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源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水務局,山東 菏澤 274000)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水資源,一些地區水資源緊缺狀況十分嚴重,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農業的發展。因此,節約用水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水利建設者更應該積極解決農業用水問題,在農業發展中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最大限度地緩解缺水問題,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解決農業的用水問題。
節水灌溉技術是指在農業生產中,對水資源調配、田間灌溉、農作物吸收、農產品貯藏過程中采取的節約用水措施,組成一個節約高效用水技術體系。節水灌溉新技術主要有:噴灌技術、微灌技術、渠道防滲技術、管道灌溉技術、雨水集蓄技術。
噴灌技術是節水灌溉技術中發展時間最長、使用最廣泛且最常見的技術。噴灌技術需要提前在農田鋪設管道,通過管道輸送水資源,再通過壓力設備把水資源均勻地噴灑到農田。這一技術在使用前期需要一定的技術投入,需要準備先進的壓力設備和管道的鋪設。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對勞動力數量和技術的要求相對較低。隨著農業自動化的推廣和普及,在灌溉領域使用計算機控制技術也越來越普遍,計算機技術的加入,更進一步節約了勞動力的投入成本。據相關數據表明,噴灌技術在水資源節約中效果最好。
根據灌溉過程中使用的技術不同,微灌技術可分為滴灌、滲灌技術。與噴灌技術相比,微灌技術出現時間相對晚一些。在農田灌溉過程中,微灌技術也需要前期配置好管道等基礎設施。微灌技術使用中的優點是,能同時兼顧地表和地下灌溉需求。根據地形地勢及農作物種植特性鋪設管道,設置灌溉滴水裝置,這種灌溉方式能夠精準高效地將灌溉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以滿足作物根系對水分的需求,能最大程度地節約水資源。這種灌溉技術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需要考慮不同作物對水分的需求來配置壓力設備及靈活調節水量。
在灌溉過程中需要將水源輸送到農田,為了減少輸送過程中水資源過多下滲到地下水導致水資源的浪費,利用水泥、土料、混凝土、瀝青、塑料薄膜等防滲材料對非灌溉區域的輸水渠道進行加工,以達到防滲節水的目的。這種技術主要應用于水庫灌溉農田。通過防滲處理,不僅有利于節約水資源,還有利于避免地下水位過高,減少渠道沖淤。
管道技術又稱低壓管道技術,利用低壓將水輸送到農田,管道取代了渠灌,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修渠的成本,也減少了水資源的流失和浪費。通過管道輸水灌溉占用農田較少,安全高效。因為管道在低壓的作用下工作,實際使用中對管道的強度和材質的選擇尤為重要。
雨水集蓄技術是指通過雨期收集、存儲雨水作為灌溉用水的一種節水灌溉方式。雨水作為一種天然的水資源如果利用得當,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節約灌溉成本。在我國一些半干旱、干旱地區,由于本身水資源匱乏,生活用水比較緊張且珍貴,能夠用于農業水利灌溉的水源更是少之又少。跨區域調水成本較高,在雨期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是比較可取的方式。根據當地的地勢及農田布局,建設蓄水池收集雨水,在旱季,通過與微灌、噴灌等灌溉技術相結合使用,把蓄水池中的水高效地用于農田灌溉中,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同時,也可以把蓄水池中雨水進行加工,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基于全球的水資源概況以及全面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展,在農田水利中積極貫徹落實節水灌溉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政府機關曾多次強調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朝向節能、環保的方向開展,而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恰好可以從多個角度促進農業的發展。
節水灌溉新技術在農業中使用,促進了科學技術與農業融合,各項技術在農田水利領域發揮作用,提高了農業的科技含量和技術創新,發展集約農業,助推農業實現現代化。
節水灌溉新技術的應用,在滿足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踐行了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
節水灌溉新技術在農田中使用,滿足了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水分,有利于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有利于鄉村振興。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國家政府部門對于農業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農田水利建設水平也逐漸上升到新的層次。盡管在當下灌溉技術已經普及到很多地區,并且初步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但是,不少地區在農業水利建設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仍然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大多數農村保持著一戶一地的經營模式。每個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積有限,但節水灌溉新技術尤其是噴灌適宜在大面積農田使用,當下我國農村農業生產的現狀與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不協調。并且每種作物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量有差異,統一的灌溉方式難以滿足不同作物的生長需要,這些問題是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的障礙。
眾所周知,要想較好的落實節水灌溉技術,勢必會需要建設對應的水利設施。因此,做好水利設施的管理也是促進農田水利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實際發展中,由于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管理意識,在節水灌溉技術的指導層面以及工程管理方面能力欠缺,忽視了節水灌溉設施的后期管理工作,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設施的使用效果,甚至還會造成設施的損壞、老化程度嚴重等問題,從而降低設備的使用年限,增加農田水利的投入成本。
其實,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廣大農民獲取新技術的渠道、途徑比較有限,對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發揮的長遠意義知之甚少。首先,相關部門對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村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大、不充分,難以使農民拋棄原來一直沿用的傳統灌溉方式,真正有效地接受灌溉新技術。其次,節水灌溉新技術在后期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技術性的問題,農民未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缺乏專業人員的及時指導和維修,因設備故障導致不能及時灌溉,影響農業的生產率。
