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隆
(江蘇省平江縣畜牧水產農機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平江 410400)
近些年,國家經濟的迅速提升帶動了我國各類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人口眾多,占國家總人口一半左右比例,所以,農業發展一直備受國家的重視。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實現全面發展,吸引更多農民群眾積極購買、使用農機設備,國家依據各地區的農業的實際發展水平,在農業發展政策及農機補貼政策上不斷“推陳出新”,大力普及各種機械設備的技術使用,擴大農機補貼范圍,完善農機補貼的政策程序,進一步加強了相關體制的建立和監督。如何進一步推進農機補貼政策在實現鄉村振興中的有效落實,促進我國農業實現全面的機械化發展,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產量和水平,需要我們在農機推廣工作中不斷探索和改進。
農機補貼政策是指國家對農民群眾、農機專業戶及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組織,在購買和更新農機設備器具時,給予的相應補貼政策,其中包括產品補貼和資金補貼等不同形式。農機補貼政策的提出旨在全面提高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水平和質量,改善我國農業開發過程中的產品經營模式,推動我國農業生產實現全面發展。
作為一項切實改善我國農業發展的惠民政策,農機補貼只需要按照國家要求的申請程序對相關的農機補貼費用進行申領即可,隨著國家及各級政府對農機補貼政策宣傳的不斷重視,通過不斷簡化各項流程,改變農民群眾對農機補貼“申請難,申請門檻高”的偏見,進一步提高農民以及農機制造業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由手工業時代向機械化時代的轉型發展,同時,國家對鄉村振興的大力扶持和重視,更加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綠色發展。所以,農機補貼政策的完善和落實不僅能有效推動我國鄉村振興的發展速度,也切實提高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
2004年,國家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開始在全國實施農機補貼政策,隨著政策在各地區的進一步落實,推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推廣和使用,保障了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促進了我國農業生產向著機械化、現代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并且,隨著我國近兩年對農機補貼政策力度的逐漸加大,補貼資金從機械設備、勞動力以及農業成本等各個方面為廣大農民群眾減輕了經濟負擔,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振興鄉村是國家提出的重要發展戰略,旨在通過鄉村的生產技術、經營模式、農業機械化的全面發展,提升國家經濟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農機補貼政策的良好制定和實施就是推動我國鄉村振興的潤滑劑,從農用機械設備入手,到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再到農業開發的產業化經營方式的轉變,農機補貼政策都提供了強大的資金保障,助力我國農業生產向著全面實現機械化時代進行轉變。
國家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提出,要通過質量興農、鄉村綠色發展來全面提高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那么,這就需要全面提高農業產品及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農機補貼政策的良好實施,可以將更多先進的農機耕種、收割設備引進到我國鄉村的土地耕種的過程中,讓更多的農機設備解放農民群眾的雙手,提高農作物的生產效率,從而進一步擴大和保證國家糧食的種植面積和單位產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讓我國農業告別傳統的手工業時代,大大降低人力投入,減少農作物的收割時間和種植時間,加快農業的發展速率。同時,很多地區都將農機設備擴展到畜牧業、水產業以及果園種植業等多方面的設備投入中,加強了農業開發。另外,一些牲畜糞便處理設備、秸稈粉碎設備的使用,也對農村生活環境進行了改善,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的同時,提高了農業的發展速率,為鄉村振興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傳統的農業生產手工時代,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普遍偏低,經濟來源主要以土地農作物的生產和種植為主,導致很多貧困地區的發展非常緩慢。農機補貼政策的提出就是要通過農機設備的全面普及,提高農民對農機設備的使用效率,效率的全面提升切實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促進了農民經濟收入水平的增長,讓廣大農民群眾的錢包鼓起來,日子富起來,生活水平提上來。另外,因為農機設備的大量投入使用,解放了農民的雙手,讓農民有時間去進一步規劃農業生產的其他方向,拓展其他經營渠道,改變經營模式,從傳統的土地種植進一步拓展到牲畜、水果、水產品的多元化養殖方式的轉變,進一步增加居民的經濟收入。
農機補貼政策從農業生產工具到生產模式都對農業的發展進行了改進和創新,同時,由于農機設備的大規模引進和普遍應用,使得我國農業生產模式從傳統化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進行轉變,實現了農業的高質量、高標準、綠色無污染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這對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實現了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之路。
農業補貼政策的全面落實和實施促進了農業的機械化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農機專業合作趁勢發展起來。農機合作社是依照農機服務的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發展需求,把各地區分散經營的農機大戶有效組織起來的新型合作組織。農機補貼政策的良好實施,從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農機合作社的組織結構,有效提高了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和作業效率,是推動我國農機化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來,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針對農機補貼政策不斷出臺相關的管理方案和監督管理條例,在各地區啟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延伸。通過績效管理,規范農機補貼產品的經營行為,針對不同地區的土地及環境情況,補貼不同種類的農機產品,制定并完善農機補貼政策機制,規范農機補貼流程,助力農機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有效發展。
