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男
(吉木薩爾縣慶陽湖鄉幼兒園 新疆吉木薩爾 831700)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萌芽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們會逐漸認識到自己和他人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幼兒園語言教育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能力以及交往技能。同時也要注重提高兒童自信心與自我表達方面等多方面因素來促進自身綜合素質水平不斷提升。
一方面有助于為幼兒后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和“字詞”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孩子們在練習語言表達、學習語言表達知識的過程中,便會對“字詞”產生較為具體的感悟。并且,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表達個人想法的環節中,也能夠對“語文字詞”運用得更加精準。所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奠定他們未來學習、成長所需的功底與基礎。另一方面,有益于增加幼兒詞匯量。幼兒時段是孩子成長發育的起步時段,在此時,孩子們尚未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且掌握詞匯量也相對較少,因此,在表達個人情感、個人意愿、個人想法時,往往會出現“詞不達意”“表述含糊”等情況。而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則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局面,讓孩子們具備更加多元、更加廣泛的語言詞匯,并理解詞匯的含義及意義,從而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語言表述的清晰度與準確度。此外,還能夠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在與人溝通時,則可以有效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進而,啟迪幼兒心智思維的發育。最后,有利于養成幼兒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表達意愿時,可以快速、準確且流暢地說明心中所想,進而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幼兒比較容易混淆,經常發不準的一些詞語整理歸納起來,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幼兒各自的特點進行調整增減,把這些內容結合到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去進行專門的針對性練習訓練。
教師可以在閱讀區專門開設“喇叭花廣播角”,經常播放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故事和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兒歌,豐富幼兒的詞匯,引導幼兒理解和正確使用剛接觸新詞語,同時加強和家長聯系,引導家長充分利用日常生活里的一些便利條件,不斷增加幼兒新的詞匯量。
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因為孩子在課堂上話太多,從而限制孩子不許說這不許說那,一味地要求孩子要保持安靜,甚至導致孩子出現有話不敢說的現象。教師應盡量放寬對孩子的限制,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說話表達習慣,要讓孩子有自由交流和語言表達的空間和時間,多鼓勵孩子去說、去完整地表達,這樣孩子的語言才能從中得到發展。
在玩耍的過程中是培養語言能力的重要時機。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這一階段進行教學,并考慮到每一個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玩具,讓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邊玩邊說話,幼兒的玩具是十分多種多樣的,除了幼稚園自身的一些玩具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自己主動制造玩具,通過這種方式,他們便會與同伴之間生交流,還可以鍛煉他們腦筋急轉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動手技能是一種十分有效的交流方式。
表達天賦的高低決定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上限,而詞匯積累量的多寡則影響著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下限。為了有效提升幼兒詞匯的積累量,教師則可以將不同的語言素材帶入到教育環節當中,讓孩子們以拓展探索的形式進行學習,并在這一環節當中,逐步擴大幼兒的學習范圍,逐步增長幼兒的學習見地。例如,教師拓展幼兒詞匯積累時,可以選用不同的課外素材作為參考。教師可以選用“繪本”類的書籍作為素材,比如《小兔子上幼兒園》《快樂的小青蛙》等。該類讀物不僅故事情節生動,且呈現的“形象”也完美契合幼兒的審美。又如,視頻資料,教師可以選用《天線寶寶》《大耳朵圖圖》等動畫片作為詞匯拓展的載體。該類節目同樣有著輕松歡快的情節,與書籍素材相比,則更具趣味性,而且,還能夠讓幼兒對詞匯的運用產生更加具體的了解。在拓展“學習”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基于素材本身,塑造相應的情境氛圍,讓孩子們進行實時的模擬鍛煉。教師選用不同的課外資源作為語言詞匯教育的載體,既有利于充實幼兒的學習生活,還有利于夯實幼兒語言表達的功底,進而提升了孩子語言表達的自信心。
良好的課堂環境對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具有積極性的影響。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做好創新,打造新型課堂,運用更加新穎和趣味性更強的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舉例來說,可以通過團體表演、合唱比賽、講故事活動、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式,在這種必須要表達的環境中進行訓練,同時還可以提升幼兒的榮譽感,增強表達自信,充分調動到了幼兒對于語言表達學習的集體活動性和積極性。
幼兒有活潑好動與注意力分散等特征,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低,而豐富多彩的活動,利于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更利于帶動幼兒思維的自然過渡。尤其是利于強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游戲活動,讓幼兒敢于與善于自我表達,通過與同伴間的溝通交流,更利于提升心理素質。針對交流意愿低的幼兒,教師應當采取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如在戶外活動時間,教師可以主動拉起幼兒的手,將幼兒帶到活動場所,通過引導性話語,并分步驟地引導幼兒進行活動,讓幼兒看到教師的用心關懷,放下對教學活動的心理芥蒂。例如,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先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對繪畫主題的看法,邊表達邊在腦海中構思畫面,接著讓幼兒將腦海中的畫面呈現到紙上。教師對幼兒給予五角星的鼓勵,在班上分享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的奇思妙想。對內向的幼兒,教師引導其回答是或不是;對性格開朗的幼兒,教師多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在大家的掌聲中逐漸提升自信心。通過教師的逐步引導,大部分幼兒能夠主動找同伴與教師進行交流,如向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新玩具,或是主動回答問題等。教師看待有交流障礙的幼兒舉手回答,應當及時引導幼兒回答問題,給幼兒更多表現自我與語言表達的機會。為強化幼兒的交流心理素質,還可以組織不同班級幼兒進行互動,開展節目表演與講故事或交朋友,使其真正感受到友愛與歡樂,學會更多交往的方法。
