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寶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 承德 068466)
所謂林業,是指對木材以及林產品進行開發的產業。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林業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歷程。第一階段,林業產業的發展模式比較低端,以木材累積和木材開發為主,沒有對木材進行深加工,沒有發展林業副業,林業產權結構比較單一,因此林業沒有為經濟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第二階段,林業產權結構改革,開始重視林下產業,開始減少樹木的砍伐數量。第三階段,完全采用市場經濟模式發展林業,樹木的砍伐數量進一步減少,開始重視林業結構的優化問題以及林業副業的開發工作,大力發展以林業資源為基礎的生態旅游產業,加大林下產業的發展力度,重視林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這既提高了林業的經濟價值,同時也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塞罕壩地區的林業發展經歷是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一個樣板,雖然其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發展仍有改進的空間。
塞罕壩地區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已經形成了豐富的林業資源,巨大的林場不但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撐,林場的職工以及周圍民眾都因受益于林業資源而提升了生活水平。這些年塞罕壩林場重視發展生態旅游,進一步增加了林場及周邊地區的民眾的收入,無論是餐飲還是住宿,每天的客流量都非常大。另外,塞罕壩林場的綠化苗木銷售數額也逐年上升,給當地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原來的塞罕壩地區是一片風沙漫天的荒蕪之地,現在該地區80%的地塊都被森林覆蓋,大面積的森林形成了一個生態屏障,阻隔了風沙的流轉,涵養了水源,凈化了水質,避免了地下水的流失。地下水的豐富,使樹木的生長所需的水分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大面積的樹林建成以后,區域氣候得到了有效調節,現在常年大風的情況已經不多見,北京和天津地區的空氣質量也得到了改善。
塞罕壩林場位于河北省,距離沙漠不遠,是大興安嶺的余脈,鄰近北京,能夠獲得內蒙古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支撐,能夠使林業產品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所以開發塞罕壩林場的林業資源具有地理優勢。
塞罕壩地區土地遼闊,具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地貌,有高原,有山地,還有丘陵,氣候差異比較大,這種條件為各種樹木的生長提供了支撐。因此,發展塞罕壩林場林業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林下經濟也有很好的物質基礎。
塞罕壩地區原來風沙漫天,但是經過植樹造林后,現在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生態體系,風沙的影響也已非常小,地下水越來越豐富,極端天氣出現次數明顯減少,樹木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因此,其他植被的生長也越來越好,現在該地區的植物種類越來越豐富,塞罕壩林場地區的野生植物已經達到600多種,不但有維管束植物,還有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豐富的植物為動物的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現在塞罕壩林場地區鳥類的數量在顯著增加,其他動物的數量也在增加,不但有天鵝、蒼鷹、灰鶴等少見的鳥類,也出現了馬鹿、黃羊等少見的哺乳動物,這些資源優勢為塞罕壩林場地區開發生態旅游等提供了充分保障。
要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塞罕壩林場的建設和發展,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塞罕壩林場在市場經濟概念出現之前,就做好了調研工作,明確了發展思路,開始對林業資源進行開發,完善考核機制。在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基礎上,提高林業資源的附加值,發展生態旅游、林下種植、林產品加工等產業。一方面滿足人們對林業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積累資金,為樹木品種的優化、職工生活條件的改善提供支撐?,F在塞罕壩林場的樹木成活率顯著提高,樹木品種不斷優化,人與自然越來越和諧,林業附加值繼續增加,塞罕壩林場已經產生了品牌效益。林業資源的管理法規越來越完善,開發策略越來越合理。
以前塞罕壩林場主要是以砍伐樹木銷售的方式獲取利潤,這種低端的發展模式不能夠很好地保護塞罕壩林業資源,不能夠使塞罕壩林場持續穩定地發揮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F在塞罕壩林場的林業資源開發模式以生態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減少樹木的砍伐數量,提升天然林保護力度。因此,防風治沙的效果越來越好,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屏障越來越完善。通過科學地制定采伐措施,使森林資源的結構不斷改善,樹木的質量進一步提高,發展林下經濟等附屬產業的空間進一步擴大,從而為塞罕壩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打好基礎。
塞罕壩林場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樟子松、白樺樹、油松、花楸等常見樹木都大量成材,這些樹木不但能夠為園林綠化提供樹種,而且能夠為造紙等產業提供大量原材料,這都為塞罕壩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幫助,這些產品增加了塞罕壩林場的經濟收益,使林場的職工生活條件改善、建設資金增加,也為樹木結構的改善騰出了空間。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塞罕壩林場的林業資源越來越豐富。這個時候,不但這些樹木資源可以直接產生經濟價值,而且依靠這些樹木,還可以發展旅游經濟和林下經濟。近些年,塞罕壩地區的管理部門利用豐富的林業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合理地規劃旅游區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增加了塞罕壩林場的經濟效益。林業資源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僅僅靠撥款,是不能夠滿足林業建設發展的需要,因此應該提升林業資源的開發水平,在保證林業資源得到充分保護的情況下,提升林業資源的經濟價值。另外,由于塞罕壩地理位置獨特,在開發生態旅游產業的時候,還可以結合草原文化、民族文化來豐富旅游產品。因此,塞罕壩林場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基礎上做大做強生態旅游產業,利用豐富的林業資源,開發休閑度假、健康休養等。
