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勇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李田樓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山東 菏澤 274333)
由于農村經濟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促進推動農業經濟不斷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中之重。然而,想要實現該目標,離不開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依賴,主要原因是通過農業技術推廣能夠有效彌補農民在思想認知、技術運用能力方面的短板,更好地助力持續增產增收。由此可見,如何正確認知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應當也成為率先首要關注的內容。
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科技水平問題帶來的影響十分顯著,也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的主要因素,具體表現在許多農民在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時,因思想認知不足而缺少對農業技術的合理運用,促使農村經濟水平長期得不到大幅提升,經濟效益也未能達到持續增長的水平。更為嚴重的是,當遭遇農業災害時,也難以及時扼制,引發大范圍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科技水平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在不斷端正農民思想認知的基礎上,將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運用于實際生產活動中,助力消除外部影響,促進增產增收,實現通過持續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穩步前行的目標。
傳統理念下的農村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比較緩慢,這便是農村經濟雖然作為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卻與其他方面有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通過開展農業技術推廣,能夠讓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融入農業生產活動中,形成更具多樣性的農業經濟結構,比如,利用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實現多種農業生產活動共同開展,助力農業與其他產業進行有機融合,形成更加多樣化的產業結構。或者,在傳統農業生產活動中,大量地使用化學藥劑等都會對土地造成嚴重污染,導致經濟效益處于持續下降的狀態。通過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及時調整農業生產活動中的不合理環節,便于順利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保證經濟結構能夠長期處于穩定態勢。
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作用便是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例如,在農業技術的作用下,農村經濟已經轉變為集約型結構,可以實現各類資源的合理、充分運用,經濟水平自然能夠得到大幅提升。相比之下,粗放型的農村經濟結構不僅在資源配置方面缺乏良好的科學性,對于農業技術的運用也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極易遭遇許多風險問題,不利于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想要保證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成為不容忽視的舉措。
鄉村振興視角下的農業技術推廣離不開對完善體系的依賴,畢竟只有更加完善的體系才能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促進各環節均能有序運行。例如,建設農業技術推廣制度體系,具體內容包括明確農業技術推廣詳細工作內容、崗位職責等,確保每個環節與崗位都能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也能明確自身的職責所在,從而更好地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優化績效考核與獎懲制度,其中績效考核制度的優化主要體現在對所有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開展多角度考核,既包含了傳授農民專業技術的情況,也涵蓋對其專業水平的評估,只有做到能夠在不斷傳授農業技術的同時,也能持續加強自身的專業實力,才能為農業技術推廣注入源源不斷地活力。獎懲機制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調動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是對他們自身專業能力的肯定,才能讓他們持續擁有開展各項工作的能動性。除了建設農業技術推廣制度體系外,采用更加合理、有效的推廣機制也是不容忽視的方面。主要原因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不僅地理資源存在較大差異,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若采用相同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將很難取得預期效果。由此可見,在制定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方面,注重以實際情況為核心,秉承“因地制宜”原則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對于農村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農民對于農業技術的認知并不高,此時可以采取設置專業的培訓班,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水平進行農業技術宣傳和教育,這種方式能夠顯著提升農民對農業技術的理解與認知,為日后開展大范圍的農業技術應用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可以依照當地的農業發展水平,采取上門協助解決日常問題的方式,讓更多農民能夠真正感受到農業技術給實際農業生產活動帶來的便利。
盡管農業技術推廣能夠通過多種形式助力農村經濟發展,但是,此類工作仍然需要各類資源的投入,其中也包括人力、財力和物力等方面。然而,許多地區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資源投入力度并不多,導致各項工作難以順利進行,同時也未能取得預期效果,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便無法真正實現,例如,很多負責農業技術推廣的部門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不足,能夠具備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資格的人員數量比較少,無法保證能夠利用農業技術解決所有農民提出的問題,促使仍然有不少農民對農業技術抱有消極態度。相關機構的資金投入不充足,難以引進和開發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設備等。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必須要加大各類資源投入,為開展相關工作打下扎實基礎,比如,政府部門應當對負責農業技術推廣的機構、單位給予更多政策傾斜,并合理規劃財政支出,下撥更多資金款項用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保證能夠滿足不同需求。至于這些資金的使用,應當涵蓋對推廣活動的支持、先進技術與設備的引進等方面。同時,具體資金的運用還應當依照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配,也就是根據農業技術、設備以及人員等不同資源的具體水平,有針對性地安排資金的運用,才能將農業技術推廣的價值與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由此可見,相關部門還應當制定資金監管機制,保證所有資金均能運用于每個環節中。只是扶持資金的投入終歸比較有限,無法徹底解決長期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的大量投入問題。還應當由相關單位與社會中的其他機構、部門等形成有效合作,推動更多社會組織、資本加入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可以顯著降低單方面支出的壓力,也能強化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與質量。對于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政府部門還應當能夠與相關機構、高校等達成合作,定期輸送專業人才,保證能夠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