我們應根據幼兒各自的年齡特點及現有發展水平差異,給予相應幼兒不同層次的教育和指導。對于膽小、害羞的幼兒,教師更應該給予針對性的幫助,可以創造機會多讓教師和其他幼兒和該幼兒交流,使其增強語言表達的欲望,鼓勵該幼兒和同伴交流,教師應注重多表揚多鼓勵,增強他對語言表達的信心,從而敢于進行語言表達。還可以創設其他方面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渠道。比如,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去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們講故事,通過這個方式即可以讓能力強的幼兒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又讓小班的孩子通過這個方式提高了對語言表達的興趣。
幼兒園可以利用線上網絡交流平臺或是線下開展家長座談會,來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兒教育觀念,讓家長每天抽空與幼兒進行各方面的交流,或是進行親子互動;應當有意地鼓勵孩子將一天發生的事情都有條理地說出,或者鼓勵孩子給自己講故事;在閑暇時刻,也可以帶孩子去參加辯論賽等活動,通過日常的交流提升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
幼兒的年齡決定著幼兒的思維方式都會比較稚嫩,因此,幼兒往往會呈現一種想要表達,但詞匯量不夠的情況,甚至會胡亂搭建一些想要表達的內容,此時,教師就應該對幼兒進行合理引導,通過生活化場景的創設,讓幼兒能夠不斷激發自己積累詞匯的意愿,并且在深入地學習和練習中,幼兒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詞匯儲備,最終形成良好的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不同的生活場景,比如搭乘公交車,而公交車上一定會有站名,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將所有的站名都寫出來,讓幼兒去說,教師去寫,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幼兒積極地參與到交流之中,并且,幼兒會將自己在平時生活中所看到的站點說出來,由此,幼兒在生活中也會盡可能多地關注到站牌和站點,并且詢問家長站名,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幼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在下一次報站名的場景學習中,能夠說出更多的有用的內容,與此同時,幼兒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不斷地得到提升與進步。
為了能夠進一步深化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教師應當發積極尋找各式各樣的各樣的語言表達材料,為幼兒的語言學習過程創造表達的興趣與話題,讓每個孩子都有話可說。教師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卡通材料以及故事材料,引導幼兒清晰且慢速地讀,讓幼兒能夠充分了解并清晰記住每個字的讀音,從而減少幼兒在吐詞過程中的口齒不清現象,讓幼兒在一次次的開口說話中鍛煉心理素質和口舌肌肉力量,最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卡通或是故事閱讀材料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幼兒中較為熱點的卡通動畫等,讓幼兒學習動畫片中一些出彩人物的言論,并相互討論評價動畫片中的任務,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討論當中,讓每個孩子都有話可說,能夠根據自己的思想鍛煉語言組織能力。
語言本身是富有非常多的魅力的,一方面相對簡單的語言就可能讓人們感覺到如沐春風,充滿溫暖,而如果非常尖銳的語言就可以讓人們瞬間消沉,最終形成的創傷非常的嚴重。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年齡相對比較小,因此心理也非常的脆弱,那么在這個時間段內,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培育的時候,不能夠一味地指責幼兒,如果說的話比較嚴重,那么就會打擊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教師要主動在教學的時候觀察幼兒,明白他們的一舉一動,也要做好點滴的培養和進步,在恰當的時期適當地表揚他們,讓幼兒有一定的自信心。其次幼兒教師在規劃這些幼兒接受起來比較簡單的方式,及時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有效地糾正,而不是一味地嚴厲打擊他們,否則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最后教師還需要注意這些幼兒在日常進行表達時,語言運用的是否通順,是否合理,不能夠利用命令的態度讓幼兒進行學習,而是要用恰當的手段讓幼兒認識到問題及時地進行改正。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幼兒語言能力的形成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完成,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和一些游戲活動中也可以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所以教師也要重視在課堂之外的活動中和日常生活的引導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懂得獨立思考并能夠使用自己的語言、按照一定的邏輯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玩“丟手絹”的游戲,要求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參與其中,教師在游戲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扮演跟小朋友共同玩耍的大朋友的角色,在游戲時不僅要對幼兒進行恰當的指導,還需要不時地跟幼兒進行互動,同他們進行思想和語言上的交流。教師需要一邊參與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還要一邊隨時進行細心觀察,如果幼兒之間因為游戲產生摩擦或者出現情緒變化,教師要進行及時的疏導、化解矛盾。另外,教師還要教會他們在游戲中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其使用文明用語,如果幼兒的語言表達存在需要糾正的地方教師要進行及時糾正,使其在正式課堂之外的游戲中得到語言能力的鍛煉,讓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獲得語言能力的訓練,使其短暫脫離枯燥的課堂環境,在愉快的玩耍中學習語言知識,如此一來幼兒對學習語言的畏懼感也會有所緩解,從而輕松愉快地面對語言技巧學習,進而喜歡并愿意與他人進行交流。
總體而言,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幼兒創設相應的語言學習情境和教學氛圍,從多方面著手、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融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幼兒的有效引導,使其產生學習語言的興趣,進而自覺地參與語言學習和練習,充分激發其探索熱情,進而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