另外,利用林下空間,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提升林業資源的附加值,通過林下種人參、蘑菇以及養豬、養雞、養兔等,使塞罕壩林場獲得了豐富的經濟收益。另外養雞、養豬還產生了大量的有機肥,進一步提升了樹木的營養供應能力,塞罕壩林場職工顯著增加了經濟效益,從而提升了工作積極性。
樹木作為一種植物,病害和蟲害有時會導致樹木的健康受到影響,尤其在林場這種環境中,樹木成片,往往一片樹林都是同一樹種,因此一旦發生病蟲害,往往會迅速擴大受害面積,導致林業資源受到嚴重的破壞。另外,塞罕壩地區位置特殊,極端天氣有時也會對林木的健康產生危害。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對林業產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樹木數量的增加與市場的需求不成比例,再加上氣候、病蟲害的影響以及不合理開發等,使得林業資源的消耗數量進一步加大,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現在塞罕壩林場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的特點導致大批投資商、開發者前來進行資源的利用,這會導致該地區產生大量旅游項目,道路及人工建筑增加會導致林場的土地被占用,林區面積擴大產生困難,這不利于塞罕壩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塞罕壩林場林業資源數量的增加,工作人員數量也增加,同時工資水平也在上漲,另外樹木更新等工作也在加大力度,這會導致資金的消耗量增加。因此,塞罕壩林場的經費壓力越來越大。在進行林場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林場工人待遇、對林業結構進行改善、對樹木進行修剪、增加營養成分等方面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嚴重影響了塞罕壩林場的可持續發展。
華北落葉松、云杉、樟子松是塞罕壩林場的主要樹種,由于長期以來都是以這三種樹木為主,因此導致樹種結構不合理,華北落葉松占據了較多的比例,但是這種樹木后期生長速度下降,樹木健康情況比較差,導致林業資源會產生損失。因此,要加強林業資源的修復工作,改善林業結構,加速新品種的引進,合理確定樹木的比例,從而使林業資源的數量能夠長期保持穩定并逐步增加。與此同時,樹木的質量不下降,這樣才能夠為塞罕壩林場涵養水源、提升經濟效益、增加防風固沙能力、改善氣候提供支撐。
由于種種原因,林業資源的安全工作難以保證,極容易受到破壞。例如病蟲害、非法砍伐、自然災害等,都會導致林業資源產生重大損失,因此,為了實現塞罕壩林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就要加強監測,重視預防工作,建立應急預案,培養專業人才,準備好保障器材等,這樣才能夠使林業資源得到保護。要建立林業資源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監測體系,重點加強對極端天氣、常見病蟲害等嚴重威脅林業資源安全要素的監測工作,在引進苗木的時候,尤其要重視病蟲害的檢疫工作。
要想使塞罕壩的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就要加強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這樣才能夠在進行林業資源開發的時候,有資源可利用。要想提升林業資源的保護水平,就要加強林業保護的宣傳工作。首先要建立林業資源保護宣傳工作的機構,引進人才,這樣才能夠使宣傳工作可以落實好。另外,可以使塞罕壩林場的經營者以及其他人員重視對林業資源的保護,這樣就不會浪費林業資源,不會使林業資源的生產受到干擾。
現在全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對林場的管理也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這就要求深化林權制度改革來調動林業工作者的積極性,然后進一步做好塞罕壩林場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改革產權以后,通過積極加強塞罕壩林場的管護工作,能夠使塞罕壩林場能夠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大市場機制的引入力度,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和個人投資林場的管理和資源開發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解決林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要想使塞罕壩林業資源能夠得到持續開發,就要加強森林結構的調整工作,培育良種良苗,使林業資源能夠持續得到更新,同時滿足市場的需要。要想做好良種良苗的培育工作,就要持續對土壤條件進行改善,加強樹木的管護工作,重點培養華北落葉松等適合塞罕壩地區生長的樹木,充分利用林場內部的松針土等資源來為樹木的生長增加營養供應。
對于直徑在中等及以下等級的木材來說,應加大種植密度來滿足市場的需求。由于市場上對于較大的木材的需求量也比較大,因此還應該合理的安排實現較大木材的種植計劃。選擇質量較好的種子,在土壤肥沃的地塊進行樟子松等大直徑木材的種植。在種植期間要加大管護,增加養分的供給量,從而加快樹木的生長。另外,要加強落葉等物質的清理工作,避免影響樹木的成長。
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城市建設的綠化工作也越來越需要大量的苗木,此時,塞罕壩林場就可以發揮優勢,通過林場來培育優質的綠化苗木,以滿足城市綠化工作的需要。
要想提高塞罕壩林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林業資源的價值,還應該結合生態治理和修復等工作,建立碳匯林基地。根據國際規則,聘請權威的國內外機構,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造林、再造林森林碳匯項目。通過擴大國內國際合作的力度,建造碳匯產業,形成能夠被有效監測、可交易、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碳匯額度,然后在碳市場成熟時進行交易,從而獲得經濟效益,實現森林生態價值的轉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經營塞罕壩林場的時候,要充分認識塞罕壩林業的重要性和面對的困難,要正確看待過去取得的成績,也要認識到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要采取深化種苗培育工作、深化林業產權改革工作、發展生態旅游等各種措施,提高塞罕壩林場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滿足市場對林業產品的需求,同時起到塞罕壩林場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