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利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萬順鄉中心小學校 吉林長春 130231)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所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多的,既包括數學概念、數學能力、數學語言方面,又包括數學思維、數學心理學。可以說,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關乎學生是否能夠在數學這門學科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把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但是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從多個方面出發,切實開展有效教學,幫助學生在有效教學中對于數學進行很好的掌握,從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在此,本文也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管是促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都需要教師和學生產生一定的互動,而問題就是互動的一種橋梁。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然后學生回答,這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或者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大家共同解決,或者教師幫助解決。可以說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為了加強互動教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通過不斷的問題來促使學生去積極思考。這樣,學生能夠切實掌握一些數學概念,同時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語言以及數學思維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但是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也要注意一些地方,比如說學生之間的層次是不一樣的,那么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問題的時候,就需要讓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而不能針對所有學生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否則是難以促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所以說,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異,然后再為學生設計一些難度不同的問題,這樣才能促使更多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發展。
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對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去為學生設計一些針對性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思維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在了解學生差異的時候,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對于分數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分數的一些知識有了很好的掌握,能夠充分地了解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并且能夠順利地進行分數的計算,那么針對這些學生,在進行分數除法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較高難度的問題,比如直接為他們布置一些分數除法的題,讓他們去進行自主探究。而對于一些學習基礎比較差、之前就沒有針對分數的相關知識進行良好學習的學生,教師就應該在課堂上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說讓學生去探究分數除法的特點是什么。這樣讓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去進行解決,從而促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參與課堂。這樣的教學有效解決了一刀切模式的不足,并且也能夠讓學生獲得自己最近發展區內的發展。
上文說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和教師進行一定的互動。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小組,在課堂上開展一定的自主探究。之前在課堂上,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比較多,可以說在互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學生隨著教師去進行一定思考的。這就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所以說,為了促使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一定發展,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去進行自主探究,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去主動掌握數學知識,減少對于教師的依賴。這樣才能促使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真正得到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適當地減少自己的講解,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間。而小組合作就是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空間的一個良好方式,也能夠促使學生產生思維方面的碰撞。所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
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這節課的時候,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存在的,教師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然后為學生布置一些不同層次的任務,讓小組學生通過合作去解決。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一些學困生可以嘗試著去完成一些學優生、中等生所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他們也可以向著更高層次進步。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負責不同的任務,比如有的學生負責搜集相關的資料,有的學生負責整理,有的學生負責最后的總結等。這樣,每個學生都在小組中獲得了相應的能力發展,并且在小組長的監督下,每個學生的學習也都落到實處,不會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當然,數學教師需要認識到的是,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并不意味著對于學生放任不管了。在學生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引導。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20 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探究,然后接下來的時間,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探究情況來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比如,有的小組可能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那么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同時,在小組合作完成之后,教師也要從總體上去引導學生回顧相關的數學知識。比如對于分數除法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去總結這部分知識,從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教師就要充分創新一些教學手段,不能總是讓學生憑借教材去進行學習,還要為學生擴展一些資源,比如網絡資源等。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在教學中發揮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應該說,在如今信息化的時代,很多教師都能夠在自己的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但是也有一些教師至今沒有對于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進行聯系,還是依照以前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導致很多小學生不但在理解數學知識方面難以獲得更好的發展,也難以對于數學形成積極的態度。這樣一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又怎么會得到培養呢?所以說,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時代的要求,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以此促使學生能夠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教學的多樣性,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去理解數學知識,從而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這就對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充分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能夠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再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去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同時為學生拓展一些數學教學資源。