同時,農機補貼政策機制的良好建立,可以完善鄉村振興的管理機制,促進鄉村振興的長效發展。另外,在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各地區農機管理部門要注重農機管理工作的細節處理,進一步規范農機產銷企業的供應及售后問題,對農機生產企業以及農機補貼政策的有效落實進行公正規范監督,杜絕農機生產企業在國家農機政策的大背景下,打著農機補貼產品的幌子,強買強賣。農機部門要切實考慮各地區農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篩選出更多有利于農業產業提升、有利于增產增量的優質農機設備,對農機設備生產廠家供應商進行嚴格篩選,對不法產銷企業,予以嚴懲。對農機設備的使用、售后維修等方面工作進行規范管理,切實保障農民使用的合法權益,在農機補貼政策機制的不斷完善中,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的快速發展。
農業開發是我國農業實現機械化發展的根本保障,同時,農機補貼政策的不斷發展對我國農業開發也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農業開發分為土地治理和產業化經營兩方面,其中,很多地區為了改善農業土地環境,引進農田水利工程設備改善土質,或者通過對土壤結構和性質進行改良而滿足更多農作物的種植,這促使了農機設備的不斷豐富化和多元化發展。另外,在農業開發過程中的產業化經營不僅可以拓寬農業發展經營的模式,還能應用更多的農機設備來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種類。如新疆皮山縣在農機補貼政策的不斷落實中,當地農機設備由傳統的小型拖拉機逐步拓展到大型的農耕機、播種機以及水果、牲畜養殖等多元化的機械設備。如安徽省將部分農機補貼資金應用在林果機械、果品加工設備的購置中,促進了農業經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同時,也保證了農機化新機具的推廣與廣泛使用。
同時,目前很多貧困地區依據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當地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及養殖場等,各種食品的采摘、包裝、加工設備的進一步推廣使用,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全面發展,這樣的舉措不僅有效地加強了農業的開發建設,促進了農機設備的宣傳使用,同時,各地區依靠線上、線下不同渠道開展經營銷售,提高了當地的經營收入,在脫貧攻堅中進一步實現了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
農機補貼政策是以國務院、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主導制定、修改、頒發,由各省、各市級地區農機管理相關部門予以落實、開展和宣傳。同時,農機補貼政策的良好宣傳是政策有效落實的關鍵環節,通過實現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的宣傳推廣,有效地將農機補貼政策“落實到戶,實施到人”,提高農民購買、使用農機設備的積極性,促進更多農機設備的推廣和投入使用。
為了深入改善農機補貼政策的宣傳推廣,很多地區的農業管理部門及農機站通過定期舉辦“農機設備交流會”“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等,進一步落實國家最新的農機補貼政策,同時依據、參考各地區的農業基本情況,篩選適合的農機設備,從思想意識上助力廣大農民群眾進行改變,從而提高農機設備的使用。
另外,很多農民群眾文化水平有限,對農機設備的技術使用存在畏難情緒,農業相關部門會安排“農機技術講座或培訓”,以及廠家上門技術指導等方式,對一些農機設備的使用、維修、故障處理等內容進行講解,這不僅是對農機補貼政策的有效宣傳,也是農機補貼政策推行“落實到戶,宣傳到人”的具體體現。同時,農機管理部門通過線上官網的信息發布、農機補貼政策的宣傳以及設置專屬客服熱線,并有效結合線下的廣告條幅、宣傳標語以及農機車輛流動宣傳展示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農機補貼政策的宣傳效果,讓農機補貼政策有效落實,實施開展。
農機使用的實地調查走訪不僅有利于國家農機相關管理部門第一時間了解農民群眾對不同農機設備的需求程度,同時有利于農機生產企業了解農機設備在田間的使用情況,進一步對農機設備的技術進行改良,促進農機設備的良好應用和發展。
如湖南省平江縣在認真落實農機政策補貼的過程中,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每個月都會抽出固定時間到鄉鎮進行農機補貼機具使用的抽查,對農戶購買使用農機器具的真實性進行有效核查,確保農機補貼應用到實處,同時保證國家的補貼資金真實有效地發放到農民手中。
除了要核查補貼的落實以及有無騙取補貼的情況外,做好農機使用的實地調查走訪工作,還能收集更多來自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機器具的真實反饋,如農機需求種類、農機使用過程中的性能缺陷、故障維修以及供應商售后的服務質量等。由于各地區的農機管理部門對農機設備生產廠家及供應商存在監督管理的職能,因此,通過對實地走訪信息的有效整理,與廠家及時溝通農機產品的技術、結構優化和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使用效率。
與此同時,農機管理部門要督促農機生產廠家定期做產品售后回訪調研,同時鼓勵廠家銷售及技術人員到實際的田間土地中,與農民進行溝通交流,了解農機在使用過程中,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和問題,做好農機設備的售后服務流程,出現問題,第一時間進行換新處理,不能影響農業生產的正常使用。這些農機補貼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工作細節,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農機設備的使用效率,同時,為國家對農機補貼政策的調整和更新提供更加詳實的數據參考。
農機補貼政策的申請,也是農機補貼政策有效落實的重要環節。
首先,農機補貼政策的申請落實要透明化和正規化,各有關部門要秉承公正的組織紀律、及時兌現補貼工作的落實,加大政策補貼的落實力度。
其次,針對很多地區在農機補貼申請的過程中存在手續繁雜、操作不規范、申請流程較長等問題,農機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申請流程,簡化農機補貼政策的申請程序,為農民群眾提供一站式申請流程。同時,結合互聯網的信息科學技術,大力推廣線上申請及相關補貼APP的推廣使用,助力農民群眾通過手機就能在家里辦理補貼,并且通過線上辦理,清晰地了解辦理進度,出現任何問題,可以由線上客服進行溝通解決,促進了農機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實。
最后,在農機補貼政策落實開展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政策補貼的監督管理工作,接受群眾的監督和反饋,通過設立監督服務熱線、群眾意見箱等形式,規范農機補貼工作的管理,讓農機補貼政策真正做到惠農惠民,促進鄉村振興建設,推動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農機補貼政策的良好推廣與使用對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發展,改善農民群眾生活質量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農機補貼政策切實改善了農業開發過程中的產業化經營,同時,加大對農機補貼政策的宣傳推廣、規范申請程序、開展線下調研、實地走訪、嚴格監督制度執行等多種工作渠道及形式,都能切實推動農機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助力我國農業經濟的迅速提高,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現代管理,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加快腳步,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