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中使用具有前期投入大,見效慢的特點。農民普遍接受的科學知識較少,對我國水資源的現狀認識不全面,加之節水環保意識不強,對于灌溉技術的改革積極性不高。并且,節水灌溉技術在前期需要研發,購置并安裝設備,后期需要及時維修,這些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農民收入有限,較高的前期投入成本對廣大農民群眾來說壓力較大,所以在節水灌溉新技術的使用上積極性不高。
在農業水利建設中,運用節水灌溉新技術離不開農戶的支持與參與。隨著近幾年的發展,農戶對于節水灌溉技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仍舊有部分農戶的節水意識比較淡薄,認為節水與自己無關,甚至還堅持認為只有大水漫灌才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因此,在農作物的培育中對于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持有消極應對的態度。這些錯誤的觀念更加直接地暴露出農戶節水意識欠缺,并且當地對于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力度不足,節水灌溉技術并不能較好地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各個地區都應該對本地區農村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只有在充分了解自身節水灌溉新技術落實面臨問題的基礎之上,才能在今后的農業發展中對癥下藥,改善水利現狀,提升節水灌溉新技術的優勢。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要想更好地促進節水灌溉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使其功能發揮到最佳狀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當前農業發展中,提高單位面積的生產率是主要目標之一,灌溉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而節水灌溉新技術又是灌溉技術在當下農業的新的發展階段。為了保證能夠實現單位面積生產率的目標,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根據每一塊農田的基本情況,定制專屬的科學的灌溉方案。技術人員在前期應該深入農田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的地勢、水源、氣候以及農作物種植類型等這些情況,技術工作人員應該立足與農作物的生產需要,給予農戶科學的灌溉技術方案。各地地形地勢及氣候環境差異較大,不同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水分水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定制差異化的灌溉技術,不僅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求,而且能夠真正把節水環保落到實處,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節水灌溉新技術的真正作用。
節水灌溉新技術在使用過程中,有一定的技術要求。所以在宣傳推廣階段,應該發揮各方力量,加大宣傳力度,實現推廣效果。對此,政府部門要注重加強在農戶之間的宣傳工作,逐步提升農戶的節水意識,積極引導農戶參與到節水灌溉新技術的應用當中,從而有助于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在技術推廣和后期維護過程中,相關農業部門可以與當地科研所、新聞媒體、基層管理部門合作,形成宣傳合力,利用新聞媒介和基層管理部門的優勢,擴大宣傳范圍和宣傳效率;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分組輪流進入田間地頭與農民直接對接,面對面進行技術的講解,使農民能夠全面了解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原理及操作要點,提高農民的操作技能,減輕農民的使用顧慮;在具體使用階段,技術人員也應該與農民建立穩定且有效的聯系,以便農民在遇到設備故障等類似的技術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專業的幫助和解決,盡量減輕損失,維護農民的利益。
針對節水灌溉技術使用投資成本較高的問題,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農民使用和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的積極性。首先,政府財政部門應發揮財政作用,給予灌溉技術改革升級專項基金,直接用于節水灌溉技術的設施設備建設,降低農民在前期建設中的成本;其次,在金融領域,鼓勵銀行給予有需求建設節水灌溉設施的農戶貸款優惠政策,減輕農戶資金使用的負擔;再次,國家應該全程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做好監督和管理工作,防止資金濫用和挪用,使專項資金真正落到實處;最后,國家也要注重在節水灌溉領域對新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技術水平。
提升節水灌溉新技術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應用效果將會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持久性工作內容之一,同時這也是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管理部門應該結合實際狀況,不斷完善管理機制,確保節水灌溉水利工程能夠向標準化、科學化以及信息化邁進。只有在節水灌溉新技術落實的各個方面做出有效規定,才會進一步發揮出節水灌溉技術的優點,促進農業的穩步發展。
由于節水設施一般是暴露在農田中,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人為的損壞以及惡劣天氣的影響。在今后的使用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對節水設施的保養和維護,對此,管理部門可以定期進行檢修,對于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結合現階段的應用情況,節水設施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管理漏水、滲水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很容易造成對水資源的浪費,造成周邊土壤因水土流失而肥力下降,導致農作物減產。因此,設備管理人員要積極進行設施的保養與維護工作,這樣不僅可以較為有效地提升節水設施的使用壽命,還能有效地減少農業水利的成本,大大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
灌溉技術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新形勢背景下,節水農業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我國農業部門已經重視節水灌溉新技術在現代化農業中的推廣和使用,但在推廣、資金及方案選擇上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節水灌溉新技術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發揮作用需要相關主體共同發揮作用,各司其職,相互協調。我國是農業大國,只有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轉變為農業強國,真正保障居民的菜籃子和米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