2.3.1 調整隊伍結構
目前,很多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單位或部門的人才隊伍結構比較單一,給各項工作的開展帶來許多問題,主要原因是負責該方面工作的人員數量相對較少,整體專業素質也并不高,促使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更好地利用農業技術幫助解決農民的具體問題,自然無法提高農民對農業技術的關注。同時,許多從事農村生產活動的農民年齡較大,對各類新型農業技術的學習和掌握能力相對較低,導致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進展比較緩慢。針對此類情況,調整隊伍結構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最佳選擇,不僅要任用那些專業能力強的工作人員,也可以拓寬人才招聘范圍,并提高崗位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社會中的高素質人才加入。需要注意的是,選擇人才時應當以復合型人才為主,也就是不僅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還應當具備能夠根據農業資源情況合理開發農業技術的能力,只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才能做到以具體條件為核心不斷優化農業技術推廣機制,便于更多農民能夠認同且可以快速掌握農業技術的運用策略,增強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與質量。
2.3.2 聯合高校
盡管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得到廣泛推進,但是,當前階段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人才總量仍然存在較大缺口,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很多高校畢業生往往會選擇前往就業機會更多的區域發展,高素質人才外流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還應當積極與高校聯合起來,共同開展相關工作。比如,高校不僅可以開設相關的專業,便于針對性培養能夠從事此類工作的專業人才,也可以調整高校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讓更多學生定期加入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彌補專業人才缺口大的問題,也可以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多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運用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有效端正對該項工作的認知和理解,形成能夠主動投身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欲望,從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不竭動力。
2.3.3 提高政府干預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提高政府干預也是實現全面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具體做法是政府部門應當詳細掌握本地區的農業資源情況,并依托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打造特色農業發展模式,便于更好地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主要原因是這種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能夠進一步彰顯本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優勢,才能讓那些專業人才真正發現該領域的發展潛力,這種情況下,自然產生投身事業中的欲望。與此同時,為了便于能夠留住更多人才,政府部門還應當出臺相關政策,便于為那些能夠主動投身的專業人才提供充足保障,消除后顧之憂,有利于進一步展現他們的聰明才智,并快速突破傳統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的束縛,形成能夠與當下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相契合的農業技術推廣新模式,助力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可以融入農民的日常生產活動中,從而走出一條高效且獨具特色的農村經濟發展之路,為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2.3.4 加強人才培養
除了從上述角度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外,也需要從工作人員自身的角度來實現該目的,也就是對專門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便于他們能夠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例如,根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實力,重新制定教育培訓方案,制定更加完善的培養周期,便于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科學性。至于教育培訓的內容與方式也應當以實際需求為準。比如,可以定期邀請專業機構或相關單位的專業人員進行現場培訓,讓每位推廣工作者都能知曉農業技術的詳細內容和具體原理,便于更好地應對農民實際生產活動中的各類問題。或者邀請專業設備廠商的設計人員與推廣工作人員開展視頻交流會,便于掌握設備的工作原理與組成結構,只有在充分了解農業技術或設備的基礎上,才能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有效處理和解決不同地區農業資源條件的差異問題,助力農村經濟擁有更加高效、迅猛的發展態勢。同時,想要保證人才培養能夠取得實際效果,還應當注重與考核、獎懲機制有機結合起來,讓他們能夠擁有不斷自我提升的動力。
農民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必要推動力。然而,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農民存在比較明顯的思想認知問題,給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帶來較多阻礙。應當積極結合多種手段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宣傳力度,幫助越來越多的農民能夠正確認知農業技術推廣的真正價值與作用,比如,部分地區的經濟條件相對落后,想要達到推廣農業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利用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來實現,也就是可以根據農民生產活動的規律、習慣等設置獨立的頻道,專門用于推廣各類農業技術。或者通過構建農業技術推廣信息化平臺,將互聯網作為媒介,發布更多與農業技術相關的內容、資訊等,便于讓農業技術能夠真正走入農民的生活中,才能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創造更多便利條件。
在推廣農業技術時,開展多樣活動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便于農民能夠在了解各類農業技術的同時,看到真切實在的成果,才能產生在農業生產活動中運用農業技術的欲望,從而助力增產增收,提高農村經濟水平。例如,可以投入大量資金建設農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免費為農民提供學習先進農業技術的空間,也可定期邀請農業領域的專家進行周期性現場指導,助力農民可以掌握更多農業技術,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與質量。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單位或機構,可以設置專門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窗口、咨詢臺等,并配備獨立熱線,便于能夠利用農業技術實時解決農民生產活動中的各類問題,增強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農業技術推廣作為不斷提高農村經濟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動力。所以,必須要重視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并能夠有機結合構建完善體系、加大資源投入、重視人才培養、加強基礎建設等策略,在便于能夠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力度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從而真正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