稻機械化種植發展,對機械化種植的深入探究與技術發展必不可少,機械化直播水稻技術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成苗率,確保水稻成行排列,實現水稻的高產,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需深研機械化直播水稻技術,生產一機多用的水稻直播機,提高農機利用率。
機械化插秧的關鍵是培育優質毯狀機插秧苗,使出苗的均勻度得到保障,并且對種子的選擇也極其重要,采取優質的種子更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多地區已經開始機械化插秧工作,尤其是在平原地區,機械化插秧在極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避免了勞動力浪費。并且從宏觀來看,推動水稻機械化種植還需要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實現水稻種植規模化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機械化插秧的運作,提升水稻種植的工作效率。
根據當前水稻種植機械化使用程度看,部分地區對使用機械化種植水稻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所以,相關政府部門必須要重視水稻種植技術推廣問題,加強人們對水稻機械化種植的認知,通過制定各項惠民政策,鼓勵人們利用機械進行水稻種植與生產。這不僅可以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正在迅速進步,但目前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阻礙其大面積推廣,所以在解決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持續鉆研與深挖機械化種植技術,加大資金投入,給予水稻機械化種植以更高的技術與政策支持,是持續推進水稻機械化種植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進一步實現農業種植機械化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