這樣將信息技術和數學聯系起來,從而充分促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一定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相關知識的時候,如果學生的方向感不太強的話,那么教師進行再多的口頭講解,可能也難以促使學生去深入理解一些知識。所以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來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動態化場景,或者也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簡單的圖片,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從而嘗試建立一定的方向感。又如,在教學“圓的面積”這節課的時候,很多學生可能不知道圓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如果學生不理解的話,那么學生就會去死記硬背,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為了促使學生能夠理解圓的公式是怎么來的,那么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定的推導視頻,在這樣的視頻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充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視頻中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因素,比如他們喜歡的一些動漫卡通的人物等,這樣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課堂上,并且能夠直觀化地去理解一些知識。此外,不管是在教學哪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拓展一些文化資源,比如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拓展祖沖之、陳景潤等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的數學精神能夠得到一定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數學也會產生更加積極的學習態度。可以說,信息技術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積極的。但是,這也需要教師去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上不能濫用信息技術,而是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需求去設計信息技術課件,從而促使信息技術能夠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作業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作業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思維上得到一定的發展,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對于數學產生積極的態度,讓學生深化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促使學生在能力方面變得越來越好。所以說,作業也是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如今,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不能只追求作業的數量,也要向作業要質量,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利用高質量的作業來促使學生完成,從而獲得一定的發展。那么什么是高質量的作業呢?本文認為能夠讓學生鞏固自己的知識,并且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性的作業就是高質量的作業。作業首先需要讓學生能夠對于知識進行鞏固。但是,只讓學生進行一定的鞏固也是不夠的,如果學生不樂于去完成作業的話,那他就不會去主動鞏固知識。所以說作業還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新穎性,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樂于完成。因此,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創新性地設計一些數學作業,如可以和生活聯系起來,設計一些實踐作業。
例如,在教學“位置和方向”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去進行地圖的繪制。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校園中的一些事物進行繪制,在繪制的過程中要很好地將它們的方位展示出來。這樣的作業沒有了以往單一練習題的枯燥性,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性,那么這樣的作業就能夠讓學生樂于完成,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也會對于知識進行一定的鞏固。又如,在教學“圓”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除了為學生布置一些書面練習題外,還應該想到為學生進行一定的作業創新,也就是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去計算生活中一些圓的面積。所以說這樣的方式也能夠讓學生將數學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上,學生不但能夠完成作業,還能夠體會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這樣學生也能夠更加熱愛數學學習,從而促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落到實處。應該說,不管在教學哪一課的時候,教師都應該聯系生活,去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實踐性質的作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一定的培養。并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和生活的緊密聯系,避免學生為了學習數學而學習數學,而是能夠切實在了解到數學重要性的基礎上學習數學。
在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過程中,評價工作的開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一定的評價,學生才能了解到自己在核心素養的哪個方面出現了不足,然后學生可以針對性地改進。同時,只有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才能夠從整體上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從而給予學生良好的反饋。因此說評價工作的開展是必不可少的。在開展評價工作的時候,教師應該從數學概念、數學能力、數學語言以及數學思維和數學心理學等多方面出發,去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評價,而不能總是以成績去評價學生。之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時候數學教師都是以成績來評價學生的,比如對于成績好的一些學生,教師就對于他們給予一定的鼓勵,而對于一些成績差的學生,教師則對于他們采取嚴厲的態度。這樣對于學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教師應該在評價的過程中認識到學生是充滿發展性的,他們的數學學習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只有將過程做好了,才能取得好的結果。因此說,教師應該注重發展性的、過程性的評價,從多個方面去豐富評價,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有效作用。
例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一定的評價。在數學概念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學困生對于數學概念進行掌握就可以,如果學困生掌握的話,教師就要對于他們進行一定的鼓勵。而對于學優生來說,他們不僅要掌握數學概念,還要在數學思維以及數學能力方面獲得更加深入的發展。所以說教師在對于他們進行評價的時候,可以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促使他們向更高層次邁進。同時,在對于學生開展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開展一定的自評或者互評活動。在開展互評或者自評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評價的標準,比如讓學生明確應該在數學概念、數學能力、數學語言以及數學思維等方面獲得什么樣的發展,讓學生去對比自己的發展情況,看看能不能滿足要求,這樣讓學生去進行互評或者自評。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展開對于自己的反思,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如果能夠形成一定的反思能力,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去探究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從而去加以改進。所以說,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為學生明確評價的標準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在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家長評價也融入進來。也就是說,教師可以要求家長評價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發展,這樣也能夠讓家長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從而給予學生良好的影響。
總而言之,為了促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教師就應該從多個方面出發,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擴展教學資源,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數學核心素養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切實打好數學學習的基礎。